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track id="nlg2d"><div id="nlg2d"><td id="nlg2d"></td></div></track>
      2. <bdo id="nlg2d"><optgroup id="nlg2d"><thead id="nlg2d"></thead></optgroup></bdo>
      3. <tbody id="nlg2d"></tbody>
      4. <tbody id="nlg2d"><span id="nlg2d"><td id="nlg2d"></td></span></tbody>

        走進福建永盛梁氏宗祠,解讀最神秘古祠堂

        永盛梁氏

        永盛梁氏宗祠福建省級文物保護單位,"福州十邑名祠","福建名祠",位于福建省福州市倉山區城門鎮梁厝村,堂號"貽燕堂"。

        “永盛”的由來

        永盛由來是因此地古稱為"永盛里",宋代改為"永盛南里","梁厝村"是宋紹興以后才有的。始遷祖為梁汝嘉和梁汝熹。梁氏伯重從福州鼓嶺茶洋(今鼓嶺梁厝)遷永泰石壁,三世后又從石壁遷"永盛南里"。

        為何名為貽燕堂

        宋代的理學大師朱熹有關。梁姓始祖梁汝嘉于宋隆興元年(1163年)擇燕山而居時,見這里山川秀美,遂以"梅澗"作為講學場所,并請他的好友的朱熹為其題匾,朱熹見燕山酷似一只展翅欲飛的燕子,遂親筆題寫"貽燕堂"三字相贈。

        元至治二年(1322年),十四世翰林學士梁恩觀返鄉祭祖、續修家譜時,將"貽燕堂"改建為梁氏宗祠,并在此基礎上擴建戲臺、回廊、天井等。自此,"貽燕堂"便成為永盛梁氏的堂號。

        永盛梁氏宗祠占地693平方米,由祠埕、門廳、戲臺、天井、醮樓、祭廳組成。門前曾有一對旗桿分列左右,后來被拆毀,僅遺留幾塊殘石。宗祠的外墻高大厚實,如屏如嶂,正面刷成粉色,兩側卻用灰塑,飛檐翼然。

        正門上嵌著一塊橫額石匾,上書"永盛梁氏宗祠"六字,楷體鎏金,優雅挺秀。邊上兩個小門,分別寫著"出悌"、"入孝",這在每一個宗祠都大同小異。

        在大門的兩側墻上還塑有一對陶象,每只個頭約三米,象身上鑲嵌著百余個小瓷酒杯,它們腳踏八寶,背駝花瓶、馬鞍,取辟邪扶正、吉祥平安之意。可惜這一對石像是上世紀八十年代重制的,原物毀于上世紀六十年代。

        宗祠石碑的一段故事

        在宗祠的墻角處,有一塊長一米左右的石碑,上面刻著:"違禁溺女光緒十五年五月上洲村",下面的字被水泥遮蓋,只能看到"鄒某罰"的字樣。此碑可能是鄒某因溺女嬰,被罰而立的碑,給溺女嬰者予以警示。可見,保護女嬰在當時已引起人們的重視。

        宗祠里“名人題刻”

        宗祠的祭廳中懸掛著明清兩代近百名進士、名人的匾額及古今卓越人士的畫像、事跡介紹。正中是"貽燕堂"堂號牌匾,兩側是六幅清人畫像。

        牌匾的上端還懸掛著三個"福"字,藍底金字,分外醒目。"福"字兩側各有一行楷體小字,右邊是"道光十七年正月初五日",左邊是"御賜廣西巡撫梁章鉅"。據了解梁章鉅在擔任廣西巡撫期間,力主禁煙,政績卓著,深受百姓擁戴,道光皇帝龍顏大悅,于是在新春正月親筆題賜三個"福"字單字匾,作為褒獎,雖歷經百年,仍完好無損。

        因"福"字右上角的筆畫很像個"多"字,下邊為"田"字,而左偏旁極似"子"和"才"字,右偏旁像個"壽"字,因此整個"福"字又可分解為"多田多子多才多壽多福",這就是三個"福"字內含的寓意。

        Hash:e439e5b7ba5b52f721cc2cfe8a671816a9bfaced

        聲明:此文由 百家姓之梁氏文化傳承 分享發布,并不意味本站贊同其觀點,文章內容僅供參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權益,請聯系我們 kefu@www.51kouyi.org

          
          
          1. <track id="nlg2d"><div id="nlg2d"><td id="nlg2d"></td></div></track>
          2. <bdo id="nlg2d"><optgroup id="nlg2d"><thead id="nlg2d"></thead></optgroup></bdo>
          3. <tbody id="nlg2d"></tbody>
          4. <tbody id="nlg2d"><span id="nlg2d"><td id="nlg2d"></td></span></tbody>

            91欧美激情一区二区三区成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