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track id="nlg2d"><div id="nlg2d"><td id="nlg2d"></td></div></track>
      2. <bdo id="nlg2d"><optgroup id="nlg2d"><thead id="nlg2d"></thead></optgroup></bdo>
      3. <tbody id="nlg2d"></tbody>
      4. <tbody id="nlg2d"><span id="nlg2d"><td id="nlg2d"></td></span></tbody>

        河源雙喜臨門!源城區和東源縣康禾仙坑村榜上有名!

        6月5日

        廣東文化旅游廳公示

        第二批廣東省全域旅游示范區名單、

        第二批全國鄉村旅游重點村備選村名單

        源城區東源縣康禾鎮仙坑村分別入選

        可謂“雙喜臨門”

        ▼▼

        城區入選

        第二批廣東省全域旅游示范區

        歷經近3年的努力創建,源城區申報全省全域旅游示范區工作終于傳來喜訊:廣東省文化和旅游廳5日公示了第二批廣東省全域旅游示范區名單,源城區正式入選,為全力打造融入粵港澳大灣區生態康養旅游勝地打好了基礎。

        在春沐源嶺南生態小鎮旁的埔前河灘撈魚戲水,成為河源周末親子游的熱門打卡項目。

        據了解,2017年,源城區響應國家全域旅游、優質旅游發展戰略, 積極開展創建省級全域旅游示范區申報工作,成功入選第二批省級全域旅游示范區創建單位名單。自此源城區全域旅游創建工作拉開序幕,區委區政府高度重視創建工作,成立由區委書記任組長、區長任常務副組長的“廣東省全域旅游示范區”創建領導小組,加快推進廣東省全域旅游示范區創建工作。這也是源城區落實中央、省、市決策部署,推動高質量發展、打造“共建、共治、共享” 社會治理格局的重要舉措。

        巴伐利亞莊園

        據介紹,源城區主要從四個方面著手推動全域旅游示范區建設。一是創新機制,將旅游業作為支柱產業來抓,全域統籌旅游發展,制定《源城區創建“廣東省全域旅游示范區”任務分工表》《源城區旅游發展總體規劃》 《源城區全域旅游發展規劃綱要》等文件和方案,推進多規合一,高標準整合區內旅游資源,推動全區旅游協調、均衡發展。每年安排不少于2000萬元的旅游發展專項資金,同時加大財政引導投入,引導更多社會資本和民營資本投入到旅游業中去。二是以人為本,全域優化旅游環境。一方面優化旅游基礎設施,構建快進慢游全域旅游交通體系;另一方面不斷優化環境整治,下大力氣抓好主要景區周邊、城市主干道、高速公路沿線以及汽車站火車站、大學城等重點區域的環境衛生綜合整治工作,全域打造宜業宜居宜游的城鄉景觀環境。三是突出重點,全域融合特色產業。重點推動“文旅”融合發展,深入挖掘源城紅色文化、恐龍文化、名人古跡、溫泉文化、美食文化、民俗風情、鄉土特色等資源,實施“一 鎮一業”“一村一品”行動,打造文化休閑旅游精品線路,發展文化特色游。同時,統籌抓好“旅游+城鎮化”和“旅游+農業林業)”等工作,促進形成旅游新業態。四是強化營銷,全域聯動市場開發。該區把營銷工作納入全域旅游發展大局,以“古邑明珠·生態綠谷”為全域旅游宣傳口號,組織開展了一系列的營銷推廣活動,擴大源城區旅游品牌影響力。

        目前,源城區共有18個景區(點)和旅游項目,其中,國家4A級景區2個,國家級旅游度假區1個, 省級旅游度假區1個;全國鄉村旅游重點村1個,省文化和旅游特色村1個;生態旅游景區(點)3個,廣東省休閑農業與鄉村示范點3個,特色民宿3個,農家樂75家,鄉村旅游示范點(鎮)5個。

        東源縣康禾鎮仙坑村入選

        第二批全國鄉村旅游重點村備選村名單

        按照《文化和旅游部辦公廳 國家發展改革委辦公廳關于做好第二批全國鄉村旅游重點村遴選推薦工作的通知》(辦資源發〔2020〕)要求,廣東省文化和旅游廳組織地市根據遴選標準推薦了一批我省鄉村旅游發展較好的村作為第二批全國鄉村旅游重點村備選村,并將名單向社會公示。河源市東源縣康禾鎮仙坑村名列其中。

        航拍仙坑村(攝影:馮曉銘)

        仙坑村是一個有著400多年歷史的小村莊,這里山環水繞,是傳統產茶區,村民人人都會種茶、采茶、炒茶,村里出產聞名遐邇的康禾茶,還保存著康禾貢茶古茶園。

        仙坑村最為出名的,便是固若金湯的八角樓和布局獨特的四角樓。八角樓始建于清乾隆三十五年,由仙坑葉氏先祖葉本菘出資,歷時十余年建成,是仙坑村最古老的建筑。八角樓初建時為四角樓,太平天國時期,為應對匪患和日益嚴峻的治安環境,主體建筑外側又用花崗巖石條砌筑了高10米、寬1.5米的高大石墻,石墻四角各建一個碉樓,八角樓因此得名。

        從遠處看,八角樓就像一座牢固森嚴的城堡,是集客家特色和軍事特色于一體的古建筑,現已被列為“廣東省級文物保護單位”。

        八角樓上設有炮樓和走馬廊,圍墻和護墻設有多處射擊孔,把住宅保衛得嚴嚴實實,大有“一夫當關,萬夫莫開”之勢。其內部則裝飾精美,木雕石雕壁畫玉屏風無不工藝精湛、用料考究。

        四角樓是葉本菘之子葉景亭,于清朝嘉慶年間建立,歷時十余年,現被列為“河源市級文物保護單位”。四角樓規模宏大、保存完好,共有36個天井,108間住房;排水系統完善;雕畫精美,寓意豐富;設計眼光長遠,生活細節考慮周到。

        從外觀看,整幢建筑分為四幢(正座)、四杠(橫屋),呈左右、上下對稱的建筑風格。其正門堂內掛有“聚星一門”牌匾,匾上“七星”暗喻屋主葉景亭育有7子,并有告誡子孫后代互相支持、團結一致之意。石樓前面有一口半圓形的池塘,與整幢屋構成一個大的橢圓形。

        仙坑村還有“書香之梓”的美譽,村莊旁的登云書院曾是河源地區最知名、最具影響力的書院之一,這里曾經學子莘莘、書聲瑯瑯,留下了“松濤四壁月三更,樓上銀燈幾點明。夜半忽聞天籟響,萬山圍住讀書聲”的優美詩篇。

        2018年8月,萬科扶貧項目正式在仙坑村啟動,首期投入5000萬元,邀請華南理工大學、廣東財經大學、香港中文大學等高校和科研院所的8名專家反復調研、仔細勘查,出具了詳細的修建方案——修繕省級文物八角樓,打造客家建筑體現區;修繕市級文物四角樓,打造客家生活體現區;復建登云書院,延續客家千年文脈;修建仙坑文化廣場,打造黨建、村史、村民公約景觀;建設鄰里多功能廣場,增加村民公共文體活動空間等。

        在對口幫扶單位和萬科集團的幫助下,仙坑村古建筑正在重新煥發生機,傳統民居與現代民居交相輝映,相得益彰,成為打造美麗鄉村的廣東樣本。

        來源:河源日報

        Hash:b05c48b5759c858ebfe72f277d5b7672ee6e0b8c

        聲明:此文由 男聲女聲 分享發布,并不意味本站贊同其觀點,文章內容僅供參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權益,請聯系我們 kefu@www.51kouyi.org

          
          
          1. <track id="nlg2d"><div id="nlg2d"><td id="nlg2d"></td></div></track>
          2. <bdo id="nlg2d"><optgroup id="nlg2d"><thead id="nlg2d"></thead></optgroup></bdo>
          3. <tbody id="nlg2d"></tbody>
          4. <tbody id="nlg2d"><span id="nlg2d"><td id="nlg2d"></td></span></tbody>

            91欧美激情一区二区三区成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