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人物故事50字?
導讀:歷史人物故事50字? 張小敬歷史有此人嗎? 人們應該如何對待歷史小說與正史?如何對待那些被小說歪曲了的歷史故事與人物?求比較中庸的回答,不要太
范仲淹有志于天下
范仲淹二歲的時候死了父親。母親很窮,沒有依靠。就改嫁到了常山的朱家。(范仲淹)長大以后,知道了自己的生世,含著眼淚告別母親,離開去應天府的南都學舍讀書。(他)白天、深夜都認真讀書。五年中,竟然沒有曾經脫去衣服上床睡覺。有時夜里感到昏昏欲睡,往往把水澆在臉上。(范仲淹)常常是白天苦讀,什么也不吃,直到日頭偏西才吃一點東西。就這樣,他領悟了六經的主旨,后來又立下了造福天下的志向。他常常自己講道:“當先天下之憂而憂,后天下之樂而樂。”
張小敬歷史有此人嗎?
歷史上確有“張小敬”這個人物,不過只在古書《安祿山事跡》中出現過一次,為禁軍,馬嵬坡兵變時第一個拉弓把楊國忠射下馬的人,之后就再無這個人的相關記載。
《長安十二時辰》故事背景發生在唐朝,故事中許多人物都是歷史上真實存在的。
親王(馬伯庸)在書的后記中交代了書中人物的歷史,說安史之亂后民間忽然流傳起一本書,名叫《安祿山事跡》,署名華陰縣尉姚汝能。在下卷里提到了馬嵬坡之變,太子李亨、陳玄禮密謀發動兵變,鏟除奸相楊國忠,首個開弓將楊國忠射下馬的人叫張小敬。張小敬后來的命運如何,也無人知曉,他橫空一世般存于史書上,也許姚汝能在寫這一段時,忽然無法抑制內心的澎湃,遂信手寫下這一名字。至于他為何如此,卻不是后人所能知曉的了。
姚汝能,唐代官員,生平事跡不詳,曾任華陰縣尉等職,好文史,著有《安祿山事跡》 一書,傳于世。《長安十二時辰》改編自作家馬伯庸同名小說,講述了上元節前夕,長安城陷入危局,長安死囚張小敬臨危受命,與少年名士李泌攜手在十二時辰內拯救長安的故事。
人們應該如何對待歷史小說與正史?如何對待那些被小說歪曲了的歷史故事與人物?求比較中庸的回答,不要太
歷史小說就好比正史的夸張化、放大化。舉個例子,諸葛亮在歷史上的智慧是很有名的,人盡皆知,三國演義里把他寫得近乎于妖了,這就是一個夸張。那么夸張有什么用?就是能夠使人印象更加深刻,更能強調突出這個人物或事件的特點。而且史書的材料也很多是從民間收集的,一代代人傳下來難免也會夸張事實,把一個人傳的神乎其神。
Hash:c013bab6d1eb538adab30801025264ce353ae481
聲明:此文由 謝絕崇拜 分享發布,并不意味本站贊同其觀點,文章內容僅供參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權益,請聯系我們 kefu@www.51kouyi.or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