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彩新鄉70年:千年牧野 中原傲嬌 她有實力“圈粉”的范兒
70年披荊斬棘,新鄉走過了“平原省”,來到了“鄭洛新”,一路繁花滿城芳,始終與偉大祖國同行!
輝縣的山水映城、紅旗的凌云廣廈、衛濱的流金波影、衛輝的長河古城、鳳泉的一水清夢、原陽的博浪之沙、牧野的“詩經”新唱、封丘的黃池華彩、長垣的“中國智造”、延津的故道芳華、獲嘉的“同盟”崛起、新鄉縣的“墉都”新生、平原示范區的“長橋臥波”,以及高新區、經開區2個“國家隊優秀生”,在工業、農業、交通、教育、文化、科技等方面,闊步前行……
今天,我們一起走進新鄉市牧野區。
一首《詩經?大雅?大明》穿越數千年,
呈現出從王季受天命到武王滅殷的周朝開國史,
“牧野洋洋”中,
武王伐紂的豐功偉績宛在眼前!
八百里太行從燕山直至新鄉,
在牧野之陽眺望黃河;
六百里衛水從太行直至天津,
在牧野城中滋養萬民。
河山交匯處,風從詩經來;
建設中的新牧野 攝影:趙濱
5000年,
厚重牧野風雨跌宕,見證華夏滄海桑田;
70年,
奮進牧野慷慨激昂,書寫時代砥礪輝煌。
出身貴胄 4000余載笑傲九州
說起牧野,人們自然會想到“牧野大戰”。這一周武王聯軍與商朝軍隊在“牧野”進行的決戰,成為周滅商的決定性戰役,從此福祚近800年的周王朝在牧野大地輝煌呈現。
而關于“牧野”,《爾雅》有專門表述:“邑外謂之郊,郊外謂之牧,牧外謂之野,野外謂之林。”
《說文解字》:“朝歌南七十里地……周武王與紂戰于牧野”,則準確定位了“牧野”這一古戰場的地理方位,為牧野區的追本溯源提供了歷史參照。
“呦呦鹿鳴,食野之蘋。我有嘉賓,鼓瑟吹笙。”在《小雅·鹿鳴》中我們把目光往歷史的長河深處探尋,你會發現早在4000多年前的遠古文明時代,牧野就曾閃耀其中。而3600多年前的商湯時期,牧野更成為文明薈萃、人文繁盛的京畿重地。
如今境內遺存的還有武王伐紂兵臨牧野時駐扎的村落楊崗、茹崗等;仰韶、龍山文化遺址,以及太公廟、定國寺等重點保護單位。
風雨70 變化的是區域不變的是出彩
說起牧野區,老人們常習慣稱呼其“郊區”。
那是因為上世紀五十年代中期,當時的“牧野”從1949年時的新鄉市第四區,更名為郊區,讓一代代土生土長的牧野人記住了這個曾經的稱謂。
位于牧野區和平大道上的平原省會舊址 攝影:蘇迒
1959年,改為公社,1966年復置郊區。1996年,郊區位于新鄉市區四周,面積89.2平方公里,轄王村1鎮,平原、牧野2鄉。2003年12月25日,經國務院批準,郊區更名為牧野區。
如今,牧野區轄2個鎮、7個辦事處,擁有1個產業集聚區(國家化學與物理電源產業園),共轄57個行政村、36個社區居委會,總面積98.11平方公里,人口30.74萬人。
70年來,
盡管行政區劃歷經多次調整,
但一代又一代的牧野人不斷開拓創新、奮發進取,使牧野區從農業大區到經濟強區;
從有區無城到城市核心;
從靠天吃飯到基本實現小康。
2003年牧野區更名之初,全區地區生產總值完成7.01億元;
2018年全區地區生產總值累計完成182.8億元,增速居全市第3位,15年間增長了20多倍!
如今的牧野,始終堅持新發展理念,大力實施“工業強區、商業富區、生態立區”三大戰略,經濟社會各項事業實現快速高質量發展,贏得了一個又一個新出彩!
No.1
今日牧野 產業實力強勁
70年前,
牧野區境內的工業企業屈指可數,
也就是沿衛河分布的抗戰時期遺留下來的面粉廠、發電廠、煤廠、紡織廠等少數企業。經歷戰火的摧殘,其效益也難以保證,與今日相比,更不可同日而語。
70年后,
牧野區工業企業達680家,其中規模以上工業企業59家,億元以上企業30家,逐步形成電池電動車、電子信息、智能制造、裝備式建筑等主要產業,成為全市新能源電池企業主要集聚區域。素有“中國電池之都”、中國電源行業的“黃埔軍校”核心區之稱。
河南新鴿車輛三輪車組裝車間 攝影:馬世瑋
70年后,
牧野區大功率動力鋰離子電池年產達到5億安時,電動車達到年產150萬輛。產品被廣泛應用于 “神舟號”載人航天飛船、“蛟龍號”載人潛水器、運-20大型運輸機、長征5號、6號火箭、“遼寧”號航母等眾多高精尖領域,成就新鄉驕傲。
新鄉化學與物理電源產業園區服務中心 攝影:馬世瑋
70年后,
全國僅有的兩家國家級化學與物理電源產業園區之一、規劃面積40平方公里的新鄉化學與物理電源產業園區落戶牧野,茁壯成長;2018年,中國電波科技城、新松機器人產業園等29個項目開工建設,華航公司年產10萬件液壓制品等27個項目竣工達產,園區當年累計完成投資103.8億元,被評為河南省動力電源知名品牌示范區、河南省新能源電池專利導航試驗區。
70年后,
大連萬達廣場、紅星美凱龍、長德商貿城等大型綜合商場扎堆牧野;中農聯中部農產品批發市場、豫北農產品水產大世界等大型農產品交易市場和眾多物流園集中布局,牧野區已成為中部重要的農產品批發交易集散地和中原地區一流的物流基地,牧野區特色商業區成為新鄉市唯一二星級園區。
定國湖風光 攝影:高志勇
夜色中的牧野湖 攝影:張榮山
70年后,
隨著以水“潤”城、以綠“蔭”城、以文“化”城、以業“興”城百城建設提質工程的開展,定國湖片區、高鐵片區、生態城片區等加速推進,良好的轄區生態環境、“零障礙、零距離、零投訴”和“一個窗口對外、全程跟蹤服務”的營商舉措,讓牧野區成為國內外客商眼中最具投資吸引力的魅力之城。
No.2
今日牧野 交通通聯華夏
70年前,
這里只是遍地沙崗,
村落散布的城郊,
一過衛河,甚至連條像樣的公路都沒有,
更別說高速和高鐵了。
現在的體育館、烈士陵園等地,還是大片的莊稼地,
我市著名攝影家牛子祥曾說,
那時從他們王村鎮牛村到市中心的百貨大樓附近,
得步行往返兩三個鐘頭,
現在驅車不到一刻鐘的功夫,
昔日的村落早已變身繁華的鬧市區。
承襲著古牧野京畿之地的戰略地位,
得益于新時代鄭新融合發展的戰略機遇。
牧野,
這片承接東西,貫穿南北,
晉冀魯豫四省接壤地帶的重要商埠,
正成為豫北地區重要的國家公路運輸樞紐城區。
京港澳、大廣、晉新、長濟高鐵等4條高速公路和京廣鐵路、新荷鐵路、新月鐵路、京廣高鐵客運專線4條鐵路以及107國道穿境而過,新鄉高鐵東站20分鐘直達鄭州,2.5小時可達北京。
No.3
今日牧野 教育科技優勢突出
中國電波傳播研究所 攝影:馬世瑋
今日牧野,
境內擁有河南師范大學等省內著名高校;
擁有中國電波傳播研究所、中國農田灌溉研究所、國家電池質量監督檢測中心等國家級科研院所;
擁有在校大學生15.4萬人,優秀產業工人5萬人;擁有各類企業研發中心46個。
牧野區陵園小學創客社團模型展示 攝影:蘇迒
今日牧野,
擁有河南師范大學附屬中學、新鄉市第二中學、陵園小學等53所中小學,擁有在校生4.5萬人,教育教學實力雄厚,教育扶貧工作全市第一,被認定為全國義務教育發展基本均衡縣,榮獲河南省教育裝備工作先進集體、教育宣傳先進區稱號,連續九年榮獲全市教育工作優秀等級區。
No.4
今日牧野 文化旅游風生水起
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岳家拳 供圖:牧野區文化館
文藝演出、攝影展 攝影:蘇迒
今日牧野,
圖書館、文化館、文化大舞臺等文化設施完善,主題文藝演出、“歡樂中原· 文明新鄉”、“牧野區第四屆廣場舞大賽”等特色群眾文化活動豐富多彩。文化下鄉、文化扶貧工作持續發力,全區人民群眾精神文化生活日益繁榮。
牛村黨建同心街 攝影:蘇迒
今日牧野,
借力百城提質、文旅融合、鄉村振興的全面實施,推進文旅產業重大項目建設。規劃建設萬豪五星級品牌酒店等項目;著力打造牛村特色小鎮(牛家寨)項目,按照三A級景區標準,建設牛村傳統文化名村和新鄉市黨建教育培訓基地。全區的鄉村旅游、觀光農業、旅游民宿等特色旅游,正在不斷融合,提質升級。
社會和諧 “12356”助推牧野更出彩
一張張照片,
一幅幅圖景,
是70年“牧野長歌”的高亢;
一幀幀畫面,
一幕幕鏡頭;
是70年牧野腳步的鏗鏘;
70年來,
牧野區委、區政府在黨的領導下,
與祖國同頻共振、同步發展,
譜寫了社會和諧、人民幸福的美好樂章!
近年來,牧野區瞄準一個目標、建設兩個城區、實施三大戰略、打贏五個戰役、實現六個突破,也就是“12356”工程,各項事業取得長足進展。
2018年全區實施棚戶區及城中村改造項目25個,完成投資18.4億元,征遷3.7萬平方米,建設23.9萬平方米,化解了一批民生難題;建成了總面積3000余平方米的集政務、稅務、社保服務為一體的便民服務中心;核心區17個村莊的拆遷安置開啟;建設了集衛河風情、運河文化與城市建設于一體的生態文化景觀長廊。城市雙修建設、鄉村振興取得新進展。
70年,牧野不忘初心、牢記使命;
70年,牧野穩中求進、實干擔當;
70年,牧野用心追夢、共奔小康。
舉全區之力,唱響高質量發展最強音,交好領跑領先新答卷!
千年牧野,風華正茂,實力圈粉,舍我其誰!
來源:相約新鄉 作者:朱新國 【本文供稿】張蔚寰 郭霞 蘇迒 劉世鵬 張偉 司遠航
Hash:d5a204605a28e8c98cc74cbd49dc248e815ace8d
聲明:此文由 大象城市 分享發布,并不意味本站贊同其觀點,文章內容僅供參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權益,請聯系我們 kefu@www.51kouyi.or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