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東封開景點 廣東封開在哪個地方
導讀:廣東封開景點 廣東封開在哪個地方 1. 廣東封開在哪個地方 2. 封開在什么地方 3. 廣東封開是哪里 4. 廣東開封了嗎 5. 廣東封開在哪個市 6. 封開屬于廣東哪里 7. 廣州封開縣在哪里 8. 廣東封開是哪里的城市 9. 封開什么時候劃給廣東的 10. 封開是粵西地區嗎?
1. 廣東封開在哪個地方
白話發源于廣信,是古蒼梧縣,即今梧州市區,而不是封開縣!
一、鼓吹廣信在封開的,比較典型的磚家有下面幾位:
1、廣東學者陳乃良1988年根據《漢書·武帝記》:“遣伏波將軍路博德出桂陽,下湟水;樓船將軍楊仆出豫章,下湞水;歸義越侯嚴為戈船將軍,出零陵,下漓水;甲為下瀨將軍,下蒼梧。”一口咬定下瀨將軍下蒼梧是從賀江順水路而下,漢書只是說下瀨將軍南下蒼梧,并未說明是水路還是陸路,也沒說明路線,陳乃良之詞實為偽辯!
2、2004年8月,黃偉宗教授等五十多名磚家在封開又召開了“嶺南文化古都”學術會議,1996年、2004年、2011年先后出版了《嶺南文化古都———封開》、《封開—廣信:嶺南文化古都論》、《封開:廣府首府論壇》三本偽書!又如司徒尚紀在《嶺南文史》1996年4期,引用《讀史方輿紀要》與《蒼梧縣志》記載梧州府廣信城條時, 只用上句 “在今府治東 , 漢置, 自三國吳以來, 皆因而不改。” 僅以“府治東”為由(意思是梧州府東邊),一口咬定是封開,卻把緊接連的 “城邑考, 府舊城在大云山麓(大云山現叫白云山,位于今梧州萬秀東北), 東北跨山 , 西南兩面皆臨江。” 的下一句棄之不要 。這種斷章取義的做法 , 實為偽論!按照“東北跨山 , 西南兩面皆臨江”的說法,廣信城正好是現在的梧州萬秀區,而封開縣東北只是賀江根本不靠山!即使按照上句 “在今府治東 , 漢置”,梧州縣衙東面正好是萬秀區,而此“磚家”卻把目標引向20公里開外的封開縣,可謂腦洞大開! 其實《蒼梧縣志》還有記載:“萬壽宮在縣治東,舊為火神廟”,這里也“治東”叫法,現在萬壽宮就在今梧州市大中路與和平路交接處之東側,這磚家是不是也要把萬壽宮搬運到封開呢?
3、磚家王國維校對《水經注》卷37 ——水條, 記載郁水“東逕猛陵縣。猛陵縣在廣信之西南, 王莽之猛陸也。泿水(今北流江——作者按) 於縣左合郁溪(古名郁江, 現名潯江——作者按) , 亂流逕廣信縣”,以北流江在左邊匯入郁江流逕廣信縣為理由認定廣信就是封開,事實上北流江在左邊匯入郁江后既流經梧州也流經封開,此磚家卻一口咬定就是封開,這是什么強盜邏輯?
其實北魏酈道元的《水經注》,還有這樣一句話:“猛陵縣在廣信之西南”。猛陵縣,縣治猛陵(今廣西蒼梧縣人和鎮孟陵村),正好在梧州萬秀的西面偏南,卻是封開的西面偏北,打臉嗎?
4、 上面這幾位磚家的“論據”在被人戳穿之后,他們至今都沒敢做出回應,這是為何?
二、封川縣本地的縣志類書籍,對封川和廣信的描述,存在不少與現實有矛盾的地方,比如同一本《封川縣志》,一會兒說是“據邕、桂、賀三江之口”,一會兒又說是“即今賀江口上”,很讓人懷疑上面的記載是不是指現在的封開:莫非是因為隋朝時期封川曾經做過蒼梧郡府?
1、明宣德元年封川教諭陳顥的《重建封川縣治記》:“臨封據邕、桂、賀三江之口”,以及《封川縣志》記載“封川為東粵奧區,前帶長江,后倚峻嶺,據邕、賀、桂三江之口”,但是現今封開縣只臨邕、賀二江之口,與桂江根本不沾邊!
2、《封川縣志》中記述:“漢廣信縣,在縣北十里,梁改梁信,隋改封川,唐改封興,宋改封川,即今賀江口上。”這里雖然說是在賀江口上,但是有意思了,因為文中有一句“在縣北十里”,這到底是說廣信在封川北邊十里?還是封川在廣信北邊十里?不過這不重要,但是有一點可以說明的就是,這個? ?江口上的封川縣距離廣信有十里遠,請問賀江口三角洲那巴掌大的地方,如果拉出十里距離的話,已經到了什么地方?賀江口那塊地才多大?兩面夾山,左右連江面一起算上都不到2公里寬,南北長也不到5里地,出了這范圍就是大山,怎么還能放上一個廣信城舊址?放在大山里嗎?
3、導致混淆的原因是什么 ?很有可能就是因為封川縣曾在隋大業三年至隋末一度作為蒼梧郡治(607-618,共11年),才給了不少學者乘機渾水摸魚的機會。廣信縣原為蒼梧郡治,而梁信縣成立于南朝梁武帝四年(公元523年),隋朝開皇九年(公元589年)朝廷成立封州,梁信縣是州治,到隋朝開皇十年(公元590年)“蒼梧郡廣信縣改為蒼梧縣,開皇十八年(公元598年)改梁信縣為封川縣”,隋大業三年(公元607年)至隋末,朝廷廢封州,把封川縣劃入蒼梧郡,蒼梧郡府搬到了封川,封川縣在這段時間(公元607-618年)成了蒼梧郡治,反過來管轄由廣信改名的蒼梧縣!“至唐初復置梧州時,蒼梧縣又成回治所,一直沿襲至今”唐初蒼梧郡治所又搬回蒼梧縣!就是因為這封川縣曾經做了11年的蒼梧郡治,致使不少學者渾水摸魚把封川吹噓成廣信!廣東人以隋朝末封川縣做過11年蒼梧郡治為由,妄稱秦漢時期屬于廣信縣,可笑之極,吹牛也不看看歷史時段!秦漢時期,封開那地方連名字都沒有史書記尋,南朝才有記載叫梁信縣,而不是廣信縣,一字之差,“專家”們想以此打擦邊球,廣信縣與梁信縣并存了很長一段時間,隋朝后期廣信縣改名蒼梧縣,梁信縣改名封川縣,都有歷史可查,卻從來沒發現封川與廣信有什么扯得上關系的地方!現今封開縣又拍記錄片又造“廣信塔”,極力造假,不覺得可笑嗎?
三、論歷史文物
自1949 年新中國成立后, 因城市發展需要,梧州城在城建過程中 , 先后發現西漢窯址, 發現從漢至南朝古墓, 出土大量文物。現根據 《廣西文物考古報告集》 (廣西人民出版社 1993 年出版)發表論著材料, 從中選出幾個文物點就足以反映出當時廣信城的大體概貌 。
1、富民坊文物點, 位在城西北桂江西岸,先后挖出 27 個陶窯遺址,占地面積約1 萬平方米, 出土大量半成品和印紋陶片,經鑒定這些窯為西漢生產印紋陶的陶窯遺址 。又在窯址南面約300 米~ 400 米處 , 即今梧州市一建公司駐地內,發現一古墓, 該公司因挖土建房, 發現此墓室文物豐富, 有瓷器、 銅器 、 飾品共 63 件, 以及五銖錢 130 枚 。銅器中的提梁壺 、 薰爐和神獸人物鏡等具有獨特風格。梧州博物館鑒定該墓為南朝古墓 。
2、鶴頭山文物點, 位在城區北面的鶴頭山最高處。1973 年 11 月梧州勝利酒廠在該處基建中發現兩座墓葬, 出土文物繁多 。這些文物有銅皿、銅樽 、 規矩紋銅鏡、 五銖錢和直身罐等 , 具有獨特風格, 與我國南方一些省出土同類文物形狀近似。文物部門鑒定兩墓為東漢墓。
3、旺步文物點, 位在城區西江南岸。該處有多座古墓, 出土文物有刻花銅案 、 銅碗和銅尺等多件。其中銅碗的碗花背面 , 刻有 “章和三年正月十日錢千二百文” 銘文。 “章和” 為東漢章帝劉火旦的年號, 有力說明此兩座墓為東漢墓。文化路文物點 , 位于城區北山下的文化路。70 年代初期 , 市政工程部門在修建地下水道時,于該地發現一座完整的磚室古墓。該墓出土有雙復耳青瓷罐等近 30 件文物 。僅從該墓使用的平面網紋磚來看, 這種磚與該市過去出土有 “永嘉
中天下災但江南皆康平” 、 “永嘉六年壬申富且壽考” 的墓葬遺物的紀年磚基本一致 。 “永嘉” 為西晉懷帝司馬熾年號 。這說明此墓? ??晉代墓 。
4、 從漢初的蒼梧王城到民國十八年(1929年)拆城墻修馬路,繪圖丈量記之甚詳 , 其中漢代廣信就由原南越國蒼梧王城向南擴筑成半梯形 ,北由今東正路45號至10號 ,中由東中街頂幼兒園至傳經里4號, 南由東中街13號至文化路東三巷6號 , 周長600米 , 面積2.5萬平方米 。陳金源認為 , 《城邑考》所說的蒼梧王趙光筑的蒼梧城就在今梧州市區內 ,那是一座土城 , 周長424米, 面積11236平方米, 遺址在今東中路和東正路 ,東至東正路博愛里,西至東中路一巷 。就是這座蒼梧王城, 后來改建為廣信縣城。三國吳黃武元年(222年)再擴充至今大中路口和吳太史第 ,周長880米 !
5、封開縣雖然也發現有漢代古墓, 但數量少,而且這些古墓都遠離縣城 , 分別位在距離封川城50 公里 ~ 60 公里的北部南豐鎮和羊墩及東北部杏花鎮斑石嶺等地 , 位在古封川城的古墓就罕見。這種現象的存在 , 與今梧州城邊緣地帶存留有眾多漢至南朝的古墓相比相差太大。兩地水陸交通條件相比 , 差距亦很懸殊 !與你們所說的所謂古代封川是個繁華地的說法名不副實!現在封開的那個廣信塔,不過是請華南理工大學設計,畫個圖紙拿回去,用鋼筋水泥做成的所謂“文物”,至于說古代有廣信塔的說法,可留下了磚瓦為憑?
四、文獻記載:
1、北宋人樂史撰的《太平寰宇記》云:蒼梧縣(舊二鄉,今六鄉)漢蒼梧郡治,廣信縣即今州治也……”
2、唐代曾作嶺南節度、淮南節度使,德、順、憲三朝宰相,在其史學名著《通典》中云:
“后漢光武以官多役煩,乃并省郡國十,縣、道、侯國四百余所。其后亦為十三州部:……交治廣信,今蒼梧郡蒼梧縣……”,《通典》的《古南越》篇的“序”中也云:“……至(漢)獻帝,乃立為交州(領郡七。時張津為交趾剌史,士燮為交趾太守,其上表請立為州,置牧,初理龍編縣,即今安南府縣也。乃置交州牧,徙理蒼梧廣信縣,即今郡蒼梧縣也……)”
3、南宋人王象之編的《輿地紀勝》云:“蒼梧縣,《舊唐志》云,本漢蒼梧郡廣信縣,即今治。隋立蒼梧縣,于此置郡。”
4、《中國古今地名大辭典》(臧勵和等編,1931年商務印書館出版)云:
“交州:漢置……建安間徙治廣信,即今廣西蒼梧縣治。”
“蒼梧郡……漢初趙佗封其族人為蒼梧王皆此。武帝置蒼梧郡,即今廣西蒼梧縣治。”
“廣信縣,漢置。隋。改曰蒼梧。即今廣西蒼梧縣治。”
5、《中國歷史地名辭典》(復旦大學歷史地理研究所編,1988年3月第一版,1989年7月第二次印刷)云:“蒼梧縣:隋開皇中以廣信改名,治所即今廣西梧州市,后遷治龍圩鎮,即今廣西蒼梧縣。”
6、《嶺嶠春秋———嶺南文化論集(三)》徐杰舜文《嶺南文化解剖散論》說:“蒼梧郡治所廣信(今梧州)……”
7、 《嶺南古代方志輯佚》(廣東方志辦古代方志叢書·廣東人民出版社2002年7月第一版,駱偉、駱延輯注)其中《交州記》的校注,“交州”條說“交州。漢置,交州剌史治龍編(今越南北部),建安時徙治廣信(即今廣西梧州),后又改治番禺。……”
8、《廣東百科全書·歷史》(中國大百科全書出版社,1995年11月出版)云:“交州……剌史每年巡行各郡,治廣信(今廣西梧州)。”
9、宋代歐陽文心 《輿地廣記》: 也記載有“蒼梧縣, 本漢廣信縣, 為蒼梧郡治, 東漢以后因之。隋平陳, 郡廢, 改廣信為蒼梧。唐立梧州。”;《大明一統志》卷八十四梧州府條,以及《大清一統志》三? ?廣西冊梧州府條, 都記述廣信城就是梧州城, 都記述蒼梧郡治在梧州;清朝謝啟昆《廣西通志》, 在該志第一冊卷三、卷四、卷六的表格文字和條文, 都記述蒼梧郡治和廣信縣城位在今梧州城, 都記述兩個治所建置時間是從西漢元鼎六年起至南朝敗亡長達700 年歷史。民國年間, 蒙起鵬《廣西通志稿·地理篇郡縣沿革》, 也記述今梧州城為蒼梧郡治所, 為廣信縣城。
2. 封開在什么地方
我知道
3. 廣東封開是哪里
下面的網址是肇慶的政府網站,你可以去看看.很詳細
4個縣
肇慶市位于廣東省中西部、西江的中游。土地總面積1.5萬平方公里,人口390多萬,下轄有端州區、鼎湖區和廣寧、德慶、封開、懷集4縣,代管高要、四會2個縣級市,設立了省級的肇慶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廣寧建縣于明朝嘉靖三十八年(1559年),距今440多年。“廣寧”含有“廣泛安寧”的意思。1952年5月,廣寧、四會合并為廣四縣;1954年7月分設;1958年10月,兩縣又合并為廣四縣;1961年4月再分設至今,建縣以來一直隸屬肇慶(政區)管轄。
廣寧縣位于廣東中部偏西北,地處北江支流綏江中游,是山區縣和革命老區,是全國著名“竹子之鄉”、“武術之鄉”和全國文化先進縣。全縣轄17個鎮、185個村(居)委會,總人口54萬,面積2459平方公里,縣政府所在地南街鎮是全縣政治、經濟、文化中心。
德慶縣位于廣東省西部,東與高要市相連,西與封開縣相接,南臨西江,北與廣寧、懷集縣相鄰,總面積2256.75平方公里,轄1個街道辦,12個鄉鎮,175個行政村委會,1511個自然村。2005年,全縣戶籍總人數35.9萬人,其中,農村人口28.7萬人。縣城東距肇慶94公里,西離廣西梧州市79公里。
封開縣位于廣東省西北部,居西江上游,毗鄰廣西梧州市,素有“兩廣門戶”之稱,是“西江走廊”經濟區域的重要組成部分,是通往“珠江三角洲及大西南的咽喉之地”,又是“珠三角”與大西南的交匯點,更是一塊誘人開發的寶地。總面積2723平方公里,轄16個鎮,總人口46.99萬人。
懷集縣位于廣東省西北部、肇慶市北部、“泛珠三角”核心區(粵桂湘+港澳)中心,是海陸絲綢之路對接點,是南延北拓、東引西連的樞紐。縣城距廣州180公里、離肇慶150公里。全縣總面積3573平方公里。轄18個鎮1個民族鄉、2個國有林場;全縣人口93萬人。懷集縣地理環境優越,屬亞熱帶季風氣候,四季分明,氣候溫和。
4. 廣東開封了嗎
開封市有大巴車到廣州番禺的。開封市是河南省一個地級市,古時候是一個古都叫東京汴梁城,也是包公所在的都市。開封府,即開封市繁榮美麗,車水馬龍,開封離河南鄭州不遠有條路叫做鄭汴路,是鄭州至開封市的大路。開封市好出名一般人都會認識開封這個名。開封是古代都好出名的。從廣州去開封有大巴也有火車,飛機到鄭州只要到鄭州好快到開封市
5. 廣東封開在哪個市
封開縣有16個鎮分別是江口、南豐、平鳳、大洲、都平、江川、大玉口、河兒口、長安、金裝、白垢、蓮都、漁澇、杏花、羅董、長崗
6. 封開屬于廣東哪里
德慶是廣東省肇慶市下轄縣。地圖詳情:德慶縣位于廣東省中部偏西西江中游北岸,東接高要市,西、西北與封開縣毗鄰,北連懷集縣,東北界廣寧縣,南臨西江與云浮市的郁南、云安兩縣隔江相望。縣境東西寬72公里。南北長47公里。東距肇慶92公里,距廣州200公里,西距廣西梧州79公里。水陸交通便利,村村可通公交車。總面積2257平方公里。轄12個鎮、1個街道,175個行政村。
7. 廣州封開縣在哪 里
封開縣有16個鎮分別是江口、南豐、平鳳、大洲、都平、江川、大玉口、河兒口、長安、金裝、白垢、蓮都、漁澇、杏花、羅董、長崗
8. 廣東封開是哪里的城市
懷集縣,棣屬于廣東省肇慶市,位于廣東省西北部,肇慶市北部,綏江上游。處于粵西隆起帶,西部為盆地區,中、南部為低丘和高丘區,東部、北部、西北部山地區等三部分。
屬亞熱帶季風氣候,夏長冬短,雨量充沛,年平均氣溫為21.1℃。總面積3554.07平方公里。截至2021年01月,下轄2街道16鎮1民族鄉。
懷集縣特產有崗坪切粉、新崗紅茶、甘灑麻竹筍、懷集茶稈竹、汶朗蜜柚、譚脈西瓜、橋頭石山羊等,旅游資源有巖溶地貌天然風景名勝、上愛嶺禪宗文化遺跡、大稠頂山原始自然生態森林、厘江竹韻、文昌閣、熱水坑和岳山溫泉。
9. 封開什么時候劃給廣東的
封開縣位于廣東省西北部,居西江上游,毗鄰廣西梧州市。封開縣歷史悠久,歷史上曾是嶺南與中原地區經濟、文化交流之要地,是嶺南文化的發祥地。據史料記載,公元前111年,漢武帝在嶺南設交州,下轄兩廣及交趾(今越南)一片地區,刺史治就設在封開,使封開成為整個嶺南地區最早的首府。封開在漢初取名廣信,是謂“初開粵地宜廣布恩信也”,此名一直延用到南北朝。至宋代更將廣信的以東劃為廣東,廣信以西劃為廣西,廣東廣西得名由此而來,廣州之名也都源于此。
10. 封開是粵西地區嗎?
肇慶既不屬于粵北,也不屬于粵西,屬于珠三角。珠江三角洲,位于廣東省中南部,是廣府文化的核心地帶和興盛之地,范圍包括廣州、佛山、肇慶、深圳、東莞、惠州、珠海、中山、江門等九個城市。
肇慶交通便捷,區位優勢明顯。肇慶東鄰穗、深、港、澳,背靠祖國大西南,是經濟發達地區通往西南各省的重要交通樞紐。
Hash:56a9c6561c223bae105aa7ef86d4d6a3bc773e66
聲明:此文由 leaf 分享發布,并不意味本站贊同其觀點,文章內容僅供參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權益,請聯系我們 kefu@www.51kouyi.or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