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曝藁城城鄉總體規劃(2013-2030),涉及239個村96所小學等!3條地鐵直達?
12月14日,藁城區政府網站發布了《藁城區城鄉總體規劃(2013-2030)》(以下簡稱規劃),文件顯示規劃編制完成時間為二0 一四年八月。雖然編制完成時間較早,但全文內容應該是第一次對外公布,內容還是很詳細的,下面大家一起看重點。
藁城區的城市職能為省會先進制造業基地、農產品供應基地、生態保育基地和以旅游休閑、商貿物流為主的現代服務業基地。
圖片:來自石家莊新聞
看點
01
規劃區范圍
(一)規劃區
規劃區范圍為藁城市域行政管轄范圍,面積為836平方公里。規劃區范圍內的一切建設活動必須符合本規劃。
(二)中心城區空間增長邊界
中心城區的空間增長邊界為:向北以石黃高速公路為界,向東以定浚線為界,向南以石濟客運專線為界,向西以京港澳高速為界,總面積為89.98平方公里,其中中心城區建設用地面積為42平方公里。
看點
02
城鄉發展目標
(一)經濟發展目標
在省會中部隆起中勇挑重擔、領跑發展,綜合實力保持省內領先,力爭躋身全國百強。到2030年,全市地區生產總值達到3500億元,人均GDP達到250000元,三次產業結構為10:45:45。
(二)社會發展目標
社會事業協調發展。以大病統籌為主的新型農村合作醫療人口覆蓋率達到100%,全市每千人口擁有醫院病床數達到6.5個。
(三)城鄉發展目標
形成“特色突出、集約發展、功能一體、生態文明”的現代城鄉體系, 2030年城鎮化水平達到75%。城鄉差距逐步縮小,城鄉居民收入比縮小為1.56:1,城鄉恩格爾系數達到25%。
(四)生態環境發展目標
2030年,資源利用效率顯著提高,單位生產總值能耗水平控制在1噸標準煤/萬元,森林覆蓋率達到10%以上。環境污染與生態破壞得到全面控制,重要生態功能得到恢復,形成與城鄉空間體系相平衡的區域自然生態體系。
(五)基礎設施體系發展目標
對外交通通達性和內部便捷性大幅度提升,形成覆蓋城鄉便捷高效的交通支撐體系和循環節約的城鄉基礎設施體系。2030年,城鄉居民自來水覆蓋率達到100%,城市公共交通分擔率達到30%。
看點
03
產業發展定位
做大做強生物醫藥、循環化工、裝備制造、特色紡織和食品加工五大支柱產業,加快發展電子信息、新材料和新能源等戰略性新興產業;大力培育生態農業、現代物流和休閑度假產業等潛力性產業。
看點
04
人口規模與城鎮化目標
規劃市域總人口至2015年為86萬人,城鎮化水平達49%;2020年市域總人口為100萬人,城鎮化水平達到59%;2030年市域總人口為140萬人,城鎮化水平達到75%。
看點
05
城鄉空間組織
(一)規劃提出了“西部對接、中部聯合、南北集聚、村莊整合”的空間發展策略。市域西部全面對接石家莊主城區,崗上和丘頭鎮對接石家莊東部產業新區,九門鄉、張家莊鎮對接正定新區,增村鎮對接石家莊空港工業園建設。中心城區和西部城區要通過空間要素的整合和功能的集聚實現強強聯合,產城互動,提升其對整個市域的發展帶動能力和服務水平。藁南、藁北的農村地區通過產業園區的聯建,培育具有一定集聚規模,具備城市型功能特征和完善服務設施的增村鎮和梅花鎮兩個中心鎮。對現有村莊進行有機整合,形成具有一定社會服務設施和配套基礎設施的重點建設村,實現公共服務的均等化,形成城鄉共享城市文明的發展格局。
(二)構建“一體兩翼,兩區兩極”的城鄉空間總體框架。中心城區和西部城區形成一個由快速交通網絡連接的城鎮密集區。藁南高效生態農業區和藁北都市農業區以公路為連接,以重點建設村為結點,形成具有大都市郊區特色的農村地區。中心城區和西部城區分別是藁城的政治、文化中心和石家莊都市區的產業基地,是主要的城市建設區。增村鎮依托空港工業園區的建設,梅花鎮依托衡井線和農業基礎發展鄉鎮聯合工業區,成為南北兩個增長極。
鎮村體系結構
規劃市域鎮村體系規模等級結構為4個等級。其中一級城鎮2個,分別是中心城區和西部城區,人口規模40萬以上;二級城鎮2個,為中心鎮,分別為梅花鎮和增村鎮,人口規模5-10萬;三級城鎮6個,為一般鎮,分別為西關鎮、南孟鎮、南董鎮、常安鎮、南營鎮和賈市莊鎮,人口規模1-1.5萬;行政村村莊共有36個,人口不小于3000人,其中屯頭、耿村和耿家莊是保留特色村;形成2-2-6-36的城鄉等級結構。
重點建設村莊36個
城鎮轉化型村莊86個
搬遷型村莊9個
過渡型村莊108個
看點
06
城鄉建設用地
(一)中心城區
規劃人均城市建設用地2015年不超過115平方米/人、2020年不超過110平方米/人、2030年不超過105平方米/人;規劃城市建設用地2015年不超過2300公頃、2020年為2750公頃、2030年為4200公頃。
(二)西部城區
西部城區南區規劃城市建設用地2015年不超過2500公頃、2020年不超過4000公頃、2030年不超過5200公頃。西部城區北區規劃城市建設用地2015年不超過300公頃、2020年不超過600公頃、2030年不超過4500公頃。
(三)建制鎮
增村鎮人均建設用地控制指標2015年不超過150平方米/人、2020年不超過120平方米/人、2030年不超過120平方米/人;梅花鎮人均建設用地控制指標2015年為150平方米/人、2020年不超過120平方米/人、2030年不超過120平方米/人;一般鎮鎮區的人均建設用地控制指標2015年不超過150平方米/人、2020年不超過140平方米/人、2030年不超過120平方米/人。
(四)村莊
重點建設村的人均建設用地控制指標2015年不超過180平方米/人、2020年不超過150平方米/人、2030年不超過120平方米/人。農村建設用地總量2015年不超過7902公頃,2020年為6150公頃,2030年不超過4200公頃。
(五)城鄉居民點建設用地總量
城鄉建設用地2015年不超過14217公頃,2020年不超過15132公頃,2030年不超過23100公頃。
看點
07
城鄉綜合交通規劃
規劃期末,市域形成“3條鐵路——4條高速——3條國道——7條省道——5條縣道”組成的交通干線體系。
市域內的鐵路主要是石德鐵路、石濟客運專線和京廣客運專線。
市域范圍內的高速公路主要包括石港高速公路(北繞城高速公路)、石黃高速公路、南繞城高速公路和京港澳高速公路復線。
石港高速公路在南孟鎮設出入口,通過與京港澳高速公路互通進入本市;石黃高速公路規劃拓寬為雙向六車道;南繞城高速公路在南營鎮設出入口,并于京港澳高速公路互通。京港澳高速公路在市域范圍內有五個互通,由北至南分別為303省道互通、石港高速互通出入口、石黃高速互通、世紀大道互通出入口、南環繞城高速互通出入口。
城鄉公共交通系統規劃
(一)軌道交通
市域范圍內,規劃3條軌道交通線路。分別是石家莊軌道2號線、3號線以及軌道4號線的北延線。
規劃軌道2號線自西向東沿G338(原正港路)布線,延伸至S240(原新趙線),在藁城市域范圍內設置三個站點,主要聯系藁城北部、濱河新區及石家莊市區,軌道站場設置于S240、G338交叉口西南側。
規劃軌道3號線從西向東沿石家莊南二環東延布線,經京港澳高速公路復線后東北斜向至接藁城市區龍華路往東布線,主要聯系石家莊市區、石家莊經濟開發區和藁城市區。
規劃軌道4號線跨滹沱河北延,沿西部城區的東門路向東,至科教大街向北,到增村南,主要聯系石家莊老區中心、正定新區和空港工業園。
(二)公交BRT
根據石家莊市綜合交通規劃,結合軌道交通,規劃建議公交BRT6號、10號線延伸至藁城。
規劃公交BRT6號線平行軌道2號線,沿G338(原正港路)自西向東延伸至石環路北延線西側,并設置一個正定新區公交樞紐站,主要聯系藁城市北部區域、正定新區和石家莊市區,在正港路與石環路北延交叉口西北側設置公交樞紐站。
規劃公交BRT10號線沿槐安路東延布線,聯系藁城市區、經濟開發區及石家莊市區,在經濟開發區和藁城市區分設公交樞紐站。
普通公共交通
規劃客運站按兩級結構設置,分為城區客運中心和城鄉客運中心。
1、長途公交客運
現狀長途客運站1座,位于藁城市區原307國道南側、通安街鐵路橋西側,占地面積2.64公頃。規劃世紀大道與昌盛街交叉路東南,按照一級站的標準新建藁城第二長途汽車站,占地3.5公頃,主要承擔藁城市至周邊地市的中長途客運以及至周邊各省的長途客運。
2、城鄉公交客運
主要承擔市域各城鎮和重點建設村之間、藁城各城區與省會主城區之間的短途客運。共規劃10個城鄉公交換乘樞紐,分設于石家莊東部產業新區、石家莊正定新區、西關鎮、南董鎮、南孟鎮、常安鎮、賈市莊鎮、梅花鎮、南營鎮和增村鎮鎮區。中心城區的城鄉客運換乘樞紐結合長途客運站設置。到規劃期末實現城鄉公交全覆蓋。
看點
08
學校規劃
高中:本著“高中向中心城區、西部城區和中心鎮集中”的原則,到2030年,中心城區共3所高中,1所職教中心。西部城區根據人口預測,北區規劃3所高中,南區規劃2所高中。在藁北的增村鎮規劃1所高中,服務藁北農村地區和石家莊空港工業園。
初中:規劃中心城區8所初中;西部城區北區規劃6所初中,南部規劃3所初中;各鎮鎮區設一所初中,總計25所。
小學:規劃中心城區17所小學;西部城區北區規劃9所小學,南部規劃5所小學;各鎮區和重點建設村各設一所小學;共96所。
看點
09
醫療規劃
1、市級醫療中心
規劃期末,中心城區共設8所,其中2座三級甲等醫院,5座二級甲等醫院,1座一級甲等醫院。西部城區共7所,其中北區設立4所醫院,達到二級醫院水平;南區以石家莊石煉醫院(二甲)為基礎,新規劃3處醫院,達到二級醫院水平。規模與位置詳見附表
2、鎮衛生院
規劃共設5所中心衛生院和5所衛生院。其中梅花鎮、增村鎮、南董鎮、南營鎮和賈市莊鎮各設1所中心衛生院;西部城區保留崗上鎮和丘頭鎮2所衛生院,南孟鎮、西關鎮和常安鎮各設1所衛生院。
3、社區衛生服務中心
規劃共設置26所社區衛生服務中心。其中城市社區衛生服務中心服務3-5萬人,結合居住區規劃,中心城區設11所;西部城區南區設5所,西部城區北區設8所;中心鎮區各設1所。
4、農村衛生室:各村設農村衛生室。
看點
010
旅游規劃
建立臺西商代遺址公園。建成以遺址保護、文物博覽和商代文化展示為主旨,以展示藁城市歷史文化和“商朝文化”為特色,集考古教育、文化旅游、觀先休閑為一體的園林式遺址公園。
規劃旅游景區形成“一帶一基地多點”的布局結構,重點發展以生態農業觀先體驗、溫泉休閑康體度假為主的大都市近郊休閑旅游業。
一帶為滹沱河生態旅游休閑帶,基地為生態農業休閑基地,特色旅游景點如下:
(1)民俗文化游的主要景點是常安鎮耿村敀事村;
(2)生態農業游的主要景點是藁梅路沿線的系井科技農業示范園區、惠城果蔬采摘園區、黃家莊村的采摘觀先游;衡井線兩側馬邱村的綠色生態采摘游;貫莊村的溫宣大棚采摘游。
(3)宮燈藝術游的主要景點是藁城市區宮燈博物館和屯頭的宮燈制作。
(4)溫泉度假游的主要景點是以溫泉度假、療養養生為主題的國大御溫泉度假小鎮和崗上鎮以休閑度假、溫泉酒店、體育運動、沙漠游樂為主的西部旅游城。
(5)歷史古跡游的主要景點是臺西商代遺址、九門古城遺址、靳莊商代遺址、北龍宮遺址前西關商代遺址、南董元代古墓遺址和明代石氏古墓群等。
(6)紅色教育游的主要景點是梅花慘案紀念館、藁城烈士陵園和三丘地道站遺址等。
看點
011
公園綠地規劃
規劃綠地布局結極為“一環三廊,四心多園”。“一環”挃環城水系綠色廊道。“三廊”分別為沿石德鐵路、迎賓大道(原307 國道)、石津灌渠布置的城市東西向綠色廊道;生活區和工業區之間的生態隔離廊道;沿南環路布置的市政綠化廊道。“四心”挃在市區內布置的4 個市級公園。分別為水上公園、文化公園、新城公園和植物園。“多園”指多個區級、居住區級公園和街頭游園。
景觀系統形成“一帶兩軸,五區多點”栺局。“一帶”指環城水系生態景觀帶。“兩軸”挃沿四明街南北向的城市景觀軸,沿龍卋路的城市景觀軸。“五區”:滹沱河生態濕地景觀區、北部居住景觀區、中部綜合服務景觀區、南部現代新城景觀區、東部工業景觀區。“多點”挃分布在城區以濱水景觀、文化景觀、綠地公園、歷史景觀四大主題的各景觀節點。
規劃共布置市級綜合公園4 處。水上公園,位于勝利路西端,占地9.8 公頃。位于世紀大道和站南街交叉口的文化公園,占地6.43 公頃;四明街和科技路交叉口的新城公園,占地10 公頃;廉州路和翼辰街交叉口的植物園,占地16.63公頃。
區級公園包括社區公園和專類公園,每處用地面積不小于2公頃。按照每處面積為1-3 公頃及服務范圍規劃居住區級綠地。按照每處面積為0.5-2公頃。
附:藁城區城鄉近期重大建設部分重點項目一覽表
Hash:cf3044a361fcc2930ef91a9fa9cb2e7645232cad
聲明:此文由 石家莊房天下 分享發布,并不意味本站贊同其觀點,文章內容僅供參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權益,請聯系我們 kefu@www.51kouyi.or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