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遙游記丨票號深度游,探秘地下金庫
晉商,通常意義的晉商指明清500年間的山西商人,晉商經營鹽業、票號等商業,尤其以票號最為出名。晉商發展到清代,已成為國內勢力最雄厚的商幫。世界經濟史學界把他們和意大利商人相提并論,給予很高的評價。
我們的山西之旅第一站選在了平遙,不僅因為這里是 中國境內保存最為完整的一座漢民族古代縣城,是世界文化遺產。還因為平遙曾是清代晚期中國的金融中心,誕生了我國第一家票號……
票號就相當于今天的銀行,專營銀兩匯兌、吸收存款、放款的私人金融機構,是中國現代銀行的前身,對商品經濟發展還是非常重要的。
今天一早吃完早餐,我和貓刀老師就出發逛古城,現在平遙的收費景點實施的是工作日免費,周末半價的優惠政策,平遙古城通票一般是125元,還是相當劃算(可以玩22個景點)。
暴走一天,我們上了城墻,去了大大小小的博物館八九個,還去了縣衙等重要景點,擼了貓吃了好吃的,這一天可以說馬不停蹄,吃喝玩樂的改日再寫。今天是著實被票號震撼到了,尤其是地下金庫,結合今天的見聞和搜集的資料,我來給大家講講這里的小故事。
我國最早的票號是于清道光三年,就在平遙西大街的日升昌票號。話說這家日升昌票號,它的前身是一個顏料裝。他的財東家叫李大全,李大全在接受了掌柜的雷履泰的建議,在清道光四年出資 30萬兩營改營。
而這個雷履泰是什么人,他原來出生于窮苦家庭,從學徒做起,在他故居看的小故事,別的學徒睡覺的時候他就起來讀書,很快就成長為掌柜,所以還是讀書有前途。
日升昌記的分號遍布全國 30多個城市,最遠的還到達了日本的大阪,還有俄羅斯等地,真·匯通天下而著稱于世。
當時業績輝煌,執全國金融之牛耳,對當時的民族工商業發展做出了非常重要的貢獻,也掀開了中國近代金融史重要的一頁。
下午我們特地去到城南雷履泰的故居,并在他的故居買了一枚匯通天下的紀念幣。
在日升昌票號的隔壁,有一家小小的燒餅鋪名叫蔚泰厚,下圖為布局。
這個老板叫侯氏,他眼看日升昌從顏料莊改為票號后生意興隆,十分眼紅,但苦于沒有人能經營票號。恰好在這個時候,日升昌的副經理和雷履泰鬧意見,侯掌柜就把副經理拉過來,燒餅鋪正式改組為票號。
在這條小小的南大街上。還有一個票號叫蔚盛長,這個票號等大門口就有一個雕塑,是光緒皇帝坐在那里寫毛筆字。
話說這一個票號。曾經在慈禧太后攜光緒帝西行路過平遙的時候。因為提取醇親王匯過來的銀子,下榻了這個票號,當時提走了 24萬兩白銀,慈禧回到北京之后,給他們送了兩座紅木雕的五層塔,寓意著福祿壽喜財。
后來經理腦瓜子一動,請雕刻大師寫下了光緒行宮四個字,用今天的話來說,找皇帝背書,也是很能蹭熱度了。
在跟今天去的這么多家票號之中,有一家非常厲害,這一家叫做協同慶。這也鈔票好呢,非常有特色,它的建筑舊址由六個相互貫通的院落組成,雄偉壯觀。
協同慶票號的設置非常的有安全防范意識,從正門進入,走過一個小橋進到后院,往左拐曲曲折折的,上下兩院有一個高度差,需要下樓梯才行。
繞過一個隱秘的城墻才能找到地下金庫的入口,協同慶的人在金庫安全方面獨具匠心,非常有警惕性。
我憑著直覺就找到了金庫的入口,貓刀老師還說我聞到了金錢的味道。金庫的入口很偏僻。需要幾處轉變,狹窄的地下臺階才能進入地下金庫。金庫的走道被燈光照得金光燦爛。
轉角處有一塊牌寫的“財路”我和貓刀老師一邊走還一邊說,別人走的是花路,我們走的是財路……
走過財路就會看到一面墻雕刻著財神,在財神的正對面就是地下金庫。
此處送給大家一個在地下錢金庫重要位置的財神爺壁紙,我下午拍完調整了一下,我已經換上了,希望大家一起平安發財。
地下金庫里滿滿的金元寶銀元寶,可以想象的到當時的流通量應該是驚人的。
在地下金庫的正中央數列的一根龍柱,上面寫著東海龍王的定海神針,據說他定的是整個平遙的中心。
聽一個導游介紹說,中國的第一個提款機就是起源在這里。每次有人來兌錢的時候,銀子需要通過兩個竹籃子往上升起調到殿堂上,因為金庫里的人是不能上去,上面的人也不能下來,就是通過這個竹籃子來提取銀元寶,我們說的“提現“就是這么來的。
走出了票號,感覺收獲滿滿。
我有個疑問,如此興旺的票號是怎么衰落的呢?
查資料發現,在 19世紀 90年代后,由于帝國主義的侵略戰爭不斷,白銀外流濫發貨幣,使中國的經濟社會受到了很重的影響。很多票號倒賬頻繁,外面欠的債呢,也沒有辦法收回來,受到了很重的損失。
加上一些外資銀行的入侵,清政府的垮臺。票號從光緒 30年以后經歷了苦苦的掙扎,也成了強弩之末,沒有辦法再次振作,票號也成為了歷史的眼淚。
Hash:c0665fbbb9000d2220324354c2bc32977d3f097e
聲明:此文由 Maruko 分享發布,并不意味本站贊同其觀點,文章內容僅供參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權益,請聯系我們 kefu@www.51kouyi.or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