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全域旅游?
這個可以參考艾媒咨詢最新發布的《艾媒報告丨2019中國全域旅游產業大數據及標桿案例調查報告》,里面提到:
全域旅游強調全資源整合、全產業融合、全方位服務、全社會參與和全流程保障,涵蓋了對生態環境、公共服務、居民文明,相關產業等旅游資源的綜合考量,旨在協調區域內部資源的有效整合,推動產業結構升級,提升區域內的產業結構、公共服務水平,強調環境的保護。
2018年,中國旅游業發展迅猛,產業規模持續擴大,產品體系日益完善,市場秩序不斷優化,中國2018年旅游業總收入達6.0萬億元,對中國GDP的綜合貢獻為9.9萬億元,占國內GDP總量的11.0%,逐漸成為國民經濟新的增長點。
2018年,中國國內游人數達55.4億人次,同比增長10.8%,旅游成為中國人民的必需品。國內游市場是全國旅游市場的主力軍。隨著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的增加和全域旅游意識的提升,未來旅游業的發展前景較廣闊。全域旅游是應對全面小康社會大眾旅游規模化需求的新理念、新模式和新戰略。
iiMedia Research(艾媒咨詢)數據顯示,2018年,中國國內旅游市場持續增長。國內旅游人數55.4億人次,比上年同期增長10.8%;而國內旅游收入5.1萬億元,比上年同期增長12.3%。
全域旅游,是指在一定區域內,以旅游業為優勢產業,通過對區域內經濟社會資源尤其是旅游資源、相關產業、生態環境、公共服務、體制機制、政策法規、文明素質等進行全方位、系統化的優化提升,實現區域資源有機整合、產業融合發展、社會共建共享,以旅游業帶動和促進經濟社會協調發展的一種新的區域協調發展理念和模式。
全域旅游建設是一個長期的過程,包括規劃、建設、運營等一系列過程,中智游認為全域旅游發展要進行多方面轉變:
1、從單一景點景區建設和管理到綜合目的地統籌發展轉變。
2、從門票經濟向產業經濟轉變。
3、實現導游執業的法制化和市場化轉變。
4、從粗放低效旅游向精細高效旅游轉變。
5、從封閉的旅游自循環向開放的“旅游+”融合發展方式轉變。
6、從旅游企業單打獨享到社會共建共享轉變。
7、從景點景區圍墻內的“民團式”治安管理、社會管理向全域旅游依法治理轉變。
8、從部門行為向黨政統籌推進轉變。
9、從僅是景點景區接待國際游客和狹窄的國際合作向全域接待國際游客、全方位、多層次國際交流合作轉變。
新時代全域旅游發展首先需要契合社會主義新時期的新發展理念,堅持創新發展;其次,要注重創新實踐、緊跟戰略發展方向、具備系統化發展架構,并能形成產業發展的韌性;以生態發展理念為導向,融入生態文明建設體系。這樣才能更好地推動全域旅游建設,實現全面發展。
中智游(北京)科技有限公司深耕文旅行業多年,在全域智慧文旅規劃設計方面有著豐富的經驗,具備了先規劃再建設的科學模式和長期戰略眼光,將智慧管理、智慧服務、智慧營銷的每個細節落到實處,并統一成長期而穩定的框架體系。
Hash:d468a2fc98e69d67b9cdf7c766879597b9d476fa
聲明:此文由 leaf 分享發布,并不意味本站贊同其觀點,文章內容僅供參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權益,請聯系我們 kefu@www.51kouyi.or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