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track id="nlg2d"><div id="nlg2d"><td id="nlg2d"></td></div></track>
      2. <bdo id="nlg2d"><optgroup id="nlg2d"><thead id="nlg2d"></thead></optgroup></bdo>
      3. <tbody id="nlg2d"></tbody>
      4. <tbody id="nlg2d"><span id="nlg2d"><td id="nlg2d"></td></span></tbody>

        八十年代初的大連老照片:繁華一時的天津街 忘不掉的201路電車

        近些年,隨著城市化的快速發展,街道越來越寬,大廈越來越高,人們卻開始懷念起曾經那些現在看起來老舊的街區。這種懷念更多是對當時人與人之間相處關系的一種懷念,是一種對于“家”的認同感。在那里有著一代人青春和兒時揮之不去的記憶,有著知根知底的鄰里關系,有著許多熟悉的建筑和商店。

        今天我們就跟隨著一組拍攝于80年代初老照片,一起走回那時的大連,看看那些現在熟悉而又陌生的街區。

        八十年代大連的商業中心天津街,曾經是與王府井南京路、解放碑等齊名的全國十大商業街。后來隨著經濟的發展,城市的外延,天津街已經沒有了往日的繁華。也成為了一代人的記憶。

        八十年代的上海路,似乎每座城市里都有一條上海路。

        中山路,是大連市區內的第一主干道,也是大連最為主要的景觀道路。圖中為當時在中山路上由中山廣場向友好廣場方向。

        當時天津街西段上來來往往的人潮

        天津街可以說是整個大連商業的發祥地。在照片的左側為曾經大連人最為熟悉,但現在已經不復存在的虹霓電影院。

        中山區的松林街,今天早已經變了模樣,夏天坐在門前樹蔭下乘涼的場景已經成為了記憶。

        二七廣場附近的寺兒溝201路電車終點站。大連當時的有軌電車,也成為了一代人成長中的時代記憶。

        大連南山林蔭大道。這里日據時期曾經是日本人的高級住宅區,解放以后這里依然神秘,能居住在這里的非富即貴。

        現在大連人民廣場附近,解放前這里被稱為譚家屯。

        中山路和歡勝路的交匯處,照片背后是曾經日據時期的滿鐵中央實驗所。

        馬欄河橋,是日本人于1931年11月開始修建,1932年3月完工。當時因后面的山日本人覺得像富士山,因此日本人也將這座橋稱為“富士根橋”。

        80年代的靠近老虎頭公園一端解放路兩旁的舊式日本民居。

        Hash:694091a84ecc98dcd4cf89eda892d783b73a6ade

        聲明:此文由 愛歷史 分享發布,并不意味本站贊同其觀點,文章內容僅供參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權益,請聯系我們 kefu@www.51kouyi.org

          
          
          1. <track id="nlg2d"><div id="nlg2d"><td id="nlg2d"></td></div></track>
          2. <bdo id="nlg2d"><optgroup id="nlg2d"><thead id="nlg2d"></thead></optgroup></bdo>
          3. <tbody id="nlg2d"></tbody>
          4. <tbody id="nlg2d"><span id="nlg2d"><td id="nlg2d"></td></span></tbody>

            91欧美激情一区二区三区成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