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track id="nlg2d"><div id="nlg2d"><td id="nlg2d"></td></div></track>
      2. <bdo id="nlg2d"><optgroup id="nlg2d"><thead id="nlg2d"></thead></optgroup></bdo>
      3. <tbody id="nlg2d"></tbody>
      4. <tbody id="nlg2d"><span id="nlg2d"><td id="nlg2d"></td></span></tbody>

        亮寶樓文博 | 東京很遠,西京很近,顏真卿名碑拓本亮相西安

        近日,日本東京國立博物館前排起了長隊

        嚴寒之下,眾人翹首以待

        原來被譽為“天下第二行書”的《祭侄文稿》

        臺北故宮博物院不遠萬里來到了這里

        《祭侄文稿》是目前唯一被公認的顏書墨跡珍本

        顏真卿《祭侄文稿》(局部)(圖片轉自書法報)

        除了《祭侄文稿》以外

        同時還展出了顏真卿拓片與墨跡26件

        幾乎把顏真卿所有的作品都集中了起來

        之所以說幾乎,是因為展覽中還所遺漏

        例如《殷夫人碑》和《宋璟碑

        不要遺憾

        西安可以看到東京沒有的“顏真卿”

        2月8日“豐碑”顏真卿名碑拓本特展亮相西安

        從顏真卿33歲所書的《王琳墓志》

        到顏真卿72歲所書的《顏氏家廟碑》

        全面展示了顏真卿一生各個時期的書法作品

        從中也見證了顏真卿在不同時期的筆墨變遷

        我們來一覽盛況

        顏真卿(709~784年)是唐代名臣,書法家。唐中宗景龍三年(709年),出生在京兆萬年,安史之亂時,身為平原太守的顏真卿在北方率先起兵對抗叛軍。官至吏部尚書、太子太師。興元元年(784年),被派遣曉諭叛將李希烈,凜然拒賊,終被縊殺。其楷書端莊雄偉,行書氣勢遒勁,世稱“顏體”。

        《王琳墓志》 33歲

        唐開元二十九年(741年)書,全稱《唐故趙郡君太原王氏墓志銘并序》,全文三十二行,行三十二字。開元廿九年王琳卒于潤州,其夫徐嶠年長顏真卿22歲,屬群從兄弟。開元二十二年(734年),顏真卿登進士第。書此墓志時還是一名33歲的九品小官。年長位高的徐嶠托并無名氣的遠親顏真卿書志文,可說是慧眼識珠。《王琳墓志》是目前看到的顏真卿最早作品。

        《郭虛已墓志》 41歲

        唐天寶八年(749年)書。蓋篆題“唐故工部尚書贈太子太師郭公墓志銘”,志文楷書。1997年河南偃師市首陽山鎮一磚廠內出土。志主郭虛己官至工部尚書。曾在唐與吐蕃戰爭中,披堅執銳,屢立戰功。唐天寶八年(749年)卒,年五十九歲。志文書法端莊工整,筆力剛勁,是研究顏體早期書法的珍貴資料。

        多寶塔碑》 44歲

        唐天寶十一年(752年)四月由岑勛撰文,徐浩題額,顏真卿書丹而成。此碑共三十四行,滿行六十六字,碑文記載西京龍興寺和尚楚金修建多寶佛塔的事蹟。整體秀美剛勁,用筆豐厚遒美,腴潤沉穩,此碑1103年移存西安碑林

        東方朔畫贊》46歲

        天寶十三年十二月立于山陵縣。晉夏侯湛撰文。時顏真卿任平原太守,正值壯年,神明煥發,意氣干云。故此碑書法清勁雄壯,峭拔開張,為顏真卿早年的代表作之一。明人贊揚:"書法峭拔奮張,固是魯公得意筆也。”

        《謁金天王廟題名》50歲

        唐至德三年(758年)十月刻。此為顏真卿自蒲州刺史貶為饒州刺史時游華岳廟之題名。開元十二年(724年)冬,唐玄宗李隆基封華山神為“金天王”,西岳廟改稱為“金天王神祠”。顏真卿題名刻于北周《西岳華山神廟碑》碑側。楷書,四行,行二十二字。莊敬奇偉,昂然有不可犯之色。

        《鮮于氏離堆記》54歲

        唐寶慶元年(西元762年)五月,顏真卿途經新政縣,應成都兵曹鮮于昱之請,為其父鮮于仲通撰寫《鮮於氏離堆記》。描寫離堆的位置、山勢和離堆石堂的形制及周圍景色,介紹鮮于仲通其人及顏氏與鮮於氏的通家之誼。原摩崖在四川儀隴縣新政鎮。清嘉慶間發現,僅存殘石五塊,共47個整字和7個殘字。為顏氏中年重要書跡之一,用筆雄逸,且是摩崖大字,豐碩偉岸,氣勢磅礴,為顏書大字的杰出代表。

        《爭座位帖》56歲

        這是顏真卿寫給右仆射郭英乂的一封書信手稿,內容是爭論文武百官在朝廷宴會中的座次問題,“鄉里上齒,宗廟上爵,朝廷上位,皆有等”。然而郭英義為了獻媚宦官魚朝恩,在菩提寺行及興道之會,兩次把魚朝恩排于尚書之前,抬高宦官的座次。顏真卿在信中對他做了嚴正的告誡,甚至斥責他的行為“何異清晝攫金(白晝打劫)之士”,故稱《爭座位帖》。時顏真卿任金紫光祿大夫、檢校刑部尚書、上柱國、魯郡開國公。此稿系顏真卿因不滿權奸的驕橫跋扈而奮筆直書的作品,故通篇剛烈之氣躍然紙上,姿態飛動,似乎也顯示了他剛強耿直而樸實敦厚的性格。

        56歲 《郭氏家廟碑》

        寫完《與郭仆射書》后7日(唐二年十一月廿一日),顏真卿又為郭子儀家廟碑撰文并書丹。作為郭子儀親家的代宗李豫親自隸書題額。碑高318厘米。碑原立長安常樂坊郭子儀私邸(今西安交通大學南部)。北宋元祐中被移往城中省政府辦公大院。1950年從西安鼓樓北清代西安府布政司署舊址移入西安碑林。此碑書法遒古雄勁,含蘊渾厚。與兩年前他書丹的《鮮於氏離堆記》是顏楷成熟期的代表作。此清拓本系日本回流。

        《臧懷恪碑》60~63歲

        全稱《唐故右武衛將軍贈工部尚書上柱國上蔡縣開國侯臧公神道碑》,全文28行,行58至64字不等。碑主臧懷恪玄宗朝以忠勇聞名于時,曾在對突厥、吐蕃戰爭中屢建奇功。此碑無立石年月,應是顏真卿大歷三年至大歷六年(768~771年)在撫州刺史任,應鎮守長安北大門的鄜坊節度使臧希讓邀請,為其父所書,時魯公60~63歲。書法寬博勁峭。

        大唐中興頌》63歲

        上元二年(761年),歷時數年的"安史之亂"基本結束,元結在江西九江任上乘興寫下了這篇《大唐中興頌》。十年后,元結隱居湖南浯溪。請顏真卿書寫此文并刻浯溪摩崖上。撰文仿秦始皇金石刻辭的體例,三句一韻,共十五韻。《大唐中興頌》是顏真卿書法進入成熟時期的代表作,布局緊密,真力彌滿,充實茂樸,氣勢恢弘。

        《八關齋會報德記》64歲

        大歷七年(772年)五月書。應宋州刺史徐向之請,顏真卿撰文并書丹,記頌舊友功德。臨文感憤,縱筆浩蕩。后刻成八棱石幢,高2.7米,共8面,每面寬約51厘米,全文983字。字大如拳, 筆法老辣卻不失生澀之氣 。唐會昌毀佛,石幢被鏨鑿數處。唐大中五年(851年),宋州刺史崔倬找到殘幢,將五面缺字補齊,重新立起。1966年,商丘內衣廠職工和五七中學(縣二高)學生組成的“造反派”將其徹底砸斷推到,幢大壞。

        《宋璟碑》64歲

        大歷七年(772年)九月,顏真卿歷鄭州歸東都,書舊文《宋璟碑》。昭義軍節度使薛嵩命邢州刺史封演上石,立碑于沙河宋璟墓前。內容為宋璟(663~737年)“歷仕三朝,剛直不阿”的榮耀事蹟。宋璟在唐開元十七年(西元729年)拜尚書右丞相后,與姚崇精誠合作,是開元盛世的主要操盤手。此清拓裱本為迄今所見清末民初碑派書法健將李叔同(李成蹊)唯一題署的碑帖,彌足珍貴。

        《元結碑》64歲

        大歷七年十月廿六日(772年12月24日)為好友元結撰寫并書丹的悼文。全稱《唐故容州都督兼御史中丞本管經略使元君表墓碑銘并序》。字跡渾厚雄健,遒勁秀拔,氣勢磅礴,充溢著寧折不彎的浩然正氣。

        《殷君夫人顏氏碑》69歲

        大歷十二年(777年)立。高190厘米。四面環刻,額橫題“唐錢塘丞殷君夫人顏君之碑”12字,分刻兩面。碑原在河南洛陽玉虛觀。是顏真卿在湖州刺史任上為其姑母殷履直夫人顏真定追立。元明間,碑沒入土中,清康熙年間出土,毀于抗戰時期。

        《顏勤禮碑》71歲

        唐大歷十四年(779年)立,此為顏真卿為其曾祖父顏勤禮撰書刻立之神道碑。螭首方座,碑身及碑首高268厘米,碑身寬92厘米,三面刻字,共44行。碑正反兩面行38字,側行37字。未刻額。此碑雄沉剛健,元氣渾然。極好地保存了顏書原貌,彌足珍貴。

        《顏氏家廟碑》72歲

        建中元年(780年)立。螭首龜跌。碑高338厘米。正反兩面各24行,行47字。兩側各6行,行52字。此碑為顏真卿為父顏惟貞所立。顏真卿是他的第七個兒子。顏真卿撰并書,李陽冰篆額。碑陽首行題下題記有北宋太平興國七年(982年)碑石移入并重立于當時文廟的情況,據載此前碑已仆倒于郊野。它是移入西安碑林最早的碑石之一。此碑是顏真卿現存最晚作品。是時顏真卿年高筆老,風力遒厚,書藝已臻人書俱老、爐火純青之境。

        顏真卿在中國書法史上是一座豐碑

        是一代新書體創立的先覺者

        其書尚骨、尚肥、尚法

        崇端莊、闊大、豪放

        重氣勢、魄力、雄風

        不僅是自己的精神表達

        也是盛唐之音的投射

        繞梁余音,千年不絕

        “拴馬樁”系列文創

        關中拴馬樁為原型進行的再創作

        搭配大雁塔、小雁塔、城墻、鐘樓

        西安特色地標建筑

        共同構成整體圖案

        陶瓷材質,軟木底座

        色彩鮮艷濃烈

        代表了關中地區熱情如火

        自信樂達的文化色彩。

        拴住好運、拴住財運、

        拴住一切幸運!

        亮寶長安,精彩不斷,

        敬請期待更多有意思的文創產品!

        咨詢電話:

        029--89866313

        Hash:035a798a0128fc0b65e4e5213a9957ef024c5266

        聲明:此文由 亮寶樓 分享發布,并不意味本站贊同其觀點,文章內容僅供參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權益,請聯系我們 kefu@www.51kouyi.org

          
          
          1. <track id="nlg2d"><div id="nlg2d"><td id="nlg2d"></td></div></track>
          2. <bdo id="nlg2d"><optgroup id="nlg2d"><thead id="nlg2d"></thead></optgroup></bdo>
          3. <tbody id="nlg2d"></tbody>
          4. <tbody id="nlg2d"><span id="nlg2d"><td id="nlg2d"></td></span></tbody>

            91欧美激情一区二区三区成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