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track id="nlg2d"><div id="nlg2d"><td id="nlg2d"></td></div></track>
      2. <bdo id="nlg2d"><optgroup id="nlg2d"><thead id="nlg2d"></thead></optgroup></bdo>
      3. <tbody id="nlg2d"></tbody>
      4. <tbody id="nlg2d"><span id="nlg2d"><td id="nlg2d"></td></span></tbody>

        松山湖這件藏品迎來國內首展,全國文博界、收藏界大咖都來了!

        今日的松山湖望野博物館高朋滿座

        全國各地文博界、收藏界大咖都來了!

        日本國朝臣備書李訓墓志原石

        迎來國內首次公展

        讓慕名而來者好評如潮

        “這是在日本關注度比較高的一個事情,我也沒想到這么小一塊石頭會有這么大的影響。”松山湖望野博物館館長閻焰在開幕式上表示。

        6月18日,由望野博物館主辦,西北大學博物館、陜西華廈古代藝術博物館洛陽華夏文房文化博物館、古泉文庫、PROJECT等博物館和機構鼎力襄助,東莞松山湖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管理委員會特別支持的《踏波東來——遣唐使的回憶》(朝臣備的大唐世界)特展在松山湖望野博物館(籌)正式開展。

        展覽首次展出朝臣備墓志原石

        松山湖黨工委委員、管委會副主任曾莉及各相關部門領導,來自全國各地的文博界、收藏界眾多專家、學者一同參加展覽開幕式。在博物館館長閻焰的引導和介紹下,嘉賓們通過朝臣備書李訓墓志原石、西亞琉璃、海貝來通、開元白瓷等唐代鼎盛期的珍貴文物,認識和了解一千多年前中日文化交流光輝燦爛的歷史時刻。

        深圳市博物館協會會長郭學雷表示,松山湖望野博物館作為非國有博物館,是國有博物館的重要補充。它整合了重要的民間收藏,通過展覽深化其歷史文化學術價值,真正發揮著一個非國有文物館的作用。深圳與東莞共在珠三角,共同進行粵港澳大灣區的文化建設, 本次“踏波東來”主題展是世界級的詮釋,必將在中日文化交流史上留下濃墨重彩的一筆。

        墓志原石是本次展覽的一大重點展品,原石由朝臣備(下道朝臣真備→吉備朝臣真備)親自書寫,是首次為世人親眼所見且明確可靠的奈良時代遣唐使重要人物的書寫材料。

        朝臣備書李訓墓志引起了海內外文物領域及歷史學界的高度重視,引發了廣泛的學術關注與討論。 松山湖望野博物館館長閻焰在展覽開幕式上表示,今天來的嘉賓您們是最先看到實物的,今天是一個見證歷史的時刻。

        此外,展覽上還展出了類似何家村窯藏出土的“和同開珎”銀錢的實物,和極其罕見的“長安常歡”銀錢,經考證是唐玄宗開元四年(716年)日本遣唐使帶入中國的。日本早期貨幣深受中國貨幣文化的影響,在形狀、字體、書法、大小輕重等方面都有相同之處。日本自大化改新之后,飛鳥、奈良時代的律令政府積極吸收唐朝的文化制度,其中包括效仿唐代開元通寶鑄造錢幣。由于日本早期錢幣鑄額較少,在展廳上所陳列的可以說是鳳毛麟角。

        以日本大宰大貳的視角

        看“開元盛世”氣象

        王維有詩:“九天閶闔開宮殿,萬國衣冠拜冕旒”,描繪的是盛唐時期萬國來朝的景象。

        唐朝的繁盛,無論在中國歷史上還是世界歷史中,都是濃墨重彩的一筆。時至今日,在國外,華人華僑聚集的地方依然被稱為“唐人街”,唐的影響力,由此可見一斑。而唐的巔峰,是公元712至公元741年的“開元盛世”。

        朝臣備(即“吉備真備”)就是在這樣的時代背景下從日本來到了中國。而此次《踏波東來——遣唐使的回憶》(朝臣備的大唐世界)特展,展出的正是朝臣備所在的時代生活中所能見到的器物與圖景,以他的個體視角帶領觀眾們重游大唐,品味盛世。

        在歷史上,作為中國鄰邦,日本多次派使團來訪中國,史稱“遣唐使”。朝臣備于公元717年作為第九次遣唐交流生中的一員來到中國,同行的還有同樣在歷史中留下了盛名的阿倍仲麻呂。

        “他在中國先后一共待了將近20年,人的一生,有多少個二十年?”館長閻焰感嘆道,吉備真備在風華正茂的時候來到中國,度過了他一生中的黃金時間,直到將近不惑之年回國,因此,“他對唐朝、對中國的認知非常深,同時也受中國文化影響深遠,他的品味也跟那個時代的一般人不一樣。”

        吉備真備先后在中國一共度過了19年的時光。對于吉備真備717年第一次到中國的年齡說法不一,有說是19歲,也有說是21歲,不過可以確定的是,他一直在中國生活學習了17年,直到公元734年回到日本。而18年后的公元752年,吉備真備以遣唐副使的身份再次來到中國,兩年后返回日本。

        735年,吉備真備回到日本后,向天皇獻上了書籍、天文歷書、日時計、樂器音樂書、弓、矢等,并帶回了《東觀漢記》。吉備真備帶回的《唐禮》對日本朝廷禮儀的完善和改進有很大影響,《太衍歷經》、《太衍厲立成》促進了日本的歷法改革,使唐代歷法得以在日本推廣和使用。吉備真備帶回的樂器和樂書對于唐樂在日本的傳播起到積極作用。中國早已失傳的《樂書要錄》現仍在日本保存,成為研究唐代音樂的重要資料。

        在任大學助時期,吉備真備在大學中增設了音韻學新課。他重視矯正中國的吳音而學用漢音,則是事實。還有吉備真備利用漢字的偏旁和部首曾對創制日文字母“片假名”和“反切法”起過重要作用,許多著述都論證過此事。752年,吉備真備以遣唐副使身份隨藤原清河大使第二次朝拜大唐,兩年后再次返回日本,754年至764年,吉備真備任大宰大貳(相當于當今日本國家首相之職),在職期間他修正歷學,用大衍歷取代了儀鳳歷。

        為中日交往友好見證再添史料

        去年望野博物館作為承辦單位,在北京舉辦了《日本國朝臣備書丹褚思光撰文鴻臚寺丞李訓墓志考》新書發布及朝臣備學術研究成果公告會,當次發現了中日兩國涉及遣唐使等級最高的實物資料,也是唯一存世的奈良時代遣唐使朝臣備本人所題的珍貴資料。

        文物出版社社長、黨委書記張自成在發告會上表示“墓志的發現填補了中日關系史、中日書法史、遣唐使、日本史的重要空白,為學習研究提供了極其珍貴的新史料”。對外交流活動讓松山湖望野博物館在去年實現了“文化輸出”,如今首次展出的朝臣備書李訓墓志又再次貢獻出“文化力量”。

        主題展覽主要展出開元——天寶(713至756)間唐代鼎盛時期的珍貴文物,借由藏品來展現遣唐使眼中的大唐世界。“這次展覽的內容,將緊鎖朝臣備的眼睛。這類藏品有可能是他看過的、碰過的甚至用過的藏品,只用這樣細致的切面,便能折射出一個精彩紛呈的大唐世界。”閻焰在展會現場表示。

        “中國與日本是一水相隔的兩個國家,朝臣備來唐時期正是我們國家國力鼎盛時期,此時中日兩國交往友好,日本對于中國也處在全盤吸收的狀態。朝臣備在日本是一位家喻戶曉的歷史人物,更體現出中國唐朝文化當時對于日本的深厚影響。”古泉文庫錢幣叢書主編宋捷說道。

        “古時候長江以南的很大一個范圍叫做“百越”,而松山湖正處于其中的“南越”。百越文化是中華民族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因此我認為地處“南越”的博物館要避免千篇一律,更多體現當地的特色;同時博物館也應該注重展現中華各民族的融合與滲透。”陜西省錢幣學會秘書長袁林說道。

        袁林同時表示,望野博物館通過這樣獨具特色的主題展覽,拉近了觀展人與古代中日之間文化交流的情感。中國作為一個多元自信的國家,當前更應當去擁抱多元的文化交流,類似的展覽對于青少年及廣大市民的教育,具有非常深刻的意義。

        編輯:張仕婷 張莎 林東麗

        責編:李田恬

        Hash:d138b1db3a32144a43e8b0e760619e06793367bd

        聲明:此文由 幸福松山湖 分享發布,并不意味本站贊同其觀點,文章內容僅供參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權益,請聯系我們 kefu@www.51kouyi.org

          
          
          1. <track id="nlg2d"><div id="nlg2d"><td id="nlg2d"></td></div></track>
          2. <bdo id="nlg2d"><optgroup id="nlg2d"><thead id="nlg2d"></thead></optgroup></bdo>
          3. <tbody id="nlg2d"></tbody>
          4. <tbody id="nlg2d"><span id="nlg2d"><td id="nlg2d"></td></span></tbody>

            91欧美激情一区二区三区成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