池州有哪些歷史名人
關于池州市歷史名人:池州市位于中國安徽省西南部,北臨浩蕩長江,南接雄奇黃山,是長江南岸重要的濱江港口城市和省級歷史文化名城,也是安徽省兩山一湖(黃山、九華山、太平湖)旅游區的重要組成部分。現轄貴池區、東至縣、石臺縣、青陽縣和九華山風景區,總面積8272平方公里,總人口154萬。全市生態環境良好,經濟與人口、環境協調發展,是中國第一個國家生態經濟示范區。文化積淀深厚。自唐武德四年(公元621年)設立州府建制以來,池州已有1380多年歷史,其間人文薈萃,佳話連篇。唐代大詩人李白曾經三上九華、五游秋浦,寫下了數十首贊美池州山水的不朽詩篇;晚唐詩人杜牧在任池州刺史時寫下的《清明》詩,被后人稱作千古絕唱,也使池州杏花村名播青史、蜚聲中外;此外,還有陶淵明、白居易、蘇軾、王安石、包拯、文天祥、岳飛、朱熹、陸游、李清照等許多文人雅士也曾徜徉在池州山水之間,留下了數千首膾炙人口的詩作,被稱作千載詩人地。以佛教文化為特色的九華山,千百年來,古剎林立,飛閣流丹,香煙繚繞,修持佛法,享有蓮花佛國之稱。始于母系社會的貴池儺戲被譽為戲劇活化石。生態環境優美。池州地處暖溫帶與亞熱帶的過渡帶,氣候溫和濕潤,年平均氣溫16℃左右,年降雨量約1500毫米;山川秀麗,地形多樣,南部是丘陵山區,北部是長江沖積平原,襟江帶湖,江河湖泊錯落有致,山光水色天然成趣。境內有二處國家級自然保護區,一處是被譽為中國鶴湖的亞洲重要濕地自然保護區升金湖,一處是有著華東動植物基因庫之稱的國家級野生動植物自然保護區牯牛降,此外,還有九華山國家森林公園以及多處省級自然保護區和省級風景名勝區。全市森林覆蓋率達到56%以上。區位交通良好。池州境內有長江黃金水道160公里,沿江達海,承東接西,是長江經濟開發帶的重要組成部分。緊鄰長江三角洲,有利于承接經濟發達地區的產業轉移。池州港是長江干線重點港口之一,現有碼頭泊位17個,可常年停靠5000噸級船舶,目前年吞吐量達300萬噸,為一類開放口岸;貫穿池州的東接上海、西連武漢的沿江高速公路和北連合肥、南通杭州的合黃高速公路已經開工,東接上海、西達重慶的沿江鐵路大動脈的銅九鐵路即將動工,并且正在籌建九華山旅游機場。不久,池州就能形成比較完善的對外立體交通網絡。物礦資源豐富。池州自古就有江南魚米之鄉之稱,盛產水稻、棉花、油料、竹木、茶葉、蠶繭、中藥材等農產品,是國家重要的商品糧、優質棉、出口紅茶、繭絲綢和速生豐產林基地,特種水產品養殖和畜禽飼養也初具規模。野生動植物資源種類繁多,僅中藥材就有1300多種。已探明有工業開采價值的礦藏40余種,其中鉛、鋅、銻、錳等有色金屬礦產儲量居安徽省首位,金、銀儲量可觀,特別是石灰石、方解石、白云石、石英砂等非金屬礦產更是得天獨厚,不僅品質優,而且儲量大,開采方便。旅游特色鮮明。池州旅游資源十分豐富,山水洞俱全,自然風光和人文景觀交相輝映,是理想的旅游休閑勝地。聞名遐邇的九華山是國家級山岳型風景名勝區,自然景色秀美,同時有著燦爛的佛教文化,是中國四大佛教名山之一,且在寺廟、僧尼的數量上居冠,特別是自唐代以來已有15位大德高僧和比丘尼修成不腐之身,成為海內外佛教史上的奇跡,正成為國際性佛教道場。省級風景名勝區齊山-秋浦仙境、大歷山、溶洞群、大峽谷等自然景觀和珍貴的貴池儺戲、杏花村等人文景觀,各具特色,引人入勝。境?
??的國家級和省級自然保護區也正成為森林旅游、生態觀光、漂流探險、科學考察的新熱點。經濟蓄勢待發。池州是一個撤地設市才三年的年輕城市,各方面的發展潛力很大。我們將發揮比較優勢和后發優勢,依托豐富的礦產資源、旅游資源、生態資源,把招商引資作為經濟工作第一要務,優化環境,改革創新,加快發展。歡迎來池州投資興業!歡迎來池州旅游觀光!
再具體到每個人,你可以進下面的網頁仔細看!
%CE%C4%BC%FE%A1%A2%B8%E5%BC%FE/%B3%D8%D6%DD%C8%CB%CE%C4%A3%A8%C0%FA%CA%B7%C3%FB%C8%CB%A3%A9.htm
Hash:b648038e625c2f4b17990f958ab31a0a8dedb1db
聲明:此文由 lizhen002 分享發布,并不意味本站贊同其觀點,文章內容僅供參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權益,請聯系我們 kefu@www.51kouyi.or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