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track id="nlg2d"><div id="nlg2d"><td id="nlg2d"></td></div></track>
      2. <bdo id="nlg2d"><optgroup id="nlg2d"><thead id="nlg2d"></thead></optgroup></bdo>
      3. <tbody id="nlg2d"></tbody>
      4. <tbody id="nlg2d"><span id="nlg2d"><td id="nlg2d"></td></span></tbody>

        大儒風范掀文旅熱潮

        陳白沙祠通訊員文峰 供圖

        一代大儒陳白沙曾以其深刻而獨特的文化精髓和學術思想,打破程朱理學沉悶和僵化的模式,開啟明朝心學先河,確立了嶺南文化在整個中國文化發展中的地位。在江門,提起陳白沙,可謂無人不知,但與其經歷相關的歷史文化建筑卻不一定人人知曉。樂游蓬江第五期,南都記者帶你走進陳白沙的儒道世界,在古建筑中體味儒家韻味。

        A

        白沙紀念館歷經兩次擴建

        陳白沙在蓬江的遺跡有很多,除“楚云臺”、“春陽臺”、“廬山書院”、“嘉會樓”等早已湮沒外,尚存有“白沙祠”、“碧玉樓”、“貞節碑坊”等,均為明代建筑。此外還有“釣臺故址”、“白沙公園”等紀念建筑物。

        1985年,江門市政府撥款大修陳白沙祠并擴建陳白沙紀念館。1993年,為紀念陳白沙誕辰565周年,加強對白沙祠四周的環境整治美化,江門決定以白沙祠為主體,擴建陳白沙紀念館。1994年至2000年,江門為陳白沙紀念館編制了擴建規劃,并分兩期對其進行建設,最終達到如今占地面積18000平方米,總建筑面積約3800平方米的規模。

        走進陳白沙紀念館,廣場中央千秋仰止”的陳白沙先生銅像映入眼簾,只見他身材矯健,頭戴方巾,一身儒者衣冠,右手理鬚,左手拿書,面目和善,風度翩翩,仿佛正穿越時光的煙塵,向世人走來。銅像前是一塊花崗巖橫匾,上面刻有陳白沙大弟子湛若水書寫的“千秋仰止”四字。

        紀念館內以陳白沙祠及貞節牌坊為中心,貞節牌坊立于公元1477年,是廣東省現存的兩座明朝牌坊之一,已被列為廣東省歷史文化遺產。這座木石牌樓外觀瑰麗結構嚴謹,配以綠琉璃瓦剪邊及如意斗拱,整個牌坊沒有使用一釘一鉚,實為中華古建筑藝術一絕。

        穿過牌坊,就是陳白沙祠堂。祠堂建成于1584年,結構為四合院式,坐北向南,共四進。祠堂由春陽堂、貞節堂、崇正堂、碧玉樓組成,每進都是一堂掛兩廊。

        白沙祠的周圍有多處古跡建筑,東側是“小盧山書院”,現設為“陳白沙先生事跡陳列館”,西側的“白沙故里”是一片民居老宅,散發著濃厚的歷史韻味和地方特色。

        距離陳白沙紀念館不遠,便是陳白沙公園。公園位于蓬江區江會路與環市三路交會處,是為了紀念陳白沙而修建的公園。公園內有陳白沙塑像和詩作碑林、棠蔭亭、嘉會樓、仰賢亭、龜亭等紀念性建筑,是一處風景優美、人文古跡眾多的樂游之地。

        B

        垂釣之處成文物展覽處

        在蓬江區釣臺路與堤東路的交界處,有一處的不太起眼的小建筑,這便是陳白沙釣魚臺舊址。這幢建筑建于乾隆三年,相傳為陳白沙當年閑暇垂釣之處。據記載,陳白沙在江門講學期間,好與友人門生攜琴來到釣魚臺,欣賞披著銀色月光紗的夜色,并于沉醉中留下不少琴誼之事,其中被大家熟悉的有他為英年早逝的徒弟伍光宇而作的《伍光宇行狀》。詩中寫道:“南山之南有大江,君以意為釣艇,置琴一張,諸供具其中,題曰‘光風艇’。遇良夜,皓魄當空,水天一色,君乘艇獨釣,或設茗招予共綴,君悠然在艇尾賦詩,傲睨八極,予亦扣舷而歌,仰天而嘯,飄飄乎任情去來,不知天壤之大也。”

        陳白沙在《余興》詩中同樣描寫了釣臺撫琴的仙狀,“何處秋聲入短琴,江邊蕭瑟起楓林。空歌白雪兒童笑,不負滄波老子心。釣石摩挲云氣暖,睡沙輾轉月痕深。眼中婚嫁隨時了,只有床頭鬻犬金。”該詩融情于景,語調詼諧而不失莊重,是離開友人而回歸內心的真實寫照,令人回味無窮,透露出詩人獨處彈琴時的悠然情懷。

        據介紹,原釣臺為三進結構,直達江邊,1926年開辟馬路,毀前二進,現釣臺舊址僅余后座。市文化館文物組辟為文物展覽處,內有陳白沙先生書法、詩詞復制品、白沙茅龍筆、東漢陶器、白石鄉出土保存完好的女尸處理現場時的照片、歷代陶瓷珍品、名畫等,供游人欣賞。

        除了這處釣臺外,在蓬江區杜阮鎮瑤村席帽山寶鴨丘還可尋到陳白沙墓。陳白沙原葬于圭峰山,后由門人湛若水于明正德十六年(1521)改葬于杜阮鎮現址。據1995年版《新會縣志》記載,白沙墓向東南,灰沙夯土,面積50平方米。碑文正中刻“翰林檢討白沙陳先生墓”,左側刻“明正德辛巳仲冬庚申”,右側刻“孝子景云泣血立石”。墓置有祭臺,兩旁筑有高起墓手,前設臺階。刻墓保存基本完好。1979年4月,白沙墓被新會縣人民政府定為縣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1995年被定為江門市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C

        已連續八年舉辦“陳白沙文化節”

        作為蓬江區乃至江門的城市名片之一,陳白沙文化是蓬江近年致力打造的一個文化品牌。2017年,蓬江還專門開設了嶺南白沙研究院,致力傳承陳白沙精神,弘揚陳白沙文化。

        從2010年至今,蓬江區已連續八年舉辦“陳白沙文化節”,每一屆“陳白沙文化節”都在宣傳白沙文化的同時,又相應地發展白沙文化。比如,2010年首屆有開筆禮、國學講壇等多項活動;第二屆增加了白沙文化理論研討會等內容;第四屆首次加入公祭儀式;第五屆舉行了江門市陳白沙中學揭牌儀式;第六屆首次新增“至樂讀經”活動,并在全市范圍內舉辦了“開筆禮”活動。

        尤其值得一提的是,2014年第五屆陳白沙文化節上,蓬江區原環市中學更名為陳白沙中學并揭牌,成為傳承白沙文化特色教育學校。學校更名只是將白沙元素外化于形,為讓白沙文化內化于心,讓白沙文化有故事可說,該校“多措并舉”,把白沙詩詞、白沙書法、白沙德育思想等文化精髓,都融入到日常教學中。如將陳白沙先生的詩作《戒懶文》納入校本課程;定期開展陳白沙書法專題講座以及書法比賽,拓展詩教的空間;開設白沙古琴社特色項目等。

        本版統籌:南都記者 曾育軍 本版采寫:南都記者 羅韻姿 通訊員 梁永超

        Hash:c3eba02a93347668f9b0218ce54542669b08c0b9

        聲明:此文由 春風劍在手 分享發布,并不意味本站贊同其觀點,文章內容僅供參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權益,請聯系我們 kefu@www.51kouyi.org

          
          
          1. <track id="nlg2d"><div id="nlg2d"><td id="nlg2d"></td></div></track>
          2. <bdo id="nlg2d"><optgroup id="nlg2d"><thead id="nlg2d"></thead></optgroup></bdo>
          3. <tbody id="nlg2d"></tbody>
          4. <tbody id="nlg2d"><span id="nlg2d"><td id="nlg2d"></td></span></tbody>

            91欧美激情一区二区三区成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