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森林+” 讓森林之城越來越“氧”人——天全縣開啟高質量生態發展新路徑

綠色圍繞的天全縣城

作為長江中上游重要生態屏障,雅安肩負著維護國家生態安全的重大使命,天全亦是其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組成。
天全縣一直堅持將保護生態作為各項事業發展的前提,先后被列為首批國家退耕還林示范縣、國家主體生態功能區建設試點示范縣,并成為大熊貓國家公園重要組成部分,全縣森林覆蓋率達74.1%,位居省內縣區前列……
但天全也清醒地知道,唯有與經濟、民生相協調,才能讓生態具有更旺盛的生命力,才是真正踐行“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理念。
2018年,天全縣成為全省首批3個創建國家森林城市的縣(市)之一,著力打造“城在景中、景在城中、景城一體”精品旅游城市,切實消除造林綠化中城鄉二元差距,實現“興林富民”雙贏的總體目標。
從創新融資方式入手,以“政策性貸款+政府投資+社會融資”,破解生態建設項目資金難題;將生態和發展融合為切入,以擦亮城市生態名片、打造鄉村生態長廊、放大生態富民效益,“點、線、面”整體推進。
冬去春來,寒來暑往。今日之天全,綠意更甚、城靚鄉美。

天全縣城龍灣湖秀美生態風光
水韻天全 山明水秀里的景城一體
一條天全河穿城而過,一座二郎山巍峨聳立。依山傍水,融于山水間的天全縣城,滿目綠意。
洗腳溪、兩岔溪、太婆溪、桂花溪,位于縣城內的4條溪流,與滔滔河水構成這里人們的家鄉記憶。
2018年,天全人對四條溪流的記憶,翻開新的一頁。
三年后,又逢初夏,年已七旬的兩岔溪老住戶楊國聯,乘著清晨和煦的陽光出門了。
“我家就住在溪邊,與治理前的情況相比,現在天天看也看不夠。” 腳下是沿溪而建的步游道,身旁是沿溪而植的景觀綠化帶,稍遠處是火熱建設中的慈郎湖康養新城,老人步步愜意。
另一邊的溪邊小公園里,市民王磊穩穩收好太極拳最后一式,神清氣爽。他說:“變化都在過去三年里,現在感受到的全是鳥語花香。”
金杯銀杯不如群眾口碑。
三年間,天全縣以群眾所急所需所想入手,將“四溪”綜合治理納入“十大民生實事”;? ??年里,天全縣以慈朗湖康養新城、龍灣湖康居新城建設為結合,修復沿溪生態環境,逐漸將四條溪流打造成城市景觀綠化帶。
針對太婆溪和桂花溪沿岸居民較為集中的問題,將污水管網埋入溪底,接入城市污水管網,送到污水處理廠,該舉措成為天全在創建中因地制宜的亮點之一。“既打造生態景觀,又有效治理了生活污水,一舉兩得。”天全縣住建局村鎮股股長彭宗師說。
同時,天全在城區生態景觀特色上下足功夫,以綠滿縣城促推門見綠、移步聞香,以森林圍城構建城市森林生態系統;在切實消除造林綠化城鄉二元差距中,著力推進通道綠化、村鎮綠化,傳承鄉村自然風貌……
由此連同提升的,則是天全在打造全域宜居宜游旅游城市新格局中,更趨完善的城鄉綠化景觀體系:截至2020年底,全縣城區建成區綠化覆蓋率46.22%(提高1.7%),人均公園綠地面積13.5平方米(增加0.77平方米);城區街道樹冠覆蓋率34.27%,林蔭道路率83.33%;城區現有休閑游憩綠地15處(20公頃以上6處),全部免費向公眾開放;實現步行500米有休閑綠地;9個鄉鎮建成區平均綠化覆蓋率46.55%,擁有2000平方米以上公園綠地12個;村莊綠化覆蓋率54.39%,83個行政村擁有公共休閑綠地110處;全縣道路、水系綠化率分別達到95%、97.31%。

秀美茶園好風光
幸福鄉村 生態效益轉化的新實踐
天全縣喇叭河鎮是退耕還林中極少有的全退鎮,森林覆蓋率達90%以上,95%區域面積納入大熊貓國家公園規劃建設范圍。
探索“園內體驗 園外康養”模式,形成“點上聚居、線上游覽、面上保護”的空間利用格局,成為天全在這里實現生態有效保護時,帶動周邊群眾分享公園發展紅利的“法寶”。
再過不到1個月,該鎮紫石關村就將進入旅游旺季,村民山其芳正在準備接待游客的必需品。
2012年退耕還林后,因丈夫殘疾,不能外出務工,山其芳在家辦起了農家樂:“現在日子比種地時都要好,每年經營3個月,純收入有6萬多元,其余時間還能就近務工。”
據悉,紫石關村目前已有康養型農家樂32家,年均純收入超過10萬元,目前正全力申報全國鄉村旅游重點村。
對應的,還有喇叭河鎮從個體到整體,從生態到產業的融合發展之美。
這份美,來自旅游設施持續提升。以紫石關村、打鑼坪村為重點,以“茶馬古道”為主題,改造提升完善配套設施,成功創建國家3A級旅游景區、入選全國最美森林小鎮100例、國家森林鄉村。
這份美,來自旅游業規范化經營。該鎮成立生態旅游發展協會,對參與群眾進行標準化、規范化指導;創建省級森林康養人家7家,打造茶馬古驛主題農家樂42家;每年夏秋,公園周邊民宿入住率均達100%。
這份美,來自助力群眾穩定就業。 依托公園建設,累計為地方提供就業崗位200余個,主要從事自然觀察向導、野生動物保護、生態解說、景區服務、季節性護林等工作,年人均純收入達3萬元左右。
這份美,來自幫助群眾拓寬產品銷路。借力“二郎山文創節”,為村民農特產品統一免費設計并發放包裝;在園內游客中心等人流密集區設置攤位,銷售農特產品,近年來,銷售額均保持在300萬元以上。
相似融合之美,同樣體現在天全縣仁義鎮紅軍村。
以“生態保護+紅色文化+綠色產業”為思路,這里先后成功創建市級愛國主義教育基地、省級鄉村振興示范村,并在今年啟動“稻田+”現代農業園區發展計劃。“以后我們將住在景區里、吃上旅游飯、綠色產業美。”村民的話,透著發自內心的幸福感。
更多生態富民舉措已帶著成效連著幸福,成為天全打造幸福美麗新村的強大助力——以發展壯大惠民林業為結合,發展以森林為依托的旅游、休閑、康養產業,促進林業增效、農民增收,樂英鄉愛國村等5個村被評為國家森林鄉村,紅軍村、紫石關村成功創建省級鄉村振興示范村……

茶馬古道之天全縣喇叭河鎮紫石關門樓
綠美發展 構建生態循環產業體系
5月20日,天全縣思經鎮,潤兆漁業冷水魚養殖基地。
初夏的藍天白云下,一座座鱘魚池波光粼粼,如顆顆綠寶石。戴上草帽,李雅瓊抓起一把飼料向水中撒去。家住思經鎮團結村的她,于去年底在該基地實現就近就業,每個月從此有了穩定收入。
生態優越、海拔適中、水質優良、水中溶解氧高——這是2012年,潤兆漁業選址在此的重要因素。
至2017年,一期項目建成投產;至2020年,這里已成為全省最大鱘魚魚子醬加工基地,年產鱘魚子醬25噸,90%出口30多個國家,占世界鱘魚子醬產量的8%。
一條思經河孕育了新產業,也給當地帶來“魚來愈新”的希望。
以天全縣委制定的“竹海漁鄉”特色小鎮創建思路,思經鎮進一步擴大特色冷水魚養殖和生態竹林產業種植面積,全力打造一條以團結村為中心的4A級風景區和最美竹林風景線。
村民也紛紛搶抓特色小鎮打造先機,利用自建農房開辦漁家樂,推出鱘魚全魚宴,“自然的味道”連著秀美森林風光,備受游客喜愛。
還有天全早已名聲在外的竹筍。每年時令一到,面積達50萬畝的竹林里,嫩綠竹筍便開始瘋長,挖采、運輸,把握時機非常重要。
天全縣匯美農業有限責任公司生產車間內,工人正熟練地切、滾、拉……不到5秒鐘,一根竹筍就已成為薄薄的筍片。車間外,又一輛滿載的貨車駛出廠區大門,準備將貨品送往上海。
這里的竹筍因良好生態,口? ?脆嫩鮮美。去年,該公司承包的3000畝野生竹林取得了有機食材認證證書。
向前邁出一大步的,還有天全以生態綠色為底色的聯創聯建:天全縣獲省級有機產品認證示范區稱號,水產現代農業園區獲評2020年度四川省三星級現代農業園區稱號,現代竹產業園區通過省級公示,“天全竹筍”成為國家地理標志保護產品;以喇叭河、光頭山為代表的生態旅游景區,成為川西大旅游環線新熱點;二郎山國家森林公園入選全國森林體驗國家重點建設基地、首批“大熊貓國家公園生態體驗先行示范區”……

滿目綠意的二郎山
人與自然 在和諧相處中共生共存
2021年3月28日,CCTV13《新聞直播間》以《為尋美食與愛情 熊貓踏春遷移》為題,對在喇叭河自然保護區內邁著悠閑步伐,緩緩穿過林區公路的野生大熊貓進行報道。
大熊貓很珍貴,但對天全人來說,野外發現大熊貓卻不稀奇。
“今年至今就已發現多次!”天全縣林業局相關負責人介紹,今年2月17日,電力工作者在該縣拉塔河拍到野生大熊貓過河的視頻,被央視關注。
次數之多,絕非偶然。作為邛崍和大相嶺山系大熊貓棲息地走廊帶重要組成,天全境內現有國家重點保護野生動物38種、植物40種;全國第四次大熊貓調查顯示,天全共有野生大熊貓78只,數量及增加量均位居省內縣區前列。
天全人“不稀奇”的,還有國家二級保護野生動物水鹿。
“傍晚時分,水鹿群會在頭鹿帶領下出現在舔硝點,最多時可看到50余只……”一名外地游客在微信朋友圈中這樣寫道,“耳旁溪聲潺潺、蟬鳴鹿鳴相交,讓人恍如身處世外桃源!”
這份感受,源于天全最初以保障動物繁衍科學設置硝鹽投食點,到近年來為更廣泛形成良好保護氛圍,開展的“百鹿舔硝”科普體驗項目。積極推動 “人與動物、人與自然和諧相處”,成為準則。
——提升動物遇見率。持續加大巡護力度、動物保護宣傳,杜絕非法偷獵;通過20余年科學定點投食硝鹽,幫助水鹿、羚牛等野生動物解決自然環境中缺乏礦物質的問題,可觀賞種群穩中有增。
——增加游客參與性。設置玻璃觀賞屋,讓游客近距離欣賞野生動物自然生活狀態;結合研學旅行,設置4處科普基地,設計5條觀鳥、賞花、觀獸生態體驗步道,并配套公園內常見動物知識科普講解。
——規范游客文明度。制定執行嚴格的觀賞規范和游客須知,減少對野生動物干擾;近年來,公園內參加水鹿、藏酋猴等觀賞項目的體驗游客每年已達15萬人次,既帶動了景區收入,也帶動了喇叭河鎮發展。
為讓這份和諧美麗延續,天全還在全縣范圍內實施森林質量提升工程,至2020年底,提升面積已達8447公頃。
一項項見微知著的探索,匯聚成一個個綠色的夢想,并在今日天全呈現出“青山常在、景美人和”的生態和諧之美。
征程正未有窮期? ??不待揚鞭自奮蹄。
當前,天全縣創建國家森林城市已進入最后沖刺階段,更多為民而創、為民而建的生動實踐,正不斷化作看得見摸得著感受得到的綠美盛景。
就讓我們拭目以待,見證天全在醉人綠意中,譜寫出更生動的樂章。
本報記者 孫振宇
【來源:雅安日報】
聲明:此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若有來源錯誤或者侵犯您的合法權益,您可通過郵箱與我們取得聯系,我們將及時進行處理。郵箱地址:jpbl@wccm.sinanet.com
Hash:1145aa6253ade02cad9454cef2c866b68649ccea
聲明:此文由 九派新聞 分享發布,并不意味本站贊同其觀點,文章內容僅供參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權益,請聯系我們 kefu@www.51kouyi.or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