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track id="nlg2d"><div id="nlg2d"><td id="nlg2d"></td></div></track>
      2. <bdo id="nlg2d"><optgroup id="nlg2d"><thead id="nlg2d"></thead></optgroup></bdo>
      3. <tbody id="nlg2d"></tbody>
      4. <tbody id="nlg2d"><span id="nlg2d"><td id="nlg2d"></td></span></tbody>

        鎮江有座名山,叫圌山;山上有座名塔,叫報恩塔。

        小編要先考考大家

        這個字讀什么呢?

        這個字讀“chuí”

        其實鎮江東鄉人也讀“xǐ”或者“qú”

        在鎮江新

        有一座山叫做“圌山”

        圌山

        山西距鎮江30公里,

        雄峙江滸,扼鎖大江

        傳說圌山原名瑞山,

        秦始皇東巡途經此地,

        見瑞氣升騰,龍驤虎視,

        立即傳旨將瑞字左邊的“王”去掉,

        用“囗”將余下的“耑”框起來,

        以免王氣外泄危及萬年江山

        此后這座山便叫做“圌山”。

        (秦始皇像)

        圖片來源于網絡

        1

        圌山是一座有歷史的山

        1938年春日寇燒毀圌山楞嚴寺后留下的殘垣斷壁,后蕩為平地。楞嚴寺位于圌山塔旁,始建于明代,原有房屋99間半,內有大雄寶殿、500羅漢。楞嚴:佛經名,為《大佛頂如來密因修證了義諸菩薩萬行首楞嚴經》的簡稱。

        ▼百年前的圌山西林寺(半山廟)原貌

        ▼沒有修繕前的報恩塔

        ▼改建前的圌山,沒有臺階

        2

        圌山是一座英雄的山

        圌山為抵抗外敵做出了不可磨滅的貢獻。明嘉靖三十五年(1556)倭寇沿江入犯圌山,遭無為州同知齊恩率軍痛擊,斬首百余級,齊恩等21人也壯烈殉國。明天啟年間倭寇再次來犯,參軍毛文龍率部迎戰,殺得倭寇狼狽逃竄,從此不敢再生覬覦之心。1842年鴉片戰爭英國侵略軍發動揚子江之役,圌山炮臺守軍英勇殺敵,打得侵略者魂飛魄散。

        (圖片來源:網絡)

        3

        圌山是一座有故事的山

        圌山一峰突兀,五峰并列,五峰即五峰山,又稱五尖山。五峰山自西南向東北,依次為第三峰、第一峰、第二峰、第四峰、第五峰,層峰峭壁,奇石嶙峋,形勢險要。第五峰直插江邊,酷似暢飲長江的巨龜,此峰故稱為龜山頭,有"一夫當關,萬夫莫開"之勢。清光緒《丹徒縣志》稱:"舟行其間,僅通一路,矢石可及"。五峰山與隔江30里的三江營遙相呼應,自古為重要關隘,兵家必爭之地。《辭海》對圌山的險峻和地位的重要均有描述。

        (圖片來源:爬山虎)

        圌山風景區地處鎮江新區沿江南岸,主體由五峰山及圌山組成,兩山既相互連結,又獨立成峰,宛若一條長龍俯臥長江之陰。

        (圖片來源:老胡頭)

        4

        圌山是一座有奇特自然風光的山

        山上洞穴很多,它們都有很好聽的名字,例如仙人洞、 葛仙洞、 滴水洞、鴿子洞、蝙蝠洞、盤藍洞觀音洞、透天洞、老虎洞仙桃洞、野貓洞等等,一共整整72洞。或分布在巉崖,或隱蔽于幽谷。有趣的是大多數洞門前均建有小庵,原系僧尼們孤影青燈修行的地方。這些洞穴在抗日戰爭解放戰爭時期都曾發揮過巨大的作用。尤其仙桃洞和野貓洞,當年還是抗日游擊隊的紅色堡壘

        其中最為盛名的要數箭洞了,箭洞位于主峰西南山脊,頂高百丈,遠看有如懸空而架的天橋,兩邊巨石突兀,中間山壁洞穿,傳說是后羿射日時一箭誤穿而形成的。

        (圖片來源:鯊叔,攝于2013年)

        5

        圌山上有一座塔叫:報恩塔

        圌山之巔,聳立一座雄偉的寶塔,稱為報恩塔,又被喻為“萬里長江第一塔”。報恩塔共七層,建于明末崇禎年間。清道光二十二年(1842年)英國侵略軍犯鎮江時,當地人民曾利用此塔監視英國兵船的動向。

        報恩塔建塔人為本地人士陳觀陽。據傳,陳觀陽其父為一塾師,因教訓豪紳桀驁不馴之子孫達而被毒死,觀陽為報父仇,在圌山楞嚴寺方丈收容下發奮讀書,考取功名,除掉惡霸。為感寺院收留之恩,激勵后人讀書正道,捐資修建佛塔一座,名曰‘報恩塔’。

        (圖片來源:mmftd)

        (圖片來源:余榮)

        6

        圌山有一座寺叫:紹隆寺

        紹隆寺位于圌山北面,始建于宋紹興年間,明萬歷四十四年重新修建。清康熙二十三年玄燁首次南巡,駐蹕鎮江金山,賜紹隆寺為金山寺下院,后又賜為安葬祖師塔院。歷史上紹隆寺也曾叫做蓮覺寺、靈覺寺

        (圖片來源:港人制港)

        民間流傳著另一種說法:紹隆寺與《紅樓夢》有著不解之緣。相傳康熙皇帝先后兩次圌山視察,曹雪芹及其祖父曹寅陪同在側。后紹隆禪寺第一代高僧鐵舟和尚逝世,康熙令曹寅代謝碑文,賜葬于寺后山林之中。該史實引起國內外紅學者廣泛關注,慕名而來,考察研究。

        (圖片來源:文逸)

        ↓↓↓點擊鏈接↓↓↓

        7

        圌山有一個節日叫:黃明節

        有關黃明節的來歷,一是“亡命日”說。因“黃明”為當地吳語“亡命”的諧音,所以,人們會登山給那些沒有親人的孤魂野鬼燒些紙錢,以祈保一方平安;二是“望綿”說。爬圌山望綿山,是為紀念戰國時期晉國名臣介子推忠孝節義、抱母殉難的高尚品德。而綿山在山西境內,雖不能看到,但人們懷念介子推的心理愿望,卻通過這個節日一直流傳至今。

        在許多鎮江東鄉人的眼里,黃明節是一個特殊而熱鬧的日子。這一天,數以萬計的鎮江人成群結隊,不約而同地在這里排成長龍攀登圌山。同時,在山腳下還有集市,熱鬧非凡。圌山周圍的大港等地有“登圌山,百病消”和“登圌皆有福”的俗語,每年這一天登圌山,不僅能踏青春游,享受大自然的氣息,傳說還能夠祈福消災保平安。

        (圖片來源:鎮江智慧旅游

        8

        圌山是一座有秀麗風光的山

        (圖片來源:會游泳的魚)

        (圖片來源:宜人河)

        (圖片來源:老胡頭)

        (圖片來源:港人制港)

        (圖片來源:一只魚)

        (圖片來源:土人)

        悠悠上下五千年,

        人事早已全非,

        不變的是造物主留下的自然風光依舊,

        山以“我自巋然不動”的姿態,

        注視著歷史的變遷。

        去圌山公園

        登圌山,置身山林間,聽聽歷史的聲音。

        聯系我們

        素材來源:文旅鎮江、大港信息港

        編輯丨太陽雨 主編丨洪溪小子 審核丨紅塵擺渡人

        Hello

        Hash:be179f9c17ce8f0857a3b19453e0d7758f1436f4

        聲明:此文由 大港信息港 分享發布,并不意味本站贊同其觀點,文章內容僅供參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權益,請聯系我們 kefu@www.51kouyi.org

          
          
          1. <track id="nlg2d"><div id="nlg2d"><td id="nlg2d"></td></div></track>
          2. <bdo id="nlg2d"><optgroup id="nlg2d"><thead id="nlg2d"></thead></optgroup></bdo>
          3. <tbody id="nlg2d"></tbody>
          4. <tbody id="nlg2d"><span id="nlg2d"><td id="nlg2d"></td></span></tbody>

            91欧美激情一区二区三区成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