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中軸線的傳承與發展
北京中軸線,歷經元、明、清、民國,直至中華人民共和國,七百多年的規劃、建設、改造,體現了北京城市發展的歷程。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后,順應時代變遷,北京傳統中軸線建筑也發生了巨大變化,出現了政治文化廣場、博物館、文化宮、城市人民公園、體育場館等公共場所和文化場所,不但規劃、格局發生變化,更重要的是政治功能和文化內涵隨之改變。在新時代,北京中軸線將在傳承與發展中被不斷賦予新的價值和意義。
傳統中軸線的北延南伸
南起永定門中心點,北至鐘樓的中心點,全長達7.8公里的北京傳統中軸線被稱世界城市建設史上的奇跡。這條中軸線,匯集了北京古代城市建筑的精髓,見證了北京城的滄桑變遷。
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后,對天安門廣場進行改造,新建了人民大會堂和國家博物館,正陽門、端門、故宮、先農壇、鐘鼓樓、太廟成為了博物館或文化宮,天壇、社稷壇( 中山公園) 、景山成為了城市人民公園, 這些都是北京城及其中軸線從服務封建帝王轉變為服務人民大眾所進行的文化空間領域的改造和重構。
20 世紀80 年代末,北京將亞運會場館建在中軸線的北延長線上,這是傳統中軸線第一次向北延伸。20世紀80年代初北四環亞運村一帶還是一片荒地,亞運會選址于此,就是考慮到北土城以北離城市主要環路和放射干道較近,到機場方便,保留用地面積較大。在迎接亞運會的過程中,為緩解從北京舊城到亞運村的壓力,自北二環中路的鐘鼓樓橋到北四環中路的北辰橋新開辟了一條通道,即“中軸路”和“北辰路”。延伸后的長度由過去的7.8公里增加到13公里。這一中軸線的延伸有力帶動了這片昔日荒疏之地的巨變。亞運村附近現代建筑拔地而起,國際會議中心、電視轉播塔、新聞轉播中心、五星級賓館等一批亞運會建筑,在20世紀90年代一度成為標志性建筑。北部基礎設施得到完善,展寬和打通了安定門外關廂,修建了安定路、北四環路、北中軸部分路段和5座立體交叉路口,修建了北小河污水處理廠等設施,市區北部的現代化步伐大大加快。
中軸線北延建“新城”,大大改變了中軸線的傳統風貌。經歷了新中國成立初期的大規模工業基地建設,城市管理者逐步意識到保護與發展北京舊城的重要性。20世紀80年代,北京明確將城市定性為全國的政治和文化中心。1992年北京城市總體規劃首次明確將保護和發展中軸線列為北京歷史文化名城保護的第一項原則,指出既要保護好中軸線的傳統風貌特點,也要突出21世紀首都風貌的新特點。
亞運村的建設正是在這種保護和發展的指導思想下進行的。新式現代建筑增添了中軸線獨特的體育氣質,而北中軸延長線兩側的對稱建筑,如北辰路東面的國家奧林匹克中心與西面的中華民族園又延續繼承了中軸線傳統的對稱與均衡之美。2001 年,北京取得奧運會舉辦權,北京中軸線得以進一步向北延伸,為北京奧運會而建設的奧林匹克公園又與亞運村融為一體,被稱為人類文明成就的軸線。它既是北京中軸線文脈的延續和發展,也是中華民族傳統文化的延續和發展。奧林匹克公園的選址與古都北京文脈的有機結合,充分體現了“人文奧運”的理念:北延的中軸線成為公園的軸線,被綠色簇擁的比賽場館對稱地分布在它的兩側,北端以高48米的仰山作為中軸線的終結標志。
南苑是南中軸延長線的重要景觀。南苑在元朝時為皇家苑囿,是皇帝游獵和訓練兵馬的重要場所;明代進一步建設,稱作南海子;清時稱作南苑。民國初年,軍隊占據南苑,成為兵營。日偽統治期間,日軍在南苑獵場的北部修建了一個機場,這就是今天的南苑機場。南苑的戰略地位非常重要,是北京城南的重要門戶。新中國成立初期,南苑地位開始下降,民用機場被中國運載火箭技術研究院占用。20 世紀90年代初,南苑機場重新啟用,建設前門至德茂莊快速交通線,亦莊經濟開發區在此形成。2003年編制的“北京中軸線城市設計方案”將中軸線向南延伸到了這里。
傳統中軸線的傳承與保護
傳統中軸線上坐落著眾多高級別的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如永定門、天壇、先農壇等,是北京這座歷史文化名城的靈魂與魅力所在,是整座北京城文明的縮影,也是北京城市內涵的一種象征,必須嚴格加以保護。尤其是紫禁城和天安門廣場,形成了傳統中軸線上的核心,也構成了整個北京城的幾何中心和政治文化中心。
首先,傳統中軸線是北京歷史文化名城的中軸線,歷史悠久,內涵豐富,要以北京歷史文化名城為背景來研究。目前中軸線景觀的保護存在一些問題。一方面,仿古商業街抹去了真實的歷史記憶,使虛假的“老北京文化”淪為旅游開發的副產品;另一方面,真正的傳統院落、歷史街區被夷為平地,代之以新修建的理想化“傳統四合院”,以及一些高檔會所和住宅,從而失去了真正的文化傳承。中軸線的歷史風貌保護需要點、線、面三位一體的宏觀調控和微觀管理。以節點貫通路線,以路線劃分出不同級別的文化保護地帶,由表及里,嚴格進行保護規劃建設。對中軸線及其周圍地區的保護要在宏觀上劃出保護區和影響范圍,在中觀上把握保護的規模,在微觀上要仔細推敲、精工細作,穩步推進“微循環”。
其次,北京中軸線一般是指永定門至鐘鼓樓長約7.8公里的一段,在軸線方向上應分段確定不同的保護寬度。可以劃分以下幾段:一是永定門至正陽門。包括兩側的天壇、天橋、先農壇、前門大街(大柵欄,鮮魚口等),主要突出非物質文化、祭祀建筑、商業街市文化的價值。二是正陽門至天安門。包括天安門廣場、人民大會堂、國家博物館、毛主席紀念堂、人民英雄紀念碑、國旗旗桿等,主要突出政治和革命歷史文化的價值。三是天安門至神武門。包括紫禁城、太廟、社稷壇、故宮系列建筑,廣場及原皇城,主要突出歷代王朝的宮殿、文物、各種類型古建的保護價值。四是神武門至地安門。包括景山、北海、皇城等,主要突出原皇家園囿、宮廷建筑、附屬用房的保護價值。五是地安門至鐘鼓樓。包括地安門外大街、兩側的南北鑼鼓巷、什剎海歷史文化保護區,主要突出皇城外王府、民居、商業歷史文化的保護價值。
再次,中軸線上自然景色與人文景觀交相輝映,要保護好中軸線上的山、水、橋、綠。北海團城、萬歲山(瓊華島)、景山等自然、人工地形構成了中軸線上立體的造型,也是視線走廊上的重要景觀。萬寧橋及其他若干橋,有的保護得尚可,有的則成了地名,應結合周邊環境,恢復水系、恢復橋位。中軸線上綠化本來就不多,有些地區如什剎海地區更需要增擴綠地,保護、建設好中軸線上的綠地系統。要嚴格控制中軸線及周邊地區的建筑高度,保持開闊、明朗的視野,使整個北京舊城的傳統風貌得到最大程度的保護。
最后,需充分挖掘中軸線所蘊含的非物質文化價值,展示中軸線遺產的文化魅力,從而有效提升遺產的文化教育功能、擴大國際影響力,促進城市的精細化設計。傳統中軸線遺產的展示手法是多元化的,不應拘泥于生硬的復建和說教式的展覽。可以通過遺產點的開放參觀、歷史節點的位置標識和遺址展示、景觀視廊的保護與展示、局部多個相鄰遺產點的線路整合以及中軸線歷史文化探訪路線的打造等多種方式展開。在展示中,應全面體現中軸線歷史信息的完整性和內涵的豐富性,重視展示與總結中軸線思想智慧和規劃建設成就,客觀體現中軸線建設的歷史發展過程,強調資源的整合,帶動以中軸線為引領的參觀探訪和特色文化旅游活動。
北、南中軸線的保護與發展
北中軸線在北京城的規劃建設上具有重大的意義。北中軸線上的重要節點奧林匹克公園及其周邊地區形成集高新科技、知識和資本密集型工業、會展業為一體的經濟核心,融合體育、文化、展覽、辦公、商業、綠地等多種功能,與西面的上地、高校科研區、中關村地區,東面的機場及機場路沿線工業區、望京住宅區,以及北面的回龍觀地區成為一個有機整體,從而使這一區域和周圍環境、城市整體形態形成動態平衡。
南中軸線是從永定門到南苑,木樨園、大紅門、南苑是其重要的節點。木樨園是北京比較繁華的地段,核心建筑是世貿商業中心,占地8.7公頃,總建筑面積40 萬平方米。木樨園世貿商業中心是北京城市總體規劃確定在南城興建的唯一市級商業文化服務中心。大紅門位于永定門外木樨園南側,原是皇家苑囿南海子的正門,目前已成為以服裝加工為主的經濟發展區,2007 年被北京市正式確定為北京服裝商貿核心區CBC。南苑的范圍是從南四環到南六環,自然環境和地理位置優越,有南苑機場,20 世紀90年代初,還形成了亦莊經濟技術開發區。
南中軸線上的這些節點都已得到快速健康的發展,南中軸線的核心已經形成,即以南苑新城為主體的商貿、高新產業為核心,范圍大概是以南三環為北界,以南六環為南界,以大紅門服裝商貿核心區、亦莊經濟技術開發區為兩個輔核心,打造服裝創意產業集聚區、現代制造業核心區等高新技術產業,帶動相關金融保險、商務辦公等商務服務業的發展,最終達到帶動整個北京城南地區發展的目的。
首都新機場是南中軸線上又一重要節點。2011年,首都新機場籌建項目啟動,選址基本確定在北京市南部中軸線延長線上。這一重大戰略對南城的發展具有重要意義,為南中軸的發展提供了廣闊前景。預計未來20年,新機場累計將為北京市帶來超過8.6萬億元的經濟貢獻,年均提升北京市GDP增長率1—2個百分點,對于縮小南北城差距,形成北京市經濟總體平衡發展的格局發揮積極作用。
南中軸線的積極發展與動態保護,承載著北京“文化名城、世界城市”的發展目標,也擔負著緩解北京未來人口增長、交通擁堵、資源緊缺等核心問題,帶動南城協調發展的重任。
本文發表于《前線》雜志2018年第12期,轉載請聯系微信公眾號:前線理論圈(id:qianxiantheory)
Hash:1412863b6a74b83a37173d335b18d91428878060
聲明:此文由 澎湃新聞 分享發布,并不意味本站贊同其觀點,文章內容僅供參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權益,請聯系我們 kefu@www.51kouyi.or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