沿著紅色足跡學黨史? | “星星之火,可以燎原”!這里見證了游擊縱隊解放浙南的歷史
當前,全市上下正掀起黨史學習教育熱潮,為守好"紅色根脈",推動黨史學習教育走深走實,市黨史學習教育領導小組辦公室從全市愛國主義教育基地、國防教育基地、黨史勝跡中,遴選并公布了100家溫州市黨史學習教育基地,其中40家獲評浙江省黨史學習教育基地。(詳情點擊?這里 查看)
對此,溫州發布特別推出“沿著紅色足跡學黨史”主題系列報道,帶領小伙伴們打卡溫州市黨史學習教育基地,一起去尋訪紅色“印記”,感悟溫州革命先輩的崇高精神和家國情懷。
今天讓我們走進位于瑞安的三家黨史學習教育基地——中共浙南特委機關駐地暨浙南游擊縱隊成立舊址、莘塍東一上村革命紀念館和雷高升烈士紀念館,一起來看↓
中共浙南特委機關駐地
暨浙南游擊縱隊成立舊址
1948年11月,中國人民解放軍浙南游擊縱隊在桂峰板寮村成立,標志著浙南游擊戰爭進入了戰略進攻階段。這支游擊縱隊以中國工農紅軍挺進師留下的人員和長期堅持浙南斗爭的干部為骨干,以根據地的共產黨員和貧苦農民為主體,在共產黨領導下,從小到大、從弱到強,成為緊密配合解放軍主力作戰和解放浙南全境的主力部隊。
浙南游擊縱隊成立舊址——現為湖嶺鎮金子山村板寮。板寮海拔800米左右, 新中國成立前這里居住著20來戶農家,百余人口,由于地理環境及群眾基礎較好,解放戰爭時期成為中共浙南特委機關常駐地之一。這里的山間,留下中共浙南特委機關司令兼政委龍躍同志率領浙南游擊縱隊浴血奮戰、可歌可泣的英雄足跡。
1948年11月25日,龍躍在板寮宣布中國人民解放軍浙南游擊縱隊司令部、政治部成立,當時人數有300多人,龍躍任司令員兼政委,鄭丹甫任副司令員,胡景瑊任政治部主任,張金發任參謀處主任。這間具有浙南山區特色的磚木結構房子就是中共浙南特委機關曾經辦公的地方。室內仍保持著當年會議的場景,龍躍當年辦公的舊桌椅還在,桌上一盞小油燈似乎在向人們述說著“星星之火,可以燎原”的真理。
在浙南游擊縱隊司令部舊址改建的紀念館里,詳細地記錄了中共浙南特委機關和浙南游擊縱隊在這片紅色熱土上的革命斗爭史。當年,經中共閩浙贛區(省)委批準,中國人民解放軍浙南游擊縱隊在瑞安原桂峰鄉板寮村成立,下屬3個支隊、1個獨立大隊和1個警衛大隊。它同縣區武裝和民兵組織三位一體,形成三結合的軍事體系,讓敵人陷入人民戰爭的汪洋大海之中。
浙南游擊縱隊和各縣區武裝及廣大民兵在短短三年中,進行大小戰斗近200次,殲敵1.5萬多人,部隊發展到1萬余人。在解放軍主力渡江南下的勝利形勢下,于1949年5月獨立解放了浙南大陸全境,光榮地完成了黨在南方革命戰略支點的歷史任務。
為展示這段光輝歷程,激勵后人,瑞安市于1993年開始在中共浙南特委機關駐地暨浙南游擊縱隊成立舊址建設紀念館、紀念亭、紀念碑,修繕了游擊隊員宿舍樓、龍躍陵園等,讓后人能更加直觀地感受當時的風起云涌,銘記那段永載史冊的光輝篇章。1995年,紀念館開館,2012年進行修建,每年接待來此瞻仰參觀的人數達2000多人,2013年被評為溫州市愛國主義教育基地。
地址:湖嶺鎮金子山村板寮
莘塍東一上村革命紀念館
莘塍東一上村革命紀念館位于莘塍上村,于2004建設落成,2006年列為瑞安市級愛國主義教育基地。
莘塍上村是個革命老村。早在1927年,東一上村就建立了中共莘塍支部,1931年,朱云龍以結拜“盟兄弟”為掩護,在莘塍一帶秘密進行革命活動。參加人數約100多名,在上級領導指示下,從運動中物色進步青年、積極分子,培養吸收加入中國共產黨。
1937年6月,劉英率領省委機關保衛隊80余人,來到瑞安五云山、沙門山、肇平垟、馱山、莘塍仙甲季、上村等地開展革命活動,并恢復發展黨組織。“七七事變”以后,中華民族面臨生死存亡關頭,革命武術家陳文征從皖南培訓后回莘塍家鄉,即以“盟兄弟會”名義發動150名青年在莘塍上村洪巖殿成立“抗日救亡運動委員會”,領導群眾宣傳抗日、懲治漢奸、查禁漏海走私,在洪巖殿召開聲勢浩大的抗日救亡動員大會,聲討日本侵略者的罪行,發動千余習武青年,參與抗日救亡運動,掀起了瑞安全民抗日熱潮。
1939年,上村重整黨支部后,在劉英、龍躍等同志培育下,涌現出黃元秋、王連友等一批革命先輩,出色地完成上級黨組織交給的各項戰斗任務,成為黨的堅強戰斗堡壘。
1947年6月,國民黨反動派為維持反動統治,開始在東區建立碉堡18座,其中莘塍上村一座。1948年3月,東區發動各黨支部,在3月23日夜11時后統一行動,全部拆光。
改革開放以來,上村經濟繁榮,村民安居樂業,社會建設取得了輝煌的業績。2004年,上村人民為了緬懷革命先輩,在洪巖殿西首建造一座三層,面寬三間的“東一上村革命紀念館”。
地址:莘塍上村
雷高升烈士紀念館
雷高升烈士紀念館座落于瑞安市馬嶼鎮大南社區西坪村,為紀念中國工農紅軍第十三軍第一團團長(代軍長)雷高升烈士而興建。
雷高升,原名施德彰,出生于瑞安縣大南鄉后坪村,先后擔任過浙南紅軍游擊隊總指揮部支隊長、中共瑞安縣委書記兼永嘉中心縣委委員、中國工農紅軍第十三軍第一團團長、師長(代軍長)等職務,是紅十三軍后期斗爭的主要領導人,于1932年6月25日在溫州資福山刑場遇害。
為緬懷先烈,弘揚革命精神,激勵后人奮進,雷高升烈士紀念館于2007年11月動工興建,歷時兩年多時間,于2010年7月落成開館,占地面積3000平方米,建筑面積420平方米。2011年列為瑞安市級愛國主義教育基地。
雷高升的銅像樹立在一樓正門口,在二樓,雷高升的生活軌跡介紹圖文并茂,通過“倡導溫州工人運動(1924-1926)”“參加武裝暴動(1927-1928)”“開展游擊戰爭(1929)”“紅軍名將的戰斗歷程(1930)”“巖頭事件(1930-1931)”“被捕犧牲(1932)”等六大主要部分串起了雷高升各個時期的重要成就和歷史意義。
地址:瑞安市馬嶼鎮大南社區西坪村
重溫紅色故事
汲取奮進力量
明天小布將帶大家繼續走進
位于瑞安的另外三家黨史學習教育基地
敬請期待
100家!溫州市黨史學習教育基地出爐
沿著紅色足跡學黨史① | 溫州人民永遠銘刻的記憶
沿著紅色足跡學黨史② | 點進來,帶你探訪溫州的革命歷史與溫暖印跡
沿著紅色足跡學黨史③丨藏在大山深處的革命故事
沿著紅色足跡學黨史④丨溫州城區,有著一段值得銘記的歷史
沿著紅色足跡學黨史⑤ | 400余年話崢嶸,這里曾是溫州人的“長城”
沿著紅色足跡學黨史⑥ | 這間7平方米的地下密室,誕生了浙南革命火種
沿著紅色足跡學黨史⑦ | 這里是“中國農村改革”的源頭,點燃“包產到戶”的星火
沿著紅色足跡學黨史⑧ | 在這里,用檔案追憶紅色故事,重溫浙南革命斗爭
沿著紅色足跡學黨史⑨ | 這里是東海海防要塞,見證了保家衛國的歷史和榮耀
沿著紅色足跡學黨史⑩ | 颯!東海一抹“海霞紅”!
沿著紅色足跡學黨史? | 這些靜默無言的碑亭,藏著人世間厚重的思念 沿著紅色足跡學黨史? | 這支不打新四軍番號的新四軍部隊,是浙南地區的抗日中堅力量 沿著紅色足跡學黨史? | “平民夜校”里藏著不平凡的秘密,這里誕生了樂清最早的黨組織 沿著紅色足跡學黨史? | 血染的“紅色堡壘”,訴說著那段暗潮洶涌的革命歷史 沿著紅色足跡學黨史? | 百名英烈長眠于這座豐碑下,化作最亮的星照耀我們前行 沿著紅色足跡學黨史? | 在國旗設計者的故鄉,憶往昔崢嶸歲月
來源:溫州發布
資料:瑞安市委宣傳部、 瑞安新聞客戶端
編輯/版式:如婷
大家都在看
? 溫州這項工作,獲央視《新聞聯播》點贊!
? 省內五市這35項業務,可以在溫州通辦了!
?溫州登上央視《今日中國》:“改革開放的生動寫照!”
? 鹿城區“幼升小”“小升初”政策公布!今年有這些變化……
? 溫州邀請你加入群聊:一同暢想共同富裕的未來!
你的每個贊和在看,小布都喜歡!
Hash:a35292513f1c1fbe2245e4c6876110758bb6d1a2
聲明:此文由 江南水鄉生活見聞 分享發布,并不意味本站贊同其觀點,文章內容僅供參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權益,請聯系我們 kefu@www.51kouyi.or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