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宜居宜游?富美臨渭”旅游年 · 推介暨高峰論壇舉行
12月25日,由渭南市臨渭區區委、區政府,渭南市文物旅游局主辦的2016“宜居宜游,富美臨渭”旅游年·旅游高峰論壇在渭南市臨渭區舉辦。省旅游局局長楊忠武出席論壇并講話。多位知名旅游專家對臨渭旅游面臨的新機遇和新挑戰進行了分析論述,為臨渭旅游的發展獻計獻策。
近年來,臨渭區按照“宜居宜游,富美臨渭”的總體要求,著力打造“五大旅游板塊、四大旅游園區”的發展格局。已經建成了渭北葡萄園、東部軍事博覽園、西部桃花源民俗文化園、南部航天生態園等景區,實現了旅游產業突破性發展。今年臨渭區成功躋身為第三批省級旅游示范縣創建試點。
楊忠武局長在致辭中表示,近年來,在渭南市委、市政府的堅強領導下,臨渭區區委、區政府高度重視旅游業發展,把旅游產業作為全區經濟社會發展的核心產業,大力實施“旅游興區”戰略,顯著成效。臨渭旅游的未來發展,任務艱巨,要堅持以城聚旅、以旅興城,以創新全省第三批示范縣為契機,加速旅游基礎服務設施建設,大力開展精準營銷,著力構筑全域旅游發展大格局,為全省旅游業發展做出積極的貢獻。
專家觀點
中國旅游研究院院長 戴斌
通過旅游的發展,不僅可以促進地方的經濟增長,文化的發展,更可以讓旅游在整體的經濟發展和環境保護、扶貧等方面發揮重要作用,而臨渭將“宜居”放在“宜游”的前面,在陜西乃至全國是有示范意義的。
陜西省旅游局綜合法規處處長 朱耀勛
臨渭旅游發展應根據不同的消費層次、客源群體,構建多元的旅游模式,通過符合市場需求的業態創新,以文化性的創意區別于他人。
著名文化學者 肖云儒
臨渭的三弦文化是值得發展的,可以把白居易、王維、杜甫變成旅游網絡,與其他地方旅游資源糅合,從而將自身旅游資源組合進旅游大平臺,從產業思維轉化為金融資本,借助一帶一路優勢將產業經濟和資本經濟融合。
北京大衍致用旅游規劃設計院院長 王衍用
對于臨渭旅游發展,就桃花源民俗文化園來說,需要更加精準的定位,要從桃花源里好耕田來打造,社區的生活才最吸引人,應該打造關中民俗生活的濃縮版。
陜西師范大學旅游學院教授 李君軼
智慧旅游是個新興的事物,臨渭區要在區域化發展智慧旅游,一是需要政策方面的支持,二需要人力資源,三需要數據說話,四需要資金扶持,五需要智力,缺一不可。
Hash:7fa34adc7785f03edbb7ffd9ac420601bfc14cbf
聲明:此文由 陜西旅游咨詢 分享發布,并不意味本站贊同其觀點,文章內容僅供參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權益,請聯系我們 kefu@www.51kouyi.or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