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泉州景點歷史 泉州歷史文化景點
導讀:福建泉州景點歷史 泉州歷史文化景點 1. 泉州歷史文化景點 2. 泉州歷史文化古跡 3. 泉州著名景點 4. 泉州著名旅游景點 5. 泉州名勝古跡景點 6. 泉州歷史文化景點有哪些 7. 泉州的文化景點 8. 泉州歷史文化景點介紹 9. 泉州歷史文化景點的分布特征 10. 泉州有什么歷史景點
1. 泉州歷史文化景點
一、九日山祈風石刻
位于泉州清源山九日山景區。在東西兩峰的摩崖上,有宋至清的題刻75段,其中有反映海外交通的13方祈風石刻,記載了從北宋到南宋年間泉州郡守主持的為“番船”祈風,預祝一帆風順、滿載而歸的史實,是古泉州海外交通的重要史跡。
二、市舶司遺址
市舶司遺址位于泉州市鯉城區海濱街道辦事處水門社區,從宋元祐二年(1087)建立,到明朝成化八年(1472年)遷往福州,近四百年間,市舶司管理著泉州諸港的海外貿易事務,是中國重要的古海關遺址。
三、德濟門遺址
位于鯉城區天后路,始建于南宋,初建稱鎮南門,元朝改稱德濟門,遺址有城門城墻、門道墩臺、內外壕溝、拱橋以及甕城、城門等組成。
德濟門遺址是泉州古城中唯一保留下來的古城門遺址,為宋元時期古刺桐城的象征。
四、天后宮
位于泉州市區天后路一號,始建于宋慶元二年(1196年),天后又名媽祖,是我國海上的守護女神林默, 泉州天后宮為媽祖的祖廟,是海內外禮制規格最高的媽祖廟。
泉州天后宮是大陸媽祖廟中第一座被國務院審定公布的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五、法石真武廟
真武廟,位于豐澤區法石村石頭街,始建于宋代,是祭祀海神真武大帝的廟宇。距今已有一千多年歷史了,有“小武當”之稱。
法石真武廟依山面海,東邊便是舉世名聞的古刺桐港,廟中有千年古榕數株,現存明清建筑,是泉州宋元時期海上絲綢之路東端具有說服力的歷史見證。
六、南外宗正司遺址
遺址位于泉州市鯉城區古榕巷60號院內。宋朝的時候古泉州經濟發達,海外貿易蒸蒸日上,很多趙宋皇族宗室來到泉州,南外宗正司就是負責掌管這些皇親國戚外居事務的衙門。
七、泉州府文廟
位于鯉城區府學路,始建于唐開元末年,這里也是古泉州城的中心。
泉州府文廟,規制完整,文化內涵豐厚,建筑優美,恢弘大氣,這里廟學合一,既是祭祀孔子的場所,也是傳播儒學的中心,是泉州最具代表性的文化坐標,不收門票。
八、開元寺
位于鯉城區新華北路,始建于唐朝,這里古樹參天,香火旺盛,建筑精美,是泉州最著名的寺廟,也是福建最大的佛教寺院。寺里有朱熹寫的一幅對聯:“此地古稱佛國,滿地皆是圣人”。
開元寺東西兩側各有一塔,與大雄寶殿成“品”字形布局,兩塔均為枋木構八角五層樓閣式石塔,是中國最高的一對石塔。不收門票。
九、老君巖造像
位于泉州清源山下,造像雕于宋代,是由一整塊天然花崗巖石雕刻而成。據《泉州府志》記載:“石像天成,好事者為略施雕琢”,它是中國現存最大,年代最久的道教石雕造像,所以被戲稱“老子天下第一”,顯示了當時泉州道教盛行、民間信仰多元化和儒、道、釋并存的社會生態。
十、清凈寺
位于鯉城區涂門街,始建于北宋,公元1309年由伊朗艾哈默德仿照敘利亞大馬士革伊斯蘭教禮拜堂重修。
現在的清凈寺是一片廢墟,但是高聳的阿拉伯式門樓輪廓依在。現存主要建筑有大門樓、奉天壇和明善堂,清凈寺是中國最古老的清真寺,見證了10至14世紀的泉州多元文化和諧共處的歷史。門票:3元
十一、伊斯蘭教圣墓
位于泉州靈山南麓,是唐朝來華傳教的穆罕默德四賢徒的墓葬。現存兩墓并列,墓蓋用花崗巖雕刻,墓后倚山建馬蹄形回廊,具有典型的唐代建筑特色。是我國現存最古老、最完好的伊斯蘭教圣跡。
十二、草庵摩尼光? ??造像
地處晉江華表山南麓的草庵,始建于南宋紹興年間,庵內正面崖壁上,雕鑿于1339年的摩尼光佛造像,高1.54米,寬0.83米,儀態端莊,神態安詳,背雕十八道毫光,更神奇的是,這座就地取材雕刻的造像,自然天成三種顏色,巧奪天工。
草庵摩尼光佛造像作為世界僅存的摩尼教教主石刻造像,是摩尼教在中國傳播的珍貴物證。
十三、磁灶窯系金交椅山窯址
位于晉江南岸,距泉州古城21公里,窯場始建于唐末五代(10世紀),興盛于宋代(10-13世紀),也是宋元時期泉州生產外銷瓷的重要窯址。
十四、德化窯址
古泉州海外貿易的發展大力推動了當地陶瓷產業的繁榮,在10到14世紀,各類窯場遍布泉州城內外,德化窯就是其中最著名的窯場之一。當時泉州地區最繁忙的外銷瓷生產基地之一。德化窯也是中國陶瓷文化發祥地之一,在中國陶瓷史上占有重要的歷史地位。
十五、安溪青陽下草埔冶鐵遺址
位于安溪縣尚卿鄉青洋村,遺址已經發掘出六座冶鐵爐以及三處房址遺跡,它是宋元時期泉州冶鐵手工業的珍貴見證,顯示出宋元泉州強大的產業能力和貿易輸出能力。
十六、石湖碼頭
位于泉州城東南17公里的石湖半島西岸,主體由一組近岸礁石和通濟棧橋組成,始建于唐開元年間,是宋元時期泉州灣“海上絲綢之路”的重要外港。
十七、萬壽塔
位于石獅市永寧鎮寶蓋山,始建于南宋紹興年間,至今已經有800多年的歷史。
宋元時期,泉州港是世界上最大的貿易港口之一,與七十多個國家和地區有貿易往來,萬壽塔作為泉州灣海岸的制高點,是“海洋大通道”最主要的航標,見證了 當年“東方第一大港”的繁榮。
十八、六勝塔
位于石獅市石湖村。該塔系花崗石閣樓式結構,高36.6米,底圍約47米,八角五層,其雕刻精工,雄偉壯麗,六勝塔下的蚶江、石湖在古代為泉州重要外港,傳說當年這里有18個渡口,停泊著亞非各國番舶近百艘,海路交通盛極一時。
2. 泉州歷史文化古跡
泉州有洛陽橋,開元寺,清真寺,關帝廟,西街,中山街,鐘樓。
3. 泉州著名景點
1.清源山 AAAAA
清源山
清源山位于泉州北郊,故俗稱北山;又因峰巒之間常有云霞繚繞,亦稱齊云山。面積62平方公里,主景區距泉州城市區3公里。清源山是閩中戴云山余脈,峰巒起伏,巖石遍布盎然成趣,多處勝景天成,為572米,山脈綿延20公里,象形巖石,千奇著名自然景區,有“閩海蓬萊第一山”之……
2.安平橋(五里橋) AAAA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安平橋(五里橋)
俗稱五里橋,在晉江安海與南安水頭交界海灣上。宋紹興八年(1138年)始建,十三年后建成。它是我國現存最長的海港大石橋,全橋長2255米,寬3-3.8米,橋墩361座,橋上有水心亭、樓亭、中亭、雨亭、宮亭等五座。橋東頭有白塔,高22米,五層六角空心磚塔,外涂抹白……
3.泉州開元寺 AAAA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泉州開元寺
泉州開元寺,為黃守恭獻地所建,遵奉黃守恭及其子孫為檀樾主。該寺始建于唐垂拱二年(公元686年),唐玄宗開元二十六年(公元733年),改名開元寺。該寺名僧輩出,寺內有名聞中的東西二塔等景觀。目前它是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福建省“十佳”風景區,亦是“泉州十八景”之……
4.泉州博物館 AAAA
泉州博物館
泉州博物館位于清源山下的西湖公園北側,是一座具有閩南建筑風格的綜合性博物館,也是聯合國教科文組織設立的“世界多元文化? ??示中心”所在地,占地面積80余畝,建筑面積16000多平方米。泉州博物館是愛國主義教育基地和國民終生教育場所。泉州博物館成立于1985年1月,……
5.中國閩臺緣博物館 AAAA
中國閩臺緣博物館
中國閩臺緣博物館座落于中國福建省泉州市區西北側,占地154.2畝,主體建筑面積23332平方米。中國閩臺緣博物館是一座反映中國大陸與寶島臺灣歷史關系的國家級專題博物館。博物館集收藏、展示、研究、交流和服務等功能為一體,也是研究大陸與臺灣關系史特別是閩臺關系史的……
6.寶蓋山風景區 AAAA
寶蓋山風景區
泉州十佳中秋賞月點。一座生態文化公園,以泉州重要的文物古跡——姑嫂塔及虎岫寺、朝天寺等風景名勝中心,具有濃厚的宗教文化藝術色彩和地方風情,是人們游覽、休閑的好地方。這里,方圓百里,一峰獨聳,遠離都市的喧囂,任你將天地擁入懷中。“僑鄉明月朗,姑嫂塔下話團圓”。每……
7.崇武古城 AAAA
崇武古城
崇武古城:我國現存最完整的花崗巖濱海石城-崇武古城,位于惠安崇武半島上。是我國古代東南海疆的一座抗倭名城。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崇武半島在我國古代的海防史上占有重要地位。明洪武二十年(公元1387年),為防備海盜倭寇,江夏侯周德興在崇武建造城池。初筑時,明嘉……
8.德化石牛山 AAAA
德化石牛山
石牛山位于德化縣東部,主峰海拔1781米,因山上一石似牛而得名。傳說與太上老君騎青牛在此顯化有關;該山是個典型完整的放射狀的火山塌陷盆地,這一中生代火山形成的山峰,構成豐富多姿、奇妙無窮的巖石山洞。加上人們賦予種種的神話傳說,使這一自然景觀增添了迷人的色彩。很……
9.晉江五店市傳統街區 AAAA
晉江五店市傳統街區
五店市傳統文化旅游區位于晉江老城區青陽的核心區,占地126畝,共有特色建筑132棟。走在斑駁滄桑的石板路上,舉目所見,既有獨具特色的“皇宮起”紅磚建筑,還有中西合璧的“番仔樓”;耳畔響起的是千年雅樂南音的遺韻,是高甲戲、木偶戲各路主角熱鬧的旁白;囫圇吞下外酥內……
10.清水巖 AAAA
清水巖
清水巖位于安溪縣城西北的蓬萊山,始建于北宋,至今已有950多年,內奉中國百仙之一清水祖師,是國家4A級風景名勝旅游區,又是享譽海內外的朝圣旅游地。清水巖是全國惟一主殿建設呈“帝”字形結構的巖寺,景區內樓閣殿宇巍峨宏偉,水色山光秀麗神奇,文物古跡星羅棋布。
4. 泉州著名旅游景點
1、牛姆林:
牛姆林有著閩南西雙版納之稱,國家4A旅游景點。,泉州十八景之一。種植品種多樣的珍貴樹種和許多的稀有動物。是喜歡自然,熱愛自然人士的首選的好去處。
2、西湖公園:
泉州西湖公園位于市區西北部,與清源山相鄰。園內植物種類、鳥類品種多樣。
3、清源山:
清源山位于福建省東南部,此地一年四季冬暖夏涼,所以整年都適合觀光旅游。有著道教圣地之稱。
4、五里橋:
五里橋又稱安平橋,是我國現在保存最長的古代石橋。與泉州清水巖、開元寺、牛姆林臨近。
5、黃金海岸:
黃金海岸是福建省十大重點旅游景區,旁邊擁有鎮海石、城隍廟,并且擁有其獨特的風味小吃。
6、崇武古城:
崇武古城是中國現存一座較完好的明代石頭城,見證了中國海防史上的一個史跡。這里擁有古城墻,惠安石雕,古民居等等。
7、東西塔:
東西塔堪稱寺廟的精華,因其造型古樸幾百? ??來吸引了無數的游客。經歷了幾百年的風吹日曬和地震現在依然還向世人展示其不朽的工藝。其內在構造堪稱絕倫,值得我們學習。
5. 泉州名勝古跡景點
古香古色的泉州
一閃一閃亮晶晶,晴空夜里數星星。
大美泉州景色多,清源老君有盛名。
清真寺里皓月照,開元寺前佛國景。
關岳廟前香火升,文廟圣賢如繁星。
儒釋道能和諧處,此乃泉州一盛景。
蜻蜓點水方知少,引來雙雙大眼睛。
名嘴巖松夸泉州,一生非得來一回。
請您常到泉州看,盛情更比風景美!
6. 泉州歷史文化景點有哪些
泉州,曾經璀璨輝煌,閩南騎樓古街的茂霞村、坐擁東亞文化之都的土坑村、明清歷史畫卷的土坑村、古老彩色村莊的樟腳村、中國詠春拳第一村的大羽村... ...
其中十大排名如下:
1 泉州市岵山鎮茂霞村
閩南騎樓古街
2 泉港土坑村
東亞文化之都
3 德化縣南埕村
戴云山筑,古樸清新
4 晉江市靈水
水靈閨秀出閣
5 安溪溫泉村
七星墜地之處
6 泉港區后龍土坑村
明清歷史畫卷
7 晉江深滬鎮
峙海金獅
8 泉港區樟腳村
油畫般的古老彩色村莊
9 永春縣大羽村
中國詠春拳第一村
10 晉江市圍頭村
海峽第一村
7. 泉州的文化景點
泉州旅游必去十大景點
泉州最著名的旅游景點排名1.開元寺
開元寺位于泉州市鯉城區西街,建于唐武則天垂拱二年,至今已有1300多年的歷史,是我國東南沿海重要的文物古跡,也是福建省內規模最大的佛教寺院。
泉州最著名的旅游景點排名2.清源山
清源山是泉州第一個也是唯一的一個5A級景區,可以算是泉州的標志性景點了。山并不高,海拔才500多米,所以大可不必把清源山的行程當做爬山之旅,可能用休閑鍛煉來形容會更加合適一點。
泉州最著名的旅游景點排名3.崇武古城
崇武古城位于惠安縣東南海濱,瀕臨臺灣海峽,是明洪武二十年(1387年)江夏侯周德興為抵御倭寇所建。但至今,古城遺留下來的也只有一段古城墻了,所以,為了景區的可看性,古城植入了惠安的絕活——石雕。
泉州最著名的旅游景點排名4.關岳廟
通淮關岳廟,位于泉州古城繁華的涂門街上,在涂門街老遠就可以望見裊裊青煙,聞到濃濃的香火味了。這應該是閩南地區香火最旺的關帝廟了,據說十分靈驗。
泉州最著名的旅游景點排名5.清凈寺
清凈寺創建于北宋年間,然后公元1309年由伊朗艾哈默德重修, 寺是仿照敘利亞大馬士革伊斯蘭教禮拜堂的形式建筑的。
現在的清凈寺是一片廢墟,但是高聳的阿拉伯式門樓輪廓依在。現存主要建筑有大門樓、奉天壇和明善堂。它是阿拉伯穆斯林在中國創建的現存最古老的伊斯蘭教寺。
泉州最著名的旅游景點排名6.洛陽橋
洛陽橋,原名“萬安橋”。唐朝初年,大量的中原人南遷,看到這里的山川地勢很像古都洛陽,橋也因此得名為洛陽橋。它與北京的盧溝橋,河北的趙州橋,廣東的廣濟橋并稱為中國古代四大名橋。
泉州最著名的旅游景點排名7.天后宮
泉州的天后宮始建于慶元二年(公元1196年),是我國東南沿海現存最早、規模也較大的一座媽祖廟,也是泉州比較重要的一個參觀點,這里的香火非常旺盛。
天后宮的山門很漂亮,山門兩側為東西厥建筑。進入后,你會發現,天后正殿,雖歷經滄桑,但明清木構建筑至今依舊保存? ??好。大殿壯觀,浮雕也顯得很漂亮,屋檐上的雕刻裝飾實在是美輪美奐。
泉州最著名的旅游景點排名8.閩臺緣博物館
閩臺緣博物館位于泉州市西湖公園北側、清源山的山腳下,地理位置很好。它是展示祖國大陸(福建)與寶島臺灣歷史關系的專題博物館。
博物館以歷史為主線,先后從地理、民族、政治、經濟、文化、生活、宗教、藝術等各個角度,用各種身臨其境的方式展示了泉州發展的方方面面,當然也包括福建及臺灣的歷史關系。展品齊全且貼近民生,很多展示都非常真實,看完整個展覽也就對泉州有個相當豐富的認識了。
泉州最著名的旅游景點排名9.西街
西街是泉州最早開發的街道和區域,早在宋朝,它就已經象征了泉州的繁榮,它還是泉州市區保存最完整的古街區,保留著大量具有歷史原貌的建筑。
泉州最著名的旅游景點排名10.西湖公園
西湖公園位于泉州市區西北部,緊臨國家級風景名勝區清源山,園內碧波浩淼、綠樹成蔭,景點建筑極具閩南地方特色,尤其是核心景區的刺桐閣,更是以其典雅古樸造型、恢宏博大體量統領全園,成為公園的標志性建筑。公園環境優美、生態和諧,植物品種達300多種,并辟有“國際友誼林”、“義務植樹林”等十三片紀念林。環境改善引來眾多鳥類來此繁衍生息,據專家考證,園內現有鳥類三十幾種,尤以白鷺、池鷺、夜鷺、蒼鷺為多。
8. 泉州歷史文化景點介紹
泉州十大旅游景點1、清源山 2、崇武古城 3、牛姆林生態旅游區 4、德化九仙山 5、仙公山 6、德化石牛山 7、源和1916創意產業 8、安平橋 9、中國閩臺緣博物館 10、泉州博物館
9. 泉州歷史文化景點的分布特征
第二批福建省級歷史文化街區,泉州3個街區入選其中。此前,已有2個入選第一批省級歷史文化街區。這樣泉州共有五大歷史文化街區:
1、泉州市中山路歷史文化街區
2、泉州市西街歷史文化街區
3、泉州市城南歷史文化街區
4、晉江市五店市歷史文化街區
5、永春縣五里街歷史文化街區
歷史文化街區是對文化遺產的保護,能更好地傳承城市傳統文化、保留城市歷史記憶、彰顯城市特色。
?
10. 泉州有什么歷史景點
7月25日,在第44屆世界遺產大會上傳來一個令人振奮的消息:“泉州:宋元中國的世界海洋商貿中心”項目申遺成功,正式獲準列入世界文化遺產名錄。從遺產要素的角度看,泉州有哪些古跡?它們的價值何在?如果有機會去泉州旅行,你可能會有更清晰的思路。
泉州城是遺產譜系
泉州,被認為是海上絲綢之路的起點,是中國東南沿海的一處神奇而偉大之地。它的情調來自它謎一般的現代與傳統相融的和諧。建筑、器樂、民俗、儀式、飲食無不自成一體地透露著此地的文化自信。現代性以一種獨特的方式融匯到這座歷史上曾吐納天下奇貨的港口城市中。
泉州有許多古稱,如“刺桐”“溫陵”等。前者是與其東方大港的傳說有關,后者則既是描述其多山的丘陵地理風貌,也暗指歷史上宋明理學對其過化的影響。歷史學家和考古學家對泉州的各類遺址興趣盎然。從約20年前德濟門遺址的出土,到新近對南外宗正司、市舶司遺址的考古,古泉州作為宋元時期東方大港的歷史篇幅正徐徐展開。
與國內其他遺產地不同,泉州系列遺產分布在自海港經江口平原一直延伸到腹地地區的廣大空間中,多達22處。
泉州的遺址,從遺產構成要素價值分為三類:一是“山—城”的城市結構,包括? ??日山祈風石刻、市舶司遺址、德濟門遺址、天后宮,南外宗正司、泉州文廟及學宮、開元寺等。二是“山—河—聚落”鄉村手工業景觀,主要涉及磁灶窯址、德化窯址、安溪青陽下草埔冶鐵遺址。三是“海—陸”交通環境景觀,指的是安平橋、洛陽橋、順濟橋遺址、真武廟、江口碼頭、石湖碼頭、六勝塔和萬壽塔。
這三組遺產構成了區域一體化空間結構和復合景觀。因此,“泉州:宋元中國的世界海洋商貿中心”不僅僅是一個孤立的場所或地點,也不僅是一條為商場寫字樓包圍的單調的歷史街區。它是一個跨山海、通城鄉、貫古今的遺產譜系。
城中史跡是游覽首選
位于泉州城市中心的密集景點,多為官方文化歷史遺存,也是參觀游覽的首選。
城中的核心地標是位于西街的開元寺雙塔。開元寺始建于唐垂拱二年(686年),開元二十六年改名為開元寺。約唐咸通六年(865年),寺東始建鎮國塔,初為木塔結構。后梁時期,又在寺西建有無量壽塔。如今的古城人還時常暢想泉州港興盛之時,遠航歸鄉人是如何望塔寄情的。開元寺亦在海洋貿易的財富支撐下于宋元時期獲得巨大發展。如今,開元寺山門仍有唐宋遺風,雙塔為宋代原物石構,彰顯了宋代石塔建筑的建造技藝。
令考古學家興奮的新近發現為位于泉州舊梨園劇團的南外宗正司遺址。這一遺址的挖掘證實了宋代趙氏皇族南遷泉州的史實。史學家們通常認為,正是泉州港繁榮所帶來的巨大財富才可支撐和延續遠離政治中心的皇族們過上奢靡的宮廷生活,也正是這種宮廷生活為原本地處海疆的小城帶來了延續至今的諸多習俗、音樂、舞蹈和儀式遺存。
作為一座因海港商貿而興起的城市,和中國歷史上的許多古城一樣,泉州文廟的重要性不言而喻——這是被納入帝國體系的重要明證。這座象征儒家正統的建筑興建于唐開元末年,歷經宋元明清各朝歷代的遷建和修繕。如今,文廟大成門、金聲門、玉振門、大成殿的建筑基礎、臺基等石質基礎部分是宋代原物,木構件等其他構件則是清代按原樣修繕的。
這些場所的興起與發展與宋元泉州的海洋貿易息息相關,泉州古城的肌理亦是由這些重要的歷史場所構成。
海陸交通看一橋一廟一門
作為海上絲綢之路的重要起點,從宋元時期開始,刺桐城(泉州)便是享譽中外的“東方第一大港”。鄂國公留從效曾在古城遍植刺桐花,外商來港紛紛稱道刺桐港之美。泉州城南貨運港口引領的古跡,當然與宋元海洋貿易息息相關。
往往,以現涂門街和新門街為界往南為“城南”的范圍,乃是泉州古城城墻的所在地。傳說城南向來為小販、流民和異族聚居之處,海陸通貨便是在這種熱鬧紛紛的雜燴世界中展開的。
從城中腹地延伸到港口,有一處重要的古跡順濟橋。始建于南宋嘉定四年(公元1211年),作為宋元時期泉州府進出貨物的重要通道,順濟橋對于穩定與繁榮泉州社會具有不可磨滅的影響。除此之外,宋代古橋還有晉江安海的安平橋。
距離順濟橋不遠處的灘涂上,矗立著一座為華南信眾感佩無比的女神廟——天后宮。始建于南宋慶元二年(1196年),這座宮廟原名為順濟宮,也是因為橋的緣故。橋與廟組成了城南港口地帶最為重要的宋元史跡。
在橋與廟之外,2001年經考古挖掘首現于世的德濟門遺址確立了位于“城南”內部的海陸分界線。也就是說,泉州古城歷經各代拓城,而德濟門為其最南端的南門。古時,從南門順水路至竹街再至市舶司,獲得許可證方可入城。后市舶司雖遷往福州,但時至清朝? ??官辦海關口仍設在南門附近。可見,吞吐貨物的泉州港與南門的關系緊密相關。
一橋一廟一門為討論泉州“城南”的人文地理空間與宋元海洋貿易的關系提供了重要的歷史線索。在涉足這些遺產點后,旅行者還可在泉州海外交通史博物館中,一窺泉州綿延數代的海陸文化。并在開元寺的古船陳列館中,親睹20世紀70年代出土于泉州后渚港的宋代古船。
流動的城鄉是活著的遺產
泉州,不僅是一座古城,它的獨特還在于城鄉體系的完整性。泉州港的繁榮貿易除了海陸交通的發達以外,還因其廣袤的內陸腹地提供了豐富的轉運貨物。
由東溪、西溪匯流至晉江的航道提供了貨物流通的重要路徑。2020年被公布為省級文物保護單位、現為22處遺產系列之一的安溪縣青陽冶鐵遺址便是位于西溪上游的內陸地帶。
北宋初期,福建礦冶頗具規模。據《安溪縣志》記載,熙寧年間(1068年—1077年)在龍興里(今尚卿鄉)開青陽鐵場,后廢。該遺址的考古挖掘證實了宋元時期泉州商貿從業者們將所造的鍋、鼎、針等銅鐵制品,興販于不含鐵的兩浙,并輸往南海諸國。
除此之外,位于德化的尾林—內坂窯址和屈斗宮窯址皆是宋元時期泉州內陸瓷器銷往海外的明證。前者位于德化縣三班鎮,后者位于潯中鎮寶美山破寨山的南坡上。根據考古發現和調查,在德化發現了宋元時期(10世紀—14世紀)窯址多達29處,這一帶的陶瓷由陸路運至永春縣,再由東溪順流而下運至泉州港,再銷往海外。
除了東、西溪所涵蓋的內陸腹地之外,在晉江對岸廣袤的平原丘陵地帶還有磁灶窯系金交椅山窯址,位于晉江市磁灶鎮前埔溝邊村。這一遺產點要素包括4處龍窯遺址和1處作坊遺址。
美國學者休·克拉克對唐宋時期的泉州城鄉關系做過精彩論述,他認為經濟依附關系在這一歷史時期的變化與泉州城南區域的開發是密切相關的。可見,海陸與城鄉——這兩組看似無關的議題可同時在泉州并行追溯,從而生發出有趣的歷史角度。
這些散落的遺產地,其意義絕不僅僅是建筑本身。泉州的可貴之處在于,遺產還是活著的。祖籍泉州的人類學家王銘銘曾說過,“具有‘靈驗’效力的遺產深深烙印在泉州世代祖輩的日常生活中,是當代泉州文化遺產活態現狀的根基。”我們須與泉州本地人一樣對此懷有敬畏之心。
今年5月造訪泉州小山叢竹書院的學者甘陽,曾留下“泉州是座神奇而偉大的城市”的筆墨。且讓我們在徜徉城中史跡、探訪海陸交通遺存和城鄉手工業遺址的過程中感受神奇且偉大的泉州。
Hash:5044bb895f0346cde55ebd4aadaf5a271c4bb1ef
聲明:此文由 飛舞九天 分享發布,并不意味本站贊同其觀點,文章內容僅供參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權益,請聯系我們 kefu@www.51kouyi.or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