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造年文化 思路出富路

東北網2月11日訊 在緩緩飄落的雪花中,位于富錦市東南方的福祥村里處處洋溢著醉人的年味。
這座今年被命名為“年村”的小山村依靠強農惠農政策,憑借發散的思維,以“年”文化為引,走出一條“農業+旅游+體育+養老+健康”的發展道路。
“冰天雪地也是金山銀山”還有多少種實現方式,未來又有多少種可能?在發展的道路上,佳木斯,蘊藏著多大潛力?又該如何繼續深挖?
福祥村人之問,折射出當下富錦乃至佳木斯的所思、所為、所盼。
畫一張藍圖須特色推進
福祥年村的出現源于一個契機。這個契機的創建者就是村黨支部書記姜馳,一個把一生都奉獻給這個村的62歲老人。
她的另一個身份是十九大代表,年村的創建來源于十九大的強農惠農政策。姜馳用實際行動把十九大精神帶回了富錦,帶回了福祥村。
“黨的十九大提出了一系列鼓舞人心的強農惠農措施,為‘三農’未來發展指明了方向,黨的政策越來越好,咱們到時候就享福了。啟動實施鄉村振興戰略,這對我們是一個巨大的機遇。十九大報告提出,第二輪土地承包到期后再延長三十年,這給我們農民吃上了‘定心丸’,我們要在土地上創造經濟效益,未來要在旅游觀光上、效益增收和經濟結構調整上做文章,讓我們農民的生活更富裕。”對于福祥村的未來發展,遠在北京的姜馳就已經有了打算。
回到富錦,姜馳將心中的想法提了出來,她的建議與我市提出的緊緊圍繞“農業富民”,全力實施鄉村振興戰略不謀而合。
把握傳統民俗文化的脈絡,弘揚“年”文化這一中華民族生活藝術最為集中展示的節點。強調紅火的東北年、鄉村年,打造具有標志性意義的文化現象,福祥村未來發展的定位也由此衍生。
2017年11月1日,福祥年村正式開始建設。年村以特色民居為依托,深度挖掘東北年節文化底蘊,努力營造傳承記憶、全民同樂、共享成果的文化氛圍,讓廣大游客在吃年飯、辦年貨的喜悅中賞年俗、品年味,打撈失落的記憶,重溫舊日的情懷……福祥村的未來發展之路也逐漸清晰。
2017年12月23日,福祥年村正式開門納客。
50天,完成施工改造,福祥年村用不可思議的速度迎來了2018年最美的朝陽。在這速度的背后,一幕幕讓人感動的場景至今仍縈繞在村民的眼前。
“因為項目啟動得晚,進入冬天后,施工很難做,前期的管網、民宿改造、福祥樓的建設克服了很多困難,? ??進速度特別快。都說一天一個樣,福祥年村的建設可以說是一個小時一個樣。24小時工作,歇人不歇工,有些人連續工作幾十個小時不休息,大家可以說為此付出了所有的汗水。”村民李秋林說。
傾力打造三江平原最具風格的民俗主題景觀,除了整體村莊景觀打造以外,還對管網設施、路面道橋等基礎設施進行了升級改造,將福祥年村打造成為代表黑土文化的全新產業模式集群,進而成為新農村品牌建設、產業升級的全新地標。
當冰雪碰上風俗、農業遇上旅游、養老邂逅健康……竟然可以擦出如此耀目的火花,福祥年村給我們描繪了一幅嶄新的圖畫。
看產業聯動須融合發展
在福祥年村,這里的年味因產業聯動、融合發展而愈加醉人,這是福祥年村從創建之初就定下的發展思路。
年村要充滿年的氣味,有北方過大年的濃厚氛圍。在塑造年村項目時,就有了一個完整而翔實的規劃。
食在年村。沿著4000多米的觀光帶徐徐走來,轟(周末轟趴體驗館)、酒(鄉村酒吧)、燉(牛骨鐵鍋燉)、笨豬肉、黏豆包、特色豆腐坊、現灌血腸等別具一格的東北特色餐飲為游客奏響了餐飲美食“交響曲”。“潘大美人”豆腐坊讓游客在百年老屋中體驗用古老磨盤自制豆腐的奇妙,姜媽媽系列農產品、笨榨油坊等各具特色村莊品牌陸續被開發出來。
玩在年村。在福祥年村雪上樂園四萬平方米的大型冰雪游樂項目戲雪場地,游客可以體驗雪地摩托、冰上碰碰車、卡丁車等一系列游樂設施。村里村外墻體上富有年味的手繪畫增添了濃郁的文化色彩。為了讓游客在節日期間不僅能夠感受福祥文旅的藝術之美,還能體會到福祥年村年俗文化氣氛,設在北方非物質文化遺產民俗展藝館的“福祥花燈會”更是吸爆游客眼球。花團錦簇的各色燈籠,讓福祥年村年味十足。
樂在年村。富有年文化色彩的福字與手繪相融合,將整個村子打扮得搖曳生姿,在萬籟俱寂的冬天,讓一個美麗的山村,不經意間闖進你的視線。村里的秧歌隊匯聚了最具實力的秧歌陣容,舞龍舞獅、踩高蹺,鑼鼓喧天的熱鬧場景讓人找到記憶中過大年的感覺。
住在年村。福祥年村大力發展“鄉村民宿”,特色民宿為游客提供了舒適的休息場所,一系列新能源科技被植入整體改造中。50間特色民宿讓游客坐上熱乎乎的火炕、電炕、榻榻米炕,東北熱炕頭席卷重來。
“我們要通過旅游的拉動,帶動相關產業的發展。旅游六要素是吃住行游購娛,在福祥年村,吃住就是餐飲、住宿、冬令營;行可以帶動周邊交通發展、自駕游;購物方面福祥年村有自己開發的品牌產品;娛樂可以賞冰戲雪。這個村的示范引領作用是很重要的,可以讓百姓通過發展旅游業致富。”富錦市副市長任麗新說。
為了提高年村知名度,富錦市妙招迭出。
露臉央視農民春晚,讓全國人民了解年村;從國內外邀請專家把脈,將年村影響擴散到國際;邀請知名藝術家、學者講學,提 高從業者的認知度;邀請國內百余家媒體共同推送,叫響年村品牌。
因為季節的關系,很多新穎的設計還需要時間來慢慢打造,但一切都圍繞著一個主題,那就是融合,自上而下、由內而外立體的融合,福祥村人將把這里建設成“農業+旅游+體育+養老+健康”的全方位、多角度、立體化的經營體系。
“目前我們只是在村子原有的特質上進行還原,加入一些文化的植入,讓游客休閑放松的時候能感受到屬于福祥年村特有的文化。下一步我們將要整合更多項目,新建紅色抗聯主題園區,發展旅游路線,比如‘具有民國風情的百年老正大街’等項目,還要建設游客集散中心、紅高粱酒廠、醬菜廠、紅色教育基地,引入叢林射擊游戲。”年村文旅總經理孫岑對未來信心滿滿。
Hash:9ab9070e74657afb87b0557a6ed59f422d018a25
聲明:此文由 東北網 分享發布,并不意味本站贊同其觀點,文章內容僅供參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權益,請聯系我們 kefu@www.51kouyi.or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