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峰鄉發展新格局!一村一品綻放異彩!
@
一村一品 綻放異彩
書峰鄉開創“黨建+”復合型發展新格局
核心提示
當前,書峰鄉正致力于打造“生態宜居縣城后花園”,在《建設美麗莆田行動綱要》的指導下,以全縣創建國家全域旅游示范區工作為重要契機,依托豐富的自然、人文資源,因時制宜打造“一村一品”。為此,全鄉552名黨員充分發揮黨員先鋒模范作用,將黨建工作融入全村各項工作中,讓基層黨建工作在服務中綻放異彩。
黨建助推書峰建設美如畫
換屆以來,書峰鄉在黨委“兩學一做”學習教育中常學常思,堅持“圍繞經濟抓黨建,抓好黨建促經濟”的工作要求,提出了從單一型的農業經濟向“農業+休閑觀光+農事體驗”復合型產業轉型升級的發展思路,并在結合各村已有特色優勢的基礎上,打造了“一村一品”黨建品牌,充分發揮黨組織的戰斗堡壘作用和黨員的先鋒模范作用,形成了黨建引領、政策主導、專家謀劃、市場運作、全民參與的工作格局,有力助推各項工作跨越開展。
★ 黨建+精準扶貧
光伏發電 無本脫貧
在傳統依托本地大企業,如蘭石村綠源植物園、樂農生態園就地消化建檔立卡貧困戶的舊模式外,今年書峰鄉還探索了精準扶貧新模式。
家住四黃村舊洋99號的黃春尾家境貧困,56歲的他因病前后動過大小5次手術,即將再進行第6次手術。女兒成年后因故與家中失去聯系,還剩兒子正在讀大三。
去年,書峰鄉將黃春尾列為建檔立卡貧困戶,今年在其掛鉤干部書峰鄉黨委書記余志雄的幫扶下,為他對接了一家新能源電力公司,僅利用黃春尾家中舊屋樓頂上的空間,安裝了發電功率為7.5kwp、面積為51平方米的光伏面板,預計年發電量可達8900kwh。按照全額上網將電賣給電力公司計算,每度電的電費和補貼合計為0.85元,黃春尾預計一年可收入7565元。這對他來說,能夠有效緩解家庭經濟壓力。
“面板安好了,現在等著并網入戶。”黃春尾告訴記者,自家安裝的面板共投入約5萬元,全部由農信社貼息貸款。目前貸款尚未下來,但為了讓他堅定生活的信心,余志雄還協調了新能源電力公司先行安裝,并協調農信社盡快為黃春尾放款。
★ 黨建+鄉村旅游
四支隊伍 三項服務
自鄉、村兩級換屆到位以來,百松村已累計投資400多萬元,基本建成百松戶外拓展基地,且成功召開全縣鄉村旅游現場會,并成功舉辦縣第四屆帳篷節、書峰首屆鄉村旅游文化節。百松村獲評國家AA級景區、“福建省鄉村游特色村”。
“2015年的時候百松村還是空殼村,新一屆村兩委在商討本村事業的時候指出,發展要因地制宜,想來想去還是旅游基礎最堅實。”書峰鄉組織委員林恒翔告訴記者,按照相關規定,村里要實施的項目只需在村民大會上通報,“但百松村村兩委還將發展思路和實施項目提交全村黨員大會討論,重視和引導黨員干部發揮作用”。
百松村老黨員魏坤宴說,黨員尤其是老黨員在家庭、家族中具有代表性,做通他們的思想工作,有助于減少工作阻力,凝聚共識,實現跨越發展。
眼看著百松村因千年老松古驛道、休閑度假方式引來越來越多的游客,長期在家的老黨員們碰頭約定之后,每當遇到大型活動,就佩戴黨徽或紅袖章,義務清理衛生、為游客引導方向、指導司機穩妥停車,積極發揮黨員的先鋒模范作用,有的還帶上樂器,主動申請加入到義務民俗演出的隊伍中,為展示美麗百松、美好書峰貢獻力量。
據悉,百松村還率先在全鄉范圍內開展以“四支隊伍、三項服務”為主題的黨員志愿服務活動,即以服務景區、服務游客、服務建設為重點,成立環衛服務隊、治安巡防隊、文化宣傳隊、文藝服務隊4支隊伍,積極組織廣大黨員在周末、法定節假日等旅游高峰期為廣大游客提供各類服務,定期舉行十音八樂、文明小戲等極具地方風俗特色的小演出,為全力推進美麗莆田建設添上一抹動人景色。
★ 黨建+集鎮建設
改頭換面 歡天喜地
書峰村是書峰鄉鄉政府所在村,其集鎮建設事關全鄉形象。經過梳理和盤點,書峰村列出來建設清單:投資150萬元,全面改造2400米廠的主街道外立面;投資60萬元,安裝48盞路燈,亮化主街道;設計投資80萬元,建設占地300平方米的老年人活動休閑廣場,添置健身器材,豐富村民文娛生活;計劃投資50萬元,綠化街道兩邊及鄉村步游道兩邊共3500米……
一系列措施從今年6月份開始動工建設,于本月初大致完成。如今站在書峰村主街道上,只見起起伏伏的街道已有了“驚艷”的鄉村色彩:抬頭處是統一的黃色店面設計;一側的門戶前筑起統一圍欄,種植著生機盎然的綠色植物;一側的門戶前是干凈整潔、無障礙物遮擋的紅色朱漆木門,鄉鄰們三三兩兩圍坐在一起,訴說著家中瑣事。
書峰鄉鄉長張春志告訴記者,在書峰村的清潔家園建設中,也不乏黨員干部的身影,“他們帶頭參與實施集鎮環境集中整治行動,自發推選代表視察污水處理廠,定期召開黨員大會,通報各項目建設進度,將群眾的意見和村里、鄉里的政策上傳下達,動員全村力量共同行動起來,切實轉變了書峰集鎮區形象”。
據介紹,除了上述模式之外,鯉嶺村的“黨建+項目攻堅”,全力為省重點項目循環再生能源發電廠保駕護航;錦峰村的“黨建+美麗鄉村”,依靠和信賴黨員妥善修繕故居,合理開發旅游資源;另有“黨建+新村建設”,調動黨員群眾積極性,扎實推進四黃新村造福集中安置區建設,著力改善民生。“‘一村一品’黨建特色品牌依托各個村不斷深挖內涵,所涵蓋的內容越來越豐富,有力開創了全鄉黨建工作新格局。”張春志說。
今報記者 林群 劉燕欽 通訊員 張力 文/圖
大家都在看
Hash:e687d319c9c5355d78da8ad3e5a4dfa8f7079643
聲明:此文由 仙游今報 分享發布,并不意味本站贊同其觀點,文章內容僅供參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權益,請聯系我們 kefu@www.51kouyi.or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