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track id="nlg2d"><div id="nlg2d"><td id="nlg2d"></td></div></track>
      2. <bdo id="nlg2d"><optgroup id="nlg2d"><thead id="nlg2d"></thead></optgroup></bdo>
      3. <tbody id="nlg2d"></tbody>
      4. <tbody id="nlg2d"><span id="nlg2d"><td id="nlg2d"></td></span></tbody>

        一座漂洋過海的安徽古宅

        第 1312 天

        蔭 余 堂

        蔭余堂是原位于安徽休寧縣黃村的一座普通古民居,從被拆解然后運到美國,再在迪美博物館進行一磚一瓦的復原,整整歷時7年,耗資1.25億美元。從內到外,每個細節,都完整恢復原貌。

        2003年,這座在家鄉可能會被拆毀的老房子,漂洋過海在異域他鄉得以新生。

        遷徙到迪美博物館的「蔭余堂」

        作為千年古村落,黃村的古建筑,部分在20世紀中期遭到毀壞。同時,不少古建筑原有的風貌,已遭到不同程度的損壞和老化。蔭余堂就是這些古宅中的一員。

        建于清朝嘉慶年間的蔭余堂,已有兩百多年歷史,是黃氏商人的私人住宅,因希望世世代代“求祖蔭,祈富余”,故名為蔭余堂。這是一棟兩層樓、四水歸堂式的典型傳統徽州建筑,內設有16間臥室、中堂、天井等。

        安徽江南民居特有的平面布局方式,

        因屋頂內側坡的雨水從四面流入天井,

        稱為“四水歸堂”

        黃氏八代子孫都曾在這棟祖傳老宅里居住。到了1980年代,黃氏家族后代都離開了黃村,蔭余堂也由此空置,面臨出售和拆除的命運。

        然而,一位來自美國的女士,在一次偶然的機會中,改寫了它的命運。

        01

        1985年,畢業于哈佛大學的美國學者白鈴安(Nancy Berliner)來到徽州,當時她被一座座鱗次櫛比、粉墻瓦黛的古建村落所吸引,希望將徽派文化藝術介紹到美國。

        △白鈴安(Nancy Berliner)

        1996年,對徽州建筑藝術念念不忘的白鈴安,與助手王樹楷一起來到安徽黃山休寧縣黃村挑選古民居。

        白鈴安迄今對初見蔭余堂時的感受,仍記憶猶新:“無人居住的徽州老宅,早已破敗不堪,墻體開裂,幾乎要坍塌了,卻像時空的琥珀,不僅建筑上保留著地方特色和精巧的工藝,走在院子里仍能隱約感到這房子被拋棄之前的生活氣息。”

        蔭余堂內的木質門窗

        于是,經過了與中國文化、文物、行政部門的交涉,還有黃氏后代的一致同意后,1997年,整整兩個月時間,由蔭余堂拆下的2700塊木件、8500塊磚瓦、500石件,還包括當時屋內擺放的家具、生活用品,甚至連同院墻、門口鋪設的石板、地基也都原裝搬到美國,共動用了19個40英尺的集裝箱裝運,它們開始被分拆裝運至美國迪美博物館,并進行原裝重組,清朝的徽派古建筑,終于完整的重現于美國迪美博物館(Peabody Essex Museum, PEM)。迪美博物館藏有全世界第一座遷徙到海外的清朝徽派古建筑。

        △遷到美國后的「蔭余堂」

        02

        耗費了5年時間

        白鈴安和團隊終于將它們重新拼接起來

        蔭余堂窗上的木雕和墻角的石雕

        都被原裝運到美國

        中美的建筑師和文物專家合力重裝「蔭余堂」

        黃氏屋主的家書、日記、照片和清朝末年女人的發簪和貼有清國郵票的信封,都被原樣擺放。

        在蔭余堂找到的老照片和海報

        有的擺設是由黃氏后人所提供,例如相關的黃氏宗親族譜、黃石祖先的畫像、日記、賬本、詩集等。

        他們還以物換物的形式,收集了黃家原來的生活器皿和家具,香皂盒、麻將、木桶、筲箕等,每一件都是 絕版。

        也有的物件是從黃村的農家購買,比如,廚房就是根據黃村里一戶人的廚房進行完整的復刻。

        整個建筑盡可能地保留了它在中國時,最后遺留的所有信息。

        03

        2003年6月,蔭余堂重建工程終于完工,并對外開放。

        蔭余堂官網:http://yinyutang.pem.org/

        這個由中美兩國文物專家共同完成的中國古代民宅建筑保護計劃,可算是世界建筑保護歷上的一處奇觀。這樣的古建遷徙,也讓更多中國人意識到,普通、老舊的古民居,也是有其保護和修繕的意義。

        由此,蔭余堂亦可能成為最后一座,身處他鄉的清朝徽派古建筑。

        Hash:c1ce4dc89e2613aa679fe7cae0e61e34fc098599

        聲明:此文由 非遺美學 分享發布,并不意味本站贊同其觀點,文章內容僅供參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權益,請聯系我們 kefu@www.51kouyi.org

          
          
          1. <track id="nlg2d"><div id="nlg2d"><td id="nlg2d"></td></div></track>
          2. <bdo id="nlg2d"><optgroup id="nlg2d"><thead id="nlg2d"></thead></optgroup></bdo>
          3. <tbody id="nlg2d"></tbody>
          4. <tbody id="nlg2d"><span id="nlg2d"><td id="nlg2d"></td></span></tbody>

            91欧美激情一区二区三区成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