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track id="nlg2d"><div id="nlg2d"><td id="nlg2d"></td></div></track>
      2. <bdo id="nlg2d"><optgroup id="nlg2d"><thead id="nlg2d"></thead></optgroup></bdo>
      3. <tbody id="nlg2d"></tbody>
      4. <tbody id="nlg2d"><span id="nlg2d"><td id="nlg2d"></td></span></tbody>

        武漢城區最隱匿帝王墓:歷史王者埋于長江橋邊,位置偏僻鮮有人知

        武漢之大,大在城市規模,也大在人文底蘊,其城區不但現代風格的建筑比比皆是,也有很多隱藏在喧鬧區間里的文化古跡,比如說在武漢長江大橋引橋側面山坡處就有一座英雄墓。這座墓埋葬的是歷史上的一代王者,他在600多年前曾是元末農民起義先鋒,后建立大漢政權,自立為帝,但之后在與朱元璋爭奪天下的時候兵敗而死,凄涼落葬,一直到今天,墓葬知名度都非常低,這個人就是陳友諒,這座墓葬就是陳友諒墓

        一代歷史王者埋于長江之畔600多年。陳友諒是活躍在元末農民起義隊伍中的佼佼者,早年參加由徐壽輝領導的紅巾軍,屬于半路出家,但這個人頗有能力,很快戰功卓絕,升為元帥。大權在握后的陳友諒不積極對外,將矛頭伸向了紅巾軍內部,玩弄權術,鏟除異己,雖然自立為帝,但因不得人心,最終在和朱元璋的決戰中兵敗被殺。陳友諒死后遺體由部下運到武昌,葬在蛇山南麓,他的大漢政權也在隨后終結,陳友諒的墓便消失在歷史長河里。

        陳友諒墓葬從一開始就因為局勢變得鮮有人知,朱元璋建明王朝后據說還曾親臨,寫了羞辱的文字,但這都是野史記載,無法確定確有其事。然而,成王敗寇是不變的歷史規律,明王朝建立后,這個曾經的對手肯定不被待見,陳友諒的墓葬逐漸荒廢,基本上無人來往,等于荒廢。這就一直到了1912年,當時的民國政府才開始第一次修繕該墓;建國后的1956年,武漢市人民政府又進行了第二次修繕;再到了1981年,政府有關部門進行了第三次修繕,重新建立了碑刻等建筑,600多年歷史的陳友諒墓重新變得有生機。

        鬧中取靜的偏僻之地連本地人都很少知道。陳友諒墓的位置在蛇山,這是600多年前的位置。如今,武漢城市發展飛速,變化之大,可謂滄海桑田,尤其是長江大橋邊上的地理環境,因為大橋的修建變化非常大,摧毀和重建的建筑也很多,但為了保護古跡,還是盡可能避免這樣的情況發生。陳友諒墓就是其中一處避免了重遷的古跡,但因為大橋的屬性,使得墓葬劃分在了引橋側面,加上眾多植被掩映,附近又是行人絕少踏足之地,所以基本上很少有人知道這座墓葬的存在。

        鬧中取靜是陳友諒墓環境的真實寫照,實際上,這座墓葬還是保持了一定的“規格”,至少在封建王朝亡國之君隊伍里還是不錯的。墓葬正面首先需要經過16級臺階,然后是正面的牌坊,上書“江漢先英”,再進入就是墓體,旁邊還有相關紀念碑文。整個墓葬面積較為寬闊,坡度較高,經過幾十年的風吹雨打仍然顯得質樸一片,但如果不是刻意前來,非常容易忽略它的存在。

        相對于城市的熱鬧,墓葬處顯得偏僻靜謐,平時很少有人前來,但這里又無時不刻顯得非常熱鬧。中國2000多年的封建王朝,誕生過的王者不計其數,相關文化故事也非常綿長生動。歷史是文字的記載,也是文字的教科書,參觀文化遺跡,感受歷史的深度和厚度,將能指引我們更好向前去。

        Hash:d1d537f5c300cb60104f0c15418722fbbb98af57

        聲明:此文由 喵星人日志 分享發布,并不意味本站贊同其觀點,文章內容僅供參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權益,請聯系我們 kefu@www.51kouyi.org

          
          
          1. <track id="nlg2d"><div id="nlg2d"><td id="nlg2d"></td></div></track>
          2. <bdo id="nlg2d"><optgroup id="nlg2d"><thead id="nlg2d"></thead></optgroup></bdo>
          3. <tbody id="nlg2d"></tbody>
          4. <tbody id="nlg2d"><span id="nlg2d"><td id="nlg2d"></td></span></tbody>

            91欧美激情一区二区三区成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