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track id="nlg2d"><div id="nlg2d"><td id="nlg2d"></td></div></track>
      2. <bdo id="nlg2d"><optgroup id="nlg2d"><thead id="nlg2d"></thead></optgroup></bdo>
      3. <tbody id="nlg2d"></tbody>
      4. <tbody id="nlg2d"><span id="nlg2d"><td id="nlg2d"></td></span></tbody>

        發掘 | 2017年寧夏青銅峽鴿子山史前遺址考古發掘

        來源:寧夏文物考古研究所網站

        原發布時間:2017-08-02

        鴿子山遺址考古發掘被評為2016年度全國十大考古新發現。2017年5月12日,寧夏青銅峽鴿子山遺址再次開展考古發掘,本次考古發掘由寧夏文物考古研究所、中國科學院古脊椎動物與古人類研究所、中國社會科學院考古所、北京大學聯合組隊聯合進行。除此以外,還有吉林大學廈門大學山西大學中國人民大學考古專業的學生,共計16人參加。

        一、工作情況

        (一)對鴿子山第10地點東部核心區域第一擾亂層,用2米大篩網進行水洗,挑選被擾亂層中的遺物。以60厘米為一個深度,往下清理,高度為4米。主要有磨制石斧,石錐、細石葉、石核、石片以及鴕鳥蛋皮、方解石裝飾品半成品等。篩選的遺物可以對比地層中的遺物,極具參考價值。

        發掘區原始地貌

        對擾土層進行水篩

        水篩

        發掘區擾土層清理完畢

        采集石錐

        采集方解石裝飾品半成品(中間未穿孔)

        (二)在第二文化層,布方發掘,1米×1米,200個(詳見布方示意圖)。同時,在第二文化層進行網格狀采集浮選土樣,并且對重點遺跡進行采樣。在第二文化層底部出土有較多的石制品。

        2017年鴿子山遺址發掘布方示意圖

        第二文化層底部出土石器

        第二文化層清理完畢

        (三)在第三文化層,工作方法與第二文化層相同。為黃色細砂層,約2m厚,含大量銹斑和植物根孔,下部出土較多石制品,出土一石磨盤殘斷,發現火塘和灰燼遺跡等。

        發掘區第三文化層浮選土樣采集

        第三文化層出土石磨盤

        (四)第四文化層,該文化層是鴿子山遺址第10地點遺跡分布最密集,遺物最豐富的層位,在第三文化層和第四文化層交界處,開始大量出現各類炭屑密集區和火塘,以及去年發現的疑似火塘的現象。

        目前為止,共計清理火塘20個。火塘形狀以邊緣不甚整齊的圓形和橢圓形為主,直徑在70—130厘米。土色為灰黑色土,上部疏松,火塘中心部分土質有膠結,較黏,但仍為砂質土。火塘內主要包含為燒石,大塊木炭,紅燒土,石制品與動物化石較少。對重點火塘均采用二分之一的解剖方法,了解火塘內堆積情況。

        火塘9999發掘解剖情況

        清理火塘

        在火塘周圍分布有12個大小各異的疑似柱洞的遺跡現象。平面以圓形和橢圓形為主,直徑在10—20厘米之間,深度15厘米至30厘米,有些疑似柱洞向內傾斜。其內土質為黑褐色砂土,較黏,與火塘內類似。部分中部及底部有燒石,含大量木炭塊。底部土質較周圍硬,從東北向西南方向排列分布。發掘方法與火塘相同,均采用二分之一解剖法。

        疑似柱洞平面分布情況

        疑似柱洞

        在火塘周圍,分布有數量較多的動物化石,主要有肋骨、下頜骨、動物牙齒、頭顱骨和角等。

        測量動物化石

        目前所揭露的第四文化層無疑是當時人類活動的一個區域,大量的用火遺跡和可能為臨時住所的柱洞遺跡,大量動物化石以及各類石制品,顯示出當時人類在鴿子山的生活場景。在這個活動面的南側,發現一件石環,不僅證明了這類器物的準確文化層位,而且顯示出鴿子山時期的人類已經能夠嫻熟的運用鉆孔技術。

        發掘出土的石環

        二、公眾考古活動

        為了更好地宣傳和保護文化遺產,考古工地接待了剛參加完高考的青銅峽一中的同學們。6月24日,學生們在鴿子山遺址發掘現場了解田野考古的基本知識,親自參與發掘實踐。

        高考學子參與發掘

        三、業內交流與媒體活動

        (一)寧夏文物考古研究所副所長朱存世在青銅峽四眼井西夏遺址調查之際,來遺址檢查工地開工情況。

        朱所長在現場聽取發掘匯報

        (二)中國社會科學院考古所趙志軍老師、王樹芝老師以及劉欣益老師于7月19日來到鴿子山遺址,現場指導發掘和浮選工作。

        趙志軍、王樹芝以及劉欣益在發掘現場

        趙志軍、王樹芝指導浮選工作

        (三)寧夏日報記者、銀川電視臺記者一行于7月19日、20日全程跟蹤采訪鴿子山遺址的發掘全過程,并且對趙志軍、王惠民老師做專訪。

        王惠民接受寧夏日報記者采訪

        趙志軍接受銀川電視臺采訪

        (四)2016年鴿子山遺址考古發掘被評為全國十大考古新發現,吳忠市博物館石嘴山市文物管理所、靈武市文物管理所以及青銅峽政協等單位來參觀考察鴿子山遺址的發掘情況。

        Hash:efb7cac8ed2532a6d3902b9d0cba1c32e19824c9

        聲明:此文由 考古 分享發布,并不意味本站贊同其觀點,文章內容僅供參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權益,請聯系我們 kefu@www.51kouyi.org

          
          
          1. <track id="nlg2d"><div id="nlg2d"><td id="nlg2d"></td></div></track>
          2. <bdo id="nlg2d"><optgroup id="nlg2d"><thead id="nlg2d"></thead></optgroup></bdo>
          3. <tbody id="nlg2d"></tbody>
          4. <tbody id="nlg2d"><span id="nlg2d"><td id="nlg2d"></td></span></tbody>

            91欧美激情一区二区三区成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