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個廟石窟游玩攻略 有石窟的景點
導讀:五個廟石窟游玩攻略 有石窟的景點 1. 有石窟的景點 2. 石窟寺景區 3. 有什么石窟 4. 石窟寺有哪些 5. 有石窟的景點介紹 6. 有石窟的景點叫什么 7. 石窟的景點介紹 8. 有石窟的景點圖片
1. 有石窟的景點
敦煌莫高窟、龍門石窟、云岡石窟被譽為中國三大石窟。
敦煌莫高窟也叫千佛洞。位于敦煌縣城東南25公里的鳴沙山下,因其地處莫高鄉而得名。它是我國最大、最著名的佛教藝術石窟。分布在鳴沙山崖壁上三、四層不等,全長1.6公里。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之一。相傳前秦建元二年(東晉太和元年,公元366年)僧樂樽(zūn)始鑿窟造像。經歷隋唐以至元代,均有建樹。現尚存有壁畫和雕塑作品的共有四百九十二窟,計有壁畫四萬五千多平方米,彩塑像二千一百余尊。壁畫的內容包括佛本生、佛傳、經變、供養人和建筑彩畫圖案等;彩塑像有佛、菩薩、弟子、天王、力士等。作品反映了我國從6世紀到14世紀的部分社會生活及歷史造型藝術的發展情況。清光緒二十五年(1899年,一說1900年)發現藏經洞后,窟內歷史文物和藝術品遭到帝國主義分子嚴重破壞,斯坦因、伯賢、華爾納、鄂登堡等人曾盜竊大量的珍貴文物。
龍門石窟2000年11月30日上午9時16分(北京時間),洛陽龍門石窟經聯合國科教文組織世界遺產委員會全體成員在澳大利亞凱恩斯市表決,正式列入世界文化遺產名錄。中國古代鼎盛時期留給世界的雕刻藝術經典巨作,從此得到了世界的承認與保護。 龍門石窟位于洛陽南郊13公里處。東西兩山對峙(zhì),伊水中流。望之若厥(jué),故又稱伊厥。龍門石窟是中國著名三大石刻藝術寶庫之一。開盤于北魏孝文帝太和十七年(493年)遷都洛陽前后。北魏和唐代大規模營造達150年之久。兩山現有窟龕(kān)二千三百多個,造像十萬余尊,造像題記二千六百余塊,有伊厥摩崖碑林之稱。
云岡石窟云岡石窟位于山西省大同市西郊武周山北崖,石窟依山開鑿,東西綿延1000米,現存主要洞窟45個,大小窟龕252個,石雕造像51000余軀,是我國規模最大的古代石窟群之一。據文獻記載,北魏和平年間(公元460年至465年)由一個著名的和尚曇(tán)曜(yào)主持,在京城(平城,今大同市)西郊武周塞,開鑿石窟五所,現存云岡第16窟至20窟,就是當時開鑿最早的所謂曇曜五窟。其他主要洞窟,也大多完成于北魏太和十八年(公元494年)孝文帝遷都洛陽之前。從石窟所保存的紀年銘刻和藝術風格上看,這處宏偉的藝術工程基本上都是北魏的遺物,距今已有1500多年的歷史。現存洞窟53個,石雕造像5萬 1千余尊。大佛最高者17米,最小者僅幾厘米。 云岡石窟以氣勢宏偉,內容豐富,雕刻精細著稱于世。云岡石窟雕刻在吸收和借鑒印度犍陀羅佛教藝術的同時,有機地融合了中國傳統藝術風格,在世界雕塑藝術史上有十分重要的地位。今天,它已成為中外游人傾慕和向往的旅游勝地。云岡石窟(國家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是中國三大石窟群之一,也是世界聞名的藝術寶庫。 云岡幾十個洞窟中以曇曜五窟開鑿最早,氣魄最為宏偉。第五、六窟和五華洞內容豐富多采, 富麗瑰奇,是云岡藝術的精華。
2. 石窟寺景區
中國三大石窟分別是:莫高窟、云岡石窟、龍門石窟。
1.敦煌莫高窟 近代以來發現了藏經洞,內有5萬多件古代文物,由此衍生專門研究藏經洞典籍和敦煌藝術的學科——敦煌學。 但在近代,莫高窟受到騙取、盜竊,文物大量流失,其寶藏遭到嚴重破壞。1961年,莫高窟被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公布為第一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之一。1987年,莫高窟被列為世界文化遺產。
2.云岡石窟 位于山西省大同市。5A級景區(最高級別) 、世界文化遺產 、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 2008年中國最? ??旅游品牌景區 、 中國最具國際影響力休閑旅游景區。 云岡石窟是我國最大的石窟之一,與敦煌莫高窟、洛陽龍門石窟和麥積山石窟并稱為中國四大石窟藝術寶庫。 位于山西省大同市以西16公里處的武周山南麓,依山而鑿,東西綿延約一公里,氣勢恢弘,內容豐富。現存主要洞窟45個,大小窟龕252個,造像5萬1千余尊,代表了公元5至6世紀時中國杰出的佛教石窟藝術。其中的曇曜五窟,布局設計嚴謹統一,是中國佛教藝術第一個巔峰時期的經典杰作。
3.龍門石窟 位于河南省洛陽市。2000年11月30日洛陽龍門石窟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遺產委員會列入《世界遺產名錄》。國家5A級景區。 龍門石窟始開鑿于北魏孝文帝遷都洛陽(公元493年)前后,后來,歷經東西魏、北齊,到隋唐至宋等朝代又連續大規模營造達400余年之久。密布于伊水東西兩山的峭壁上,南北長達1公里,現存窟龕2345個,題記和碑刻2680余品,佛塔70余座,造像10萬余尊。 其中最大的盧舍佛像高達17.14米,最小的僅有2厘米。
3. 有什么石窟
世界有八大石窟藝術寶庫,其中5個就在中國。在我國石窟分布范圍很廣,但是其中最為經典著名的基本都分布在北方。給大家分享我國著名的5座石窟,看看這些“石”在震撼的藝術瑰寶,每一座雕塑,每一幅壁畫都夾雜著歷史的痕跡,都是獨一無二的存在。
敦煌莫高窟
敦煌莫高窟是我們最熟悉不過的一個石窟了。距今已有1600多年的歷史,坐落在河西走廊西段的莫高窟,是世界上現存規模最宏大、保存最完好的佛教藝術寶庫,被譽為“東方藝術明珠”。現在窟龕492個,其中珍存北涼至元各朝代繪制的壁畫45000多平方米,彩塑2400余身,飛天4000余身。
重慶大足石刻
大足石刻作為重慶唯一的世界文化遺產,是來重慶旅游不可錯過的一站。大足石刻有著800余年的歷史,規模宏大,從世俗到宗教,刻畫了中國這一時期的日常社會生活,很有故事感。1999年12月,以寶頂山、北山、南山、石門山、石篆山"五山"為代表的大足石刻,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列入《世界遺產名錄》。
河南龍門石窟
白居易詩中描寫“洛陽山水之勝,龍門石窟首焉”,可見龍門石窟的魅力了。龍門石窟開鑿于北魏孝文帝年間,之后歷經東魏、西魏、北齊、隋、唐、五代、宋等朝代,歷時400余年之久。石窟氣勢磅礴,窟內造像雕刻精湛,現存有窟龕2345個,造像10萬余尊,碑刻題記2800余品。堪稱中國石窟藝術變革的“里程碑”,2000年被列為世界文化遺產。
山西云岡石窟
云岡石窟始鑿于北魏和平元年,歷經八個朝代,依山而鑿,氣勢恢宏,是中國四大石窟藝術寶庫之一,堪稱中國佛教藝術第一個巔峰時期的經典杰作。現存窟龕2300余個,雕像10萬余尊,一部分是皇家專門制作,一部分是來自民間,在2001年被評為世界文化遺產。
甘肅麥積山石窟
麥積山石窟始鑿于后秦,規模不大,但雕刻精美,色彩明艷,現存有洞窟200余座、10000余座身泥塑石雕、1300余平方米壁畫,被譽為東方雕塑藝術陳列館。麥積山石窟尤其以精美的泥塑藝術聞名中外,2014年被列入世界文化遺產名錄。
4. 石窟寺有哪些
石窟藝術是我國古代文化寶藏之一。
它屬于一種宗教文化,取材于佛教故事。
在我國,最早的石窟藝術出現于魏晉時期,發展到隋唐達到鼎盛階段。
它吸收了印度健陀羅藝術精華,融匯了中國繪畫和雕塑的傳統技法和審美情趣,反映了佛教思想及其漢化過程,是研究中國社會史、佛教史、藝術史及中外文化交流史? ?珍貴資料。
我國最負盛名的有三大石窟:
河南洛陽龍門石窟,山西大同云岡石窟,
敦煌莫高窟。其中敦煌莫高窟主要以大量的壁畫聞名,其他二座石窟都是大規模的雕塑,而且各有特點。
如果仔細去研究這些石窟的建造年代:
敦煌莫高窟始建于前秦前秦苻堅建元二年(公元366年);云岡石窟鑿于北魏興安二年(公元453年);龍門石窟鑿于北魏孝文帝遷都洛陽(公元494年)前后;接下來,我們會發現一個有趣的現象。這些石窟的修建差不多在同一時期,魏晉南北朝,這個分裂割據戰亂頻繁的年代。
戰爭年代,百姓背井離鄉,顛沛流離。所以,人民渴望現世安穩,過上安居樂業的生活。而佛教的教義,恰恰符合了大眾的心理,故此時佛教得到了空前的發展。而其影響之一即是隨之興起的佛教文化,大批寺院的興建。唐朝詩人杜牧的《江南春》里既有寫造。
《江南春·千里鶯啼綠映紅 》
唐 · 杜牧
千里鶯啼綠映紅,水村山郭酒旗風。
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樓臺煙雨中。
藝術,是時代的產物。石窟藝術,正是這個時期佛教盛行所帶來的副產品。
5. 有石窟的景點介紹
劍門關位于四川省西北部。
那里有秀麗的山川,險峻的山峰,各種花草樹木,清澈的河水……很多美麗的景色,讓人忍不住嘖嘖稱贊,而且無法用言語來形容,是一個值得大家去旅游的好地方。
不信你看那一條條清澈的小河從遠方婉蜓而來,河邊的游人府身捧著那清涼的河水洗臉。還有人把水帶回家去呢。
河邊秀麗多姿的楊柳漸漸的從晨霧中蘇醒時,欣欣然的睜開了沉睡的雙眼。長長的楊柳絲像神話中仙人的拂塵,直垂在小河里。細葉上的水珠像晶瑩的珍珠,不時墜入河里,發出了叮咚的響聲,像有人在輕輕的撥動琴弦。
劍門關實在太美了,美的不能用語言表達,我描寫的只是劍門關的一角,要想進入世外桃源般的仙境,還是得自己親身體驗。
6. 有石窟的景點叫什么
玉皇洞石窟上層為玉皇洞,人間層有玉金洞、毫筆洞、墨池洞、虎龍洞、雄獅洞、孔圣洞,地府為因果洞,
玉金洞又叫土地洞,此洞于嘉慶十二年(1807年)建成。土地神是古代傳說中管理一個地面的神,有關人世間的修屋建房、挖土鑿石工程,都是他的職權范圍。傳說中的土地神有天門土地、地府土地、街坊土地、橋梁土地以及山神土地等
7. 石窟的景點介紹
中國有敦煌莫高窟、云岡石窟、龍門石窟、大足石刻、榆林窟、天梯山石窟等。
云岡石窟:
云岡石窟位于中國北部山西省大同市西郊17公里處的武周山南麓,石窟依山開鑿,東西綿延1公里。存有主要洞窟45個,大小窟龕252個,石雕造像51000余軀,為中國規模最大的古代石窟群之一,與敦煌莫高窟、洛陽龍門石窟和天水麥積山石窟并稱為中國四大石窟藝術寶庫。
1961年被國務院公布為全國首批重點文物保護單位,2001年12月14日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列入世界遺產名錄,2007年5月8日被國家旅游局評為首批國家5A級旅游景區。
2008年獲中國最佳旅游品牌景區、中國最具國際影響力休閑旅游景區。
龍門石窟:
龍門石窟是中國石刻藝術寶庫之一,是國家AAAAA級景區,位于中國河南省洛陽市南郊12公里處伊水兩岸的龍門山和香山崖壁上,開鑿于北魏中期至北宋的四百余年間。
龍門石窟至今仍存有窟龕2100多個,造像10萬余尊,碑刻題記3600余品,其中“龍門二十品”是書法魏碑精華。龍門石窟延續時間長,跨越朝代多,以大量的實物形象和文字資 料從不同側面反映了中國古代政治、經濟、宗教、文化等許多領域的發展變化,對中國石窟藝術的創新與發展做出了重大貢獻,被譽為世界最偉大的古典藝術寶庫之一和中國石窟藝術的“里程碑”。
2000年龍門石窟被聯合國科教文組織列為世界文化遺產。
2014年龍門石窟“剪刀手”佛像走紅。
榆林窟:
榆林窟,俗稱萬佛峽。中國佛教石窟,敦煌石窟的組成部分。位于甘肅省安西縣城西南約70千米的踏實河兩岸。
榆林窟與莫高窟在內容、藝術風格、繪畫形式方面一脈相承,同為嬌縱姊妹窟。1961年3月,被國務院列為全國第一批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榆林窟,位于甘肅 西北敦煌不遠安西縣城西南75公里的榆林河 畔,現存唐、五代 、宋 、西夏 、元 等朝代洞窟42個,分布在榆林河東、西兩岸的懸崖峭壁上,東崖31個、西崖11個、壁畫4200平方米,彩塑259身。
天梯山石窟:
天梯山石窟(又稱大佛寺),省級文物保護單位,位于甘肅省武威市涼州區,地處中路鄉燈山村,創建于東晉十六國時期的北涼,距今約有1600年歷史。天梯山山峰巍峨,陡峭峻拔,高入云霄,山有石階,拾級而上,道路崎嶇,形如懸梯,故稱天梯山。山巔常年積雪,俗稱“天梯積雪”,為涼州八景之一。
石窟中大佛依山而坐,腳下碧波蕩漾,薄云纏繞其身,構成了一幅山、水、佛、云渾然一體的壯觀奇景,是涼州頗負盛名的旅游勝地。
8. 有石窟的景點圖片
中國著名的四大石窟指的是以中國佛教文化為特色的巨型石窟藝術景觀,包括:莫高窟(甘肅敦煌)、云岡石窟(山西大同)、龍門石窟(河南洛陽)、麥積山石窟(甘肅天水),是中國古代傳統文化藝術的歷史瑰寶。
1、莫高窟
莫高窟,俗稱千佛洞,坐落在河西走廊西端的敦煌。它始建于十六國的前秦時期,歷經十六國、北朝、隋、唐、五代、西夏、元等歷代的興建,形成巨大的規模,有洞窟735個,壁畫4.5萬平方米、泥質彩塑2415尊,是世界上現存規模最大、內容最豐富的佛教藝術地。
1961年,莫高窟被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公布為第一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之一。1987年,莫高窟被列為世界文化遺產。
2、云岡石窟
云岡石窟位于中國北部山西省大同市西郊17公里處的武周山南麓,石窟依山開鑿,東西綿延1公里。存有主要洞窟45個,大小窟龕252個,石雕造像51000余軀,為中國規模最大的古代石窟群之一,與敦煌莫高窟、洛陽龍門石窟和天水麥積山石窟并稱為中國四大石窟藝術寶庫。
1961年被國務院公布為全國首批重點文物保護單位,2001年12月14日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列入世界遺產名錄,2007年5月8日被國家旅游局評為首批國家5A級旅游景區。
3、龍門石窟
龍門石窟是中國石刻藝術寶庫之一,現為世界文化遺產、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國家AAAAA級旅游景區,位于河南省洛陽市洛龍區伊河兩岸的龍門山與香山上。龍門石窟與莫高窟、云岡石窟、麥積山石窟并稱中國四大石窟。
龍門石窟開鑿于北魏孝文帝年間,之后歷經東魏、西魏、北齊、隋、唐、五代、宋等朝代連續大規模營造達400余年之久,南北長達1公里,今存有窟龕2345個,造像10萬余尊,碑刻題記2800余品。其中“龍門二十品”是書法魏碑精華,褚遂良所書的“伊闕佛龕之碑”則是初唐楷書藝術的典范。
龍門石窟延續時間長,跨越朝代多,以大量的實物形象和文字資料從不同側面反映了中國古代政治、經濟、宗教、文化等許多領域的發展變化,對中國石窟藝術的創新與發展做出了重大貢 獻。2000年被聯合國科教文組織列為世界文化遺產。
4、麥積山石窟
麥積山位于甘肅省天水市麥積區,是小隴山中的一座孤峰,高142米,因山形酷似麥垛而得名。麥積山石窟始建于384-417年,存有221座洞窟、10632身泥塑石雕、1300余平方米壁畫,以其精美的泥塑藝術聞名世界,被譽為東方雕塑藝術陳列館。
麥積山風景區由麥積山、仙人崖、石門、曲溪、街亭溫泉五個子景區180多個景點組成,擁有豐富多樣的生物類型和物種,被稱為“隴上林泉之冠”,具有深厚的旅游價值,是絲綢古道黃金旅游線上的一顆耀眼的藝術明珠和最具潛力的旅游勝地。
Hash:e1b53c6de98608dcc472d759c0c7968a761d6d86
聲明:此文由 區塊大康 分享發布,并不意味本站贊同其觀點,文章內容僅供參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權益,請聯系我們 kefu@www.51kouyi.or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