致敬,淡溪水庫建設光榮碑!樂清人請記住這些默默付出的英雄們
樂清淡溪水庫巍峨的大壩右側路邊,
矗立著一個乳白色的新碑,
正面為黑色大理石底上金字鐫刻的
“樂清縣淡溪水庫興建光榮碑”,
銘刻建設水庫過程中作出
杰出貢獻的4個先進單位,
及一眾因公犧牲者、因公受傷者、
先進工作者和建庫標兵名單。
現在的碑
距它僅2米的右側山腳,保留著1960年7月用三塊普通青石刻成的紀念碑,碑文、先進人物名單內容和新碑完全一樣,但歷經60多年風雨洗刷,簡陋卻富有滄桑韻味和見證價值,對游人產生了獨特的吸引力(如下圖)。
20世紀50年代,虹橋地區有11個鄉鎮,8萬余畝農田。由于虹橋東干河的上游淡溪俗稱“菜籃溪”,蓄水能力很差,旱澇災害頻繁,虹橋地區農業生產受到嚴重影響。
1958年,為改善虹橋片的農業生產條件,樂清縣委決定興建淡溪水庫。經過半年多勘測,選定淡溪石龍頭村上游為水庫壩基,1958年9月15日動工。水庫受益區按統一計劃派出民工,幾天之內,就有8000多名民工奔赴水庫工地,按軍事化編成團、營、連、排。廣大民工頂烈日、冒嚴寒,日夜奮戰,歷時16個月,完成了總工程量221.5萬立方米的水庫主體工程。中共淡溪水庫工地委員會、樂清縣淡溪水庫興建委員會于1960年7月樹立這幾塊紀念碑。
紀念碑碑文記錄了淡溪水庫的規模、意義和建庫簡要過程。排在碑文后面的,為楊云奶、陳龍瑞、萬福友、吳應生、萬賢宣等5名因公犧牲者,和3名因公受傷者。其中楊云奶為淡溪水庫工兵連連長,1960年6月10日從杭州開會回來,還未來得及吃午飯,就上工地處理啞炮事故,因啞炮復燃爆炸,與另外3名同事不幸同時犧牲。一年前的1959年3月25日,尚志友、張志法、趙崇平3人也在處理啞炮時被突爆的碎石擊中,經全力救治保住了生命,但他們的眼睛全部失明。在休養的那一年,楊云奶多次來看望他們,說如果醫學技術可以的話,他愿意摘除一只眼球給他們。可惜一年后他自己犧牲了。
之后的23名先進工作者,均為參加建設的公職人員。此中有虹橋團團長朱安桂、清江團團長陳永桂等人。當時建設過程中領導干部均身先士卒帶頭苦干,連時任樂清縣委書記王振元來工地,都脫掉外衣卷起褲腿,下到水潭里挖石子。值得一提的還有陳松妹,樂清最早的女拖拉機手,三年內幾乎一直在工地駕駛履帶式拖拉機,掛著大石磨來回碾壓壩基。
357名建庫標兵,則是從千萬名民工中遴選出來的苦干英雄,他們“搶晴天,戰陰天,大風小雨照樣干,小病輕傷不下線(工地)”,使工程速度突飛猛進,特別是在寒冬臘月清基之際,為搶進度,他們冒著刺骨的寒風跳入冰冷的溪水中挖土,不少人留下了關節炎等后遺癥。據今年初水利部門統計,上述建庫先進人物尚在人世的只剩113人,當年的青壯年,都成了平凡的白發老人,除他們的子孫外,平時少有人提起他們的名字。也有少數人因獨特的貢獻被載入史冊,如民工倪巖進在勞動過程中發明了卷揚機,將山上的泥土“像金色的瀑布一樣流進大壩上”,提高工效數十倍。他的名字列在光榮碑倒數第7行的左2位置。
1960年的紀念碑原立于大壩左側庫邊,
1989年8月重刻過一次,
原碑并立于旁邊。
現碑為2017年水庫保安加固時再次重刻,
原碑移至其旁。
來源:樂清市融媒體中心記者 張全 文/攝
Hash:3a998dd06e7440ff1bb75df1708f1a2c1928022e
聲明:此文由 今日上海最前沿 分享發布,并不意味本站贊同其觀點,文章內容僅供參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權益,請聯系我們 kefu@www.51kouyi.org
相關推薦
-
河北張家口蔚縣五個值得一去的旅游景點,看看有喜歡的嗎?
蔚縣:河北省張家口市轄縣,位于河北省西北部,古稱蔚州,為“燕云十六州”之一。縣域總面積3220平方千米,是國家歷史文化名城。境內旅游資源豐富,著名的景點有蔚州古城、暖泉古鎮、小五臺山金河景區、飛狐峪、空中草原景區等。蔚州古城:位于河北省張家口蔚縣,現為國家AAA級旅游景區,距今已有1400多年的歷史,古城自古就是富饒繁華的商埠重地,古城現存1600多米北城墻、南門、蔚州署、玉皇閣、真武廟、常平倉、
-
樂清又一個濕地公園來了,美爆~
漫步在曲徑通幽的村道,迎著夏日涼爽的微風,賞水碧草翠林深,心中滿是閑適與愜意。另一側的工地上,機器轟鳴,工人熱火朝天趕工,車輛來來往往。這是日前記者在北白象鎮西岑濕地公園前西岑村施工現場看到的一幕。北白象鎮西岑濕地公園成效初顯。鄭劍宏攝西岑濕地公園項目位于白象大道、中心大道、電器城大道等干道中間,土地涉及前西岑、后西岑、山東、三重爐、水潭、江夏等村。
-
樂清唯一的民俗博物館正式掛牌成立啦,你去打卡了嗎?
在蒲岐古鎮北門街村一處狹窄深僻的巷弄里由該村村民盧甌武創辦的蒲岐古城民俗博物館成了一個熱門的文化景點1據悉,古城民俗博物館自2012年春主體展廳——木雕古城浮雕展出以來,經過盧甌武多年經營,已經從原來的一個展廳增加到目前的10個展廳。進入展館,只見里面藏品琳瑯滿目,從木雕到石器件,從紡織品到書畫等,讓人目不暇接。前不久,樂清日報全媒體記者來到古城民俗博物館,得知其已經取
-
激動!期盼了20多年,樂清這個公園終于建成
入口廣場、景觀橋、親水平臺、景觀樹池、黨建文化長廊、健身跑道、濱水步道、橋下運動廣場……1月31日,樂清市融媒體中心記者沿著南塘河生態休閑景觀示范帶,來到河濱公園,看見南塘河面被冬日暖陽照射得波光粼粼,一河的碎金漸迷人眼。走近一看,公園內村民們或信步于小道,或坐于涼亭話家常,一幅恬靜的鄉村畫卷展開在眼前。“這樣美麗的公園從圖紙設計到空間布局,再到綠化栽種,都是村干部親力親為,甘
-
從荒山到樂園,樂清這個綜合體開啟“美麗經濟”,帶上孩子來玩~
蟄伏了三個月后,位于中雁蕩山的玉禾莊園田園綜合體在5月迎來了客流高峰期。新開放的“親子樂園”項目繁多,樂趣無限,頗受家長和孩子的喜愛。玉禾莊園也成為了白石街道“美麗田園”創建、產業融合創新業態又一成功案例。玉禾莊園游人如織。玉禾莊園“親子樂園”占地70畝,于去年下半年開始建設,園區里有滑草、攀巖等游樂設施,還有植物迷宮、碰碰球等充滿童趣的兒童游樂場。“五一假期,日均游客數量超過1000
-
樂清這所200多年的古宅,幾乎每周二晚上都很熱鬧!約嗎?
《樂清灣城市周刊》第24期出街本期內容豐富,精彩無限!每個周二的夜晚,有這樣一群熱愛文藝與閱讀的人相聚在一起,他們有個有趣的名字——“周二電波”為何取名“周二電波”?創始人楊建勇說,第一次沙龍恰好在周二舉辦,因此大家決定之后每次相聚都在周二晚上。至于“電波”兩字,他們有自己的解讀,希望向這座城市真誠發聲,就像是電波頻率一樣,源源不斷。“周二電波”的根據地在北大街
-
樂清這個古村有塊明朝石刻照壁,是文物保護單位,你見過嗎?
從虹橋鎮瑤岙村壽寧堡東門,沿瑤溪往北約300米有座白馬殿,座東朝西,石刻照壁位于殿門外小溪對岸,壁面朝東,上刻樹木花鳥,石壁保存比較完整,但有裂痕若干。建于明朝,具體不詳。白馬殿石刻照壁于2010年評為第六批樂清市文物保護單位。在瑤岙村里,還見到了幾座牌坊,有新有舊。瑤岙牌坊,據村文化長廊記述,瑤岙原來有世恩坊、青云坊、應宿坊、光
-
驚呆!樂清最后一塊鹽田,竟藏著這樣絕美的風光,還有故事……
俗話說,鹽為五味之王,味中之冠。小小的一撮,便讓這人間有了風味。作為日常調味品,大家對鹽很熟悉,可鹽是怎么制成的,很多人并不清楚。近日,記者跟隨南塘鎮山馬鹽場鹽民去探訪這片樂清最后的鹽田,了解曬鹽奧秘。要經歷6塊鹽田崎嶇不平的田埂上,山馬村鹽民謝丙國默默地走著。腳下這片土地,他太熟悉了。他15歲接過父親手中的曬鹽掃帚,之后整整50個春秋,堅守在這四方如同鏡面一樣的田
-
重大突破!樂清發現兩塊石碑,將檔案記史延長至宋代
1月15日,樂清市檔案館在市區可樓召開“特殊載體檔案”征集編研工作座談會,圍繞兩件新近進館的石刻檔案和“特殊載體檔案”的征集編研工作進行研討。據悉,這是樂清檔案館成立61年來首次舉辦檔案工作專題座談會。與會人士對這種座談方式和座談效果表示高度贊賞。座談會現場。“特殊載體檔案”是區別于常見的紙質檔案的一個檔案分類概念,具體是指以甲骨、泥板、金石、簡牘、布料、竹木、磚瓦、陶瓷、膠片以及縮微
-
樂清馬鞍嶺古道,有風光也有滄桑,趁天氣涼爽,約起去走走~~
馬鞍嶺古道推薦指數:★★★★★馬鞍嶺古道,又名石城嶺,是雁蕩山腹地靈巖、大龍湫兩大景區的分水嶺,位于雁蕩山石城嶂向南延伸的山脊兩側。從東往西行,嶺的起點是雁蕩鎮上靈巖村,終點為能仁村三官堂自然村,嶺長1700米,海拔高度335米,相對高程160米,路寬2米,為塊石路面,拼砌精細,石級規整。古道風光上山鼠古道左側山上,一巖酷似一只松鼠,頭朝天,挺著大肚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