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track id="nlg2d"><div id="nlg2d"><td id="nlg2d"></td></div></track>
      2. <bdo id="nlg2d"><optgroup id="nlg2d"><thead id="nlg2d"></thead></optgroup></bdo>
      3. <tbody id="nlg2d"></tbody>
      4. <tbody id="nlg2d"><span id="nlg2d"><td id="nlg2d"></td></span></tbody>

        尋找“戚家墩”——上海地區最早發現的古文化遺址

        戚家墩,

        距離金山衛鎮五公里左右,

        在海塘附近。

        在這海塘上面也就是老的滬杭公路。

        上世紀六十年代,戚家墩附近的海塘外有一片空曠的“鐵板沙灘”,鋪有鹽民曬海鹽用的鹽板。遠處蘆葦叢中不時有成群的野鴨飛出。當時,每天會有幾班公交車從金山衛“十字街”終點站,延伸到南門土城墻當中的“缺口”附近。走上高高的海塘,可換乘從浙江乍浦到奉賢西渡的“西乍線”公交車。下車擺渡,對岸就是閔行

        如今的戚家墩,早已是成片的濱海居民區。手機地圖上只顯示了戚家墩,而找不到確切的“戚家墩古文化遺址紀念碑地址。不過當地人倒比較熟知,在路邊詢問稍微年長者可知“戚家墩古文化遺址”紀念碑就坐落在臨潮三村旁的臨潮街,區教育局“教工之家”的南側。

        △戚家墩海域

        說到戚家墩,人們往往會聯想到明代戚繼光抗倭。然而在金山衛,四處抗擊倭寇的是一代名將俞大猷。他與戚繼光齊名,人稱“俞龍戚虎”。

        上海市級文物保護單位——戚家墩遺址石碑

        戚家墩古文化遺址,是在一九三五年發現的。最為特別的是,戚家墩古文化遺址是上海地區最早發現的古文化遺址。目前是上海市級文物保護單位。一九六二年公布為上海市文物保護地點。一九六三年和一九六四年市文物保管委員會先后兩次清理發掘。遺址的上層屬西漢時期文化,發現水井一口,墓葬三座;下層以是幾何印紋硬陶和釉陶為特征的春秋戰國文化,清理戰國墓葬五座。

        其中有用繩文陶井圈壘成的西漢的水井。井內充滿淤土,在上部淤土中發現有西漢的繩紋筒瓦、鹿角核桃杏梅核和瓜子等;在下部有鐵釜、灰陶圜底罐等。

        △60年代出土西漢水井

        考古發現戰國墓葬中有各種陶器。其中有印紋硬陶壇、黑衣灰陶盆、夾砂紅陶乳丁足鼎、釜等。在金山區博物館里陳列著上述這些文物。

        “戚家墩古文化遺址”出土的文物說明:兩周時期,金山長期處于吳、越國交會之地。“吳文化”與“越文化”,“同俗并土”“同氣共俗”,在相互交融、激蕩、流變和集成之中形成統一的文化類型——吳越文化。隨著歷史的沉淀,吳越文化凝固成一種強固的傳統,深植于人們意識深處,并影響至今。

        END

        編輯丨劉海瀅責編丨胡蘭萍

        Hash:5614f465c32e15c27289743aa935c42e232773dd

        聲明:此文由 文化金山 分享發布,并不意味本站贊同其觀點,文章內容僅供參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權益,請聯系我們 kefu@www.51kouyi.org

          
          
          1. <track id="nlg2d"><div id="nlg2d"><td id="nlg2d"></td></div></track>
          2. <bdo id="nlg2d"><optgroup id="nlg2d"><thead id="nlg2d"></thead></optgroup></bdo>
          3. <tbody id="nlg2d"></tbody>
          4. <tbody id="nlg2d"><span id="nlg2d"><td id="nlg2d"></td></span></tbody>

            91欧美激情一区二区三区成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