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track id="nlg2d"><div id="nlg2d"><td id="nlg2d"></td></div></track>
      2. <bdo id="nlg2d"><optgroup id="nlg2d"><thead id="nlg2d"></thead></optgroup></bdo>
      3. <tbody id="nlg2d"></tbody>
      4. <tbody id="nlg2d"><span id="nlg2d"><td id="nlg2d"></td></span></tbody>

        滇西抗戰紀念館:講好抗戰故事 賡續民族精神 讓中華民族共同體牢不可破

        騰沖市滇西抗戰紀念館(國殤墓園)位于疊水河畔、來鳳山北麓,全園(館)面積53300平方米,是一個以騰沖抗戰為主題,集收藏、展覽、研究、瞻仰、宣傳教育等多重功能的抗戰專題紀念館,全面再現了滇西抗戰的輝煌歷史。作為全國愛國主義教育示范基地、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海峽兩岸交流基地,多年來,滇西抗戰紀念館(國殤墓園)通過展陳解說、紀念日活動、愛國主義宣講、館藏研究等系列活動的開展,致力于講好滇西抗戰故事,賡續紅色基因,弘揚偉大的抗戰精神,激發群眾的愛國情懷,讓休戚與共、榮辱與共、生死與共、命運與共的共同體理念深深扎根于廣大人民群眾心中。

        一、講好抗戰故事,再現輝煌歷史

        習近平總書記強調,“愛國主義是我們民族精神的核心,是中華民族團結奮斗、自強不息的精神紐帶。”數百年來,騰沖人民以高尚的愛國主義情懷激勵一代代騰沖人民保家衛國、固守邊關。70多年前,作為第二次世界大戰中緬印戰區主戰場之一的騰沖,曾發生最為慘烈的焦土抗戰。一寸山河一寸血,中國軍民在這片縶土上浴血奮戰、捍衛民族尊嚴,譜寫了驚天地、泣鬼神的愛國主義篇章。滇西抗戰紀念館(國殤墓園)立足于騰沖抗戰歷史,由忠烈祠、烈士墓、陳列館、紀念塔、名錄墻、警鐘廣場等組成,全方位多角度展現了中國軍民在中國共產黨抗日民族統一戰線的號召下,不屈不撓、浴血奮戰的光輝歷史,萬眾一心、救亡圖存的堅定信念,以血肉之軀筑起新的長城的民族精神,是廣大人民群眾參觀、憑吊、進行愛國主義教育的重要場所,也是眾多專家學者了解抗戰文化、從事抗戰研究的重要載體。

        國殤墓園始建于1944年,占地80余畝,是二戰期間,騰沖人民為紀念中國遠征軍第20集團軍抗日陣亡將士及死難民眾而修建的烈士陵園,是抗戰中全國最早建立的抗日烈士陵園。園內立有3346塊騰沖戰役陣亡將士及19名盟軍將士墓碑,安息著在騰沖抗戰中為國捐軀的抗日英烈,數千座墓碑向后人昭示著民族精英抵御外辱的浩然正氣。在國殤墓園東側,滇西抗戰紀念館以多空間立體布展的22000余件實物、1700多張圖片及文字、影像資料,將抗戰后方、御敵前線、怒江對峙、絕地反恐、逐寇出境、老兵不死、祈愿和平等情景展現的淋漓盡致,是海內外華夏兒女了解中緬印抗戰史的重要窗口。

        園區講解員作為基層宣講的第一戰線,立足展館和陵園兩大陣地,充分利用滇西抗戰的史實事例,深入挖掘愛國主義精神內涵,既注重運用跌宕起伏的手法講故事,又尊重事實客觀反映歷史原貌,將中國軍民團結一心共御外辱的生動感人故事講述給每一位前來參觀的群眾,引導人們樹立正確的國家觀、歷史觀、民族觀、文化觀,增進民族自尊心、自信心和自豪感,增強中華民族的國家認同和愛國自覺,營造熱愛祖國、崇尚英雄、敬重先烈、學習楷模的良好氛圍。紀念館開館以來,接待觀眾量突破830萬人次,開展愛國主義教育活動(義務講解)8000余場次。2018年榮獲“全國文物系統先進集體”榮譽稱號。

        二、傳承抗戰精神,激發愛國情懷

        習近平同志強調,“一個有希望的民族不能沒有英雄,一個有前途的國家不能沒有先鋒”。滇西抗戰紀念館建成后,為緬懷抗戰英烈,謳歌偉大抗戰精神,充分利用清明節、國際博物館日、抗戰勝利紀念日、騰沖光復日、南京大屠殺公祭日等重要紀念日先后組織舉辦了“忠魂歸國——中國遠征軍抗日陣亡將士公祭”“9·03云南省紀念抗日戰爭勝利70周年紀念活動”“清明抗日先烈忠魂祭”“全民抗戰爆發84周年暨騰沖光復77周年紀念活動”“中國人民抗日戰爭暨世界反法西斯戰爭勝利76周年紀念活動”等抗戰紀念活動40余場次。讓抗戰老兵、遠征軍、盟軍后裔、學生、黨員干部群眾參與其中。近年來,接待參加各類紀念活動、公祭活動人員3萬余人次。在疫情常態化防控的背景下,園區積極探索博物館發展新模式,盤活資源,館內館外聯動配合,進行室外布展。2021年,在警鐘廣場策劃推出了“學史增信 圓夢中華——慶祝中國共產黨成立100周年”主題展覽,將黨史和愛國主義教育融會貫通,唱響愛國主義主旋律,為黨的百年華誕獻禮。

        為了更好傳承抗戰精神,讓愛國主義教育輻射基層,服務社會,紀念館成立志愿服務團隊,定期開展志愿者培訓、基層宣講、慰問老兵、查墓尋親等豐富多樣的志愿服務活動。截至目前,共有志愿者256名,服務總時長達69486小時。2015年3月以來,園區組織本土抗戰研究專家和工作人員組成“天地正氣——騰沖抗戰文化宣講團”,走進保山市內各學校、企業、村(社區)、機關、部隊,開展《滇西抗戰史》公益講座、“愛國主義教育進鄉村進校園”、“講好抗戰故事,再鑄民族華章”、“傳承紅色基因,爭做時代新人”等愛國主義主題宣講,至今已為5萬余名師生、企業職工、干部群眾、軍人開展宣講80多場次。宣教團隊通過《抗戰名將寸性奇》《我拉著你的手》《不能遺忘的功勛者》等精彩生動的抗戰故事、抗日劇目的講述和展演,深入傳承抗戰文化精髓,用心用情解讀愛國主義精神的重大意義、時代內涵,引導人們深刻認識中國夢的本質是國家富強、民族振興、人民幸福,激發全社會愛黨愛國愛社會主義的巨大熱情,讓愛國主義精神牢牢扎根基層。同時,志愿團隊利用寒暑期在市內各校小學生中開展志愿講解員培訓,至今共培養“小小講解員”1500余名,榮獲騰沖市最佳志愿服務組織稱號。

        三、深入歷史研究,推進交流合作

        習近平總書記多次指出,歷史是最好的老師,是最好的教科書。抗日戰爭的歷史中包含著最豐富的愛國主義教育資源。為了進一步挖掘滇西抗戰豐富的歷史資源和歷史內涵,利用好抗戰歷史素材,豐富愛國主義教育內容,2014年2月,依托滇西抗戰紀念館成立了滇西抗戰文化研究會、中國遠征軍滇緬抗戰文化研討會,加強對滇緬印抗戰歷史的研究。研究會聘請抗戰史專家為研究會顧問,聘請專家學者開展滇西抗戰相關課題的研究工作,與海內外抗戰名將后裔保持密切聯系。研究會全力抓好抗戰史實資料的收集整理工作,通過對滇西抗戰“親歷、親見、親為”者的細致訪問,從微觀視角詳細了解抗戰老兵、戰場遺址、參戰民夫背后的故事,詳細做好口述歷史記錄的收集整理,并建立電子檔案;對騰沖100余處抗戰遺址進行調查;對騰沖重點抗戰遺址的抗戰史實撰寫說明,開展滇西抗戰紀念館重點文物背后故事的收集整理工作,不斷把滇西抗戰的研究工作做深做細。

        為了加強對外交流合作,實現抗戰文化資源共享,推廣滇西抗戰文化,紀念館與侵華戰爭遇難同胞南京大屠殺紀念館上海四行倉庫紀念館等國內多家知名紀念館建立共建關系,先后到江西南昌、上海、廣州等博物館、紀念館聯合舉辦《眾志成城——中國遠征軍“CBI”戰區史實展》;引進《墨點無多——八大山人高仿展》、《鐵血英魂——中山艦史跡展》到館展出,配合中國駐緬甸大使館在緬甸同古完成了《中國遠征軍同古戰役展》。紀念館還加入國際二戰博物館協會,借助博物館聯盟走出去,參加美國日本、澳洲和歐洲的國際交流活動以及國際二戰學術討論,“發出了中國滇西抗戰的聲音”,不斷擴大中國抗戰文化的影響力,為國際和平交流與合作提供了有益助力。

        文圖:熊仕祺

        編輯:羅剛

        編審:李志旭

        Hash:771aea9f936115a6d89bef55edc25f48b9e05953

        聲明:此文由 搜狐城市-保山 分享發布,并不意味本站贊同其觀點,文章內容僅供參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權益,請聯系我們 kefu@www.51kouyi.org

          
          
          1. <track id="nlg2d"><div id="nlg2d"><td id="nlg2d"></td></div></track>
          2. <bdo id="nlg2d"><optgroup id="nlg2d"><thead id="nlg2d"></thead></optgroup></bdo>
          3. <tbody id="nlg2d"></tbody>
          4. <tbody id="nlg2d"><span id="nlg2d"><td id="nlg2d"></td></span></tbody>

            91欧美激情一区二区三区成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