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track id="nlg2d"><div id="nlg2d"><td id="nlg2d"></td></div></track>
      2. <bdo id="nlg2d"><optgroup id="nlg2d"><thead id="nlg2d"></thead></optgroup></bdo>
      3. <tbody id="nlg2d"></tbody>
      4. <tbody id="nlg2d"><span id="nlg2d"><td id="nlg2d"></td></span></tbody>

        激活老區的紅色精神 走進中共閩浙邊臨時省委誕生地

        中國工農紅軍挺進師紀念館。張嘯龍提供

        泰順縣彭溪鎮雙源村小南山自然村誕生的中共浙南特委,是中共溫州市委的前身。而相距小南山10多公里的該縣泗溪鎮白柯塆村,在這里成立的中共閩浙邊臨時省委,則是現今中共浙江省委的前身。

        隨著七一臨近,臨時省委舊址和附近的中國工農紅軍挺進師紀念館,迎來訪客高峰。當年,館長雷旭的爺爺加入地下黨投身革命。如今,雷旭從事泰順革命史解說工作已有15年。

        這成了泰順和泗溪紅色傳承、接續發展的一個注腳——

        在這里,眾多革命人曾為浙南乃至浙江解放事業作出貢獻和犧牲。在這里,基層黨員干部正挖掘特色資源,致力推進經濟社會發展。在這里,如何借鑒周邊地區經驗,讓紅色遺產助力后發崛起,將成為新的課題。

        正是如此,全身心投入革命事業,全心全意服務地方發展,已成為老區紅色精神被激活的真實寫照。

        白柯塆——

        小山村中成立臨時省委

        領導革命完成歷史使命

        在白柯塆,沿著臨時省委成立舊址小宮廟、臨時省委領導人辦公舊址、挺進師紀念館一路走訪,雷旭講述了當地革命史:

        1935年,粟裕、劉英率領挺進師主力從浙西南進入泰順。與葉飛領導的紅軍閩東獨立師會師后,商議成立中共閩浙邊臨時省委。

        同年11月7日,臨時省委成立,劉英任省委書記,粟裕任組織部長,葉飛任宣傳部長兼少共省委書記。同時成立省軍區,粟裕任司令員,劉英任政委。臨時省委以鼎泰區為主要活動區域,下轄浙南特委、浙西南特委和閩東特委等黨組織,領導浙南、浙西南、浙東和閩東地區開展革命斗爭。

        1937年發生的峰文戰斗,是臨時省委領導下的挺進師在閩浙邊作戰中投入兵力最多的一次,紅軍投入1100多人,敵方則有3000多人。在這前后,國民黨調集10萬兵力,以浙南為重點,全面圍剿浙閩贛皖四省的革命力量。為保存力量,挺進師突圍撤離泰順,轉戰平陽

        同年7月21日到30日,中共浙江省第一次代表大會,先后在平陽縣鳳臥鎮鳳林村冠尖山、該鎮馬頭崗村兩處召開,選舉產生中共浙江省委,選舉劉英為省委書記。誕生于白柯塆的中共閩浙邊臨時省委,至此完成了歷史使命。

        泰順革命根據地,則在浙南特委和下轄的瑞平泰縣委、泰順縣委的領導下,就地堅持斗爭。

        泗溪鎮——

        借助山水人文紅色資源

        創建旅游小鎮帶動發展

        在挺進師紀念館二樓門邊的展柜中,擺放著一枚中國工農紅軍閩東鼎平獨立團印章。雷旭說,這是原件,也是紀念館最珍貴的藏品之一。所以在布置展廳時,他特地把它放在離門最近的位置。這種對待革命歷史的態度,是如今泗溪黨員干部懷著對老區的感情,全心全意服務當地發展的一個縮影。

        該鎮位于泰順東南部、廊氡省級旅游度假區核心區,共有包括5座國保級廊橋在內的各級文保單位53處,其中兩處為世界文化遺產申報點。還有陳十四娘娘廟、宋代十八學士墳墓舊址等人文景觀和古建筑。當地木拱橋傳統營造技藝,列入人類急需保護的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

        近年來,借助這些山水人文資源,當地創建旅游風情小鎮,加快經濟社會發展。鎮長王圣堆介紹,鎮里尤其注重保護傳承,出臺自然資源和人文資源保護利用辦法、保護名錄,落實專人負責傳統文化遺產,一村成立一支保護隊,定期巡視預防自然或人為損壞;開展五水共治,打擊違法建設,改善農村生態人居環境;引導旅游配套設施建設,培育三產服務業,新增多處民宿農家樂、茶館等吃住娛場所。

        據統計,該鎮去年旅游接待超130萬人次,旅游綜合產值增長31%,游客人均消費增長55%,獲省首批旅游風情小鎮、省示范型放心景區等稱號,帶動旅游從業人數年均增長300人,居民年均增收超2000元。

        對照周邊——

        后發崛起泗溪看到差距

        期待優勢互補聯動發展

        作為老區,紅色精神已融入泰順和泗溪的血脈,而當地也歷來重視革命遺址保護。早在2003年,就建成挺進師紀念館,2015年再次投入千萬元進行改造提升。但周邊地區在發掘紅色資源,帶動老區發展上的創新思維,還是讓泗溪自感有待進一步解放思想。

        雷旭講述了一個故事:2005年,平陽縣山門鎮三套班子,到白柯塆參觀學習。在挺進師紀念館,他們發現一張歷史照片:革命家曾山、劉英、粟裕等人,在山門干校合影。該鎮干部馬上翻拍照片、記錄資料,帶著它到北京跑了三個月,爭取到1000萬元扶持資金。利用這些資金,整合周邊紅旅資源,打造溫州浙南(平陽)革命根據地舊址群。

        2009年,該舊址群成為全國愛國主義教育示范基地,“浙江延安”“浙南紅都”品牌日漸打響。近年來,更借助挺進師北上抗日出征80周年、省一大召開80周年等節點,打造紅色旅游特色小鎮。而在2009年,白柯塆的臨時省委成立舊址,才成為省愛國主義教育基地

        周邊地區在紅色資源開發上的后發崛起,讓泗溪看到了差距。近年來,該鎮動工興建紅軍路泗溪段,將眾多革命遺址、廊氡旅游度假區等資源串聯成線;將部分革命舊址產權收歸村集體,做好搶救性保護和修繕;實施生態搬遷,完善旅游配套等系列舉措,正是為了迎頭趕上。

        在雷旭看來,泗溪、彭溪、鳳臥、山門等老區,共同串起了浙南革命史,應該加強協同謀劃,既能更完整地呈現歷史,又能利用優勢互補實現老區共同發展。

        專家觀點

        高質量謀劃轉換提升紅色資源

        王健

        (市委黨校校委委員、教育長):

        泰順縣泗溪鎮是革命山老區,雖然在發展程度上和沿海發達地區存在一定差距,但這里仍有著獨特和豐富的資源:交通條件相對較好,58省道貫穿境內,距G15高速半個小時車程,境內自然人文紅色資源多樣,這些都將成為下一步發展的優勢。

        近年來,當地黨委政府依托這些資源,努力踐行“兩山論”,惠及老區群眾。高質量謀劃自然人文紅色資源轉化為經濟資源和發展新動能,通過加大基礎設施投入,改善宜游適游環境,旅游業發展迅速。透過旅游業的帶動,促進產業加快融合,村級集體經濟得到長足進步。此外,當地社會民生事業也得到全面進步,教育、衛生醫療、公共文化、養老、社會保障等與滿足人民對美好生活需求的公共產品供給不斷得到補充和改善。

        下一步,泗溪要抓住當前鄉村振興戰略實施的重大契機,加強發展戰略謀劃,打造廊橋風情鄉村示范帶,以點帶面促進鄉村振興、農民富裕。為此,應該做好幾方面工作:第一、精心謀劃好以廊橋風情為主題的鄉村振興示范帶,加強產業發展、景區發展、文化發展、交通發展、組織發展等規劃。第二、著力實施美麗鄉村建設,做好農村危舊房改造、外立面提升、環境整治、垃圾分類、道路提升等。第三、加強人才培育,特別是旅游人才培育,同時加強從業人員的職業素養培訓,保障旅游業服務品質。第四、泗溪旅游資源開發要凸顯主題,可以開發以古建筑、非遺、紅色旅游、科普、民族風情、歷史等主題游產品,吸引更多年齡段游客。

        Hash:6f39d8849aa91c2dae7a547fc0f263b35b179f56

        聲明:此文由 東海網 分享發布,并不意味本站贊同其觀點,文章內容僅供參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權益,請聯系我們 kefu@www.51kouyi.org

          
          
          1. <track id="nlg2d"><div id="nlg2d"><td id="nlg2d"></td></div></track>
          2. <bdo id="nlg2d"><optgroup id="nlg2d"><thead id="nlg2d"></thead></optgroup></bdo>
          3. <tbody id="nlg2d"></tbody>
          4. <tbody id="nlg2d"><span id="nlg2d"><td id="nlg2d"></td></span></tbody>

            91欧美激情一区二区三区成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