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track id="nlg2d"><div id="nlg2d"><td id="nlg2d"></td></div></track>
      2. <bdo id="nlg2d"><optgroup id="nlg2d"><thead id="nlg2d"></thead></optgroup></bdo>
      3. <tbody id="nlg2d"></tbody>
      4. <tbody id="nlg2d"><span id="nlg2d"><td id="nlg2d"></td></span></tbody>

        超實用!孝感這張手繪地圖值得收藏!

        孝感市紅色手繪地圖

        正式出爐

        緬懷革命先烈,傳承紅色基因。孝感市網信辦和荊楚網(湖北日報網)聯合推出孝感“紅色地圖”網絡主題宣傳活動,以手繪形式繪制孝感市“紅色地圖”,生動展示全市主要紅色遺址遺跡

        孝感市紅色手繪地圖

        (點擊可放大觀看)

        作為全國著名的革命老區

        孝感的紅色遺跡不勝枚舉

        散落在全市7個縣市區、84個自然村中

        讓我們一起跟隨“紅色地圖”

        尋訪革命足跡

        大悟縣

        大悟紅色文化資源豐富,擁有重要遺址遺跡111處,是全國著名的革命老區之一。

        大悟縣紅色手繪地圖

        (點擊可放大觀看)

        該地圖涵蓋了中原突圍紀念館鄂豫邊區革命烈士陵園新四軍第五師紀念館以及徐海東故居等多個時間段在大悟所發生的或遺留的紅色革命歷史遺址遺跡等紀念設施。

        01

        中原突圍紀念館

        位置

        大悟縣宣化店鎮

        中原突圍紀念館由中原突圍史陳列館、周恩來同志與美蔣代表談判舊址、中原軍區司令部舊址、軍區大會場舊址及軍區首長宿舍舊址等組成。

        1946年6月26日,中原突圍戰在這里打響,拉開了全國解放戰爭的序幕。戰役歷時36天,牽制了30萬的國民黨部隊,配合了多個解放區的軍事斗爭,為解放戰爭的勝利做出了巨大貢獻。

        02

        鄂豫邊區革命烈士陵園

        位置

        大悟縣城關鎮東澴河東岸江崗山西

        為紀念鄂豫邊區人民為新中國建立作出的巨大貢獻,1974年,湖北省人民政府決定在大悟縣修建鄂豫邊區革命烈士陵園。陵園于1984年落成,由原國家主席李先念題寫園名。

        鄂豫邊區革命烈士陵園占地總面積469畝,由鄂豫邊區革命烈士紀念碑、中原突圍烈士紀念碑、烈士紀念館、烈士祠、紅軍烈士墓、國防教育館及輔助建筑物兒童樂園、門樓、廣場等組成。如今鄂豫邊區革命烈士陵園是中國十大烈士陵園之一,全國首批重點烈士紀念建筑物保護單位、國家級抗戰紀念設施、國家AAA級旅游景區。

        安陸市

        土地革命時期,安陸是鄂豫皖蘇區的重要組成部分;抗日戰爭時期,安陸是新四軍五師和鄂豫邊區的指揮中心、后勤基地;解放戰爭時期,安陸是中原突圍的橋頭堡。

        安陸市紅色手繪地圖

        (點擊可放大觀看)

        該手繪地圖根據各時期的革命歷史背景,將安陸眾多革命歷史遺址、遺跡、紀念館、故居、陵園等紅色資源融入其中。

        01

        趙家棚抗日烈士陵園

        位置

        安陸市趙棚集鎮西端

        趙家棚抗日烈士陵園位于湖北省安陸市趙棚鎮。為緬懷革命先烈,安陸市于1984年修建了趙家棚抗日烈士陵園,陵園由抗日烈士紀念碑、紀念館、懷念亭等建筑物組成,是省級愛國主義教育示范基地、省重點烈士紀念建筑物保護單位、省國防教育基地,每年接待游客近30萬人。

        02

        千塘百壩之汪公壩

        位置

        安陸市趙棚鎮合山

        1941年,安應地區連續發生大旱83天,莊稼絕收,老百姓生活極其困苦,中共安北工委領導汪立波主導開展千塘百壩運動。

        "千塘百壩"工程,得到邊區和五師領導的高度重視與關懷。李先念親臨水利工地并參加勞動。1943年工程完工,當地居民共修壩106座,挖搪1063口,為發展根據地農業創造了條件。

        孝昌縣

        孝昌縣是一片紅色的熱土。現有革命舊址33處,省級文物保護單位2處,革命文物145件。

        孝昌縣紅色手繪地圖

        (點擊可放大觀看)

        該手繪地圖涵蓋了孝昌縣革命烈士陵園、中共湖北省委、省人民政府和湖北軍區成立舊址、劉震將軍紀念館、中原突圍磨山紀念館等多個時間段在孝昌所發生的或遺留的紅色革命歷史遺址遺跡等紀念設施。

        01

        孝昌烈士陵園

        位置

        孝昌縣花園鎮火星村

        孝昌烈士陵園主要分為烈士紀念碑、散葬烈士區、紀念館、紀念廣場、管理服務等六大功能區域。

        孝昌是一塊紅色土地,從1921年中國共產黨誕生至新中國成立,全縣有近8萬人民群眾參軍參戰,近萬名英雄兒女壯烈犧牲;全國解放后,有80多位烈士英勇獻身。孝昌烈士陵園安放有 450名烈士忠魂。2019年3月30日涼山木里縣深林火災中犧牲的孝昌籍消防員汪耀峰,就安葬于此。

        02

        湖北省黨政軍誕生地

        位置

        孝昌縣花園鎮牌坊村孫家畈

        1949年4月2日,江漢軍區獨二旅解放花園時將其征用為辦公地點;5月10日,中共湖北省委副書記王宏坤在此主持會議,宣布成立中共湖北省委、省人民政府和湖北軍區;5月20日,黨、政、軍各系統分別在本機關駐地召開干部大會正式對外宣告。

        2002年11月7日,花園鎮孫家畈中共湖北省委、省人民政府、湖北軍區成立舊址被省政府列為省級文物重點保護單位。

        應城市

        應城市紅色資源豐富,在革命年代和社會主義建設時期,這里有中共一大代表、二大代表和五大代表,是中國革命的重要策源地之一

        應城市紅色手繪地圖

        (點擊可放大觀看)

        該地圖涵蓋了湯池訓練班舊址(應城市革命烈士紀念館)、紅旗人民公社、許白昊革命英雄業績展示廳等多個時間段在應城所發生的或遺留的紅色革命歷史遺址遺跡等紀念設施。

        01

        湯池訓練班舊址

        位置

        應城市湯池鎮

        1937年12月至1938年10月,通過董必武的上層統戰關系,中共湖北省工委以國民黨湖北省政府建設廳名義,在此創辦了湖北省農村合作人員訓練班。學員多為平、津、滬、寧的流亡學生及本省、本縣的進步青年。

        湯池訓練班共辦3期,先后為黨培養了近600名抗日干部。成為敵后抗日戰爭的戰略支撐點之一,為人民的解放事業作出了貢獻。

        02

        紅旗人民公社

        位置

        應城市城南經濟開發區陳塔社區

        紅旗人民公社舊址于1958年8月28日成立,是湖北省成立的第一個人民公社。

        1958年11月26日,以金日成首相為首的朝鮮民主主義人民共和國政府代表團,在國務院總理周恩來、副總理賀龍、湖北省省長張體學等的陪同下,來應城紅旗人民公社視察訪問。1986年3月為應城縣第一批文物保護單位。2008年3月公布為省級文物保護單位。

        孝南區

        在革命戰爭年代,孝感縣暑期補習學校在這里創辦,宣傳了新思想、新文化,啟發了孝感人民;孝感縣農民協會在這里舉辦了“農民運動訓練班”,點燃了農民運動的星星之火;中共孝感縣特別支部在這里成立,建立了黨的縣級組織。

        孝南區紅色手繪地圖

        (點擊可放大觀看)

        該地圖涵蓋了王新亭故居、孝感烈士陵園、中共孝感縣特別支部舊址、孝感縣總工會舊址等多個時間段在孝南所發生的或遺留的紅色革命歷史遺址遺跡等紀念設施。

        01

        孝感烈士陵園

        位置

        孝感市孝南區書院街光明

        孝感烈士陵園1952年建立,園內包括革命烈士紀念堂、烈士事跡陳列館、革命烈士紀念碑、烈士紀念亭、烈士墓群等建筑。主體建筑物烈士事跡陳列館,正面"孝感市革命烈士陵園"九個大字為原國家主席李先念題詞;新建的烈士紀念碑正面鐫刻著由原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中央軍委副主席劉華清親筆題寫的碑名"孝感市革命烈士紀念碑",紀念碑的右側是2個烈士紀念亭,左側是烈士墓群,28名烈士長眠于此。

        02

        王新亭將軍生平事跡陳列館

        位置

        孝南區朋興鄉北廟村

        王新亭,中華人民共和國開國上將,1930年參加紅軍,同年加入中國共產黨。先后參加了鄂豫皖蘇區歷次反"圍剿"斗爭、開辟川陜革命根據地的斗爭和紅軍長征,為中國人民的解放事業建立了功勛。

        王新亭將軍生平事跡陳列館有近500平米,共分為:從學徒到將軍、建功抗日前線、揚威解放戰場和獻身軍隊建設等四個單元,陳列館內實物展品近百件,是孝南區紅色教育基地。

        漢川市

        漢川革命斗爭在湖北革命歷史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在鄂中率先創建了第一個縣級中共黨組織,涌現出王平章、魏人鏡、何羽道等5000多名英烈。

        漢川市紅色手繪地圖

        (點擊可放大觀看)

        該手繪地圖涵蓋了平章小學、韓集鄉橫堤烈士紀念亭、馬鞍鄉榔頭烈士紀念碑以及何羽道烈士墓等多個時間段在漢川所發生的或遺留的紅色革命歷史遺址遺跡等紀念設施。

        01

        漢川市革命烈士紀念碑

        位置

        漢川市仙女山

        漢川市革命烈士紀念碑占地700平方米,由臺階,墓座和高達22米的碑身組成。基座碑文記載了漢川波瀾壯闊的革命斗爭史。左右兩側為漢白玉浮雕,刻劃了英烈們奮勇斗爭的場面。碑身正面是原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軍委副主席劉華清題寫的"漢川革命烈士紀念碑"金色碑名,背面用仿毛體書寫"人民英雄永垂不朽"8個大字。

        02

        平章小學

        位置

        漢川市廟頭鎮工商所附近

        平章小學前名為“全人小學”,是王平章1924年在董必武授意下創辦,并由董必武命名的。在硝煙彌漫的戰爭年代,這里成為漢川的革命搖籃。

        全人小學辦學兩年多時間,中國共產黨漢川縣第一個黨組織——中共漢川縣特別支部在此成立,全人小學成為漢川縣革命運動的中心。1952年,在董必武、李先念、郭述申等領導的直接關懷下,湖北省人民政府批準將廟頭小學改名為“平章小學”,成為湖北省唯——所以王平章烈士命名的學校。

        云夢縣

        大革命時期,云夢縣成立了第一個黨組織中共云夢縣支部;土地革命戰爭時期,云夢境內兩度建立人民民主政權——云夢縣蘇維埃時政府和云孝縣蘇維埃政府;抗日戰爭時期,云夢縣先后為新四軍第五師和鄂中軍分區輸送了10個連的武裝,總人數達千人以上。

        云夢縣紅色手繪地圖

        (點擊可放大觀看)

        該地圖涵蓋了云夢縣烈士陵園、龔華銘烈士墓等多個時間段在云夢所發生的或遺留的紅色革命歷史遺址遺跡等紀念設施。

        01

        云夢縣烈士陵園

        位置

        云夢縣義堂鎮土橋村

        云夢縣烈士陵園建于2012年,總建筑面積9965平方米。陵園內有主題烈士紀念碑1座,零散烈士墓135個。云夢縣共有烈士498名。

        02

        龔華銘烈士墓

        位置

        云夢縣沙河

        龔華銘(1920-1942),女,云夢縣沙河公社五湖大隊人,出生于貧苦農民家庭,3歲當童養媳。1939年11月龔華銘逃婚參加抗日隊伍,到鄂豫邊區洪山公學學習。結業后到漢孝陂地區擔任民運工作,任云抗區委秘書。1940年與中共云夢工委委員朱道平結婚。在黨的教育培養下,龔華銘迅速成長為一名立場堅定、工作積極的女戰士。1942年6月,龔華銘為了掩護戰友撤退,不幸被日軍捕獲。在日軍的酷刑折磨之下,龔華銘寧死不屈,守口如瓶,最終被殘忍殺害。

        (來源:荊楚網)

        孝感市丹陽中學:遵循教育教學規律 培育全面發展人才

        這些道路部分路段將8月1日起施工!注意繞行

        280條優惠!湖北最新發布

        Hash:c8637ad6f9815824a84588420ff15d874fdccecb

        聲明:此文由 洞庭湖邊那些事兒 分享發布,并不意味本站贊同其觀點,文章內容僅供參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權益,請聯系我們 kefu@www.51kouyi.org

          
          
          1. <track id="nlg2d"><div id="nlg2d"><td id="nlg2d"></td></div></track>
          2. <bdo id="nlg2d"><optgroup id="nlg2d"><thead id="nlg2d"></thead></optgroup></bdo>
          3. <tbody id="nlg2d"></tbody>
          4. <tbody id="nlg2d"><span id="nlg2d"><td id="nlg2d"></td></span></tbody>

            91欧美激情一区二区三区成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