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track id="nlg2d"><div id="nlg2d"><td id="nlg2d"></td></div></track>
      2. <bdo id="nlg2d"><optgroup id="nlg2d"><thead id="nlg2d"></thead></optgroup></bdo>
      3. <tbody id="nlg2d"></tbody>
      4. <tbody id="nlg2d"><span id="nlg2d"><td id="nlg2d"></td></span></tbody>

        新疆博物館十大鎮館之寶是什么

        導讀:新疆博物館十大鎮館之寶是什么 第1件,伏羲女媧交尾圖 第2件,五星出東方利中國錦 第3件,彩繪天王踏鬼木俑 第4件,彩繪騎馬戴帷帽仕女俑 第5件,弈棋仕女圖 第6件,戰國青銅武士俑 第7件,最早《三國志》手抄本 第8件,木亭模型 第9件,阿圖什人頭骨化石 第10件,干尸

        新疆博物館是一座其不論是建筑規模抑或是館藏數量都非常值得參觀的,并且這里的文物展示著它的別樣風情,尤其是那些極具絲綢之路風情的文物更是讓它躋身中國頂流博物館之例,成為中國一級博物館,那么新疆博物館十大鎮館之寶是什么。

        第1件,伏羲女媧交尾圖

        伏羲女媧交尾圖,唐代絹畫, 高221.5厘米,上寬105.5厘米,下寬80.9厘米。

        伏羲和女媧是中華民族的遠古始祖,相傳他們是兄妹,伏羲龍身,女媧蛇軀,當時世界上只有他們二人,兄妹倆別無選擇,最終結為夫妻。從此他們不但創造了天地萬物,而且成為了繁衍人類的始祖。

        畫中,伏羲女媧手持規矩,上身相擁,蛇尾纏繞,兩者上部畫有炎炎烈日,尾下則是皓月當空。畫中所表達的具體含義,現在人無從知曉,有人說酷似生命遺傳基因結構圖,還有人說是古人臆想的神秘符號,總之,目前還沒有確切答案,留下了非常神秘的色彩。

        新疆博物館十大鎮館之寶是什么

        第2件,五星出東方利中國錦

        五星出東方利中國錦,漢代織錦護臂,國家一級文物,中國首批禁止出國(境)展覽文物,1995年發現于尼雅遺址一處古墓中。此錦的發現被譽為20世紀中國考古學最偉大的發現之一。

        該織錦呈圓角長方形,長18.5厘米,寬12.5厘米,錦面絹里,為五重平紋經錦,紋樣和題材新穎別致,寶藍、絳紅、草綠、明黃和白色等五組色經根據花紋紋樣分別顯花,織出星紋、云氣紋及孔雀、仙鶴、避邪、老虎等瑞獸紋,上下每兩組循環花紋之間貫穿小篆體“五星出東方利中國”文字。結構復雜,工藝精湛,堪稱是我國漢代錦的精華。

        該錦再加上墓中出土的其它錦上的文字,合起來應該是“五星出東方利中國,討南羌,四夷服,單于降,與天無極!寓意五星同時出現于東方之天象對中國征伐有利。

        第3件,彩繪天王踏鬼木俑

        彩繪天王踏鬼木俑,此俑出自唐代將軍張雄夫婦合葬墓,這種俑是作為墓葬“守護神”置于墓室門外,以保衛墓主人的“安寧”。天王全身施彩、雙目圓睜、神態威嚴、氣勢雄偉,降魔除妖,以保高昌左衛大將軍張雄靈魂平安。這類木雕天王踏鬼俑,到目前為止在國內僅見一例。

        第4件,彩繪騎馬戴帷帽仕女俑

        彩繪騎馬戴帷帽仕女俑,唐代手工泥塑彩繪俑, 1972年出土于吐魯番市阿斯塔那墓地。仕女發束高髻,額間花鈿,上身穿白色小花紋襦衣,下穿黑色樹葉紋圖案的綠色長裙,裙上端高及胸部,足穿黑靴,騎在鞍馬上,形態典雅,再現大唐貴族婦女的雍容華貴。

        新疆博物館十大鎮館之寶是什么

        第5件,弈棋仕女圖

        弈棋仕女圖,唐代絹本設色畫,1972年出土于新疆吐魯番阿斯塔那墓地的屏風畫。

        該畫出土時已破碎,經修復,重現了11位婦女兒童的形象。畫面以弈棋貴婦為中心人物,圍繞弈棋的主題,又有侍婢應候、兒童嬉戲等內容,是描繪貴族婦女生活的一組工筆重彩風俗畫。

        此圖中貴婦身著典型的唐代服飾,發束高髻,額間描心形花鈿,身著緋衣綠裙,披帛,手戴玉鐲,做舉棋未定、正在沉思狀。貴婦神情被刻畫得惟妙惟肖,畫面線條流暢,質感逼真。依據仕女穿著,該貴婦當為六品官吏之妻。

        第6件,戰國青銅武士俑

        戰國青銅武士俑,1983年出土,高40 厘米,中空,用紅銅合模鑄成。

        該俑深目高鼻,頭戴頂附彎鉤的高頂遮沿帽,上身赤裸,腰間系短裙。左腿屈起,右腿下跪。雙手環握,拳心相對,手中各有一孔管,原應為弓箭一類的武器。全身肌肉發達,雙目凝視前方,顯得威武有力。戰國墓殉葬武士俑并不鮮見,但一般為陶質和木雕,青銅鑄造武士俑則極為罕見,其應是戰國時期在伊犂河流域活動的少數民族塞種人男子形象。

        第7件,最早《三國志》手抄本

        該抄本殘卷為最早的《三國志》手抄本,長22厘米,寬72厘米,隸書字體,殘存40行,約570字,起自魏黃初二年(公元221年)劉備率軍伐吳,孫權以陸遜為督拒之,次年戰勝蜀軍,至吳黃武元年(公元222年)九月魏伐吳,孫權“卑辭上書”乃魏文帝曹丕回書止。

        我們都知道陳壽著《三國志》是在3世紀末,而這本殘卷處的年代則是在《三國志》問世不久,可見在晉朝的時候,中原西域的交流十分密切,當時的文化傳播速度甚至超出了今人的想象。

        第8件,木亭模型

        木亭模型,出土于阿斯塔那古墓,來自1000多年前的唐代,高20.8厘米,整體呈紅色,由梁、柱、斗拱構成,中間有8根圓柱支撐,下方有方形底座,整個木亭充滿盛唐氣韻,說明1000多年前,中原地區的建筑風格就對新疆地區影響深遠,這件“木亭模型”是代表中國古代建筑文明的重要文物,包含著中國古建筑的精髓——斗拱,具有特殊的歷史文化價值。

        新疆博物館十大鎮館之寶是什么

        第9件,阿圖什頭骨化石

        新疆地區最早的人類是哪種人類呢?直到1981年阿圖什人頭骨化石的出現,人們才有了答案。考古學、人類學、地質學專家對阿圖什人頭骨化石的特點、級 別和地層、地理環境進行了詳盡的研究和分析,鑒定這一人頭骨化石至少有一萬七千年的歷史,為18歲左右的男子頭骨,比現代人頭骨要厚。

        “阿圖什”人頭骨化石的出土,意義重大,它證明新疆地區歷史悠久,至少在一萬七千年前,就有人類在這塊土地上繁衍生息。

        第10件,干尸

        新疆博物館的干尸太多了,保存地十分完好,其中有名的就有樓蘭女尸、營盤男尸、小河墓地女尸、且末男尸和女尸等,因為畫面不適,就不上一一上傳照片了。

        Hash:a18931c3a73cda17896386537d8a8ca77cd63e4d

        聲明:此文由 佚名 分享發布,并不意味本站贊同其觀點,文章內容僅供參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權益,請聯系我們 kefu@www.51kouyi.org

          
          
          1. <track id="nlg2d"><div id="nlg2d"><td id="nlg2d"></td></div></track>
          2. <bdo id="nlg2d"><optgroup id="nlg2d"><thead id="nlg2d"></thead></optgroup></bdo>
          3. <tbody id="nlg2d"></tbody>
          4. <tbody id="nlg2d"><span id="nlg2d"><td id="nlg2d"></td></span></tbody>

            91欧美激情一区二区三区成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