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track id="nlg2d"><div id="nlg2d"><td id="nlg2d"></td></div></track>
      2. <bdo id="nlg2d"><optgroup id="nlg2d"><thead id="nlg2d"></thead></optgroup></bdo>
      3. <tbody id="nlg2d"></tbody>
      4. <tbody id="nlg2d"><span id="nlg2d"><td id="nlg2d"></td></span></tbody>

        通往仙境之途:漢代石棺畫像解析

        生與死是人類無法回避的問題,不同的民族,不同的文化,對待人死亡的態度不同,喪葬習俗也存在著很大的差異。3月30日上午,四川大學歷史文化學院考古系的羅二虎教授,為孔學堂的聽眾帶來了一場以“通向仙境之途:漢代石棺畫像解析”為主題的講座,帶領大家透過漢代畫像石棺,探秘漢代的喪葬文化。這也是孔學堂傳統文化講座之考古系列第十六講。

        羅教授特寫

        漢代人把石棺也稱為“金棺”。畫像石棺是一種較特殊的葬具,其制作費工,在漢代無疑也是一種作為厚葬使用的葬具。其使用者的社會地位和經濟地位顯然較高,并在家族中可能是較為特殊者。可見當時人們視這種棺為富貴之物。

        仿木石棺(四川瀘州崖墓)

        羅教授首先為大家介紹了漢代石棺畫像的概況,認為漢畫像石棺有著很強的地域性。從時間上看,漢畫像石棺出現并流行于東漢,個別的為三國時期以后;從地域上看,以主要分布在西南地區,尤其集中分布在四川盆地內。畫像石棺的數量眾多,為研究當時的喪葬習俗、思想意識、社會經濟、美術和這一區域的歷史等提供了很有價值的實物資料。

        通過一系列豐富的圖片資料,羅教授為大家生動展示和講解了漢代石棺畫像的內容與當時的喪葬觀念。他把中國西南漢代墓葬中發現的畫像分為神仙仙境與升仙、驅鬼鎮墓、吉祥等三大類。畫像的內容以仙境與升仙為主,驅鬼鎮墓也表現了死者升仙的愿望。“吉祥”是對所有畫像內容的一種概括,同時也是漢代人對待喪葬的一種基本態度。

        升仙畫卷(西王母仙境)——漢代石棺畫像

        (常與西王母相隨一起出現的物像有靈芝、三足鳥、九尾狐、玉兔、蟾蜍、仙人,以及道士(方士)和棺主人等。此外,表現仙境和象征仙境的畫像主要還有天門(闕)、大司、鳳鳥、日月神、仙人、谷倉(大倉)、鰲山、扶桑樹、云紋、山形紋、柿蒂紋、蓮花、柱銖、白雉、離利等。

        鰲山仙境圖

        成都郫縣新勝墓石棺一側)

        墓主升仙圖

        (四川樂山墓崖出土石棺一側)

        (模仿現實生活中的出行場面,并加入了一些非現實的幻想成份。)

        伏羲女媧與交尾雙蛇

        璧山新民村崖墓出土1號石棺后端)

        (該畫像中兩神身下有兩條蛇交尾,其蛇首分別對準兩人的下身,展現了生殖崇拜的含義。)

        講座現場

        持續兩個小時的講座吸引了來自貴州文物考古研究所、花溪大學城的師生以及市民群眾共300多人參加。

        作者:楊雅捷

        圖片:楊亞清

        審稿:王 雄

        Hash:81a5e865240a2c439637198728342f379b697d18

        聲明:此文由 孔學堂 分享發布,并不意味本站贊同其觀點,文章內容僅供參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權益,請聯系我們 kefu@www.51kouyi.org

          
          
          1. <track id="nlg2d"><div id="nlg2d"><td id="nlg2d"></td></div></track>
          2. <bdo id="nlg2d"><optgroup id="nlg2d"><thead id="nlg2d"></thead></optgroup></bdo>
          3. <tbody id="nlg2d"></tbody>
          4. <tbody id="nlg2d"><span id="nlg2d"><td id="nlg2d"></td></span></tbody>

            91欧美激情一区二区三区成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