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走淮海主戰場(二):碾莊戰斗轉折點——運籌土山鎮
《運籌土山鎮》
2019年1月9日
鳳凰山麓,雪花紛飛,紀念淮海戰役勝利70周年暨向革命烈士敬獻花籃儀式舉行。歷史,在這里凝固成記憶,一首紀念淮海戰役勝利70周年的詩歌《人民的勝利》,把我們的思緒帶回到70年前的戰場……
在碾莊,在雙堆集,在陳官莊,
在宿縣,在徐東南,在蚌西北!
一次次奔雷般的追擊,
一次次鐵壁般的阻擊,
一次次潮水般的攻擊……
創造出"60萬戰勝80萬"的戰爭奇跡!
2019年新年伊始,徐州廣電大型融媒體新聞行動:《重走淮海主戰場》正式啟動。攝制組輾轉蘇、魯、豫、皖多地,全方位展現這一改變中國前途命運、具有世界性深遠影響的大決戰。《重走淮海主戰場》電視專題片今天推出第二集——《運籌土山鎮》。
重走
淮海主戰場
——運籌土山鎮
土山鎮
土山鎮,坐落在連徐高速公路旁,距邳州市區約15公里,其所在的小鎮因山而得名,取名土山鎮。據邳州舊志記載,三國時土山高約30余丈。站在山頂,可以望到下邳古城。文學名著《三國演義》第二十五回"屯土山關公約三事"一章中,關公困土山,張遼勸降,關公約三事的記述,也使土山鎮馳名中外。1948年冬,這個有著兩千多年歷史的蘇北名鎮,也與淮海戰役發生了千絲萬縷的聯系,注定寫入歷史。
沿著一條青石鋪就的明清老街,我們來到了富有傳奇色彩的土山關帝廟。關帝廟廟房一百多間,重檐斗拱,雕梁畫棟,是目前蘇北地區保存最為完好的一處古建筑群。1948年淮海戰役碾莊戰斗打響,華野指揮所就設在這座關帝廟內。
碾莊戰斗中,華野圍殲黃百韜兵團的五個縱隊,從四面展開猛攻。黃百韜兵團在空軍掩護下逐村頑抗。張樹才,華東一級戰斗英雄,時任華野六縱五十八團八連爆破組長。
11月12日晚,該團受命強攻碾莊圩外圍據點大張莊,張樹才挺身而出,他抱著炸藥包向身后大喊一聲:“機槍掩護”,然后沖向了敵人的地堡,他用身軀壓住炸藥包和地堡同歸于盡,用自己的生命為后續部隊的前進打通了道路。至今,淮海戰役紀念館仍封存著張樹才烈士當年與地堡同歸于盡后,沾在身上的泥土和被炸成兩半的石塊。
由于在戰斗中大量減員,華野各縱隊只能將剛俘虜的國民黨兵補充進來,這項后來被稱為即俘即補的政策,成為淮海戰場上的一大創造。而在11月14號,華野司令部在土山鎮關帝廟緊急召集由擔任攻擊任務的六個縱隊指揮員及山東兵團首長參加的作戰會議,這就是后來被稱為"碾莊戰斗轉折點"的土山會議。
11月21日21時,位于關帝廟內的前沿指揮所發出了最后合殲黃百韜的命令。22日全殲守敵,黃百韜斃命,第六十四軍軍長劉鎮湘被生俘。作為徐州"剿總"參戰部隊中人數最多的一個兵團,第七兵團被殲,使國民黨軍在這場大決戰中開始陷入了被動的局面。戰后,國民黨徐州"剿總"司令劉峙在他的回憶錄中說過,第七兵團的覆沒,就已決定了這場戰役的勝負。
當時有老百姓說這是天意,黃百韜如果不在碾莊停留,完全可以回到徐州的,但他卻停了一天,這不是天意嗎?而往前細數,黃百韜從新安鎮撤兵回徐,耽擱了兩天時間,渡過運河鐵橋,又耽擱了時間,屢屢遲疑,屢屢耽擱,與其說黃百韜兵團的潰敗是宿命使然,不如說是黃百韜自己的猶豫,讓他錯過了一次次的生機。
逝者如斯夫,彈指七十年。由于土山鎮關帝廟年久失修,屋面漏雨,1996年,當地政府曾進行過整體修繕,此后,又再次進行原址重建,當年的淮海戰役碾莊戰斗前沿指揮所如今已經布置成碾莊戰斗資料陳列室供后人瞻仰。穿越歷史的長河,透過塵封的殘片,那些血火交融,金戈鐵馬的場景仿佛還在昨天……
來源:無線徐州
▼
▼
Hash:93b16c0924b75d3efb3408b8d9a92b605bff8e39
聲明:此文由 徐州地鐵圈 分享發布,并不意味本站贊同其觀點,文章內容僅供參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權益,請聯系我們 kefu@www.51kouyi.or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