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來云南古塔這么多?1300年前就開始建塔,現存這3座價值極高
在沒去過云南旅行之前,我一直以為云南的古塔僅限于崇圣寺三塔,然而當我幾次云南之行后,才發現原來云南古塔如此之多。
除了古塔數量多之外,其造型也是更為多元,在云南境內我們既可以看到方形密檐塔、也可以看到覆缽式塔、甚至還可以看到異域風情的金塔和銀塔。
上圖為建水古城內清代的古塔
那么為何云南會出現類型如此之多的古塔呢?那么就不得不說云南是中國唯一同時擁有漢傳佛教、藏傳佛教與南傳上座部佛教的省份。
遺憾的是,云南的這些塔和山西很多古建筑一樣,偏安于一隅,想要走起來并不方便,如果僅是短期游的話,那么馬且停比較推薦這幾座價值高且交通更方便的古塔,同樣是領略云南古塔魅力的絕佳景點。
我比較喜歡的一座古塔就是昆明的惠光寺塔,當地人俗稱西寺塔,它可是云南現存有紀年的最早佛塔,建造年代為南詔天啟十年,也就是中原的唐大中三年。
再來看看這座塔的形制,第一眼看到的話我覺得跟大理崇圣寺塔中間的那座塔很相似,同樣是四方形、十三層密檐式空心磚塔。
雖然仿造中原密檐塔建造,然而惠光寺塔還是帶著濃郁的自己特色風格,尤其是頂部的裝飾更是與眾不同,這就是塔頂四角的4只銅鑄金翅鳥,也就是迦樓羅,和云南省博館藏的大理國大鵬金翅鳥有著異曲同工之妙。
惠光寺塔隔街遙相呼應的還有一座始建于南詔時期重建于清光緒年間的常樂寺塔,其形制仿造惠光寺塔而建,兩座塔一東一西,既展示了唐代古塔特色,又保留了南詔國的迦樓羅風格,見證著中原和南詔交流的過往。
和惠光寺塔差不過同時期的還有更著名的大理千尋塔,也就是崇圣寺三塔居中的這一座,同樣是漢傳佛教中典型的密檐式空心塔。
由于是仿造中原佛塔建造,有著西安小雁塔、洛陽白馬寺塔的影子,千尋塔整體主要包含了塔基、塔身和塔剎三部分。
崇圣寺塔身自下而上組層遞減呈錐形,整體看起來非常秀氣,塔身每一層都設有佛龕,看哪曾供奉著佛像,現僅留下19尊。
塔剎為后期新修,并未看到金翅鳥的存在,不過好在塔內出土的大鵬金翅鳥和阿嵯耶觀音像展示了它那南詔氣質。
在距離崇圣寺12公里處的陽平村,有一處更為小眾的佛塔--名曰佛圖寺,古寺早已不復存在,然而佛塔卻完好的保存下來。
雖佛圖寺塔在游客心目中的影響力不大,但其實在當地白族人的心目中有著極其重要的地位,在當地民間將其稱為蛇骨塔,流傳著“白族英雄段赤城舍身斬螨”的故事。
佛圖寺塔整個造型跟崇圣寺千尋塔一樣,同樣是十三級密檐式方形磚塔,分為塔基、塔身和塔剎三部分。不過細細看的話會發現佛圖寺塔,相比前面兩座古塔而言要小巧了很多,不過恰當的收分讓佛圖寺塔的輪廓看起來更加的秀氣和玲瓏。
上圖為從云南境內古塔的天宮中出土的文物。
除了塔剎的金翅鳥特色外,其實云南南詔時期的不少古塔還有一個與眾不同之處,那就是天宮。所謂的天宮也就是塔頂處開辟小室供養佛教器物的地方,或許類似于中原佛塔的地宮作用。
可以說自從南詔中期塔在云南境內落地生根后,1300多年來誕生了一座座與眾不同的,形成了云南自身獨特的古塔風格,同樣展示著中國古建筑的魅力。(作者:馬且停,人生在于行走,旅途需要記錄!)
Hash:12c748905b60365789fe1b8ad1e24739be433a37
聲明:此文由 馬且停 分享發布,并不意味本站贊同其觀點,文章內容僅供參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權益,請聯系我們 kefu@www.51kouyi.org
相關推薦
-
2020年全國旅游簡介(天津市)之《和平區》選推幾大景點
和平區,隸屬天津市,位于天津市區中部,海河干流西岸,總面積9.98平方千米。和平區屬溫帶半濕潤大陸季風型氣候,四季分明,溫差較大。截止到2019年,和平區轄南市、勸業場、南營門、小白樓、五大道、新興6個街道、64個社區,戶籍人口42.02萬人,常住人口35.07萬人。和平區擁有天津市76%的歷史風貌建筑和名人故居,五大道文化旅游區完整保存著各式風格建筑2185棟,有“萬國建筑博覽會”之稱,是中國近
-
“五一”假期過半 雞澤毛遂文化園迎來游客小高峰
昨夜一場雨未能阻擋四方游客游覽雞澤毛遂文化園的熱情,天氣剛剛放晴,來自石家莊、邢臺等多地游客就紛紛走進毛遂文化園觀花賞景。毛遂廣場近距離接觸毛遂文化;龍湖水波粼粼,吸引游客蕩舟其上;天鵝島邊天鵝嬉戲,兒童樂園內歡聲笑語,自薦閣上登高望遠,芍藥園里感受“五月花神”的獨特魅力。雞澤縣游客葉海波說:“平時孩子上學、我們上班,沒有時間逛公園。趕上五一小長假,多陪陪孩子,親近一下大自然。毛遂文化園
-
探訪云南西雙版納革命遺址 追憶71年前解放之路
近日,記者走訪云南西雙版納傣族自治州的紅色革命遺址,渡瀾滄江作戰紀念碑、烏龜山戰斗紀念碑、西雙版納解放紀念碑等地,探尋70多年前留下的革命斗爭遺跡,記錄西雙版納州全境解放的歷史故事。新中國成立后,41949年12月26日,國民黨第8軍和第26軍反攻昆明不下,向車里、佛海、南嶠邊境方向逃跑。1950年2月10日,中國人民解放軍第13軍37師副師長吳效閔、38師114團政委趙培憲率600余名指
-
云南“鄧氏宗祠”|解讀你不知道的歷史與文明
前言:宗祠文化作為民族傳統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在數千年的發展中,形成了較完備的體系,并在明清時發展到高峰。云南玉溪江川區前衛鎮李忠村的鄧氏宗祠反映出舊時處在農耕社會的人們對自然的敬畏,也展現了儒家禮制影響下的鄧氏族人對先祖的崇敬。作者來到李忠村,聆聽鄧氏族人的講述,了解他們的家族故事,感受宗祠傳承的家族精神與文化。明朝隨軍定基業李忠村隸屬于前衛鎮后衛村委會,而在數百年前,據
-
1922年云南大理老照片,大理崇圣寺寶塔與觀音塘
古城方圓十二里,建有四座城門樓以及四座角樓。城墻四面設有四道城門,即東門洱海門(又稱通海門),南門雙鶴門(又稱承恩門),西門蒼山門,北門三塔門(又稱安遠門)。城外有護城河。清代多次重修,城內保持著典型的棋盤式結構,南北城門對稱,城內街道縱橫交錯,有“九街十八巷”之稱。圖為大理蒼山下的西門。大理蒼山下的西門。崇圣寺三塔位于大理古城西北部1.5公里處,西對蒼山應樂峰,東對洱海,距山腳約為15
-
云南深山里遺存百年豪宅,戒備森嚴到處是玄機,村民自稱孔子后代
中國的長期封建社會中,創造了燦爛的古代文化。中國幅員遼闊遺留下來的光輝文化也是豐富多彩,有些隱藏在現代文明不易接觸到的邊遠地區,不受人侵襲,一切都保存良好,顯示出一方的文化。位于云南深山里的貝貢村就留存著百年的豪宅,處處是森嚴的玄機,當地人還稱自己是孔子的后代。貝貢整體風貌云南在古代屬于蠻夷之地,是各代藩王的屬地,這里山連著山,就形成了封閉的環境,少數民族在這片土地上聚集,留下了很
-
云南晉寧發現2000多年前古滇國村落遺址
云南晉寧發現2000多年前古滇國村落遺址發布時間:2017-06-28文章出處:新華網作者:許萬虎岳冉冉點擊率:1363考古人員近日在云南晉寧上西河遺址進行發掘工作時,發現多眼漢代水井及古滇國時期村落遺址,出土大量陶片、瓦片、銅器、玉石等考古資料。這一發現填補了古滇國文化研究領域的又一空白。古滇國是云南歷史上創造過燦爛文明的古王國,疆域主要在以滇池為中心的云南中部及東部地區,境
-
金山?云南,金山這些教師經歷了...
3月15日,經過遴選,16名來自我區教育系統后備干部、“明天的導師”工程及優秀教師組成的金山區教育支教講學團分赴云南省普洱市寧洱縣、墨江縣、鎮沅縣、景東縣四縣對口支教基地的中小幼學校,開展為期一個學期的講學。16名教師四人一組,每組對應一個縣對口高中、初中、小學、幼兒園學校。快一個月了,老師們的支教生活是怎么樣的呢?今天小編就帶大家走進支教寧洱的4位老師,感受這份不一樣的人生體
-
云南發現中國最深貝丘遺址
站在云南省玉溪市通海縣興義村興義小學食堂所在的小山上,水天一色的杞麓湖一覽無余。而腳下的土壤里夾雜了大量的螺螄殼。村里老房子的夯土墻上也密密麻麻的全是螺螄殼,堪稱螺螄墻。對這些螺螄殼司空見慣的村里人,一直認為這些高地很久以前曾是湖水淹沒的地方。而現在,小學旁剛結束的一次考古發掘顯然改變了他們的看法。筆者近日前往通海探訪目前中國發現的最大貝丘遺址,經過沿途公路邊的大片農田,拾級而上,來到探方前。
-
云南南華紅土坡:記憶“大灣子陰涼”
普金華生我養我的故鄉是云南省南華縣紅土坡鎮大旭宇村委會大凹子村民小組,是一個至今只有29戶100多人的小山村,我們村子腳下是禮社江。“大灣子陰涼”是當年我們村里的計時器,是村子對岸的一座大山,村民說的“陰涼”就是山的“背陰”。兒時(上世紀六、七年代),那時的農村幾乎沒有什么鐘、表之類的計時器,那么,人們用什么來記時呢?我們村里是用隔著禮社江的我們村子左側對岸的一座大山上太陽背過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