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track id="nlg2d"><div id="nlg2d"><td id="nlg2d"></td></div></track>
      2. <bdo id="nlg2d"><optgroup id="nlg2d"><thead id="nlg2d"></thead></optgroup></bdo>
      3. <tbody id="nlg2d"></tbody>
      4. <tbody id="nlg2d"><span id="nlg2d"><td id="nlg2d"></td></span></tbody>

        魏碑之冠!美到令人窒息

        造像碑以北魏時期的最早,而以東魏——北齊和西魏——北周時期的數量最多,說明其最盛期在北朝晚期。至隋代日趨衰落,唐代僅偶有發現,唐以后便沒有出現。

        《東魏李道贊率邑義500余人造像碑》

        ——此造像碑雕刻構造精美,形制巨大,歷來被視為造像碑之冠。

        美國紐約大都會博物館,比鄰龍門賓陽洞皇帝禮佛圖。

        規格:H. 308 cm; W. 112.4 cm; D. 30.5 cm

        此造像碑為扁平長方形,蟠螭紋碑額,四面滿覆造像;表現手法上以淺浮雕為主;碑的主體部分為“問疾品”,其余三面為千佛題材。

        雕成于南北朝時期東魏武定元年(公元543年),是造像碑中的極品,此碑被譽為“魏碑之冠”。

        ▼碑正面——

        全碑內容可分:上螭首,下碑座,中造像。

        ●螭首

        蟠螭紋碑額,螭首已毀,螭——古代漢族神話傳說中的龍生九子之一,是一種沒有角的龍。

        雖螭首已毀,但不難想象,常見的造像碑螭首如下圖。

        中部造像

        螭首下環繞釋迦牟尼坐像。

        釋迦坐像下層,頭頂著帷帳的力士、手舞足蹈的骷髏仙、兩位跪坐手捧蓮花的供養人、兩只護法獅子、最外側兩尊持法器的護法。

        主題層

        中間層為此碑的主題,講述“維摩詰與文殊辯論”的故事,取自佛教經典《維摩詰經》。文殊的鄭重其事,和維摩詰的悠然自得,兩者相映成趣。滿座的僧、俗聽眾,表情各異,有的在靜聽,有的在凝思,有的交頭接耳。兩者正中菩提雙樹,樹側有優美的飛天……

        ▼碑背面——

        石碑背面的千佛小龕。

        兩側面亦千佛小龕。

        ▼碑座

        ——八位神王

        碑座四面各一幅圖像,北魏到初唐,在中國曾流行神王造像,一般是獸頭人身,也有人形類似天王裝束的神王,一般位于造像的最底層,起著守護佛法的作用。此碑底座四面也有8神王(每面二神王)碑座四面刻山神王、樹神王、風神王、珠神王等共八位神王。雖然神王的來歷尚不清楚,但它們的作用就是守護佛法。它們與天王的區別是,天王守護四方,而神王守護本領域,如海神王守護大海,風神王則是風的統帥。

        正面外側的珠神王和風神王

        兩神王中間有七余尊造像,中間佛龕釋迦牟尼趺坐,兩側有二脅侍,及二力士與眾菩薩,下有拖坐力士與兩只伏獅及獅童。

        背面樹神王和山神王

        神王上面刻有忍冬紋和蓮花。

        碑兩側面的四神王

        查閱大量資料了解到,浮山魏碑歷來頗受國內外專家學者的垂青,他們從不同的角度對浮山魏碑進行研究,對其做出非常高的評價。

        Hash:7b17a8e321a27629e8646edc026a54ddb2b1a5b2

        聲明:此文由 墨客人文書畫 分享發布,并不意味本站贊同其觀點,文章內容僅供參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權益,請聯系我們 kefu@www.51kouyi.org

          
          
          1. <track id="nlg2d"><div id="nlg2d"><td id="nlg2d"></td></div></track>
          2. <bdo id="nlg2d"><optgroup id="nlg2d"><thead id="nlg2d"></thead></optgroup></bdo>
          3. <tbody id="nlg2d"></tbody>
          4. <tbody id="nlg2d"><span id="nlg2d"><td id="nlg2d"></td></span></tbody>

            91欧美激情一区二区三区成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