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track id="nlg2d"><div id="nlg2d"><td id="nlg2d"></td></div></track>
      2. <bdo id="nlg2d"><optgroup id="nlg2d"><thead id="nlg2d"></thead></optgroup></bdo>
      3. <tbody id="nlg2d"></tbody>
      4. <tbody id="nlg2d"><span id="nlg2d"><td id="nlg2d"></td></span></tbody>

        甘肅探絲路古文明 冀再現古絲路遺址遺跡及歷史故事

        中新網蘭州7月22日電 (閆姣)“《絲綢之路古文明》第一階段的考察報告即將出版,共17萬字左右,探討了絲綢之路上的遺址遺跡歷史故事、著名人物、重大歷史事件及地理環境等。”甘肅省社會科學院絲綢之路研究所所長侯宗輝22日接受中新網記者專訪時如是表示。

        《絲綢之路古文明》第一階段的考察報告包含絲綢之路起點問題、新石器遺址與絲路文化、絲路遺存與“三皇傳說”、絲路遺存與“五帝”傳說、夏商周時期的遺址與文化、秦人與秦文化、絲綢之路古文明遺址遺跡保護利用共七個章節的內容,由15名課題組成員共同完成。

        ?

        ?

        ?

        圖為甘肅省社會科學院絲綢之路研究所所長侯宗輝指出《絲綢之路古文明》課題組考察線路。 閆姣 攝

        “我們計劃用三到五年時間整理完成《絲綢之路古文明》共三冊考察報告。”侯宗輝介紹說,該書通過結合文獻資料和田野調查,用通俗易懂的方式,系統性地展示絲綢之路古文明的孕育、形成、發展及成果,在推進大眾對絲綢之路古文明再關注、文明標準再討論,和梳理探討絲綢之路起點、線路,以及學術成果普及化等方面有重要意義。

        據了解,《絲綢之路古文明》第二階段的考察已于今年7月結束。課題組從蘭州出發,對絲綢之路羌中道、青唐道(吐谷渾道)和絲綢之路新疆段南道的遺址遺跡進行了實地考察調研,包括喇家國家考古遺址、臨津古渡、熱水墓群、扎滾魯克古墓群且末古城、來利勒克陶片遺址、盤橐城克孜爾千佛洞阿斯塔納古墓等,獲得了大量一手資料。

        作為課題組主要成員的侯宗輝稱,通過對絲綢之路古文明遺址遺跡的深入考察調研,進而對古代絲綢之路上商品互通、文化交流、文明包容、人文交流和科技互動有了更直觀的理解,對古絲綢之路經濟、政治、文化和社會的演進也有了更深刻的認識。

        “結合最新考古發現和已有研究成果,以及專家們的‘考察日記’形成報告,如此更具故事性和可讀性,從而讓書籍更大眾化、普及化。”侯宗輝說。(完)

        Hash:8f977f27a27feb345c7e8f971cba0c5a4ee68b2d

        聲明:此文由 愛天水 分享發布,并不意味本站贊同其觀點,文章內容僅供參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權益,請聯系我們 kefu@www.51kouyi.org

          
          
          1. <track id="nlg2d"><div id="nlg2d"><td id="nlg2d"></td></div></track>
          2. <bdo id="nlg2d"><optgroup id="nlg2d"><thead id="nlg2d"></thead></optgroup></bdo>
          3. <tbody id="nlg2d"></tbody>
          4. <tbody id="nlg2d"><span id="nlg2d"><td id="nlg2d"></td></span></tbody>

            91欧美激情一区二区三区成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