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秋起義
《貴港紅色故事》
歷史是最好的老師!通過“貴港紅色故事”,充分體現貴港是一個具有光榮革命傳統、孕育和傳承紅色基因的地方。我們要以開展“不忘初心、牢記使命”主題教育為契機,深入了解貴港“紅色故事”,從中不斷汲取前進的智慧和力量,發揚斗爭精神、提高斗爭本領,把初心和使命落實到本職崗位上、一言一行中,為建設新時代“四力”新貴港、加快建成西江流域核心港口和戰略性新興產業城貢獻力量。
【貴港紅色故事】中秋起義
1947年3月8日,中共中央發出關于開展蔣管區農村游擊戰爭的指示。4月,省工委橫縣會議確定當前中心是“一切為著準備武裝起義而斗爭”。7月下旬,參加會議的代表、中共貴縣中心縣委書記楊烈赴達開鄉,以同學身份與廖聯原會晤,彼此交換對形勢的看法和準備武裝起義的意見,共商對敵斗爭的策略和方法,并確定互派聯絡員,加強聯系,相互支持,共同對敵。
▲中秋起義策源地廖聯原像
為了加強對武裝起義的領導,成立了武裝起義領導小組,廖聯原任組長,韋志龍任副組長。8月中旬到9月下旬,廖聯原等在達開、中里鄉等地,先后召開了黨支部會,貧雇農會、反“三征”小組和人民武裝自衛隊骨干會議,分析全國和廣西的形勢,結合貴桂武來地區情況,統一了認識,并宣布在中國共產黨領導下,于9月29日(農歷中秋節)在達開鄉舉行武裝起義。成立中國人民解放軍達開縱隊,廖聯原任司令員兼政委,韋志龍任副司令員。
在準備起義的過程中,黨支部十分重視統戰工作,注意團結教育地方上層人物,化阻力為助力,取得了較好的效果,如國民黨武宣縣參議長廖烈,為人正直,廖聯原親自做他的思想工作,使他進一步看清了蔣介石集團的反動本質,認識到只有共產黨才能救中國。中秋起義時,他獻出步槍6支,并動員族內10多人,組成祿禪分隊參加起義。
▲中秋起義行軍路線圖
起義前夕,貴縣民團副司令梁遇率團隊數百人進龍山,妄圖鎮壓武裝起義。9月28日,敵進占中里,當晚搶先竄踞奇石圩。9月29日上午,趁敵立足未穩,達開縱隊司令部命令各支隊立即按計劃向位于奇石圩的達開鄉公所發起攻擊,拉開了中秋起義的序幕。為了便于統一領導指揮,廖聯原于同日在達開鄉貼出布告,宣布成立“中國人民解放軍達開縱隊”,廖聯原任司令員兼政委,韋志龍任副司令員。因這一天是中秋節,所以又叫“中秋起義”。由于敵人不斷增援,起義部隊未能占領達開鄉公所,但牢固地控制著六合、六泥和六紅等主要據點,對敵形成半包圍態勢,戰斗十分激烈。起義槍聲打響后,達開鄰近鄉村以及慶豐大沖村、武宣雅八村的革命武裝及時前來參戰。入夜,縱隊決定由副司令員韋志龍率部分隊伍,繞到敵后奪取中里鄉公所,切斷奇石圩與貴縣縣城的聯系,孤立和打擊被包圍之敵。第二天韋志龍部隊攻占了中里圩,俘敵保安隊3人,繳獲步槍5支,子彈500發,糧食10萬余斤。10月1日中共武宣縣工委書記韋敬禮也率數十人槍前來參戰。10月2日下午,縱隊司令部在中里中心小學操場召開13個支隊500多名參加起義的指戰員大會,司令員兼政委廖聯原在會上宣布縱隊領導人名單和部隊序列,以行政為單位編為12個支隊,委派了各支隊負責人。再次闡明起義的意義和作戰任務。強調指出中秋起義的方針是:“集中優勢兵力,打擊和消滅敵人的有生力量,解放廣大鄉村,建立游擊根據地,堅持游擊戰爭,推翻國民黨反動派,為建設新中國而奮斗。”
▲中秋起義策源地紀念碑
中秋起義后,達開縱隊集中兵力,積極進攻敵人,進行了一系列的戰斗。10月2日晚,縱隊派出5個支隊包圍龍山圩之敵,3日凌晨,擊潰敵貴縣民團梁遇部隊30余人,攻占了龍山鄉公所。同日,梁遇部100多人由奇石圩竄出,繞道大圩,糾集當地地主武裝300余人,突襲中里圩達開縱隊前線指揮所。縱隊直屬機關和警衛隊40余人奮起抗擊來犯之敵,接連多次擊退敵人的進攻。當天中午,縱隊急調第4、5、10支隊,配合中里圩的部隊對敵內外夾攻,激戰了3個多小時,斃傷敵50多人,殘敵潰退回縣城,戰斗中第1支隊副支隊長廖聯本不幸被俘壯烈犧牲。當天,武宣縣民團副司令覃國光部隊100余人,乘虛偷襲通挽鄉。4日,第8支隊和獨立支隊從龍山趕回通挽,在當地革命武裝配合下,于5日將敵人覃國光部隊擊潰。6日,消滅侵擾伏柳村之敵1個班,俘敵自衛隊長等10余人,繳獲輕機槍1挺、步槍10支,緊接著8支隊與獨立隊在當地游擊隊配合下攻占了武宣縣南河區桐嶺、通挽、馬步、祿新4個鄉。
▲中秋起義烈士紀念碑大門
10月5日,敵省保安團3個營,伙同第9區(玉林)保安副司令彭伯鴻率民團1000多人,向龍山、中里、達開鄉反撲。為避敵鋒芒,縱隊司令部決定主動撤出龍山、中里兩鄉公所,把主力轉移到游擊區中心隱蔽,派出精干支隊尋殲小股敵人,部分部隊則在河鄱、河凈、車田等村打防御戰。河鄱村位于游擊區中心,群眾基礎好,村莊座落在山坡上,三面是深溝水田,村背是密林,易守難攻。達開縱隊指定第4和第10支隊據守該村。河鄱村防御戰堅持40多天,打死打傷敵人80多名,牽制敵人2個主力營,減輕了其他地區的壓力。此役犧牲戰士和群眾各2名。
10月中旬以后,敵人不斷增援,對游擊區進行“圍剿”,達開縱隊集中優勢兵力進行反“圍剿”斗爭。10月14日,國民黨武宣縣長宋厚礽和民團副司令覃國光,趁達開縱隊部分主力出擊桂平縣新隆、武平和桂貴石龍等鄉,另一部分主力與貴縣方面之敵對峙之機,糾集300多人反撲武宣縣南河區的4個鄉,達開縱隊得到友軍的支持,共同抵抗。10月23日司令部指揮8支隊與友軍配合把侵犯之敵包圍在通挽圩,第4、第5兩個支隊在桐嶺途中設伏,26日敵突圍繞道來賓石牙向武宣縣城方向潰逃,武宣縣南河區4個鄉再次被游擊隊占領。
▲中秋起義烈士紀念碑
11月初廣西當局以“應變無方”和“防剿不力”為由,撤去宋厚礽和貴縣縣長張樹春的職務。
11月8日,廣西省政府又令省保安副司令莫樹杰“進剿”貴縣武宣游擊隊。11月25日,莫樹杰為免腹背受敵,親率保4團及武宣縣自衛隊進攻武宣桐嶺,27日攻打塘蓮村和古卜村,游擊隊28日下午包圍了古卜村,以迫擊炮、輕重機槍掃射,英勇擊退敵人,經過3天浴血抵抗,打死打傷敵人15名,敵人于12月1日主動撤出戰斗。敵人在古卜村后捕去群眾160多人,其中4人被押到六道荒丘殺害,燒房屋280間。
1947年貴縣中秋起義后,原中共象縣特支書記韋天強,在武宣東鄉領導起義,并任支隊司令員,劉鐵民任副司令員。一舉攻占東鄉、勒馬、進擊三里。在戰斗中劉鐵民不幸犧牲。受挫后,1948年3月韋天強率30多人到達開鄉,交由廖聯原將他們編人達開縱隊。同月,韋天強離開武宣去柳州,黨組織派他到桂黔邊工作,后不幸犧牲。
▲中秋起義紀念館
在中秋起義的兩個多月時間里,達開縱隊所屬部隊先后進行了達開、中里、龍山、通挽、河鄱、河凈、車田、桐嶺、祿新、馬步、古卜等多次戰斗。共殲滅敵人160多人,繳獲輕機槍1挺,步槍30余支,攻占了貴縣、桂平、武宣、來賓4縣邊境的龍山、中里、通挽、桐嶺等10多個鄉鎮,共約30萬人口的地區。中秋起義的兩個多月連續戰斗中,戰果顯著,影響深遠,為后來發展桂中游擊區和配合南下野戰軍解放桂中地區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信息來源:貴港市委組織部 市委黨史辦
圖片來源:貴港市委組織部 市遠程辦 港北區委組織部
編輯出品:貴港市委組織部 市遠程辦
Hash:004dce623753e03030fe16883dae154f185fe6a5
聲明:此文由 貴港先鋒 分享發布,并不意味本站贊同其觀點,文章內容僅供參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權益,請聯系我們 kefu@www.51kouyi.or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