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track id="nlg2d"><div id="nlg2d"><td id="nlg2d"></td></div></track>
      2. <bdo id="nlg2d"><optgroup id="nlg2d"><thead id="nlg2d"></thead></optgroup></bdo>
      3. <tbody id="nlg2d"></tbody>
      4. <tbody id="nlg2d"><span id="nlg2d"><td id="nlg2d"></td></span></tbody>

        醇親王府為何會變成宋慶齡故居?溥儀和納蘭性德都在這里出生

        偌大的北京城,迎來送往了多少歷史,無數名人在這里建功立業、生老病死。在這個處處是故事的城市,沿著后海,有一座歷經滄桑的庭院,這就是宋慶齡故居。

        在這座古老莊嚴的庭院里,見證了百年多的歷史故事,它的主人隨著世事的變幻而改變。

        下面我們就來了解一下這座充滿故事的庭院。

        清康熙年間——明珠府第

        今天我們所能夠見到的后海北岸的宋慶齡故居,這一處古雅的建筑,早在清康熙年間就已經是名人的府第。

        在康熙年間,后海北岸的宅院曾經是大學士明珠的府第。據文獻《嘯亭續錄》中"京師王公府第"中記載到:"成親王府在凈業湖北岸,系明珠宅。"這部成書于嘉慶道光年間的文獻,記載的內容就是宅院的最早主人。

        明珠的身世顯赫,明珠的祖父是葉赫貝勒金臺石。努爾哈赤滅葉赫的時候,金臺石不肯投降被絞殺。明珠父親尼雅哈隨其兄德勒格爾來降,被編入滿洲正黃旗,授佐領。

        后來,納蘭家族與愛新覺羅皇室有親戚關系。

        納蘭明珠娶英親王阿濟格之女,論輩分算是康熙皇帝的堂姑父。康熙五年,31歲的明珠由侍讀學士升為內弘文院學士;康熙十年,被任命為經筵講官;康熙十六年,晉升內閣大學士。

        明珠的長子納蘭性德也是一名著名的才人,是清代時期著名詞人,著有《通志堂集》。納蘭性德曾在這座府第中種下數株明開夜合花,至今已過數百年。

        關于這些依舊盛開在這座古老院落中的花朵,還有一個小小的故事。

        據記載,在康熙二十三年,納蘭性德隨駕南巡不久之后就身體不適。與此同時,忘年之交吳兆騫的死,使他發出"嗟嗟蒼天,何厚其才,而嗇其遇"的悲嘆。好友嚴繩孫的辭職南歸,更使他悵然神傷。二十四年五月二十三日,納蘭性德與朱彝尊等文友宴集于自家園林中的明開夜合花樹下,并作五律《夜合花》。

        詩中這樣寫道:"階前雙夜合,枝葉敷花榮。疏密共晴雨,卷舒因晦明。影隨筠箔亂,香雜水沉生。對此能銷忿,旋移迎小楹。"

        如今,作詩之人早已不再,而徒留盛景,花開花落之間,百年時光轉瞬即逝。

        乾嘉時期——多次易主

        這座府宅,隨著明珠家族的衰落而易主。

        乾隆時期,明珠的孫輩成安得罪當時的權臣和珅,相傳,和珅多次敲詐勒索成安,但并沒有達到目的,于是成安就被和珅強行編織罪行,家產被沒收,宅園被和珅據為已有。

        在乾隆年間,這座古雅的庭院就成為了和珅的別院。

        嘉慶四年(1799年),嘉慶皇帝下旨將和珅革職下獄。

        和珅在身居要職之時,所聚斂的財富,約值八億兩至十一億兩白銀,所擁有的黃金和白銀加上其他古玩、珍寶,超過了清朝政府十五年財政收入的總和。

        乾隆帝死后十五天,嘉慶帝賜和珅自盡,沒收了和珅的財產,并將這座賜給成哲親王永瑆。按照王府的規制將此宅加以重修改建,是為成親王府。

        據乾隆六十年的《內務府奏案》中記載:"恭查上年十月內遵旨在新建王府西邊添建花園一座,奴才等遵即酌定做法、燙樣,并照例約需工料銀五萬二千八百九十兩一錢二座,等因具奏。"

        成親王府在乾隆年間,進行過大規模的修整。但成親王位并非世襲罔替,光緒年間王府由內務府收回。

        光緒時期——醇親王府

        清光緒十四年(1888年),成王府改為醇親王府。醇親王名奕譞,是道光皇帝的第七子,這座府宅,過去俗稱"七爺府"。

        奕譞是光緒皇帝的生父,他于咸豐元年被封為醇郡王,同治十一年晉親王。咸豐七年分府時,奕譞的府第在宣內太平湖,光緒十五年移至后海的新府,于是故府稱南府,新府稱北府。

        關于奕譞移居后海新府的事跡在光緒時期的《起居注冊》中有記載,其中這樣寫道:"光緒十四年歲次戊子九月初一日乙酉,內閣奉慈禧端佑康頤昭豫莊誠皇太后懿旨:醇親王奕譞奏稱,現居賜邸為皇帝發祥之所,敬稽成憲,應否恭繳,請旨遵行等語。醇親王府為皇帝潛邸,應遵正恪雍二年成憲,暨乾隆五十九年諭旨,升為宮殿。著準其恭繳。"

        清朝時期,皇帝自小生活過的府宅,被稱為"潛龍邸",載湉后成為皇帝,因而奕譞就不宜居住在此。

        下令移居的詔令發布于光緒十四年九月,曾經是成親王永瑆的舊府經過一番整修之后,奕譞次年遷入新府。在光緒十五年,醇親王北府建成入住。

        經過修葺一新的府宅,在醇親王時期,更加的古雅氣派。同時由于清王朝對王府的主體建筑作了詳細的規定,如《大清會典》卷五十八載:"親王府制,正門五間、啟門三,繚以崇垣,基高三尺。正殿七間,基高四尺五寸。翼樓各九間。前墀環以右欄,臺基高七尺二寸……"

        這些諸多規定,也使得王府的建制規整。醇親王府位于什剎海北岸,府址坐北朝南,有高墻圍繞,符合"繚以崇垣"的規定。由并列的五條軸線建筑組群而成,俗稱五路。

        王府的中路為主體建筑。東、西、南三面的其余部分環以群房,北面大門兩側設墻。大門前置石獅一對,東轅門內設影壁一座,外置下馬石、拴馬樁。整個前庭環境規整、嚴肅、氣派,在清代王府中較有代表性。

        宋慶齡故居

        清王朝結束之后,皇室成員的府宅經歷了很大的變革。

        在1949年后,載灃將整個醇親王府出售給國家,使其成為北京唯一被新政府收購而非接收的王府。王府主體后來作為衛生部辦公地點,2001年改為國家宗教事務局 ;東邊馬廄建成北京第二聾人學校,2010年學校遷出,現為保護用地 ;西花園則改建為宋慶齡府邸。

        1963年,西花園改造工程完成。湖泊環抱的主體庭院原有戲臺和西面小院,拆除后建二層主樓,開辟南面空地為草坪。主樓外部造型為古典式大屋頂,內部按照宋慶齡起居習慣,設計為西式現代風格。

        Hash:dd11710d34a174e6c860d570544ee73ea44520d0

        聲明:此文由 煮酒君 分享發布,并不意味本站贊同其觀點,文章內容僅供參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權益,請聯系我們 kefu@www.51kouyi.org

          
          
          1. <track id="nlg2d"><div id="nlg2d"><td id="nlg2d"></td></div></track>
          2. <bdo id="nlg2d"><optgroup id="nlg2d"><thead id="nlg2d"></thead></optgroup></bdo>
          3. <tbody id="nlg2d"></tbody>
          4. <tbody id="nlg2d"><span id="nlg2d"><td id="nlg2d"></td></span></tbody>

            91欧美激情一区二区三区成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