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track id="nlg2d"><div id="nlg2d"><td id="nlg2d"></td></div></track>
      2. <bdo id="nlg2d"><optgroup id="nlg2d"><thead id="nlg2d"></thead></optgroup></bdo>
      3. <tbody id="nlg2d"></tbody>
      4. <tbody id="nlg2d"><span id="nlg2d"><td id="nlg2d"></td></span></tbody>

        百年黨史時間軸丨1941年-1945年

        今天向大家介紹的是 1941-1945年黨的歷史, 敬請關注哦!

        重溫黨史

        1941年

        (下滑查看更多)

        1941年1月17日,蔣介石誣陷新四軍“叛變”,宣布取消其番號,并聲稱要將葉挺交付軍事法庭審判。這就是震驚中外的“皖南事變”。中國共產黨對國民黨這一反動暴行進行了針鋒相對的斗爭。3月1日,國民參政會第二屆第一次會議重慶召開,蔣介石被迫在會上表示,保證“以后再亦決無剿共的軍事”,國民黨頑固派的這一大規模反共活動被打退。5月19日,毛澤東在延安干部會議上作《改造我們的學習》的報告,深刻地批判了主觀主義的惡劣作風。6月,日本帝國主義為配合德國在歐洲的進攻,把中國變成它擴大侵略戰爭的“后方基地”,加緊了對解放區,特別是對華北解放區的“打蕩”和“蠶食”,大搞“治安強化運動”。在日軍、偽軍和頑固派軍隊的夾攻和封鎖之下,敵后解放區進入了空前困難的時期。9月25日,日軍進攻河北易縣八路軍部隊,晉察冀軍區一分區一團七連六班班長馬寶玉和戰士胡德林、胡福才等5人,主動把敵人吸引到狼牙山的懸崖絕壁,最后寧死不屈,毅然砸槍跳崖。11月7日,中共中央革命軍事委員會發出《關于抗日根據地軍事建設的指示》。12月9日,中國共產黨為太平洋戰爭發表宣言指出,全世界劃分為舉行侵略戰爭的法西斯陣線與舉行解放戰爭的反法西斯陣線已經最后地明朗了。同日,中國政府正式對日宣戰,同時對德、意宣戰。

        1942年

        (下滑查看更多)

        1942年1月28日,中共中央發布《關于抗日根據地土地政策的決定》,2月6日,又發布《關于如何執行土地政策決定的指示》。《決定》和《指示》指導各解放區掀起大規模的減租減息的群眾運動。2月14日至3月5日,中共中央華中局召開第一次擴大會議,會議強調共產黨在華中地區的總任務,是繼續堅持華中敵后抗戰,鞏固和發展抗日根據地。5月,日本為了占領中國東部沿海地區,發動浙贛戰役。從5月1日起,5萬余日、偽軍對冀中根據地進行空前野蠻的“大掃蕩”,實行燒光、殺光、搶光的“三光”政策,企圖一舉摧毀根據地的生存條件。8月,日本反戰組織在延安召開“華北日本人反戰團體代表大會”。會議決定將1939年11月成立的“覺醒同盟”和1940年3月成立的“反戰同盟”合并,成立“反戰同盟華北聯合會”。9月1日,中共中央政治局通過《關于統一抗日根據地黨的領導及調整各組織間關系的決定》,要求嚴格執行民主集中制,下級服從上級、全黨服從中央的原則。10月19日至1943年1月14日,中共中央西北局召開高級干部會議,毛澤東在會上講話。他深刻地指出,我們革命的目的,是要打倒敵人,如果不知道自己,不知道敵人,閉著眼睛捉麻雀,就會亡黨亡國亡頭。12月,毛澤東在陜甘寧邊區高級干部會議上作《抗日時期的經濟問題和財政問題》的報告,闡明了經濟工作和財政工作的總方針是“發展經濟、保障供給”。

        1943年

        (下滑查看更多)

        1943年3月16日至20日,中共中央召開政治局會議,會議通過了《中央關于中央機構調整及精簡的決定》,推選毛澤東為中央政治局主席、中央書記處主席。3月,由陶希圣執筆以蔣介石名義發表的《中國之命運》一書出版。這本書偽造和涂改中國歷史,歌頌封建主義,鼓吹法西斯主義,它的出版,是蔣介石集團發動反共內戰的輿論準備。4月3日,中共中央發布《關于繼續開展整風運動的決定》。這個決定對于國民黨特務分子的滲入作了過于嚴重的估計,以至導致后來的反特斗爭的擴大化。5月,共產國際執行委員會主席團作出《關于提議解散共產國際的決定》。6月10日共產國際正式解散后,中國共產黨解除了對共產國際章程、決議所承擔的義務,并完全擺脫了它的影響。國民黨利用共產國際解散的時機,狂叫“解散共產黨”,“取消陜北特區”。7月9日,延安各界群眾3萬余人舉行緊急動員大會,發出呼吁團結、反對內戰的通電。在解放區人民強烈抗議和全國進步人士以及國際輿論的反對下,國民黨頑固派被迫停止了這次大規模反共磨擦。9月上旬至10月上旬,中共中央政治局舉行會議,批判抗戰初期王明右傾投降主義的錯誤。會議概括了王明右傾投降主義錯誤的表現,認為錯誤的實質是放棄無產階級在抗日民族統一戰線中的領導權,并分析了錯誤產生的根源。10月10日,中共中央決定黨的高級干部重新學習和研究黨的歷史和路線是非問題,整風運動進入總結提高的階段,全黨整風運動告一段落。

        1944年

        (下滑查看更多)

        1944年3月華中新四軍取得車橋戰役勝利,并解放淮安寶應以東地區,使蘇中與蘇北淮北淮南各抗日根據地聯系起來。5月11日在豫湘桂戰場國民黨軍隊大潰敗的情況下,中共中央發出指示,要求在河南地區組織抗日游擊隊和人民武裝,建立抗日根據地。7月至10月,八路軍、新四軍先后建立和擴大豫東、豫中、豫西等抗日根據地,恢復豫皖蘇抗日根據地,加強了華中與華北、陜北戰略區的聯系。7月-8月中緬印戰區美軍司令部派遣美軍觀察組進駐延安。毛澤東、周恩來、朱德等多次同觀察組成員談話,全面介紹中國共產黨領導抗日軍民堅持敵后抗戰的情況。8月18日中共中央發出《關于外交工作指示》,闡明黨的外交工作的性質、內容和民族立場。全國抗日戰爭后期,黨已經開始“半獨立性的外交”工作。9月15日中共代表林伯渠在重慶舉行的三屆三次國民參政會上提出廢除國民黨一黨專政、成立民主聯合政府的主張。此后,中國共產黨進一步闡明成立民主聯合政府的具體步驟和方法。11月由八路軍第三五九旅主力加上中共中央選派到南方工作的干部組成南下支隊由延安出發,向豫、鄂、湘、粵敵后挺進,開辟新的抗日根據地。12月新四軍第一師主力由蘇中渡江南下,執行向東南敵后發展、控制蘇浙皖邊和發展浙東沿海地區的戰略任務。

        1945年

        (下滑查看更多)

        1945年春夏中國共產黨領導人民抗日武裝繼續進行攻勢作戰,抗日力量和抗日根據地不斷發展,為轉入全面反攻、奪取抗戰最后勝利創造了有利條件。4月20日中共擴大的六屆七中全會原則通過《關于若干歷史問題的決議》,對黨內若干重大歷史問題作出結論,使全黨對中國民主革命基本問題的認識達到馬克思主義基礎上的一致。4月23日-6月11日中國共產黨第七次全國代表大會在延安舉行,大會制定黨的政治路線,確立毛澤東思想在全黨的指導地位,總結武裝斗爭、統一戰線和黨的建設的經驗,概括了黨的三大優良作風。4月25日-6月26日聯合國制憲會議在美國金山召開,通過聯合國憲章,包括中共代表董必武在內的中國代表團參加會議,并在憲章上簽字。8月9日毛澤東發表《對日寇的最后一戰》聲明,10日至11日,朱德總司令連續發布關于受降和對日展開全面反攻等七道命令。8月15日日本天皇裕仁以廣播“終戰詔書”的形式宣布接受波茨坦公告,日本無條件投降。9月2日日本投降簽字儀式在停泊于東京灣的“密蘇里”號巡洋艦上舉行,中國人民抗日戰爭和世界反法西斯戰爭勝利結束。中國人民抗日戰爭是近代以來中國反抗外敵入侵第一次取得完全勝利的民族解放戰爭。中國人民抗日戰爭的勝利,成為中華民族走向復興的歷史轉折點。10月10日國共雙方簽署《政府與中共代表會談紀要》即“雙十協定”,規定了和平建國的基本方針。

        來源 |機關之家

        編輯 |蔣 蔣

        Hash:8db5b76b0cd6336ce8eb61a47467c161ed06ca8c

        聲明:此文由 平度本寶地 分享發布,并不意味本站贊同其觀點,文章內容僅供參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權益,請聯系我們 kefu@www.51kouyi.org

          
          
          1. <track id="nlg2d"><div id="nlg2d"><td id="nlg2d"></td></div></track>
          2. <bdo id="nlg2d"><optgroup id="nlg2d"><thead id="nlg2d"></thead></optgroup></bdo>
          3. <tbody id="nlg2d"></tbody>
          4. <tbody id="nlg2d"><span id="nlg2d"><td id="nlg2d"></td></span></tbody>

            91欧美激情一区二区三区成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