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track id="nlg2d"><div id="nlg2d"><td id="nlg2d"></td></div></track>
      2. <bdo id="nlg2d"><optgroup id="nlg2d"><thead id="nlg2d"></thead></optgroup></bdo>
      3. <tbody id="nlg2d"></tbody>
      4. <tbody id="nlg2d"><span id="nlg2d"><td id="nlg2d"></td></span></tbody>

        春風十里 植綠正當時

        河南日報客戶端記者 胡春娜

        春回大地,萬物萌發。又到一年中最適宜植樹造林的季節。

        樹木對于維持地球自然生態環境,有著非常重要的作用。有人統計過,一棵50年樹齡的大樹,持續產生氧氣、吸收有害氣體、增加土壤肥力、涵養水源、為鳥類及其他動物提供生存場所等功能所產生的價值,累計近20萬美元。植樹造林不僅可以綠化和美化家園,還能調節氣候、促進經濟發展,是一項利于當代、造福后人的宏偉工程,因而在全球許多國家,都專門設立了植樹節。

        春光明媚,春風十里,讓我們一起走出家門,種下一棵樹,種下綠色的希望,為未來送去一片盎然的生機。

        一場與大地的約會

        三月天,乍暖還寒,植樹的人們已經動起來了。

        上個周末,早上八點整,從鄭東新區駛出兩輛大巴車。經過兩個小時的行程,120多人的植樹“大軍”到達此次活動的目的地——蘭考縣國儲林。

        人群中,一位戴著鴨舌帽的老者令記者印象深刻:他拿著喇叭向大家介紹了植樹的步驟:樹坑的標準、樹根入土的深度、填土如何才能扎實、澆水如何把握,深入淺出的解說,力爭讓每位植樹者都聽得明明白白。原來,這位老者是省林科院退休研究員董云嵐,他是一位資深林業專家,也是一名志愿者,多年來一直參加每年的義務植樹活動。

        “開始植樹。”聽完講解,號令一出,大家就迫不及待地奔向放工具的小卡車。

        常植昂是一名初二學生,他和媽媽一組,領了一把鐵鍬和一棵樹苗。他先將樹苗扛到指定的樹坑,放進去,扶著樹,并對照拉的線,檢查是否和其他的樹苗在一條線上,媽媽則負責填土,澆水。高高的樹苗,稚氣的孩子,認真的母親,是當天最美的植樹畫面。

        來自河南工程學院的吳佼煬、曹卓等六位同學也是忙得熱火朝天。他們兩兩一組,揮舞鐵鍬翻新土,扶植新苗列成行。大學二年級的曹卓說:“這樣的活動很有意義!平時,我們都是在書本上學習如何監測環境指數,知道怎么減少污染,今天,我們大家一起在實踐中學習了如何保護環境,為‘青山綠水’貢獻了一分自己的力量。”

        兩個多小時,百余棵楸樹亭亭玉立在這片土地上,再添一片新綠。蘭考縣林業高級工程師趙冬高興地說:“又為蘭考增添了一道別樣的風景。”

        在沿黃岸邊的一塊沙地上,另一場植樹活動也在舉行。張璞正帶著20多名志愿者挖坑、植樹,在河岸的林子里清撿垃圾。這支隊伍有點特殊,農民工居多。“第一次參加植樹活動,感覺自己除了能蓋房子,還能參與一些力所能及的公益活動,心里很高興。”來自湖北的王友兵這樣告訴記者。他來河南十多年了,在中建三局的工地上工作,休閑時間會和工友一起在鄭州市的街頭走走,發現城市一年比一年美。其他的農民工兄弟也紛紛表示,以后還會參加植樹活動,將鄭州“打扮”得更美麗。

        河南日報客戶端記者 鄧放 攝

        植綠,一直在行動

        年年植樹樹成蔭,代代造林林成森。

        有人做過大致的計算,制作4000張賀卡,就要砍掉一 棵大樹;我國每年使用一次性筷子450億雙,需砍伐2500萬棵大樹,減少森林面積約200萬平方米;一棵大樹僅能制作3000張白紙……沒有樹的世界,難以想象。

        前段時間,電影《流浪地球》熱映。觀影后,很多人熱評、反思,也為我們的地球資源浪費敲響了警鐘。正如影片的最后所說:“無論最終將人類歷史導向何處,我們決定,選擇希望。”希望在哪里?希望就在你我的行動中。

        近年來,我省綠色環保組織逐年增加,志愿者隊伍日趨壯大,環境保護的活動更是種類繁多。

        “綠色中原”的負責人盧志峰介紹,作為民間環保組織,他們舉辦了多種多樣的活動,如“鄭州空氣一目了然”,30天同一時間、同一地點拍攝鄭州的天空,對比記錄;“親水性”,巡河、護河,了解河流生態;“零廢棄”,鼓勵大家進行有效的垃圾分類、管理,變廢為寶;“自然教育”,讓孩子走進大自然,保護環境從小做起……

        “綠水青山不是喊出來的,而是所有熱愛綠色、保護綠色的人干出來的。人類是自然資源的消耗者,更應該是保護者。要通過我們的努力,‘增’綠大于‘減’綠,才能讓綠水青山更美好。”盧志峰感慨地說。

        其實,“植樹節”活動不是現代人特有的,我國古人也酷愛種樹。早在春秋戰國時期,管仲就已經將種樹上升到品德的高度了,寫出了“一年之計,莫如樹谷;十年之計,莫如樹木;終身之計,莫如樹人”。一向重視農業生產的漢文帝、漢景帝父子對種樹這事當然也不含糊,曾多次頒布勸民植樹之詔:“多農桑,益種樹,可得衣食物。”唐宋時期的詩人對植樹也是情有獨鐘,其八大家之一的柳宗元,不但姓柳,也喜愛種柳。白居易在很多地方做過官,每到一處,他都要栽花種樹,并留下詩篇……可見植樹造林,保護環境,是許多名人志士所崇尚的事情。

        不論是“最是一年春好處,絕勝煙柳滿皇都”的城市景象,還是“牧童、短笛、垂柳、炊煙”的鄉村意象,從古至今,人們總是愿意追求最美的景色。

        隨著時代的發展,互聯網的應用和發展給社會生活帶來了巨大的改變,也為綠化公益事業開創了多元渠道和即時平臺。通過網絡捐贈樹苗、購買森林碳匯等方式,網民可以參與到綠化行動中來,登錄活動官方網站,輕點鼠標,捐植一棵樹、一片林,播下綠色希望。

        每年,小麗和朋友們都會登錄網絡植樹的官網,掃描二維碼,輸入捐款的金額,輕點付款,完成“種樹”。“有錢出錢,有力出力!”小麗說,這種形式是對義務植樹的一種補充,雖然他們沒有時間,但是可以出錢,盡一份責任和義務,那么“青山行不盡,綠水去何長”的詩畫家園將不是夢想。

        相約春天

        一滴水知海洋,一粒沙知陸地。

        一棵樹的意義和價值,不僅體現在為小鳥提供安身之所,為大地種出了片片的綠意,而且為人們的生存空間提供了美好,為生活吟誦著生動的詩篇。

        前不久,一則消息刷屏。

        通過衛星觀測,人們發現地球比20年前更綠了。自2000年以來,地球綠化面積增加了5%,中國對全球植被量的貢獻比例居世界首位,以自己的成功實踐樹立了“綠色樣板”。

        這些年,我省的綠色版圖也在不斷擴大,森林覆蓋率逐年增加。? ?“植樹造林綠化祖國”到“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人們建設美麗生態家園的心,始終未變。

        有河南“塞罕壩”之稱的申甘林,成為商丘民權縣的旅游觀光勝地;三門峽因生態宜居,越來越多的天鵝居住于此,“天鵝城”成為三門峽發展城市旅游的一張名片;幾代濟源造林人,讓王屋山森林覆蓋率達98%以上;濮陽駐馬店南陽,大力打造天藍地綠水凈,綠色成為城市亮麗的底色……“染綠”“復綠”,河南一直在行動。

        截至去年年底,我省已有14個省轄市成功入選了國家森林城市。森林進城圍城,既滿足城市居民走進大自然、回歸大自然的需求,也為人們創造了生態良好、有益健康的人居環境,提高了人們的幸福指數。

        “昨日之美,美在自然;今日之美,美在保護。”我省林業局相關負責人說,為了讓“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理念在中原大地上更加充分地展示出來,早日實現“五年增綠山川平原,十年建成森林河南”的美好愿景,省委、省政府對林業生態建設提出了更高的目標和要求,努力創造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發展方式和生活方式,為建設美麗河南作出新貢獻。

        “進城先見綠”,是城市變化最直觀的感受。登上鄭東新區的大玉米遠眺,藍天白云下一片新綠。清風吹拂,楊柳依依,水鳥翻飛,湖面泛起層層漣漪,此等美景,怎不讓人沉醉。

        家住鄭州航空港區的張蘭蘭和孩子在家里的陽臺上,一起栽種了幾盆綠植。她說:“‘造綠’的方式有很多,自己動手植樹種草栽花,不僅可以美化環境,還可以培養良好的生活情趣。”城市綠化與居民家庭裝點相得益彰,使我們的城市更和諧宜居。

        每到周末,總會收到一些微信公眾號的推送,“周邊游”“鄉村游”“親密大自然”等旅游攻略很是吸引人。記者在基層采訪時也發現,鄉村的街道越來越整齊,房屋越來越明亮,森森綠樹擁抱著白墻黛瓦,好一幅鄉村風光畫卷。

        綠色發展意識已經深入人心,綠色發展道路必然越走越寬。讓我們相約春天去植樹,共同續寫新的綠色篇章。

        種下希望

        早春三月,孩子們在老師的帶領下,前往“森林課堂”開展“植樹造林綠化家園”踏青植樹活動。他們手拿鐵锨、小鏟子、小水桶等工具來到種植區,四人一組,合理分工,開始植樹。通過本次活動,加深了孩子們的綠色環保意識,帶領他們走進大自然,探索認識世界。聶冬晗 胡元貝攝

        公園里的那棵樹

        □王華峰

        上世紀90年代,駐馬店市森林公園還位于城市郊區。當時那里還是一片荒地,每年植樹節到來之際,市里有關部門都會組織市民在“黑泥溝”河灘兩岸植樹。有一年,我陪著孩子去植樹,與森林公園結下了不解之緣。

        那年兒子8歲,還在上小學。周末,學校組織學生去森林公園植樹,要求學生自己捐樹? ?,樹種不限,由家長陪伴,栽下的樹就是自己認領的樹,掛上樹種介紹、認領人姓名、栽樹時間,并且包栽包活。兒子對此興致很高,放學回家就與我商量著帶什么樹苗。兒子說栽棵果樹吧,將來可以收獲果實,而且爺爺家的園子里有現成的櫻桃樹、石榴樹、杏樹等。我說果樹是好,但不好管理,不如栽棵國槐吧,成活率高,成蔭又好,適合栽在公園里。達成一致意見后,我們特地去了一趟鄉下的親戚家,要了一棵拐杖粗細的槐樹苗。第二天按照學校要求的時間和地點去公園植樹。

        園藝工看我們帶來的是國槐樹苗,就安排我們在人行道的拐彎處栽下,原來公園管理人員早已把不同的樹種安排不同地方種植,國槐樹被安排在人行道的兩旁,位置優越。兒子說:“咱們一定要認真栽,得保證這棵小樹苗能夠成活。”

        我們分工協作。我挖土,他扶苗,然后一起提水澆樹,讓小樹苗喝得飽飽的。兒子干得滿頭大汗,臉上蕩漾著笑容,高興的樣子好似考了“雙百”。

        接下來的幾年間,兒子對這棵樹認真照料。每隔一段時間都去澆水、施肥、松土,看到小樹在一天天茁壯成長,我們都心滿意足。

        隨著時間的推移,兒子的學業一年年加重,每年去公園的次數漸漸少了。今年春節回來探親之際,他又想起了那棵樹,約著我一起去看。近二十年過去了,當年那棵小樹已長成茂密的大樹。

        有人說,一棵樹的樹冠和它的根系是同樣大小的,只有土壤足夠肥沃厚實,大樹才能扎根深遠,樹冠才能長得繁密茂盛。夢想的土壤是否肥沃,取決于你的行動和努力。

        Hash:090e94cde0e9275659eaccb81087dc714450bbe6

        聲明:此文由 河南日報客戶端 分享發布,并不意味本站贊同其觀點,文章內容僅供參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權益,請聯系我們 kefu@www.51kouyi.org

          
          
          1. <track id="nlg2d"><div id="nlg2d"><td id="nlg2d"></td></div></track>
          2. <bdo id="nlg2d"><optgroup id="nlg2d"><thead id="nlg2d"></thead></optgroup></bdo>
          3. <tbody id="nlg2d"></tbody>
          4. <tbody id="nlg2d"><span id="nlg2d"><td id="nlg2d"></td></span></tbody>

            91欧美激情一区二区三区成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