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track id="nlg2d"><div id="nlg2d"><td id="nlg2d"></td></div></track>
      2. <bdo id="nlg2d"><optgroup id="nlg2d"><thead id="nlg2d"></thead></optgroup></bdo>
      3. <tbody id="nlg2d"></tbody>
      4. <tbody id="nlg2d"><span id="nlg2d"><td id="nlg2d"></td></span></tbody>

        廣漢曾經是“牌坊之鄉”,背后故事何其多……

        一座牌坊,就是一段歷史

        一座牌坊,就有一個故事

        牌坊不僅是一種裝飾和模式語言

        也承載著一個個動人的故事

        它是過去時代的精神高地

        中國封建社會時期一種特有的文化符號

        ……

        ▲圖片來自網絡

        牌坊,中華特色建筑文化之一。在古代,牌坊是崇高榮譽和權威的象征,是歷代朝政為表彰顯宦節婦、科第德政、功臣世家以及忠孝節義而建,樹牌坊是彰德行、沐皇恩,流芳百世之舉。也有一些宮觀寺廟以牌坊作為山門的,還有的是用來標明地名的,又名牌樓,為門洞式紀念性建筑物,宣揚封建禮教,標榜功德。牌坊也是祠堂的附屬建筑物,昭示家族先人的高尚美德和豐功偉績,兼有祭祖的功能。

        廣漢,曾經被稱為“牌坊之鄉”

        在歷史的煙塵里

        廣漢的牌坊究竟是有好多?

        這些牌坊背后都有些什么故事?

        據史料記載,廣漢全縣城曾經有五十二座牌坊,

        因此被稱為“牌坊之鄉”,又有“牌坊城”之譽。

        每一座牌坊背后,

        都有忠臣、良吏、善人、烈婦、孝子、耆老的身影,

        它們林立在漢州縣城的土地上,

        路過的行人,都感嘆其恢宏與華麗,

        并沉浸于主人的故事之中。

        為此,新姐又去拜訪了廣漢本土民俗專家陳立基老師

        并和他一起去尋找廣漢以前牌坊的現在地……

        開啟尋找牌坊之旅……

        民國28年(1939年)11月18日下午兩點,兩位頭戴禮帽、身著西服的中年男子從西城門走進廣漢縣,他們是營造學社成員、建筑學家梁思成與劉敦楨。

        ▲左梁思成,右劉敦楨

        梁思成一行從西門進入廣漢時,拍下了西城門外的四座牌坊,它們在官道上魚貫而立,壯觀肅穆,四柱三開間,廡殿頂正脊上有寶頂,兩端立有鴟吻,鏤空的檐尖上翹沖天,枋身雕刻著瑞鶴祥云、吉鳳祥麟、牡丹芙蓉、雙龍戲珠,以及八仙祝壽、安安送米、穆桂英掛帥、空城計等戲劇故事。

        四座牌坊魚貫而立在當時廣漢西門外的舊官道上。(梁思成、劉致平/圖)

        據梁思成的記載,西門外官道上的四座牌坊均為清代節孝坊,結合他拍攝的照片,確定其中三座為張成氏、胡蓮斌妻羅氏、趙桐妻王氏的節孝坊,第四座已無法考證。(摘自《影子之城――梁思成與1939/1941年的廣漢》)

        這四座牌坊早已不復存在,據陳立基老師回憶,它們曾經就矗立在今天的西門口往洪水碾方向走的那段路上。

        ▲四座牌坊曾經就矗立在這條路上

        ▲圖片來自網絡

        廣漢的那些石牌坊,建于明代的有十多座,其余三十多座建于清康熙乾隆年間。其中有三種情況:一是受朝廷皇恩,奉旨賜建的。由漢州署衙具案詳請上報,奉旨旌表,賞給建坊銀若干(三十兩),高壽賞賜彩緞一匹,廣漢牌坊多數都是如此的。二是由地方名士宗族長老倡議,本地官員援例同意而興建的。三是自己個人建造的,如建橋坊、墓園坊。就所建牌坊事跡和內容考查,約有:慰忠坊、去思坊、恩榮坊、科甲坊、孝子坊、烈女坊、貞壽坊、百壽坊、節孝坊、貞節坊等十種。

        ▲圖片來自網絡

        所建的石牌坊,豎立在過往行人必經的路道上,巍峨秀麗,好似一座牌樓,遠遠就可以望見。牌坊下有三道高大的石門,逐漸往上收縮,配以飛檐翹角,有單檐、重檐,歇山頂。特別鐫刻“圣恩”、“誥贈”字樣。節孝牌坊一般石刻“敕褒節孝”四個大字,男壽書刻“升平人瑞”,女壽書“貞壽之門”字樣。

        牌坊上的石雕圖案用浮雕、圓雕與透雕的技法,如飛禽走獸,山水云朵,獅子,仙,蝙蝠,行云,奇花異草,梅竹,牡丹,以及神話故事各具情態,生動可愛,四立柱刻對聯。建造牌坊的能工巧匠以及石雕大師,具有相當高超的手藝,令人尊重。

        ▲圖片來自網絡

        據史料記載,明清時候漢州縣城東西北四條正街上,就巍然聳立著十六道石牌坊之多。長不過一華里的一條北街,竟有牌坊七座,跨街屹立,真是一道道多姿多彩的景觀。

        明清時期漢州縣城四條正街上牌坊的壯觀景象我們現在無法看到了,

        但新姐跟隨陳立基老師一起尋訪了當時漢州縣城的四條街道,

        拍下來這些街道現在的模樣。

        廣漢現在的東西大街東一段至東二段之間的十字路口,就是當時漢州縣城城區的中心——“大十市”,以這個十字路口為中心,延伸的四條道路分別為東西南北街,每條街上都有數量不等的牌坊。

        ▲今天的“大十市”路口

        東街

        在曾經的東街上,矗立著兩座貞潔牌坊,一座為明代趙文佑妻子馬氏,一座為清朝乾隆年間郭文宗的未婚妻李妹, 其中李妹的事跡尤令人惋惜。

        李妹是漢州人郭文宗的未婚妻,一日姑姑黃氏外出,有個叫李峨的歹人見李妹獨自在家,遂起了歹心,欲圖謀不軌。李妹不從,閉門大罵,李峨慌亂之下溜出大門,姑姑聞聲趕回,正派人向官府報案時,李妹已上吊自盡了。官府將李峨捉拿歸案,以李妹節烈可嘉,遂于乾隆二十四年(1759年)上表朝廷,建造牌坊。

        李妹的牌坊豎立在煕來攘往的東街,既可時時讓本地人受到教化,她的故事也在路過的僧侶、商賈、官吏、詩人、腳夫之間反復流傳,人們在替她花季隕落惋惜之時,也不自覺地將她當成了模范。(摘自《影子之城――梁思成與1939/1941年的廣漢》)

        西街

        曾經的西街上一共有四座牌坊:

        順街有一座石牌坊,不知年代。

        清乾隆十三年,漢州牧徐諗,隨中路王師進剿金川叛亂,負責糧秣,會師潰退遇難,兵丁運夫四十余人陣亡,士民思念,于是在市里修建了“慰忠坊”。

        清乾隆六十年,金國瑞的妻字余氏守節四十一年,故建“節孝坊”于萬壽街。

        文廟街李氏祠堂門前,李遜通之妻子曾氏,嫁到李家4年,教養遺子二人成立,道光二十一年逢覃恩,賜五世同堂匾額,給銀建坊于門前。

        南街

        南街上有三座牌坊,不知年代的斷牌坊;明嘉靖甲辰進士涂澤民,建甲第坊;清嘉慶十四年黃秉元之妻劉氏活到老102歲,五世同堂,建貞壽坊。

        ▲圖中小區所在地就是斷牌坊的位置

        其中,最出名的當屬斷牌坊,在民國時期還巍然猶存,是全漢州縣城最古老的牌坊。據陳立基老師的印象回憶,此牌坊的石柱比較粗、比較大,由于其年代久遠,史書中也未記載相關信息,它究竟是為誰而建、什么年代修建的都已無從考證。

        北街

        北街上的牌坊是這四條街中最多的,一共有七座。

        1、明萬歷進士宋興祖,歷官御史,父宋廷祥,亦有功名,建“父子繡衣”坊。

        2、明進士宋繼祖,宋興祖昆仲二人建“兄弟黃甲”坊。

        3、明進士何節,母何氏年二十守節,撫子成人建“貞節甲第”坊。

        4、明萬歷進士章金鉉,父章順宇任推官,建“義子豸繡”坊。

        5、明舉人劉嗣傳,建“恩綸會魁”坊。

        6、清嘉慶賈鴻翊妻宋氏,守節四十九年,扶一子成立。建“節孝”坊。

        7、“節孝坊”譚正儒妻黃氏。

        其實豈止城里,

        集中在縣城近郊的,

        也有很多座牌坊。

        西門桂花橋外到成都的舊道上

        據梁思成的記載,拍攝的四座牌坊中有三座是都是節孝坊,第四座已無法考證……在漢州城的城鎮鄉村、官路古道,高大巍峨的節孝坊幾乎無處不在——它旌表的是死去的貞婦烈女,但卻如同枷鎖,戴在每一位活著的女性脖子上。(摘自《影子之城――梁思成與1939/1941年的廣漢》)

        北門黑塔街外沿炳靈宮道路上

        在去往炳靈宮的道路上就有四座沿路而修的牌坊,它們分別為:百壽坊,張文杰妻蔡氏,101歲,五世同堂,嘉慶十年建坊旌表;節孝坊,嚴以容妻楊氏,事翁孝道感人,撫子孫成人,乾隆二十八年奉旨建坊旌表;升平人瑞坊,為楊宗美事建;貞壽坊,為黃禮妻羅氏事建。

        北門五里巷

        北門五里巷即為現在的國稅局門前、沿鴨子河邊的那條道路,此路上有兩座牌坊,明嘉靖十一年,進士周滿修橋建中丞橋坊和凈水大力士坊(在城北五里巷中段,據稱牌坊高大,石額上有“凈水大力士”五字,査閱資料,未見有建坊原因)。

        此外,漢州各鄉鎮還有牌坊三十多座:三水關齊水寺周之冕“孝子坊”,劉守家妻胡氏“節孝坊”;連山鎮何其瑞妻及張乾陽妻各建“節孝坊”;高坪鎮李喬英妻葉氏102歲“貞壽坊”;金輪場黃宗孟妻廖氏“節孝坊”;金魚場丁家坎張仁守妻周氏“節孝坊”……

        廣漢的這五十二座牌坊,

        最終全部在這片土地上消失,

        一座座牌坊轟然倒塌,

        它們背后的威嚴、科甲、功德、節烈、貞潔、善舉,

        也隨之土崩瓦解。(摘自《影子之城――梁思成與1939/1941年的廣漢》)

        社會在進步,文化在進步,國人的思想也在不斷進步,

        新時代下,男女平等、尊重人性、尊重道義、尊重勞動、尊重創新、尊重奮斗……

        傳統文化中的精華和當今所有正能量的精神,

        以全新的形式,

        得到了更加充分的褒獎與弘揚!

        參考資料:《歷代漢州志》、《廣漢縣志》、《廣漢文史第25輯——鄉土記憶》

        特別鳴謝:《影子之城――梁思成與1939/1941年的廣漢》作者蕭易授權使用書中部分文字

        ID:newgh777

        編輯:李霞

        責編:王路姣

        監制:周天德

        5月 1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29 30

        Hash:27a06d76103146a2576ad6ce1711e7c4b1bf258c

        聲明:此文由 微新廣漢 分享發布,并不意味本站贊同其觀點,文章內容僅供參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權益,請聯系我們 kefu@www.51kouyi.org

          
          
          1. <track id="nlg2d"><div id="nlg2d"><td id="nlg2d"></td></div></track>
          2. <bdo id="nlg2d"><optgroup id="nlg2d"><thead id="nlg2d"></thead></optgroup></bdo>
          3. <tbody id="nlg2d"></tbody>
          4. <tbody id="nlg2d"><span id="nlg2d"><td id="nlg2d"></td></span></tbody>

            91欧美激情一区二区三区成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