連江縣海邊旅游景點 連江縣海邊景點有哪些
導讀:連江縣海邊旅游景點 連江縣海邊景點有哪些 1. 連江縣海邊景點有哪些 2. 連江縣海邊旅游必去景點 3. 連江縣離海邊有多遠 4. 連江縣附近的海邊 5. 連江縣哪里海邊好玩 6. 連江縣海邊景點有哪些地方 7. 連江旅游必去景點 8. 連江海邊一日游 9. 連江看海有沙灘的地方 10. 連江海邊旅游景點
1. 連江縣海邊景點有哪些
定海灣不要門票,免費。定海灣位于福建省連江縣筱埕鎮,是連江縣著名“三灣”之一,海域面積135平方公里,灣內11個行政村星羅棋布,如一串珍珠撒落在閩江口外。這里有中國十大魅力鄉村--官塢村,省級首批歷史文化名村--定海村,有“小上海”美稱的筱埕村,有“千米金沙”的大埕村,還有蛤沙、蠣塢、東坪、邏回、埕口、南山、鳳貴等地名古怪的海邊小漁村。2010年7月,在東南快報和東快網聯合主辦的“尋找福州最美海灣”征集評選活動中,連江定海灣最終奪得“福州最美海灣”稱號。
海域面積
135平方公里
歷史沿革
定海,古稱“亭角”,扼閩江口,地勢險要,素有“閩江北喉”之稱,歷來為兵家必爭之地。早在唐末五代時,閩王王審知就在定海灣開辟了我國最早的對外貿易港-甘棠港,與泉州的“刺桐港”齊名,同為海上“絲綢之路”的起點。在琉球國的航海圖上,明確標明定海是古琉球國航行中國大陸的第一站。“秋來海有幽都雁,船到城添外國人”,即是當時定海港商旅云集的形象寫照。元設巡檢司,明立千戶所,為明代福建五大水寨之一,享有“會城重鎮”之稱譽。明兵部尚書吳文華《定海七井碑》一文曰:“頂處雁塔高峰,峭拔峻峭,支分派衍,盤踞海上,獨定海亙大海,首敵沖,最為省會咽喉。”清置游擊署,被派作省會門戶。
2. 連江縣海邊旅游必去景點
有一種美叫筱埕的海!既唯美了時光又溫柔了歲月,連江縣的筱埕鎮不僅擁有自然風光旖旎定海灣,和人文薈萃的。定海古城筱埕的定海灣絕對是游玩重頭戲,藍天白云碧海沙灘,分分鐘刷爆朋友圈的美拍圣地。這里有片整潔的沙灘,完全是度假溜娃的好去處,踏進這片海灘,面朝大海,廣闊無垠,來到這里即使什么都不做,只是靜靜眺望大海和藍天,身心也能被這片藍色治愈。
3. 連江縣離海邊有多遠
定海古城,青芝寺,黃岐海邊。
定海古城:定海古城位于連江縣東部海邊,為明清時期的沿海邊防重鎮。古城周圍有十三沙灘、三十六礁嶼和馬祖眺勝等自然景觀,還有元代烽火臺,明代九龍禪寺、古城堡、抗倭五忠墓、抗倭記事碑、倭頭坡、古琉球商人墓、波斯摩尼教石刻、明清古宅、天后宮、城隍廟、真武殿、三官堂等歷史文化古跡。
此外還有那些“備戰年代”遺留下來的幾十公里長,縱橫交錯的掩體、坑道和炮臺,別具奇觀。去定海最好先乘車到連江,然后換車到筱埕,再雇車去定海。
開放時間:全天
門票:免費
交通: 乘29、56、58、60、62、64、66路公交車在祖印寺站下車
住宿:可以提前團購
4. 連江縣附近的海邊
馬尾海灘,連江海灘,廈門海灘
5. 連江縣哪里海邊好玩
沒有門票,不要錢。
定海灣位于福建省連江縣筱埕鎮,是連江縣著名“三灣”之一,海域面積135平方公里,灣內11個行政村星羅棋布,如一串珍珠撒落在閩江口外。
2010年7月,在東南快報和東快網聯合主辦的“尋找福州最美海灣”征集評選活動中,連江定海灣最終奪得“福州最美海灣”稱號。
6. 連江縣海邊景點有哪些地方
連江趕海是是省內首個推出體驗式灘涂漁業勞作的休閑項目。景區位于連江縣曉澳鎮道澳村,地處閩江入海口曉澳漁場,距離福州市區僅六十分鐘車程。
趕海,海邊漁民們的一種勞作方式,當海水退去,露出大片灘涂,而無數的海鮮就留在了這片神秘的大海腹地。
7. 連江旅游必去景點
福州連江縣最好玩的? ?游景點是目嶼島。
目嶼島的沙灘不錯,原生態,還有山上景點也好,有山有水,是個天然的氧吧。這里是露營的好地方,當地的海鮮大餐很好吃,都是當地漁民現從海里撈出來的,特別好吃。晚上能坐在海邊數星星,望銀河,非常羅曼蒂克。
8. 連江海邊一日游
好玩的地方有貴安歡樂世界、貴安水世界、青芝山、北茭村等。1、貴安歡樂世界,占地600畝,一個全國性的超級游樂場,匯聚了九大奇幻主題區域,四十多項國際頂尖游樂設施。2、貴安水世界作為海西地區規模最大、游樂設施最先進的水上樂園,有亞州最大的漩渦式滑道項目“颶風喇叭”、無敵水上過山車“蟒蛇滑道”、跌落式速降回環滑道“極限穿梭”、海西首套六并列競賽滑道“彩虹競技”以及最長的人工漂流河“亞馬遜漂流”等。3、青芝山在閩江下游連江琯頭鎮西北側,青芝山距福州約42公里。相傳古時山上有青紫色靈芝生長,故名青芝山;因青芝山上有很多巖洞,青芝山又稱百洞山。青芝山是第二批省級風景名勝區。全青芝山由奇峰、異洞、怪石、流泉等組成108景。4、北茭村位于黃岐半島東北端,三面臨海,宋代初葉建設的“天后宮”以及“東升寺”、“觀音閣”、“武圣廟”、“高山廟”等古文物保護良好,“北茭鼻”風光舉世聞名,幾百年歷史老屋獨具風格。5、福州市旅游局頒布的連江景點排行,值得游玩的地方還有溪山溫泉等。
9. 連江看海有沙灘的地方
定海古城,青芝寺,黃岐海邊。 定海古城:定海古城位于連江縣東部海邊,為明清時期的沿海邊防重鎮。古城周圍有十三沙灘、三十六礁嶼和馬祖眺勝等自然景觀,還有元代烽火臺,明代九龍禪寺、古城堡、抗倭五忠墓、抗倭記事碑、倭頭坡、古琉球商人墓、波斯摩尼教石刻、明清古宅、天后宮、城隍廟、真武殿、三官堂等歷史文化古跡。 此外還有那些“備戰年代”遺留下來的幾十公里長,縱橫交錯的掩體、坑道和炮臺,別具奇觀。去定海最好先乘車到連江,然后換車到筱埕,再雇車去定海。 開放時間:全天 門票:免費 交通:乘29、56、58、60、62、64、66路公交車在祖印寺站下車 住宿:可以提前團購
10. 連江海邊旅游景點
連江定海古城定海古城:定海古城位于連江縣東部海邊,為明清時期的沿海邊防重鎮。古城周圍有十三沙灘、三十六礁嶼和馬祖眺勝等自然景觀,還有元代烽火臺,明代九龍禪寺、古城堡、抗倭五忠墓、抗倭記事碑、倭頭坡、古琉球商人墓、波斯摩尼教石刻、明清古宅、天后宮、城隍廟、真武殿、三官堂等歷史文化古跡。此外還有那些“備戰年代”遺留下來的幾十公里長,縱橫交錯的掩體、坑道和炮臺,別具奇觀。去定海最好先乘車到連江,然后換車到筱埕,再雇車去定海。青芝寺青芝山位于連江縣涫頭鎮西側,又名百洞山,相傳因山上盛產青色靈芝,又因山勢奇偉,巖洞眾多而得名。海拔150米。由青芝、閩海觀日、青峰、龜山4個景區組成的青芝百洞山風景區,總面積11.37平方公里。山上巖秀石奇,樹深林幽,有一湖、二室、二臺、四泉、五峰、十洞、三十九石、四十四巖等108個景點。而青芝寺是明萬歷四十年(1612)工部左侍郎董應舉在山中所建寺院,1931年毀于火災,1934年國民政府主席林森重建。青芝山是歷代名人墨客聚會之所,至今還保存明代以來摩崖石刻72處,還有林森公館“嘯余廬”和他的藏骨塔。五里亭—連江魁歧村----南宮水庫----覆釜寺----覆釜山(534M)----青峰寺----青芝寺—琯頭鎮乘車返。 費用: 11元。五里亭—連江魁歧村車費6元,琯頭—福州車費5元。? ??略:五里亭省腫瘤醫院乘到連江縣的車,在過琯頭嶺隧道約兩三公里,公路右邊有座大廟(屬連江魁歧村)下車,對面一條小路上行。沿土路走近40分鐘擦過南宮水庫,一路上行90分鐘到覆釜寺,可在此午餐。覆釜寺在往上走幾分鐘有座亭子,是個三叉路口選擇右邊石板路往上走10分鐘翻過山凹,下石板路30到分鐘青峰寺,再走一小時到青芝山景區,青芝山又名百洞山,景區游玩兩三小時。出景區大門兩公里到琯頭鎮104國道邊乘車返福州。羅源碧巖寺碧巖寺:位于羅源灣內碧里鄉近海的嶺頭山腰處,巉巖巨石突兄面起,高數十丈,勢欲撐天,其下有天然洞室,宏敞幽藏。洞室高二十余米,廣約六百平方米,碧巖寺就構筑其中。洞內外名勝古跡甚多,寺史悠久,前人題詠多有佳句。數百年來,一直是羅源縣的一處風景勝地,馳名遐爾。 洞戶正上方高處,仰面可見一樹倒懸,卷校垂干。據寺僧說此樹至今已有上千年歷史,雖久歷塵劫,依然繁茂,四季不凋,生機郁勃。此樹至今未能明其種屬,因恰巧位于山洞中央佛龕之前,特別是九月間開滿白花,其形狀就象是佛前的蓮花燈,俗稱“千葉寶蓮花”。 洞內石縫中,還斜生著一株怪樹。此樹自古以來不沾外界雨露而仍能成活并每年開花結果,果實狀象小梨,味道甜美,名曰“仙果”。 洞頂高高穹隆之上,時時滲出滴滴瀝瀝的泉花,晝夜不絕,微風動處,拋灑如殊,冷然飄墜,素稱“匹巖飛雪”。據說能用嘴接到此水的做生意會發財,但游客一般都接不到。 匹巖對面一山名臥虎。登臨臥虎山巔,眺望匹巖全貌,恰如醒獅張口銜寺,如鯁在喉,欲吞不下。體育中心有車去碧里,到碧里再雇摩托車去碧巖。古稱匹巖,在羅源縣城東17公里的雙貴山(俗稱嶺頭山)上。因山上洞額有“回仙巖”三字,隱約可辨,又稱回仙巖;因狀若雄獅怒吼,亦稱獅巖。巖高百余米,拔地而起,勢欲撐天。巖下有天然洞室,高20多米,廣約600平方米,碧巖寺建在洞室中。寺始建于北宋景德年間(1004~1007年),重修于明清。分為正廳大殿和兩廂僧寮,不施片瓦而雨露不濡。洞內上方縫隙倒生一藤,粗過拇指,長十五、六米,藤尾分枝對稱上翹,狀如蓮花寶座。藤葉四季常綠,九月間開滿白花,俗稱“千葉寶蓮花”。洞左側石罅中,斜生一樹,高僅丈許,終年不沾陽光雨露,卻年年開花結果,果若小梨可食,人稱仙果樹。洞頂清泉飄然而下,日夜不絕,微風動處,拋灑如珠,有“匹巖飛雪”之譽。洞左側一穴曰“金雞籠”。舊時傳聞,“天色將曉,穴中輒聞雞鳴”。左側一石曰“留米巖”。神話傳說,古時每日石縫中都有大米流出,足夠寺僧食用。一日,和尚嫌米流得太慢,把石縫鑿大,結果石縫就不流米了。和尚不死心,把“流米石”改稱“留米石”,希望還有米留在石縫里陳太尉宮陳太尉宮:陳太尉宮位于羅源縣北部離城30公里的中房村,建于南宋嘉熙三年(1239年),明嘉靖間毀于倭患,隆慶間(1567—1570年)仍按原結構形式重建。廟宇由正殿、兩廡、戲臺、宮門四部分組成,建筑面積700平方米,飛檐巍棟,雄偉堂皇。柱之上拱斗相連,構成藻井二米高,圖案優美,設計精巧,造型獨特,歷數百年,飽受風雨侵凌,至今完好,為明代建筑藝術杰作之一。
Hash:6801325b5de6a7b0b88d215cea0e8c7de0414db7
聲明:此文由 謝絕崇拜 分享發布,并不意味本站贊同其觀點,文章內容僅供參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權益,請聯系我們 kefu@www.51kouyi.or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