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面三個歷史人物各自的性格特點
導讀:下面三個歷史人物各自的性格特點 用一分為二的觀點評價唐太宗
孫權:頭腦冷靜、深謀遠慮而又雄心勃勃。周瑜稱他為“神武之才”,曹操也有過“生子當如孫仲謀”的贊嘆。
呂蒙:知錯就改 聰明 勤奮好學 孝敬父母 ,孝,義,勤,忠,智,勇,他孝順母親,舉國皆知,魯肅、甘寧皆敬拜其母,因為他們都佩服呂蒙。
魯肅:老誠厚道,小心謹慎。嘔心瀝血的就做了一件大事,就是孫劉聯盟。
用一分為二的觀點評價唐太宗
凡事都要一分為二的去看,要用辯證和全面的眼光看待一位歷史人物。唐太宗是中國古代人,思想等方面有封建統治者的局限性。唐太宗晚年確實有這樣那樣的缺點,但是這并不妨礙他是中國古代的一位杰出的政治家,他前期發展科舉制,使科舉制更為完善,為后世科舉制的繁榮奠定了基礎,后人評說:太宗皇帝真長策,賺得英雄盡白頭。而且他大力發展經濟,使盛唐出現了貞觀之治。他任用賢才,如杜如晦房玄齡魏征等人。并且唐太宗致力發展與少數民族關系,如 ①征討襲擾邊境地區的少數民族貴族,如打敗突厥等。
②使用少數民族首領管理當地,
③設機構管轄當地,如設安西都護府管高昌故地
④與少數民族首領和親,文成公主入藏。
唐太宗李世民的文治武功,自古就為人所津律樂道,頌揚備至,即便今天,他仍是史學界關注的熱門人物,研究成果很多。總的來說,學界對他的雄才偉略和他對中國歷史所作出的重大貢獻都給予積極的肯定①,但在一些具體問題的評價上還有分歧。
一、關于唐太宗篡改國史及相關的建唐問題。大多數研究者認為唐太宗篡改了國史。例如玄武門事件,“經勝科者之修改,故不易見當時真相”②。意即唐太宗奪取帝位后曾修改了國史。貞觀年間,史臣遵太宗意旨,于修撰高祖、太宗兩朝實錄時篡改建唐史實,將太宗抬高到奠基者的位置上,貶低高祖的作用③。所謂太宗與劉文靜首謀晉陽起兵之說,乃是貞觀年間對實錄、國史作了偽造的結果④。事實上,唐高祖是一位有作為的封建政治家和軍事家,在反隋建唐的斗爭中起著領導作用①。但也有人認為唐太宗是否真的篡改過國史還需深入研究,而且必須肯定他在建唐中的首創之功②。另外,還有一種觀點,說唐太宗“策動父親李淵從太原起兵的事,或者認為由于他稱帝后史書被改動,他不是唯一的主謀者,但這也無關緊要,橫豎唐太宗是原謀者之一”③。
二、關于唐太宗發動玄武門兵變的性質及其評價問題。大多數研究者認為玄武門之變屬于唐初統治階級內部爭權奪利的斗爭,具體而言,有的說是“爭奪皇位的斗爭”④,有的說是“太子李建成與秦王李世民爭奪皇位繼承的斗爭”⑤,有的說是因“儲位之爭”而導致的“家庭變故”⑥,還有的說是“殺兄逼父”的行為⑦。但也有些學者把玄武門之變看作一種社會政治斗爭,說是“進步傾向代替腐朽傾向”的“行動”⑧,又說是“改革”勢力戰勝“保守”勢力的斗爭⑨。還說是主要由“出身于社會中下層”的“謀臣猛將”組成的李世民集團“同主要由宗親貴戚和隋舊官僚組成的李建成集團”之間的政治斗爭⑩。另有一種折衷的說法,認為就其性質而言是爭權奪利的,但唐太宗的勝利在客觀上對唐初社會歷史的發展起著積極作用,所以,既不能籠統地加以完全否定,也不可簡單地加以全面肯定①。
三、關于唐太宗的民族政策問題。唐太宗不太歧視少數民族,除對突厥的侵擾用兵外,主要是采用懷柔的政治手段處理民族問題,方法比較妥當,政策比較開明,有利于民族的團結和國家的統一,這是已發表的研?
?唐太宗的大多數論著所具有的共同看法。但也有學者提出了唐太宗民族政策的局限性問題,認為唐太宗有大漢族主義的意識,掠奪少數民族,還用分化離間少數民族關系的手段來達到使他們相互牽制的目的②。
Hash:953b6fd8a667a3ac806fd6089e493497b78d7d35
聲明:此文由 Mike 分享發布,并不意味本站贊同其觀點,文章內容僅供參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權益,請聯系我們 kefu@www.51kouyi.or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