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track id="nlg2d"><div id="nlg2d"><td id="nlg2d"></td></div></track>
      2. <bdo id="nlg2d"><optgroup id="nlg2d"><thead id="nlg2d"></thead></optgroup></bdo>
      3. <tbody id="nlg2d"></tbody>
      4. <tbody id="nlg2d"><span id="nlg2d"><td id="nlg2d"></td></span></tbody>

        關注 !! 高要區宋隆名村游上榜省歷史文化游徑,首篇介紹來啦!

        2020年4月29日

        廣東文化旅游廳公布

        第一批廣東省歷史文化游徑名單

        其中,肇慶市這四條路線上榜

        ▼▼

        肇慶市四條上榜路線

        高要區宋隆名村(鎮)歷史文化體驗游徑

        占其中一條,榜上有名

        那么大家一定很好奇

        什么是歷史文化游徑

        歷史文化游徑

        指能夠有效串聯一定區域內價值突出、保存較好的歷史文化遺產的游憩通道,包括沿襲歷史線路的陸路和水路,以及沿線重要的文物遺產和自然資源景觀。依托豐富的文化遺產資源,打造有效整合串聯沿線的歷史文化和旅游資源,促進文化遺產的保護與傳承,推動文化和旅游融合發展,加快文化和旅游強省建設。

        地理位置

        歷史文化游徑高要區是廣東省肇慶市轄區,地處肇慶市南部,東鄰佛山三水區,西連云浮云城區及肇慶市德慶縣,南接佛山市高明區及云浮市新興縣,北與肇慶市端州區鼎湖區廣寧縣四會市相連,是廣東省文明城市、廣東省衛生城市,屬廣佛肇經濟圈和肇慶市經濟發展中心區。

        ▲高要城區( 肖志君攝)

        歷史淵源

        廣東省肇慶市高要區古為百越之地,因羚羊峽有居高扼要之勢而取名高要。高要區黎槎村(高要八卦村)、蜆崗村被評為首批廣東省古村落。省級文物保護單位有南岸文明塔、金利茅崗遺址、金渡端石老坑洞遺址等。端石老坑洞遺址是文房四寶之首端硯名石主產地,為端硯文化的發源地。水上民和客家文化豐富多彩。非物質文化遺產主要有河臺開耕節、茶果節、金利賽龍舟和金渡花席、新橋洋籃、大灣紅木手工藝

        文明君帶大家

        一起來了解它的魅力吧

        高要回龍特色小鎮→ 澄湖古村

        赤水塘古村 → 黎槎八卦古村落

        → 黎雄才故居 → 黎雄才藝術館 → 高要區博物館

        文明君會分三期給大家詳細介紹哦

        敬請關注

        高要回龍特色小鎮

        宋隆小鎮位于肇慶市高要區(原廣新農業生態園景區),規劃用地面積約4500畝,總投資約50億元,集旅游、度假、居住、休閑、商務、投資于一體。

        宋隆小鎮以金廣大道為分界線,南區為國際樂活小鎮、山林精品酒店、高尚住宅區;北區商業小鎮、生態體驗區、高端商務區、靜謐禪修區、精品度假社區,南北兩區,特色分明。

        景區篇

        景區內部路線一覽

        圖中的紅線是小編走過的線路,大致上把景區內部的景點游覽了一遍。

        景區通道

        景區通道

        宋隆橋→

        ←路標

        景區入口

        前面

        后面

        (入門處可租單車)

        景區路標

        宋隆動物園

        黑天鵝一家

        秀恩愛的山羊情侶

        宋隆動物園,里面動物種類大概十幾種,可以近距離觀看,也值得一去哦。

        澄湖古村

        肇慶唯一的 “中國古村落”——回龍鎮澄湖村。澄湖村為回龍鎮一條自然村,始建于南宋,距今近800年歷史,村落整體結構完整,保存600多座古建筑建筑特色以嶺南風格為主,結合中西文化特色,是一條沉積廣府文化,嶺南村落文化的古村落。

        許慶彬 攝

        回龍鎮澄湖村

        是 肇慶首個

        “中國古村落”

        ▲ 區穎 攝

        澄湖村上榜歸功于

        村中眾多 遺存的古巷、古屋、古井、古榕

        以及 中西合璧的民國小洋樓、碉樓。

        ▲ 吳勇強 攝

        據高要區回龍鎮澄湖村村史館、以及《李氏族譜》記載,南宋時期,李、鄧等姓氏的祖先因躲避戰亂,從河南等地遷徙到澄湖村,目前村里共有李、鄧等12個姓氏、3000多位村民。

        歷史上的澄湖村經常發水災,

        晚清時期,

        村里人不得不前往澳大利亞等地謀生,

        其中鄧甲等人靠經商發達,

        他們葉落歸根后修建大屋,

        捐資修橋鋪路,修建祠堂、巷道等公共建筑。

        ▲ 長長的巷道 趙汝明 攝

        據統計

        澄湖村共遺存兩座清代石板橋、18口明代至清代古井、10棵百年以上樹齡的古榕樹,清代至民國時期的民居700多間,其中包括6座李、鄧等姓氏祠堂、兩所私塾、多座祖堂和門樓等晚清建筑,以及37幢民國時期中西合璧的小洋樓、14座碉樓。

        ▲ 張勇坤 攝

        李氏宗祠

        ▲ 鄧氏宗祠 以上兩圖 趙汝明 攝

        跨進李、鄧等姓氏的門樓以后,

        只見在鋪滿石板的古巷道兩旁,

        聳立著連片清代至民國時期的古建筑,

        它們都保存比較完好。

        ▲ 樑底木雕

        ▲ 正常使用的水井

        其中民國時期的小洋樓中西合璧,

        展現出歐洲哥德式建筑風格,

        它們的壁畫描繪著歐陸風情。

        ▲ 中西合壁的窗頭雕花 以上三圖 趙汝明 攝

        ▲ 澄湖村遺存的連片晚清民居。西江日報記者 李文華 攝

        在澄湖村的古民居和碉樓中,

        以 鄧甲樓建得最為氣派和豪華。

        ▲ 張勇坤 攝

        鄧甲樓前有兩幢樓高兩層的洋樓,

        后有一幢4層高的碉樓。

        該樓始建于清光緒三十一年(1905年),

        由鄧甲在澳大利亞等地經商后返鄉修建。

        ▲ 遠眺鄧甲樓

        鄧甲的兒子鄧慕周生于清光緒十七年(1891年)。鄧慕周青年時追隨孫中山加入同盟會,變賣了澳大利亞等地的部分廠房,捐資支持辛亥革命,曾獲孫中山題寫的“見義勇為”匾額,一直懸掛在鄧甲樓廳堂,可惜“文革”時被毀。

        ▲ 以上兩圖 趙汝明 攝

        鄧慕周的侄孫鄧岳文說:

        2016年,澄湖村被評為‘廣東省古村落’以后,鄧氏族人復制了孫中山題寫的‘見義勇為’匾額,依舊懸掛在‘鄧甲樓’的廳堂。

        來源:高要發布、高要廣播電視臺、高要文明網、網絡

        編輯: 林月嫦

        審核:蘇梓祥、梁倩儀、 劉靜怡

        Hash:b1d2e3159d41617622469d721ce7cce8aae7ea60

        聲明:此文由 發現肇慶 分享發布,并不意味本站贊同其觀點,文章內容僅供參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權益,請聯系我們 kefu@www.51kouyi.org

          
          
          1. <track id="nlg2d"><div id="nlg2d"><td id="nlg2d"></td></div></track>
          2. <bdo id="nlg2d"><optgroup id="nlg2d"><thead id="nlg2d"></thead></optgroup></bdo>
          3. <tbody id="nlg2d"></tbody>
          4. <tbody id="nlg2d"><span id="nlg2d"><td id="nlg2d"></td></span></tbody>

            91欧美激情一区二区三区成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