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track id="nlg2d"><div id="nlg2d"><td id="nlg2d"></td></div></track>
      2. <bdo id="nlg2d"><optgroup id="nlg2d"><thead id="nlg2d"></thead></optgroup></bdo>
      3. <tbody id="nlg2d"></tbody>
      4. <tbody id="nlg2d"><span id="nlg2d"><td id="nlg2d"></td></span></tbody>

        說一說我國古代著名地理學家以及在地理方面的

        1、沈括

        沈括分析出華北平原過去曾是海濱,今已東距大海已千余里,而華北平原是由黃河、滹沱河、涿水、桑乾河等沖積形成的。這是對華北平原成因(沖積平原)最早的科學解釋。沈括根據峭拔險峻的雁蕩諸峰頂部在同一平面上的現象,推斷雁蕩山是由流水侵蝕作用而形成。

        沈括還詳細記錄了各地發現的化石、并根據化石來推究古代氣候的變遷,解釋虹的大氣折射現象,科學地描述了龍卷風生成的原因、形態和破壞威力,用月亮的盈虧來論證日、月的形狀及海潮與月球的關系等等。沈括對自然地理的研究,在許多方面都走在了當時世界的前列。

        沈括完成了奉旨編繪的《天下州縣圖》,圖幅之大,內容之詳,前所罕見。全套地圖共有二十幅,包括全國總圖和各地區分圖,比例為九十萬分之一。沈括還首創了用“飛鳥圖”來繪制地圖,以代替傳統的循路步法制圖。

        2、徐霞客

        《徐霞客游記》以日記體為主的中國地理名著。《徐霞客游記》開辟了地理學上系統觀察自然、描述自然的新方向;既是系統考察祖國地貌地質的地理名著,又是描繪華夏風景資源的旅游巨篇,還是文字優美的文學佳作,在國內外具有深遠的影響。

        徐霞客在地理科學上的貢獻很多,對火山、溫泉等地熱現象也都有考察研究,對氣候的變化,對植物因地勢高度不同而變化等自然現象,都作了認真的描述和考察。此外,他對農業、手工業、交通的狀況,對各地的名勝古跡演變和少數民族的風土人情,也都有生動的描述和記載。?

        3、郭守敬

        郭守敬曾提出,以海平面作為基準,比較大都(今北京)和汴梁(今河南開封)兩地地形高下之差,這是地理學上的一個重要概念“海拔”的創始。

        郭守敬在西夏水利工程結束后曾溯黃河之流而上,探尋黃河的發源地。由此他成為以科學考察本身為目的,專程探求黃河河源的先驅者。

        4、酈道元

        酈道元寫成地理著作《水經注》。《水經注》是六世紀前中國第一部全面、系統的綜合性地理著述。對于研究中國古代歷史和地理具有重要的參考價值。《水經注》共四十卷,是當時一部空前的地理學巨著。它此書不僅開創了古代“寫實地理學”的歷史,而且在世界地理學發展史上也占有重要的地位。

        5、賈耽

        是中國地理地圖史上一位人物,他繼承并發展了科學制圖的方法,在書籍中的地理記述是中國對外宣示領土和海權的重要依據。利用掌管接待外國使節的工作便利,向外國使節打聽各國的山川形勢、地理沿革和風土人情,然后再分門別類加以整理

        賈耽用裴秀的制圖六原則繪制“關中隴右及山南九州圖”一軸,主要表現隴右兼及關中等毗鄰邊州一些地方的山川關隘、道路橋梁、軍鎮設置等內容。他用文字注記詳加說明,然后匯編成冊,故名《關中隴右山南九州別錄》、 《吐蕃黃河錄》。

        參考資料來源:百度百科-酈道元

        參考資料來源:百度百科-沈括

        參考資料來源:百度百科-徐霞客

        參考資料來源:百度百科-郭守敬

        參考資料來源:百度百科-賈耽

        1、裴秀

        西晉時中國出現了一位著名的地理學家、制圖理論家裴秀(公元223-271)李約瑟稱他為“中國科學制圖學之父”,與歐洲古希臘著名地圖學家托勒密(Ptolemaeus?Claudius,約公元90-168)齊名,是世界古代地圖學史上東西輝映的兩顆燦爛明星。

        通過把自己看到的地理現象,同古代地理著作進行對照、比較,發現其中很多地理情況隨著時間的流逝發生了很大變化。如果不及時把這些地理現象? ??變遷記錄下來,后人就更難以弄明白歷史上的地理變化。

        2、徐霞客(1587-1641):原名弘祖,字振之,別號霞客,出身于江陰的天資聰穎。童年上私塾時,即聽背經書,作八股文。

        但徐霞客偏偏沒興趣,有興趣的是看古今史書,尤其是地方志,從而立下遍游名山大川的志愿。 幼年好學,博覽圖經地志。因見明末政治黑暗,不顧入仕,專心從事旅行,足跡所到,北至燕、晉,南及云、貴、兩廣,旅途中備嘗艱險。其觀察所得,按日記載。死后季會明等整理成富有地理價值的《徐霞客游記》。?

        3、沈括(公元1031~1095年):字存中,北宋杭州錢塘縣(今浙江杭州)人,漢族。北宋科學家、政治家。1歲時南遷至福建的武夷山、建陽一代,后隱居于福建的尤溪一帶。仁宗嘉祐八年(公元1063年)進士。神宗時參與王安石變法運動。

        ?他精研天文,所提倡的新歷法,與今天的陽歷相似。在物理學方面,他記錄了指南針原理及多種制作法;發現地磁偏角的存在,比歐洲早了四百多年;又曾闡述凹面鏡成像的原理;還對共振等規律加以研究。

        最早提出了“流水侵蝕”的概念,比英國早了七百年。沈括還發現了化石與石油,并且給其命名一直沿用至今。

        4、周達觀(約1266年-1346年),元代地理學家。曾經奉命隨元使赴真臘(今柬埔寨)訪問一年。據所見聞,撰成《真臘風土記》一卷。記錄其山川草木、城郭宮室、風俗信仰及工農業貿易等,是珍貴的國際歷史文獻,有法、英、日文等多種譯注本。書中所記之都城,即今柬埔寨吳哥窟。由于他在《元史》中無傳,故后人對其生平所知不多。

        5、一行(683年~727年),佛僧法號名。本名張遂,唐高宗弘道元年生于武功縣,玄宗開元十五年卒于古都長安華嚴寺。籍貫為邢州巨鹿(一說魏州昌樂)。中國唐代著名的天文學家和佛學家,主持修編新歷、最主要的成就是編制《大衍歷》。他在制造天文儀器、觀測天象和主持天文大地測量方面也頗多貢獻。

        Hash:0bdd2e8ab664c691fb08e5cc0ca12cb5f23e501d

        聲明:此文由 佚名 分享發布,并不意味本站贊同其觀點,文章內容僅供參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權益,請聯系我們 kefu@www.51kouyi.org

          
          
          1. <track id="nlg2d"><div id="nlg2d"><td id="nlg2d"></td></div></track>
          2. <bdo id="nlg2d"><optgroup id="nlg2d"><thead id="nlg2d"></thead></optgroup></bdo>
          3. <tbody id="nlg2d"></tbody>
          4. <tbody id="nlg2d"><span id="nlg2d"><td id="nlg2d"></td></span></tbody>

            91欧美激情一区二区三区成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