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track id="nlg2d"><div id="nlg2d"><td id="nlg2d"></td></div></track>
      2. <bdo id="nlg2d"><optgroup id="nlg2d"><thead id="nlg2d"></thead></optgroup></bdo>
      3. <tbody id="nlg2d"></tbody>
      4. <tbody id="nlg2d"><span id="nlg2d"><td id="nlg2d"></td></span></tbody>

        崇州文化地標系列之二:西江橋

        簡介·introduce

        文井江中下游又名西江,長久以船過渡。南宋范成大乘船由此入城。明代時晚渡異常熱鬧,詩人張寧有"水聲喧笑語,人影亂浮漚"的描繪。清道光二十一年,數百群眾踴躍捐資,修成長307米、11孔的川西第一座大型石拱橋。1959年8月12日被洪水沖毀,1960年重修。

        背景資料·background

        文井江中下游,從明代起又名西江。那時,州城西外的引流渠上有景輝橋,但不在西江上。西江歷來以船過渡,毎天待渡的行客、商旅成千上萬,至晚不息。唐宋以來更為繁華壯觀。明初歸納的蜀州(今崇州)八景之一"西江晚渡",遠近聞名。浙江海鹽人張寧有 "水聲喧笑語,人影亂浮漚" 的詩句。崇慶(今崇州)知州楊高鵬也有詩詠及。到清代,八景詩已有上百首。《西江晚渡》以著名才子何明禮的七律膾炙人口:

        西郊渡口水浪浪,傍晚人爭歲月忙。

        小艇常嫌艱廣濟,長繩何處系殘陽?

        行歌過去風生棹,載酒歸來月繞航。

        鼓楫中流誰慷慨,還余秋興滿江鄉。

        熱鬧固然熱鬧,交通卻"艱廣濟",不能滿足經濟交流和人來人往的需要。清代道光十五年(1835),崇慶州例貢生黃步云倡議集資修橋,當即得到高登朝、石廷詔等數百人的熱烈響應,有的捐銀1萬多兩。第二年十一月動工,施工場面浩大壯觀,"赴功則畚鍤云連,竭泉則桔槔雷動""相函萬石則虎負龍蹲,分鎮兩堤則蛟騰螯蟄"(山西人王臣福《川西第一橋記》)。至道光二十二(1842)年修成長307米、寬9.3米、高13米的11孔大型石拱橋。橋墩如磐,牌樓屹立、欄板蛇連,"吞浪而陽候順軌,臥波而河伯安流"(同上)當時就普遍認為可以和山西省的云間第一橋媲美。更主要的是它連通從成都雅安道路,方便了車馬通行,免去待渡時間,增加了出行安全,被譽為"川西第一橋"。

        道光二十三年(1843),朝廷著吏部褒獎捐資和主事的有功人員,有81人被授與八品頂戴,黃步云得到同知官銜。兩年后,知州年昌阿將吏部敘議碑立于朱氏街橋頭。公元1929年,為保護此橋,崇慶縣政府豎碑告示,嚴禁在河堤放牧樵采和阻塞河道。

        1959年8月10日至12日,崇州地區降雨量達359.8毫米,橋被洪水沖毀。同年11月在原址下游100米處修成長179.16米、寬7米的12孔橋,于1960年7月1日通車。

        來源:崇州文博

        關聯閱讀

        崇州近期新聞

        Hash:8682d9c1becac6b76390b94cd843d320dc10d669

        聲明:此文由 崇州在線 分享發布,并不意味本站贊同其觀點,文章內容僅供參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權益,請聯系我們 kefu@www.51kouyi.org

          
          
          1. <track id="nlg2d"><div id="nlg2d"><td id="nlg2d"></td></div></track>
          2. <bdo id="nlg2d"><optgroup id="nlg2d"><thead id="nlg2d"></thead></optgroup></bdo>
          3. <tbody id="nlg2d"></tbody>
          4. <tbody id="nlg2d"><span id="nlg2d"><td id="nlg2d"></td></span></tbody>

            91欧美激情一区二区三区成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