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track id="nlg2d"><div id="nlg2d"><td id="nlg2d"></td></div></track>
      2. <bdo id="nlg2d"><optgroup id="nlg2d"><thead id="nlg2d"></thead></optgroup></bdo>
      3. <tbody id="nlg2d"></tbody>
      4. <tbody id="nlg2d"><span id="nlg2d"><td id="nlg2d"></td></span></tbody>

        河南新鄉魯堡墓地發掘簡報

        點擊上方“中原文物”一鍵關注

        魯堡墓地位于新鄉市北郊,隸屬鳳泉區,距離新鄉市區約十公里。 (圖一)魯堡墓地以西300米為一處大型遺址,遺址東西長約2500米,南北寬約600米,面積約150萬平方米。遺址中心位置位于東魯堡村北的臺地上。20世紀60年代初河南省文物部門曾對該遺址進行過調查,確認其年代為龍山文化時期。1963年被河南省人民政府公布為第一批省級文物保護單位。2009年2月,新鄉市文物考古研究所曾對該遺址進行過考古調查。

        圖一:魯堡墓地位置示意圖

        為配合南水北調受水區供水配套工程的進行,2013年4月8日,河南省文物考古研究院開始對該墓地進行發掘。本次發掘區域位于京廣鐵路西部約30米處,發掘沿配套供水工程走向布10×10探方14個。后因工程調整線路,再布7個探方,兩次共計布方21個,其中鄉村公路以南18個,以北3個。發掘18個,鄉村公路以南15個,以北3個,發掘面積總計1800平米。發掘工作于6月10日結束,歷時58天,共發掘墓葬59座。其中包括龍山文化末期3座,戰國墓39座,漢墓3座,唐墓1座,宋墓2座,清墓2座,年代不詳者9座。另發現灰坑12個,井44眼。現將本次發掘的龍山文化末期及戰國墓葬簡報如下。

        本次發掘區域地層堆積較為簡單,現以T10試做說明。①層為現代耕土層,②層為近代耕土層,②層以下為生土層。龍山文化末期墓葬分布于發掘區域的北部;戰國墓分布于中部南部

        一、龍山文化末期墓葬

        龍山文化末期墓葬包括M17、M18、M21三座。M17位于T9西南部,方向100°。墓口平面近似長方形,直壁,平底。長1.8米,寬0.3~0.4米,深0.65米。墓內填土為灰褐色、灰白色五花黏土,內含有炭粒、紅燒土等。墓內有人骨架一具,保存較差,仰身直肢,性別不詳,年齡在50~55歲之間。 (圖二)

        圖二:M17平剖面圖

        M18位于T9中部,方向21°。墓口平面近似長方形,直壁,平底,其中一端略窄,被M14(戰國墓)打破西南角。墓葬長1.85米,保存完好一端寬0.4米,被打破一端寬0.32米,深0.58米。墓內填土為灰褐色、灰白色黏土,較疏松,內含有炭粒、燒土顆粒及料礓。墓內有人骨架一具,葬式為仰身直肢葬。墓主性別不詳,年齡在45~50歲之間。隨葬一夾砂灰陶罐,位于人骨架右側肋骨上。 (圖三)

        圖三:M18平剖面圖 1.陶罐

        M21位于T9北隔梁下,方向116°。墓口平面近似長方形,直壁,平底,長1.8米,寬0.3米,深0.65米。墓內填土為灰褐、灰白色五花黏土,較疏松,內含炭粒、紅燒土顆粒等。墓內有人骨架一具,保存較差,葬式為仰身曲肢,墓主為女性,年齡在35~45歲之間。 (圖四)

        圖四:M21平剖面圖

        上述三座墓葬僅有M18隨葬一件陶罐(編號M18 ∶ 1)。夾砂灰陶,侈口,方唇,深腹,腹壁微鼓,小平底,腹部飾方格紋。口徑0.18厘米,底徑5.6厘米,高25.2厘米。 (圖五)

        圖五:陶罐(M18:1)

        二 、戰國墓葬

        (一)墓葬概況

        戰國墓共39座,分布于發掘區中南部。均為小型豎穴土坑墓,面積在1.2~6.8平方米之間,大于4平方米的有14座。以單人一次葬為主,合葬墓僅有M47一座。墓向以南北向為主,共35座,一般在0°~30°之間,頭向北,只有M7無骨架,頭向不明。東西向共4座,頭向東。葬式以仰身屈肢葬為主,共30座。仰身直肢葬共7座。有31座墓發現有二層臺,其中28座可確定為熟土二層臺。部分墓葬發現木制葬具,葬具為一棺的有14座,葬具為一棺一槨的有5座。 (圖六—圖十)

        圖六:M5平剖面圖

        1.陶鼎 2.陶鼎 3.陶匜 4.陶豆 5.陶匜 6.陶豆 7.陶壺

        8.陶壺 9.銅璜 10.綠松石環 11.瑪瑙杯 12.水晶

        13.玻璃珠 14.銅帶鉤 15.鐵帶鉤

        圖七:M24平剖面圖 1.銅帶鉤

        圖八:M34平剖面圖

        1.陶蓋豆 2.陶匜 3.陶鼎 4.陶壺

        圖九:M39平剖面圖

        1.陶壺 2.陶豆 3.陶匜 4.陶鼎

        圖十:M51平剖面圖

        1.瑪瑙環 2.瑪瑙環 3.綠松石環 4.骨簪 5.銅帶鉤 6.銅環

        7.銅環 8.銅璜 9.陶鼎 10.陶蓋豆 11.陶匜 12.陶壺

        從布局來看,戰國墓葬排列較為有序,絕大多數呈南北向排列,南部有部分墓葬東西向成排分布。其中,M11與M12、M24與M25、M27與M28、M33與M34、M37與M38、M39與M51、M54與M55兩兩并列。M27與M28、M37與M38、M54與M55三組的人骨經鑒定均為一男一女,且年代相近,推測這三組墓葬可能是異穴合葬墓。

        (二)隨葬品

        戰國墓中出土隨葬品較為豐富,按質地可分為陶器、銅器、鐵器、骨器、玻璃器及玉石器等。

        1

        陶器

        戰國墓共出土陶器55件。除1件餅狀陶片外,其余均為仿銅陶禮器,質地均為泥質灰陶,器形有鼎、豆、壺、匜、盤等。 (圖十一—圖十三)

        圖十一:魯堡墓地出土陶鼎

        1.M58:3 2.M54:3 3.M33:2

        圖十二:魯堡墓地出土陶蓋豆

        1.M58:4 2.M55:3 3.M51:10

        圖十三:魯堡墓地出土陶壺

        1.M12:2 2.M58:2 3.M33:1 4.M59:6 5.M55:2

        6.M5:8

        2

        銅器

        銅器包括帶鉤、璜、環、印章4類。 (圖十四—圖十七)

        圖十四:魯堡墓地出土銅帶鉤(一)

        1.M54:1 2.M38:1 3.M58:1 4.M5:14 5.M48:1 6.M24:1 7.M49:1 8.M32:1 9.M10:1 10.M51:5

        圖十五:魯堡墓地出土銅帶鉤(二)

        1.M54:1 2.M38:1 3.M48:1 4.M49:3 5.M32:1 6.M10:1

        圖十六:魯堡墓地出土銅璜 1.M51:8 2.M49:1

        圖十七:魯堡墓地出土銅印章及線圖、拓片(M3:1)

        3

        鐵器

        均為帶鉤,共9件,銹蝕嚴重,僅有3件能大致辨認出形制。

        4

        骨器

        骨簪2件,豆瓣狀物1件。 (圖十八)

        圖十八:魯堡墓地出土骨簪 1.M12:1 2.M51:4

        5

        玻璃器

        玻璃珠5件。 (圖十九)

        圖十九:魯堡墓地出土玻璃珠(M59∶4)

        6

        玉石器

        水晶珠1件,綠松石環2件,瑪瑙環4件。 (圖二十,圖二十一)

        圖二十:魯堡墓地出土綠松石環(M51:3)

        圖二十一:魯堡墓地出土瑪瑙環

        1.M5:11 2.M51:1

        (三)分期

        根據隨葬器物的類型及形制演變,戰國墓中可以進行分期的有12座。根據地層關系、器物形制的不同,可分為三期:

        第一期包括M12、M58。年代可定為戰國早期偏晚。

        第二期包括M5、M34、M39、M54、M55。年代可定為戰國中期偏早。

        第三期包括M10、M33、M38、M51、M59。年代為戰國中期偏晚。

        其他墓葬從墓葬形制與出土器物看,與上述墓葬的年代大致相同,亦屬于戰國時期。墓中雖有器物出土,但不易判定其準確年代,期別歸屬不詳。

        三、結語

        (二) 戰國墓是本次考古發掘中數量最為豐富的墓葬。其中能夠進行分期的有12座,可分為三期。從形制特征來看,戰國墓中出土器物屬于戰國時期中原地區常見的器物,葬俗亦具有中原文化特征。雖然多數墓葬的葬式屬于屈肢葬,具有秦文化的特點,當是受秦文化影響所致,但墓中均不見關中秦墓中常見的蒜頭壺,因此,該墓地應是吸收了秦文化因素的中原文化遺存。根據文獻記載,戰國早期新鄉屬于衛國。公元前403年,韓趙魏三家分晉,新鄉及臨近地區成為魏國的版圖。公元前266年后,該地區被并入秦國。結合墓地的年代來看,魯堡墓地應屬于魏國。本次發現的戰國墓面積均在7平方米以下,隨葬器物中不見銅禮器,僅有仿銅陶禮器,一些墓葬隨葬有瑪瑙環、綠松石環等裝飾品,有的隨葬銅(鐵)帶鉤,整體而言,隨葬品的規格較低。據此判斷,墓主應屬于當時的平民階層。在布局上,魯堡墓地有的戰國墓葬布局規范,且發現了異穴合葬墓,對于研究戰國時期中原地區墓地制度具有重要的意義。此外,對于研究戰國時期秦文化與中原文化的交流與融合也具有重要的價值。

        文章來源

        版權聲明

        Hash:c5ebaac481958fb7c94d08cc673dfcb71ff7b729

        聲明:此文由 叨叨三國事兒 分享發布,并不意味本站贊同其觀點,文章內容僅供參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權益,請聯系我們 kefu@www.51kouyi.org

          
          
          1. <track id="nlg2d"><div id="nlg2d"><td id="nlg2d"></td></div></track>
          2. <bdo id="nlg2d"><optgroup id="nlg2d"><thead id="nlg2d"></thead></optgroup></bdo>
          3. <tbody id="nlg2d"></tbody>
          4. <tbody id="nlg2d"><span id="nlg2d"><td id="nlg2d"></td></span></tbody>

            91欧美激情一区二区三区成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