封開有什么景點簡介 封開景區景點
導讀:封開有什么景點簡介 封開景區景點 1. 封開景區景點 2. 封開景點旅游攻略 3. 封開旅游景區景點 4. 封開旅游景點 5. 開封主要景點 6. 封開景區景點有哪些 7. 封開景區景點介紹 8. 封開景區景點圖片 9. 封開旅游必去的景點 10. 封開附近景點旅游景點 11. 封開 景點
1. 封開景區景點
1、龍山風景區2、大斑石3、封開國家地質公園4、楊池古村5、龍山景區6、大旺海鷹博覽中心7、千層峰8、黃巖洞景區
2. 封開景點旅游攻略
我就是肇慶封開的人,我就是封開小桂林旅游景區附近的人!雖然我是農村人,但我還是喜歡我的家鄉!
3. 封開旅游景區景點
一、興道書院
興道書院在棉湖鎮之東南,前臨云湖。湖兩旁,一為“之”字形橋,一為拱形橋,各有千秋,湖邊木棉挺立,直刺云天。站在書院之前,近望隔湖嶺頂埔,有如硯臺。遠望則層巒疊嶂,正中有鐵山,海拔近五百公尺。三山并排,有如筆架。真個是“三山排青,一水汀碧”。書院正座寬十三公尺,深四十六公尺,前面門樓高聳,屋檐凌空,大門上有石刻“興道書院”四字,有聯云:“興紀五百年,見知聞知,自古皆稱名世;道傳十六字,同學同鄉,于今共頌作人。”門背則刻“砥行立名”。門樓內為天井,步入大廳,為文昌爺寶座。再過一天井,是一排高樓。樓下一廳二房,樓上斗拱交錯,畫棟雕梁,脊檐巍峨,祀魁星爺。樓前掛木匾書“造鳳樓”。又有聯云:“是樓上主人,云水湖橋資覽勝;幸棉中學子,鳳龍臺閣定初基。”書院左側為瑞制祠,寬二十五公尺,深三十公尺。中央有一拜亭式廳堂,建筑精美,清雅脫俗,周圍有書室二十余間,向著中廳,如眾鳥之朝鳳。解放前后,書院幾經修繕,門樓建為二層大樓,面貌稍易,但其格局仍保存原貌,堪為游賞勝跡。
《揭陽縣志》記:“霖田都興道書院,同治十一年改建,廳堂之旁為書室二十余間,購置產業銀二千四百圓。”
據記載,興道書院建于一八七二年,其實書院的歷史要上溯到清初,可謂“源遠流長”。
《揭陽縣志》指出:“從前衙署在湖口村地方,前明洪武三年移住棉湖。”湖口村在今東園區洲仔郭村,自明初以來,棉湖已成為霖田都的首府,清時設“左堂”,修建城隍廟,實際是副縣城了。因而明清以后,棉湖教育特別發達,成為一個文化中心。《揭陽縣志》記揭西地區最古老的學校是棉湖社學,俗稱老書院。其中收錄二篇碑記。王秀(無錫人,巡簡)的碑記指出;“棉湖距縣治(榕城)六十里,為霖田一都巨鎮。土田肥美,民物殷饒,衣冠之族,弦誦之家,甲于通邑。”“爰卜吉于安定門外之左,購地九丈。”“鴆工于雍正八年九月二日,明年五月六日而學成。”這所社學,創辦于一七三零年,今鎮內的文祠小學即其遺址。
棉湖社學辦了十二年,即搬到現在興道書院這個地方,改名為鴻都書院。《揭陽縣志》記:“鴻溪書院,在鴻溪,乾隆七年,舉人陳元才建。”鴻溪就是云湖。縣志收入陳元才的兒子子承(邑舉人、永年知縣)的《鴻溪書院記》稱:“霖田之棉湖有社學,雍正八年邑宰湘潭陳公樹芝暨巡簡宰無錫王公秀始之,屬予先君茂厥事嗣,是士氣蒸蒸,日有起色。顧其地鄰于市肆臺司,或假道申宿,遂成傳舍。先君屢思別覓僻處,為多士習靜,驟不可得。后覽勝至鴻溪,見三山排青,一水汀碧,頗有終焉之志。而藏修彌息,心跡雙清,于書院為尤宜。爰度揆日,筑精舍于江滸,顏臺曰文光,昭其文也,計三棟,夾室二十。廣袤各十二丈,庖井悉備,規制雖未宏,頗喜不蹈場界,夙愿藉此稍償。肇工于乾隆壬戍,計費鏹約六百有奇。”鴻都書院是揭西地域有史所記的最古老的書院。以其所記面積,與今興道書院相等。鴻溪書院辦了一百三十年,才“改建”為興道書院。一九二五年三月,國共合作的東征黃埔軍指揮部曾? ?駐興道書院,-和蔣介石的住房即于興道書院內,十三日東征軍西渡榕江,在金和區大公山打敗了軍閥陳炯明,這就是威震海內外的棉湖戰役。
由此觀之,興道書院從社學開始,已歷二百五十四年,從遷來今址開始,歷二百四十二年。一九三七年至一九四五年,揭陽縣第一中學遷來此開辦。一九四五年,興道書院改辦為揭陽縣第二中學。一九六五年改為揭西縣第二中學。文革期間的一九六七年改名為東方紅中學。一九七八年,改名為棉湖中學,并于隔湖嶺頂擴建校舍,書院舊址仍為部分師生的宿舍。一九八五年擬將此院改名為興道中學,與棉湖中學分開,獨立創辦另一所學府。
興道書院變遷,是棉湖歷史的見證,是教育沿革的記錄。她也是國民革命的紀念地。
二、龍頸水庫
龍頸波光(龍頸水庫)在(揭西縣)五經富鎮之北,處于龍江上游。龍江發源于豐順縣之八鄉山,蜿蜒三十里,注入揭西縣境,又穿越六十里,注入榕江南河,為南河最長之支流。一九五八年,在此興建水庫,歷二年余而竣工。在與豐順交界處建上庫大壩,又在下游的龍頸口建下壩。蓄水量達一億多立方米,是縣內首屈一指的水庫。上庫大壩,高達五十七公尺,有如一座大山,截住洪波。壩上寬闊平坦,將兩旁高山連成一片。右側有樓閣,紅墻綠瓦,古色古香。左邊水中有圓形放水臺,亭亭玉立。往前一望,碧波渺茫,縱橫十余里。上游山貨,在此集散,為繁忙之轉運站。
壩左側高山半山腰,有一隧道通入,乃一地下宮殿,因處水平線之下,又稱水晶宮,內分四層樓,裝電機三臺,共九千六百千瓦,日夜機輪飛轉,馬達轟鳴。控制室中,銀光屏閃閃發亮,似珠光寶氣。各層之間,回廊相接,長梯相通,迂回曲折,可從另一洞口而出。
離上壩十余里的龍頸口,兩岸高山狹峙,左邊彩塔山,有梯田痕跡,望之如塔,下壩即建于此,壩高四十三公尺,有水從一側山洞轟然奔出。壩外大樓為發電站,裝機三臺,共九千千瓦。電站周圍,電竿如林,電線如網,蔚為奇觀。
從下壩到上壩,有公路相通,然游覽水庫者,最宜乘船。下庫十余里平湖,電船往來如梭。其地山高林密,郁郁蒼蒼,山青水綠,江山如畫,令人眼花繚亂,應接不暇。
下庫中段,大尖山下,劍門坑從西注入。這里原來三村鼎立,江中設有一古渡,稱為張陸渡。渡頭有一古井,稱為宋帝井。《揭陽縣志》記:“張陸渡,尖山下。相傳宋太傅張世杰、丞相陸秀夫經于此。中有井號宋井涌然而出,清澈可監毛發,至今民猶備牲禮往祀之。”
相傳南宋末年,張世杰、陸秀夫帶著九歲的宋帝昺,為元兵所追迫,逃至大洋村東面的塘湖,在此立碑刻石,暫作棲身,其碑今仍完好。后元兵追至,宋軍逃至此渡口,設渡收集殘兵。帝昺在荒野露宿時,身邊忽現一井,井水清甜,以供御用。后在龍頸口彩塔山下誓師,其兵屯于西側,后其村稱營盤寨。寨后山谷有礫上硿,乃一百公尺以上的飛瀑,忽而響聲大作,聞于四方,以壯軍威。彩塔山之西,地面涌出溫泉,以供軍士洗澡,其地今稱湯湖。誰料元朝大軍到來,苦潭埔一戰,宋兵死傷大半,尸橫遍野,血流成河。帝昺君臣往東南逃奔,才走了三四里路,連玉璽也丟了。事后,當地村民將宋兵殘骸埋于苦潭埔,立碑曰“厲泉”。因見埔上常罩陰云,悲風陣陣,故每年備禮品以祭。在丟玉璽的地方,今叫石印村。
自從建了龍頸水庫,宋井已淹于水中,張陸渡也已撤去,惟見電船飛駛,浪花飛濺。但當日的沉痛史事,仍令人為之凄愴。
《 揭陽縣志》還記載著懷念張陸渡的二首詩。
清嘉應進士、監察御史邱玖華《過張陸渡宋井懷古》:誰使神州坐陸沉,空余荒井尚深深。石泉幽咽忠臣淚,野露寒沾帝子襟。萬里山河萍破碎,百年家園淚淋零。西湖蟋蟀人何在,洋水渾流直到今。
清東莞舉人、揭邑教諭鄧大業《過張陸渡宋帝井有感》:此地舊傳張陸渡,忠魂猶見起旋渦。荊舒誤國緣新法,繆丑愚君在議和。二圣蒙塵無反旆,舉家沉海有隨波。何須更向涯門去,井畔停舟慨已多。
三、神泉勝跡
神泉勝跡在惠來縣城南7.5公里處,地處廣東省東南沿海,西臨南海,背靠文昌山,是縣內龍江、鹽嶺河和雷嶺河匯合出海港口,是粵東地區歷史上著名的海港。建于明嘉靖33年(1554年),距今已有四百多年歷史,勝跡繁多,有“三奇”、“八景”之說。(“三奇”即奇物——絲線吊金鐘,奇魚——拜魚,奇水——甘泉。“八景”指蜃樓海市、海角甘泉、煙墩望海、玉芴朝天、文筆高標、晚霞歸帆、書院青松、古井通海。)相傳隋朝年間,神泉四面環海,是一個孤島。唐朝時,島上已有居民,以捕撈為生。爾后,因泥沙沖積,島嶼與陸地相連,形成了背山面海的地勢,居民倍增,逐漸于神山古廟前后創建神前、神后、神山等13個村落,合稱“神山巨鎮”。
海角甘泉位于神泉鎮區東南角,宋代是海灘上一個淡水泉眼,明時砌成泉井,其時潮汕神童蘇福為其題寫獨腳聯“抉(快)取攜而不竭任鹵浸咸蒸獨標平淡”,一時成為絕對,擴大了此泉影響,并被人們編寫出許多神奇傳說,使此泉演變為“神泉”。清乾隆間知縣王瑋在井旁建亭,將蘇福獨聯刻在亭柱上,并樹碑撰文。清代歌詠神泉寺中有“天涯有奇景,海角出甘泉”的句子,因而產生了“海角甘泉”的雅稱。水仙宮為神泉古跡之一,建于清嘉慶八年(1803年),祀夏禹王,宮內有正廳、明間、次間,卷篷式拜亭,硬山頂,有“登臺望舟”之景觀。玉華塔位于神泉港口南端,原是一座漁船來往的航標,建于清乾隆年間,為七層八角狀實心塔,貝灰夯筑,高26。4米,為古八景之“文筆高標”。
海市蜃樓常出現于神泉港西南海面,時間多在春夏之交,天將大雨前夕。“海市蜃樓”的出現次次有異,有古代的臺榭、廳閣,有現代的高樓大廈,還曾出現過日本侵華的戰爭場面。同一次蜃景也變幻莫測,景象萬千:時而勇士披堅執銳,萬馬奔騰,時而曲苑、酒旗,仕女嬉游,或隱或現,若遠若近,蔚為壯觀。蜃樓出現有一年一次或數年一次,也有一年兩次。長則幾小時,短則十幾分鐘,甚至一瞬即逝。1957年3月19日蜃景出現,從下午一時至六時四十五分才消逝,是有史以來延續時間最長的一次。當地漁民總結為觀察氣候經驗,有“景遠候風,景近候雨”之說。
四、方方紀念館
方方紀念館,建于洪陽文化廣場,為四層樓房建筑,面積約2700m。該館是為紀念我國新民主主義革命運動的先驅、老一輩無產階級革命家、久經考驗的共產主義忠誠戰士和國家僑務事業的卓越領導人方方而建。
方方同志是洪陽鎮西村人,青少年時期就追求真理,投身到反帝反封建的革命斗爭中。1919年“五四”運動時任普寧學生會會長,1926年春轉為0黨員,歷任0潮安縣支部書記、普寧縣委書記、汕頭市委書記、福建省上杭中心縣委書記、閩粵贛邊區省委職工委書記、福建省委宣傳部長兼武裝部部長、南方工委書記、0中央香港分局書記、華南分局書記等職。解放后,任0華南分局第三書記、廣東省人政府第一副主席、0中央-部副部長、中僑委黨組書記、副主 任、全國僑聯副主席等職務。曾當選為黨的七大、八大代表和第一、二、三屆人國人大代表,第一、二、三屆全國政協委員。“文革”期間,方方同志受到殘酷-,1971年9月含冤去世。1979年3月黨中央為方方同志平反昭雪,恢復名譽,補開追悼會。在方方同志的家鄉——普寧市洪陽鎮建“方方紀念館”,是普寧160萬人民和廣大海外僑胞、港澳同胞的夙愿,也是廣大0員和老同志的熱切要求。原國家主席-同志生前為“方方紀念館”題寫館名,原國家副主席-生前也為“方方同志塑像”題名。館內的展品有方方同志革命活動的情況介紹、照片、實物共300多件。展品陳列共分六個部分:一是少懷中華凌云志。概述方方同志在潮汕地區領導革命斗爭的情況;二是崛起閩西有俊聲。介紹方方同志奉調閩西后,力挽狂瀾,領導閩西革命的英勇事跡;三是抗日反頑智勇全。介紹方方同志任0閩粵贛邊區省委職工書記時的建樹;四是擎起南國一方天。介紹方方同志大力開展人民民主統一戰線、發展人民武裝的卓越貢獻;五是僑務風范炳千秋。概述了方方同志作為我國僑務活動的卓越領導人,為鞏固和發展愛國統一戰線作了大量工作,彪炳千秋;六是英名不朽史流芳。展示了人們對方方同志的尊敬和懷念,其光輝業績
永遠銘刻在廣大黨員干部和廣大人民群眾心中。
方方紀念館于1999年10月1日開館接待來賓,成為普寧市的又一革命傳統教育和愛國主義教育基地。
五、天竺巖
天竺巖位于揭西縣城河婆鎮南面4公里的明山東麓,創建至今800多年。奇石突起,以天然石洞為佛殿,今增新宇,風光如畫。1989年7月1日列為縣級文保。1995年被批準開放。
巖所處之明山,是著名三山之一,與毗鄰的巾山、獨山成為隋代創建三山國王廟之神話出處,馳名兩岸,堪稱“揭西第一洞”。清《廣東通志》載:“招仙觀在揭陽縣西明山(今屬揭西縣),宋嘉定中(1208—1224)建,相傳有羽士隱此。”至明朝成化八年(1472)秋月,由住持慧釗和尚募資,鳩筑成寺,佛殿僧舍初具規模。清乾隆十六年(1751)十二月初一日,揭陽縣正堂顧,接受九月十六日生員黃鷹揚等12人呈文,稱其祖楊蘊有糧田12畝,于康熙十八年(1679)施巖為香油資,為防被變賣,須勒石之求,故立下《廉明縣主顧批準勒石示禁》碑(今存)。乾隆五十二年(1787),密證禪師住持此寺,遍題十方,修葺擴建,殿舍僧院更加完備(今存碑記)。1950年后,寺被廢止。1989年7月1日,0揭西縣委批準修復,列為文保護單位。巖山門高大瑰麗,設正門和左、右偏門,上飾澄色琉璃瓦,嵌瓷楚尾和動物、花草,光彩耀眼。門柱石刻對聯,橫批刻“翼善開賢”。又擺大石獅、大石鼓各一對,使山門顯得更為壯觀。
再進,正對面是一個長方形車庫,上飾澄色琉璃瓦,與后山翠林青黛相映成趣。登其旁石臺階而上,便抵達石洞前所筑佛廳正面。新建佛廳美輪美奐,并建兩“伸手”。廳脊嵌瓷雙龍朝0,隨帶嵌入物,古色古香。作為主殿的自然洞頂巨石,高過廳脊,勢凌青天,于緊連的綠林中分外顯眼。佛廳門匾石刻著:“天竺古巖”。走過佛廳,便抵達石洞內主殿。它有350多平方米,可容數百人,三面為天然石壁,底面有石龕,前面用石條砌成精致的殿門。天然巨石蓋中,有一小孔,深不可測,被稱為“出米孔”。殿后有迂回遂道,中有石室,如入迷宮。由暗道穿越出門,到達山谷,清風吹拂,迎面忽見10米高天然石雕大佛,巍然端坐,笑逐顏開。舉目眺望,滿坡蒼松翠竹,奇花異草,嫣紅姹紫,綠滴凝香,亭臺掩映于綠海? ??間。
六、北標窺日
北標窺日是北回歸線標志塔,位于揭東縣地都鎮雞籠山南麓,是標志地理學上北回歸線經過地方的建筑物。由浮雕地球儀、“北”字承重架和觀賞臺三部分組成,塔高13.6米,底壇直徑30米,每年夏至日中午十二點,太陽光直射北回歸線時,能透過標志塔地球儀的中軸線管,在觀賞臺中心石板上投下日影,吸引著眾多游客前來觀“光”。北回歸線是地球上北溫帶與熱帶的分界線,也就是北緯23°26′的緯線圈。我們人類生活的地球除了不斷自轉外,還以橢圓形的軌道繞著太陽旋轉,叫做公轉。地球的自轉產生了晝夜更替,而地球的公轉就形成了四季輪回。地球公轉時是斜著身子繞太陽轉,地軸與公轉軌道面交相成66.5度的夾角,因此地球在公轉過程中,太陽光垂直照射地球表面不是固定在一個地方,有時直射北半球,有時直射南半球。把太陽光直射在最北面的點連成一條假想線,就叫北回歸線。一年之中太陽光的垂直照射點就在北回歸線到南回歸線之間移動。只有每年6月22日夏至日正午12點左右,有一瞬的時間直射北回歸線,從這一瞬開始,北半球進入夏季。因此我們每年只有一次能看到“立竿不見影”的天文現象。北回歸線是看不見的一條假想線,建立了標志塔,就使得人們能夠直觀地看到北回歸線的客觀實體,感覺到這條緯線的存在。它對天文、地理、土壤、生物、氣候的科學研究具有重要的意義。所以我國在北回歸線經過的地方,臺灣的嘉義、花蓮,廣東的汕頭、從化、封開和云南的墨江都建起了標志塔。到目前為止,我國是世界上建立北回歸線標志塔最多的國家。
“夸父亭”和“鄧林亭”取名與太陽有關,古籍《山海經》有一則動人神話傳說:夸父就是大男子漢的意思。古時干旱,他要征服太陽,追趕太陽,滿身淌汗,熱渴難忍,飲盡黃河渭水還不止渴,要去飲大海的水,未到,就在路上口渴而死。夸父丟棄的手杖,插在地上,即成茂密的鄧林。鄧林就是桃林。汕頭北回歸線標志塔地處我們這個海濱城市,造“夸父亭”等景致和《山海經》中的夸父追日的神話故事非常吻合。
七、郭氏大樓
棉湖郭氏大樓,位于揭西棉湖,為清初富商郭來所建。大樓位于棉湖古鎮翰林府右側,永昌古廟左側,面對高聳的鐵山筆架峰,瀕臨秀美的云湖。湖橋亭榭鑲綴,名勝古跡交輝。與興道書院、翰林府、云園、永昌古廟等,形成一個壯觀的建筑群。郭氏大樓顯得尤為雄偉壯觀,是遠近有名的建筑物,有“潮汕民居古建筑之最”的美譽。此樓建于清雍正十一廿(1733年),竣工于1746年。整座樓占地5460平方米(約合9畝),樓寬52米、深105米,有四條花巷,五落院堂,后面有高4.25地瓊樓一座,其建筑格局,模仿宮殿形式,里面原有99間房經后代修補增建,總數為100間,即所謂“駟馬拖車”、“百鳳朝陽”的格局。
整座大樓以貝灰三合土夯成(據說三合土中和以少量地紅糖),堅固美觀,大院中有小
院,院墻砌有長窗,清雅超俗。樓前有廣場和高照壁。廣場之右側建有“會元居”,是該樓主人當年接待四方商賈和賓客之地。“會元居”后面,還有書齋一座,人們稱為“老書齋”。后樓正中,有清代監察御史邱玖華“去天尺五”之題匾。樓下大門正中,又有“帶湖亭”之大匾額。邱玖華被請來執教,這為郭氏大樓增加了知名度。邱氏執教之后,師塾遂從“老書齋”遷至“帶湖亭”,號稱“帶湖學校”。這間學校開棉湖教育之先河,已有200多年的歷史,曾有“道林百眾,書院千徒”之美譽。這座樓的建筑重點在后樓,? ?厚二尺,大門石圈,構筑精美,樓有兩層,高4.25丈(據說宮殿高度4.4丈,只差1.5尺,
故有“去天尺五”之說),飛檐凌空,高脊巍峨。樓前有長廊,外圍欄桿,憑欄遠眺,極目達烏犁古塔;樓內雕梁畫棟,斗拱交錯,上鋪十層紅瓦。樓之正中,原有圣旨牌一塊,兩邊有木聯云:“五六月間無暑氣,二三更后有書聲”,也是邱氏之手筆。漫步樓上,瀏覽周圍風光,美不勝收,令人心曠神怡。
八、京明溫泉度假村
全國有機茶生產基地,中國十大名茶示范茶園。位于揭西縣京溪園鎮。周圍有普惠、深汕高速公路、距揭西縣城25公里,距揭陽市區35公里。是一個集生態茶園、旅游觀光、會務、休閑度假為一體的綜合性旅游景區。2003年2月動工興建,2004年1月開業。
度假村整體規劃面積10072畝,其中核心區面積52畝。北回歸線穿境而過。玉、明、鏡、翠、盅五潮環繞云、龍、翠、松、孔雀五嶺,亭臺樓榭,曲徑橫廊掩映湖光山色之中。
度假村以“仰天地正氣、享人生體閑”的開發思路和功能定位,按照“游、行、住、食、娛、購"六要素配套各項旅游設施。主體區有京明長城、水上世界、動物觀賞園、京明寶塔等20多個景點,集中了度假村自然景觀和旅游資源的精華,體現了度假村,的主體風貌和功能。特包景’區主要包括京明茶園、茶藝館、茶山畫廊等景點,盡顯中國茶文化深厚的文化底蘊。京明茶園:占地面積2500畝,梯田式的生態茶園種植了烏龍茶等二十多種優良品種茶,是全省首家集種植、生產、加工、銷售、旅游觀光和科研為一體的現代茶葉生產基地。水上世界;面積2200畝,有意大利貢多拉游船,動物-船、水上自行車等9種不同風格情調的游船。動物觀賞園:占地面積110畝,有東北虎、黑熊、小熊貓等動物及孔雀等80多種鳥類。京明長城:位于京明度假樹中部,仿八達嶺至山海關風貌建成,全長1.6公里。上有唐僧師徒往西天取經及十八羅漢塑像。多功能服務中心:擁有溫泉休閑區、高爾夫球練習場等設施的娛樂中心及具中謠、潮客風味的美食中心,有各類客房、8號別墅258間(套),有2000多座位的京明文化廣場及多種風格可同時容納近千人的多功能會議廳。
九、赤松觀龍藏洞
在廣東省揭陽市惠來縣惠城鎮西北8公里處,有一條羊腸小道通往古昔一仙廟,世稱“龍藏洞”。這里山清水秀,清幽雅靜,自然風光綺麗,民間傳說:當地干旱缺水時,唯有此處終日泉水潺潺!歷代地理先生朝思暮想擇此地作風水,誰知羅庚盤一擺放,指針即不動彈,不可思議。置身此地,真有神秘玄妙之感。
據傳,清朝乾隆年間,惠來縣靖海鄉人宋超月乙鏡真人,與道友暢游潮州九邑,惠來都十八景地,識昆侖山落脈,西系葵峰望天嶺、雙乳峰,居普陀巖虎頭山,悟蓮峰山油瓶石坑有玉盒獻寶,仙師南行追龍趕鳳,但見龍藏鳳棲,到了“龍藏洞”,遂推卜立愿而戲言曰:“藏世道宣仙地,389年后,自有吾后傳明月善人,在此為師創觀建宮,存真容于龍藏洞。”至公元1994年11月,當地道友自籌資金300余萬元,修復古廟,圓成“龍藏洞赤松觀黃大仙廟”,并經揭陽市宗教事務局核準,惠來縣宗教事務局批準登記開放。于1996年陰歷8月23日,舉行黃大仙誕辰暨龍藏洞管理委員會成立掛牌揭彩雙慶活動,盛況空前。還先后接待了海內外來賓3萬多人,舉行“羅天大醮”法會3次。參加信眾約15萬人次。現在在赤松觀后殿興建了“乙鏡真人宮”,于1997年4月20日舉行奠基典禮,請汕頭大學及汕頭園林建筑高級工程師設計,參偈先賢魯班圖模,定為天地人三? ??乾坤宮閣,分三層設計:上層呈天壇形沖云宮;中層為城郭形八卦迷宮;底層為富麗堂皇地宮。三層疊宮,有24屋頂、36飛檐、72角椽、99洞孔,8柱6門玄洞沖天,造型獨特,史無前例。還規劃在山腰修復“觀音圓通宮”、“報孝堂”﹙功德堂﹚,在山頂復建“沖天觀”,以恭三清至尊、李道明天尊、呂純陽祖師等八仙。
十、惠來西來寺
西來寺位於廣東省惠來縣西三十五里龍溪西畔溪西鎮上村,是入潮古道。《惠來縣志》記載,唐大顛和尚得法於石頭希遷禪師,在元和年間入潮,經過龍溪溪西鄉的時候,恰遇鄉民天旱祝禱雨,大顛和尚即發心求雨,如若無雨則自梵。精誠所至,克期雨至,村民都稱大顛為“-”。后立祖師堂,世代奉祀。明嘉靖四年邑候楊孟訓募建僧舍,塑大顛圣像,稱祖師庵,香火旺盛。清順治丁丑年,竭石鎮守將陳萬權增建前亭;康賾丙申年,邑候佟世后重修寺宇;乾隆壬戌年,知縣楊宗秉、游府馬錫寧又增筑墻垣;戊戌年龍江守府陳登奎、楊昌再修。己亥年邑貢生蔡士池撰《重建龍江西祖師廟序》,記修建因緣。歷代文人吟詩撰聯,為數甚多。寺內并有乾隆十七年《縣主張太爺禁示牌》,記載了貢生蔡振聲、蔡士江父子營建西來橋等善舉。
西來寺正殿為大顛祖堂,旁有聯曰:“大師龍溪萬古尊嚴成-,顛歌鶴舞千秋圣誕祝遐齡。”東側為大雄寶殿及客堂,西側為歷代祖師堂及僧寮。各僧寮成法師,29歲時師從虛云和尚出家,駐錫西來寺以后,精勤修行,為當地民眾治病消災。1982年圓寂,世壽67歲,萬民哀痛,溪西學校停課一天,許多僧眾不遠千里日夜趕到西來寺送葬。
1983年惟修法師繼任住持,在海外僑胞及國內信眾的支持下,將西來寺修葺一新。1994年知云法師住持此寺,修建了一座兩層樓的寶通亭,亭右筑寶通精
舍。1995年傳林法師任住持,於寶通亭前二百米的路口構筑一座二樓三門牌坊式的山門,以紀念大顛祖師之德澤。1997年,傳順法師任住持,籌資十萬元,
在古寺前架起衛公里的路燈。全寺總面積4783平方米。
4. 封開旅游景點
肇慶到廣州有很多旅游景點
個人推薦自駕旅游更便捷
廣佛肇高速沿線旅游資源豐富,有廣州白云山風景區,佛山夢里水鄉、獅山湖生態園、三水僑鑫生態園,肇慶鼎湖山、盤龍峽、龍母廟、封開地質公園等多個著名旅游景點,是一條不可多得的生態旅游觀光路。
5. 開封主要景點
開封是八朝古都,作為“中國優秀旅游城市”,開封現有一家5A級國家旅游景區和7家4A級旅游景區。
國家5A級旅游景區·清明上河園
國家4A級旅游景區
1, 萬歲山大宋武俠城
2,開封府
3,中國翰園碑林
4,龍亭
5,天波楊府
6,包公祠
7,大相國寺
6. 封開景區景點有哪些
十字橋,(晉祠)
十字橋位于山西太原市晉祠內主體建筑圣母殿前,北宋崇寧元年(1102年)建。橋梁為十字形。全橋由34根鐵青八角石支撐,柱頂有柏木斗拱與縱、橫梁連接,上鋪十字橋面,魚沼飛梁,漢白玉欄桿,方磚鋪面,南來北往、東去西行的游人都可以通過。因這橋構造奇巧,民間傳說是魯班建造的。橋梁多年經風雨,材質堅固,為中國古代十大名橋之一。
十里畫廊(張家界)
蓮都十里畫廊風景區位于封開縣蓮都鎮內,毗鄰懷集燕巖風景區,占地面積14.68平方公里,是龍山風景名勝區轄下最大的風景區,屬喀斯特地貌。
景區以綿延起伏、有如雨后春筍般的綠色群峰為主景,有傳統的水車群,游客參與的自然飄流、傳統捕魚、? ?統風俗表演、傳統式農田耕作等項目,傳統馬車、牛車,自助式農家旅社,碧綠生輝的神秘龍潭,美麗的田園風光和各具特色的大小溶洞等景點和服務設施。風景如詩如畫,故曰"十里畫廊"。
十渡風景區(北京)
十渡風景區位于北京市房山區西南,有著中國北方唯一一處大規模喀斯特巖溶的地貌。十渡風景區是中國國家AAAA景區和中國國家地質公園。2006年9月17日,聯合國教科文組織正式批準中國房山世界地質公園并授牌。
十三陵(北京)
明十三陵,世界文化遺產,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國家重點風景名勝區,國家AAAAA級旅游景區。
明十三陵坐落于北京市昌平區天壽山麓,總面積一百二十余平方公里,距離天安門約五十公里。十三陵地處東、西、北三面環山的小盆地之中,陵區周圍群山環抱,中部為平原,陵前有小河曲折蜿蜒
九溪十八澗(杭州)
九溪煙樹是西湖新十景之一,俗稱“九溪十八澗”。位于西湖西邊群山中的雞冠垅下。北接龍井,南貫錢塘江。源發翁家山楊梅嶺下,途匯清灣、宏法、唐家、小康、佛石、百丈、云棲、清頭和方家九溪,曲折隱忽,流入錢江。十八澗系指細流之多,流泉淙淙。九溪與十八澗在八覺山下的溪中溪餐館前匯合。一路重巒疊嶂,茶園散處,峰回路轉,流水淳淳,山鳥嚶嚶。晴天秀色可餐,陰天煙云飄渺。
十六羅漢石刻(杭州)
7. 封開景區景點介紹
封開自駕2日游
廣東的封開,就是這樣一個好地方,它是南中國第一個國家地質公園,這里就像一個“大自然的活地理教室”,濃縮了億萬年地質變化的地貌,給遠道而來的大小朋友們上一堂生動難忘的地理課,11月的深秋,秋色正濃艷,田野里一片金黃色的稻子,封開離廣州不遠,只需四小時的路程,最適合與家人共度一個完美、舒適的短假期。
交通指南:
一、抵達封開,自駕自游都輕松
1、自駕封開:封開是肇慶千里旅游走廊上的一顆明珠。自駕車從廣州出發,走廣三、廣肇高速,轉321國道,沿肇慶千里旅游一路往西,輕易抵達。
2、自游封開:在廣州越秀南汽車站,每天都有數班開往封開的長途大巴,票價約70元。進入封開境內,可在旺村車站中轉,那里每十分鐘就有一班開往南豐方向的交通車,途經多個景區,票價約9元。
二、封開2日游最佳自駕線路:
第一天:廣州——封開——龍山景區溶洞夢多奇——黃巖洞——晚上入住龍山景區
廣州出發自駕車前往封開,走廣三、廣肇高速,轉321國道,經肇慶,德慶,約4小時輕易抵達。途中可欣賞西江美麗風景,后到達封開縣杏花鎮用午餐,在這里可品嘗到著名的杏花雞和賀江河鮮,之后游覽有“小桂林”之稱的龍山景區及夢多奇溶洞,還有嶺南最早的人類繁衍之地-黃巖洞,晚上入住龍山景區內的奇境酒店。
第二天:從龍山出發——千層峰——途中遠觀大斑石——楊池古村——廣州
在龍山景區用完早餐后,可駕車前往千層峰,這里群峰聳立,蒼翠欲滴,有“廣東張家界”之稱,途中可遠觀號稱“天下第一石的”大斑石,之后駕車前往座落在封開縣內的羅董鎮的楊池古村,欣賞嶺南第一村的人文及美景,隨后返程回廣州。
三、住宿指南:
封開縣城住宿很方便,條件較好的賓館雙標價格在70元~80元左右,二星級以上賓館的標間價格100多元。你也可以在龍山景區的奇境酒店內入住,這里無論在布局或是配套設施上均達到四星級的標準,灑店內每一間客房都可以欣賞到雨中山景、日景、山色等不同的山野風光。
雙標房價格:
青瓦臺的高級雙人房:538元
青瓦臺的豪華房:568元
峰趣樓的高雙人房:468元
峰趣樓的豪華雙人房:498元
臥龍的標準雙人房:328元
訂房、咨詢熱線:0758-6380369
四、門票美食、及貼士
封開八大景點門票價格:大斑石15元,千層峰30元,龍山80元,楊池20元、黑石頂15元、黃巖洞10元,三個景區(龍山、千層峰、楊池)的套票是100元;蓮都畫廊和賀江是不用收門票的
美食:杏花雞、蓮都山羊、賀江河鮮、山水豆腐以及各種土生土長的農家蔬菜,是封開最為馳名的地道美食。杏花雞位列“廣東三大名雞”之一,皮薄脆口,肉嫩骨香。蓮都山羊是羊肉中的上乘之品,肉質細膩,可與海南東山羊媲美。賀江青青河鮮美,從中國最清澈的河流賀江游來的活魚,味道之鮮甜遠非一般水產可比,其中尤以青竹鯉最負盛名。
封開必看的旅游景點:
龍山景區溶洞夢多奇
中國首個主題溶洞———夢多奇。石灰巖溶洞一貫予人指鹿為馬,似是而非的感覺,看得多了,未免讓人索然無趣。在夢多奇溶洞,卻打破了這個傳統,從踏進洞口的一刻,就開始了一段奇妙的旅程。鬼斧神工的熔巖天然景觀,和聲、光、電、影融為一體,純真的童話、遙遠的傳說、動人的故事以及過去未來的記憶交織在一起。
溶洞里,舞蹈是一個乖巧的精靈
來到夢多奇的第一站———夢幻風車谷,心情也會變得快樂。小橋棧道旁,五彩斑斕的光影在巖壁上幻化成不斷旋轉變動的光之風車。轉個身,就真的見到了無數多色彩的風車,正在巖石的蒼穹下,悠悠地轉動著。縹緲的水霧在四周繚繞,空靈的音樂在空氣中彌漫,吹彈即破的肥皂泡從天而降,在燈光的輝映下,幻化出五顏六色的光芒。
在溶洞里,舞蹈是一個乖巧的精靈,用肢體的語言劃破了空間的沉悶,讓巖洞在人們舉手投足的跳躍間,現出了最神奇的表情。舞吧!舞吧!舞吧!性感撩人的阿拉伯風情舞蹈,柔美溫婉的印度柔術舞,古典優美的中國傳統飛天舞……末了,再來一場狂野壯麗、聲勢浩大的佤族群舞,頓時把洞里的氣氛推到了最高潮。在錯落有致的巖石天空下,在崎嶇不平的洞穴山谷上,那是八音神的兒女們正在向偉大的父神頂禮膜拜。他們渾身散發著野性的活力,他們不用借助言語傳情,只依靠手勢、動作來表達他們內心的尊敬,讓居高臨下的觀眾們熱血沸騰。
嶺南最早的人類繁衍之地-黃巖洞
黃巖洞遺址位于封開縣漁澇鎮獅子巖西南山麓。是一座屹立于巖溶谷地之中的三疊紀石灰巖孤峰,洞穴前為坡地,背后山岳連綿,峰叢起伏。洞口向西南,相對高度15米,洞內分上下二層,洞廳的西、南各有支洞。該遺址于1961年8月發現,是嶺南舊石器時代向新石器時代文化過渡的典型。
1964年發掘出兩個古人類頭顱化石,成年人的一個相當完好,按碳十四測年為距今11930±200年,屬晚期智人。在以后的發掘中,包括下列四種遺存:一是出土了一批石化程度較深的古動物化石,計有 6目18科24屬30個種。如華南巨貘、東方劍齒、大熊貓洞穴亞種等,地質年代為更新中晚期,測定年代為距今13.6萬年左右。二是出土了1000多件礫石打制的石器,小量穿空礫石器和磨刃切割。三是發現一件石英石片石器。四是發現一座有三足陶器的器足,陶釜、罐的新石器晚期墓葬。
千層峰
千層峰位于封開縣漁澇鎮東南8公里的黃崗河畔,由重重疊疊的色彩斑瀾的砂頁巖和局部鈣質頁巖構成,屬砂巖峰林地貌,形成于三億八千萬年前的泥盤紀。它還是我國最古老的造山運動――嘉理東造山運動所造成的山峰,是 廣東兩個嘉理東造山運動的標準地之一。這里群峰聳立,蒼翠欲滴,主峰高233米,如倚天長劍,直插云霄,奇偉險峻。山雖不高,但卻集“黃山之奇、華山之險、廬山之秀、峨眉之幽”于一身。
目前,千層峰景區內主要有千層疊翠、蒼松迎客、山溪飲駝、五君挺秀、霸王別姬、峽谷飛霞、古堡留芳、巡山馬、觀翠亭等景觀。每年暮春三月,各色杜鵑盛開,漫山遍野,五彩繽紛,這里頓又變成了好一個“垂壁千層石,懸空萬朵花”的絢麗世界。
天下第一石——大斑石
“天下第一石”(又稱大斑石)位于封開縣杏花鎮斑石村,長1365米,寬695米,高191.3米,周長4100米,占地1101畝,形成于1.45—1.72億年之間,是地殼運動的產物。天下第一石,一石成山,天下無雙,原廣東省省長劉田夫親筆題寫“天下第一石”。相傳是女媧補天遺留下來的神石,故色彩斑斕,名為斑石,被人譽為“國寶”。
大斑石不僅可以登,更可以攀。華南最大的戶外攀巖項目就在這里。目前大斑石上共安裝了11條攀巖線道。其中2條表演線道,高191米,其余9條為60多米、80多米、100多米不等,可以供專業和非專業的攀巖運動愛好者自由選擇。如刀削的陡峭山壁,攀起來是有驚無險,刺激萬分,讓人真正領略到征服自然的感覺。
楊池古村
楊池古村,山青水秀,景色怡人,民風淳樸,村民知書達禮,熱情好客,實屬是當今罕有的"世外桃源"。
楊池始建于明代末年,距今已有380多年歷史。相傳,該村先人葉翰彪是明末官員,因避戰亂來到此地,看到周圍林木蔥蔥,花果滿坡,中間一塊盆地,盆地中間有一片像寶鴨狀的高地,心中十分高興,便在高地上挖池塘、栽楊柳、種金蓮,在此隱居下來。后來,葉氏開枝散葉,世代繁衍,“楊池”村因“楊柳池塘”而得名,“寶鴨下蓮塘”的故事也傳了下來。
明清建筑,嶺南典范
楊池坐北朝南,依山傍水,布局合理,建筑整齊,村子東西南北各建有四個門樓,現有古房屋60多座,采用各式的硬山頂或懸山頂建筑模式,清一色磚木結構,整體建筑雖保留有典型的明清風格,卻又繼承了唐宋時期中原地區的建筑結構特征,也蘊含明顯的嶺南古建筑風貌。祠堂、書院、古巷、花廳、客房、倉儲、磨房等中國古代民間生活必須的各種用房這里都可以找到,尤其是各種繪制精美的壁畫、灰塑和木雕等古建筑裝飾藝術,更令人嘆為觀止。很多古建筑專家曾多次到此研究考察,稱這里是廣東目前為數不多且保存完好的明清建筑,而香港建筑家更譽其為“嶺南第一村”。
四大奇泉,名聞天下
楊池村四周有四大奇泉,一曰乳泉,依山涌出,色白似乳,長流不息,人皆奇之,亦稱“奇泉”;二曰盈泉,狀如方井,泉水清澈,甘爽如露,春夏秋冬,盈而不溢;三曰靈珠泉,相傳寶鴨一天下蓮塘戲游潛水后,霎時水面霞光萬道,紫氣升騰,一泉水噴涌如柱,而寶鴨再也沒有回來。據說那是寶鴨被水龍王召去做了玉鴨,起名“靈珠”,那泉柱是寶鴨“靈珠”的一只眼睛,人稱“靈珠泉”。用泉水洗面,眼睛更明亮,喝一口,神清、氣爽、體壯。一曰兩性泉,自田間噴出,長年不斷,冬如溫泉,夏似冰泉,一泉兩性,人稱“怪泉”。四泉集于一身,楊池可謂名副其實的“天下泉村”了。
重教興學,文人薈萃
楊池村歷史上一直以來都是“以文立村”、重教興學、 人才輩出而聞名遐邇。葉氏先祖葉翰彪遺傳下來的“勤耕苦讀,齊家治國”祖訓激勵著葉氏子孫。村里的景公書室、鋤經書室和晉公書室至今保存完好。楊池出? ??2名進士、9名貢生、27名秀才、12名監生、3名庠生、2名增生、1名拔貢、1名廩生、1名文林郎,在清同治十三年,村中就有六人分別任過州、府、縣學正、教諭、訓導等官員,1人任翰林院待詔,1人任太常寺博士,1人任知縣,12人在國子監(當時全國最高學府)學習;民國時期出過2名封川縣長,1名將軍(后任加拿大大學歷史系教授)。而今,很多村民乃善吟詩作對,相互唱和,文風如斯。楊池,便成了遠近聞名的“歷史文化村“。
8. 封開景區景點圖片
封開縣是屬于肇慶市管屬封開簡介: 封開位于粵西北邊陲,毗鄰廣西梧州,縣城距梧州20公里,肇慶130公里。 封開山水,無疑是眾多景致的精華,且不談三大地質奇觀,擁有魅力第一“灣”的賀江風景就藏身在封開;十里畫卷飄稻香的蓮都畫廊也現身于此;還有北回歸線上的綠寶石“黑石頂”也鑲嵌在封開。來過此美景的人,就知道她不但是秀美的,而且是主動的,她把封開作為舞臺,在此演繹出他們無限的麗質,誓要讓來封開的游客忘卻歸路,流連這山水中!
9. 封開旅游必去的景點
是肇慶市,德慶縣,隸屬于廣東省肇慶市,位于廣東省中部偏西西江中游北岸,南臨西江與云浮市的郁南縣、云安區隔江相望。面積2003平方公里,轄13個鎮(街道)、193個村(居)
德慶水陸交通方便。有國道321線貫穿縣境、省道悅懷線、西江大橋等路網遍布全縣,村村可通公交車,西江從縣境南部貫穿,擁有2000噸級貨輪通航能力,建有年吞吐量100萬噸以上的國家二類口岸集裝箱碼頭,水路通穗港澳。主要特產有德慶肉桂、德慶貢柑、德慶何首烏、德慶巴戟。有悅城龍母祖廟、孔廟、盤龍峽、花世界、金林水鄉、三元塔等景點。
10. 封開附近景點旅游景點
十里畫廊沿途的比較著名的3個景點有月亮山公園、蝴蝶泉、鑒山寺等。
陽朔自助旅游必去之地。坐在竹排上漂流而下,欣賞美好山水。月亮山旅游風景區也坐落在十里畫廊,沿路奇峰美景,田園秀色,許多山巖形狀獨特給人遐想,如詩如畫,被稱為陽朔十里畫廊。
蝴蝶泉,泉水清澈如鏡。每年到蝴蝶會時,成千上萬的蝴蝶從四面八方飛來,在泉邊漫天飛舞。蝶大如巴掌,小如銅錢。無數蝴蝶還鉤足連須,首尾相銜,一串串地從大合歡樹上垂掛至水面。五彩斑斕,蔚為奇觀。
鑒山寺位于陽朔縣月亮山旅游風景區的云集山下。
11. 封開 景點
里畫廊風景區位于封開縣蓮都鎮內,毗鄰懷集燕巖風景區,占地面積14.68平方公里,是龍山風景名勝區轄下最大的風景區,屬喀斯特地貌。景區以綿延起伏、有如雨后春筍般的綠色群峰為主景,有傳統的水車群,游客參與的自然飄流、傳統捕魚、傳統風俗表演、傳統式農田耕作等項目,傳統馬車、牛車,自助式農家旅社,碧綠生輝的神秘龍潭,美麗的田園風光和各具特色的大小溶洞等景點和服務設施。
Hash:638f1c43096765366d9e37dd7753d34a4dc18f85
聲明:此文由 謝絕崇拜 分享發布,并不意味本站贊同其觀點,文章內容僅供參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權益,請聯系我們 kefu@www.51kouyi.or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