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安市碑林區:以勞育之“美” 綻放五育并舉“之花”
碑林區堅持以勞潤德、以勞啟智、以勞健體、以勞育美、以勞創新,發揮勞動綜合育人功能,在全區中小學深入開展“碑林區陽光學子育人工程·勞動傳遞愛”綜合實踐活動,五育并舉,培養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的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
以勞潤德
碑林區各中小學深入開展“碑林區陽光學子育人工程·勞動傳遞愛”綜合實踐活動,號召廣大師生向內體驗勞動,養成良好的勞動習慣,提高生活技能,照顧好自己,學會愛自己;向外發揮勞動綜合育人功能,樹立正確的勞動觀點,磨練意志品質、培養社會責任感、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通過勞動向他人向社會向祖國傳遞愛,提高幸福感,為學生終身發展和人生幸福奠基。
碑林區雁塔路小學結合部編版《道德與法治》“井岡山大生產”,帶領同學們走出校門,開展紅色教育研學活動。為達到育人的效果,在學生出發前,學校精心設計了研學導學單,讓學生對當時大生產活動有一定感知,鼓勵學生查閱相關的故事或學唱《南泥灣》,激發學生學習興趣。在研學過程中學校抓住“紅色教育”“勞動教育”兩條主線,通過“開墾荒地”“紡線”等實踐活動,引領學生與歷史對話,感悟美好時代。
以勞啟智
碑林區各中小學加強對勞動教育的研究,制定“學校學年勞動教育教學計劃”,對學年、學期勞動教育課程和實踐活動做出具體安排,細化有關要求,形成可持續開展的勞動教育課程體系,開發勞動教育校本課程,形成“名校+”優質勞動教育資源共享平臺。
碑林區大學南路小學探索打通“勞動教育”“研學旅行”“綜合實踐活動”的界限,構建校外教育三大課程體系,學校將勞動教育課程定位于發展學生核心素養的實踐課程,統整進入學校《合木課程》體系,系統構建了 “1-7-2-4”勞動教育模式。其中“1”指圍繞一個核心“立德樹人”開展勞動教育活動;“7”指管理、課程、活動、實踐、文化、協同、評價7個模塊;“2”指一至三年級、四至六年級兩個學段標準;“4”指“養習慣、傳文明、善思考、創未來”四個不同模塊的勞動教育課程。
以勞健體
碑林區各校有目的、有計劃地組織學生參加日常生活勞動、生產勞動和服務性勞動綜合實踐活動。積極豐富和拓展勞動實踐場所,滿足學校多樣化勞動實踐需求,各校充分利用校內學習、生活有關場所,逐步建好配齊勞動技術實踐教室、實訓基地,不斷豐富勞動教育資源。
碑林區沙坡小學積極開展“紅沙百果園勞動基地”“學校口袋菜園”農耕實踐活動,使孩子們“識五谷以通世道,知農事以曉農情”,春耕期,每周一下午進行勞動實踐活動,冬眠期,每兩周實踐活動一次。學生根據當季進行播種、灌溉、清除雜草、施肥、收獲等,在老師的組織下,觀察了解植物四季生長過程,體會勞動者的辛苦,感受通過勞動獲得成果的喜悅。
以勞育美
碑林區各校積極建立勞動教育協同實施機制。學校充分發揮教職員工特別是班主任、輔導員、導師的作用,合力開展勞動教育實踐活動,以社團美育活動為依托,促進學生勞動技能發展。
碑林區建國路小學“觸摸歷史,傳承文化”勞動教育社團活動已有二十多年歷史。一年級趣味創意貼畫;二年級唐風唐韻扇子畫;三年級漢朝宮燈DIY;四年級秦小篆、秦服飾、秦半兩、兵馬俑等;五年級周朝方鼎、服飾、象形字等;六年級絲路文化繪馬勺等。同學們用心用情用自己的雙手去感受美、發現美、創造美。該校每學期進行“國果文化”藝術節展示,校園的墻壁變得豐富多彩,古香古色,盡展學校美育的獨特魅力。
以勞創新
碑林區各校逐步健全學生勞動素養評價制度,將勞動實踐過程和結果納入學生綜合素質評價體系。各校積極組織開展勞動技能和勞動成果展示、勞動競賽和科技競賽等活動,激發學生的積極性、創新性。勞動小能手、勞動達人、創新小院士等評選活動,激發同學們在勞動教育中實踐、探索、創新,激勵各校勞動教育創造新途徑。
西安交通大學附屬小學打破勞動教育壁壘,勞動研學賦能勞動教育。學校帶領同學們身臨其境感受健康環保的現代化農業發展,立下要好好學習,探索農業科技奧秘的信心。學校鼓勵學生創造性勞動,學校“科學與藝術”交匯的交大附小音樂會,通過人工智能定義新的勞動理念,當電子機械手與鋼琴相遇在一起,科技的力量美融入藝術的光輝,讓人慨嘆原來科學創造性勞動和藝術交匯可以讓人如此迷醉。
下一步,碑林區將從以下方面著手,充分發揮勞動教育在育人中的重要作用。梳理現有研究成果,設計“新勞動教育”特色課程體系;課題牽動,加強勞動教育研究,眾籌智慧,科學實施勞動教育;夯實目標管理,加強勞動教育評價,充分發揮評價的激勵和導向功能。打造碑林特色勞動教育品牌,促進學生全面發展,培養堪當民族復興大任的時代新人。(通訊員 南林月)
Hash:35d3a330bb3730aee0985b1a1e8d605ba0404407
聲明:此文由 群眾新聞 分享發布,并不意味本站贊同其觀點,文章內容僅供參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權益,請聯系我們 kefu@www.51kouyi.or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