路易十六為什么叫鎖匠國王?
導讀:路易十六為什么叫鎖匠國王? 一、路易十六為什么叫鎖匠國王? 二、該怎么去盧浮宮呢? 三、斷頭臺是什么? 四、為什么斷頭臺的刀是斜的? 五、16世紀法國宮廷的瑪麗皇后是因為什么被送上了斷頭臺?
一、路易十六為什么叫鎖匠國王?
路易十六
波旁王朝國王(1774年~1792年在位),路易十五之孫,王太子路易·斐迪南之子,法蘭西波旁王朝復辟前最后一任國王。他既是法國歷史上唯一被處決的國王,也是歐洲歷史中第二個被處死的國王。
為何叫鎖匠國網是因為早在路易十六還是王儲時,就已顯露出鎖具研究方面的天賦。他曾在凡爾賽宮里專門建造了一間全法國最高級的五金作坊,在這間面積近百平方米的房間內,掛滿了各種工具。為制造最復雜、最精美的鎖,他特意高薪聘請了民間著名的銅匠加曼,后者甚至可以自由出入他的寢宮。
當上國王后,路易十六更是無心朝政,經常來到自己的五金作坊里,與各式各樣的鎖為伍。路易十六制鎖的水平的確很高,他的鎖極富創意、形狀各異,幾乎每一把都是一件藝術品。他曾把鎖制成活潑可愛的鯉魚、松鼠或鴨子形狀,扭動“松鼠”的鑰匙,“松鼠”會頻頻點頭,搖尾乞憐。有一把“蠑螈”鎖,把鑰匙插進后轉動三圈,“蠑螈”的嘴中就會噴出水來。
為迎合國王嗜“鎖”如命的愛好,人們紛紛用各種各樣的鎖來巴結國王。在一次為慶祝王子出生的游行中,有人甚至抬出了一把特制的“大鎖”,當人們打開“大鎖”的門,竟從里面走出一位可愛的“小王子”,這讓路易十六龍顏大悅,他特意命令手下將自己制作的鎖賞賜給游行者。
據說他的開鎖技巧十分高超,可以在鎖芯彈回的零點幾秒內擰開鎖。他曾經制造了一把他最得意的鎖,將其用于一個裝有重要文件的箱子(內有國家財務和鎮壓革命軍等資料),認為世上沒有其他人能打開它。在他被捕后,人們為了審訊他,找到了這個箱子,由于鎖極為精密而箱子又十分牢固,萬般無奈之下只能請來加曼打開了。
二、該怎么去盧浮宮呢?
讓我帶你去盧浮宮
盧浮宮有著非常曲折復雜的歷史,而這又是和巴黎以至法國的歷史錯綜地交織在一起的。人們到這里當然是為了親眼看到舉世聞名的藝術珍品,同時也是想看盧浮宮這座建筑本身,因為它既是一件偉大的藝術杰作,也是法國近千年來歷史的見證。
這里曾經居住過50位法國國王和王后,還有許多著名藝術家在這里生活,他們有的在這里壽終正寢,有的被謀殺,死于非命,血濺盧浮宮。 盧浮宮始建于1190年,當時只是菲利普·奧古斯特二世皇宮的城堡。
在十字軍東征時期,為了保衛北岸的巴黎地區,菲利普二世于1200年在這里修建了一座通向塞納河的城堡,主要用于存放王室的檔案和珍寶,同時也存放他的狗和戰俘,當時就稱為盧浮宮。查理五世時期,盧浮宮被作為皇宮,因而使它成為完全不同的一座建筑物了。
在以后的350年中,隨著王室貴族們越來越高的尋歡作樂的要求,他們不斷增建了華麗的樓塔和別致的房間。然而在其后的整整150年間,盧浮宮卻并無國王居住。 16世紀中葉,弗朗西斯一世繼承王位后,便把這座宮殿拆毀了。
他下令由建筑師皮爾萊斯科在原來城堡的基礎上重新建筑一座宮殿。弗朗西斯還請當時著名的畫家為他畫肖像,他崇拜意大利派的畫家,購買了當時意大利最著名的畫家法埃洛的繪畫。
亨利喜愛法國文藝復興時期建筑藝術的裝飾,對意大利式的建筑并不感興趣。他沿襲了父親的嗜好,但卻沒有他父親一樣的審美觀。 亨利四世在位期間,他花了13年的功夫建造了盧浮宮最壯觀的部分――大畫廊。
這是一個長達300米的華麗的走廊,走廊非常長,亨利在這里栽滿了樹木,還養了鳥和狗,甚?
??在走廊中騎著馬追捕狐貍。 路易十四是法國歷史上著名的國王,他被稱為太陽王。他登基時只有5歲,在盧浮宮做了72年的國王――法國歷史上最長的時代。路易十四把盧浮宮建成了正方形的庭院,并在庭院外面修建了富麗堂皇的畫廊。他購買了歐洲各派的繪畫,包括卡什代、倫勃朗等人的作品。他一生迷戀藝術和建筑,致使法國的金庫空虛。 路易十六在位期間,爆發了著名的1789年大革命,在盧浮宮“競技場”院子里建立了法國革命的第一個斷頭臺。
1792年5月27日,國民議會宣布,盧浮宮將屬于大眾,成為公共博物館。這種狀況一直延續了6年,直到拿破侖一世搬進了盧浮宮。 拿破侖在這座建筑的外圍修建了更多的房子,并增強了宮殿的兩翼,還在競技場院里修建了拱門,拱門上的第一批雕刻馬群是從威尼斯的圣馬可教堂上取下來的。
拿破侖以前所未有的方式裝飾盧浮宮,他把歐洲其他國家所能提供的最好的藝術品搬進了盧浮宮。拿破侖不斷地向外擴張,并稱雄于歐洲,于是幾千噸的藝術品從所有被征服的國家的殿堂、圖書館和天主教堂運到了巴黎。
拿破侖將盧浮宮改名為拿破侖博物館,巨大的長廊也布滿了他掠奪來的藝術品。在盧浮宮里,拿破侖的光彩持續了12年,一直到:戰役的慘敗。 對拿破侖來說,每一幅天才的作品都必須屬于法國。這樣的觀點是德國人、意大利人、西班牙人和荷蘭人所不能接受的。
拿破侖失勢后,他們來到盧浮宮,約有5000件藝術品物歸原主。但由于法國人的外交手段及法國人的說服力,仍然有許多他掠奪的藝術品被留在了盧浮宮。 拿破侖三世是一位野心勃勃的皇帝,他是盧浮宮建造以來所遇到的投資最多的“建筑人”,5年內的建筑比所有的前輩在700年內修建的還要多。
三個世紀以前想到的宏偉的設計圖留給了拿破侖三世來完成,當它竣工后,盧浮宮變成了皇家慶祝活動的場所,富麗堂皇是拿破侖三世修建任何東西的特點。這樣,直到拿破侖三世時,盧浮宮整個宏偉建筑群才告以完成,前后將近600年,每年近600萬人前來參觀。
一,盧浮宮有三寶:《蒙娜麗莎》
《蒙娜麗莎》是意大利文藝復興時期畫家列奧納多·達·芬奇創作的油畫,現收藏于法國盧浮宮博物館。該畫作主要表現了女性的典雅和恬靜的典型形象,塑造了資本主義上升時期一位城市有產階級的婦女形象。
《蒙娜麗莎》代表了文藝復興時期的美學方向;該作品折射出來的女性的深邃與高尚的思想品質,反映了文藝復興時期人們對于女性美的審美理念和審美追求。
《蒙娜麗莎》原作的尺寸:縱77cm、橫53cm,該作品畫在一塊黑色的楊木板上。[6]《蒙娜麗莎》畫像沒有眉毛和睫毛,面龐看起來十分和諧。直視蒙娜麗莎的嘴巴,會覺得她沒怎么笑;然而當看著她的眼睛,感覺到她臉頰的陰影時,又會覺得她在微笑。蒙娜麗莎的微笑中,含有83%的高興、9%的厭惡、6%的恐懼、2%的憤怒。蒙娜麗莎,坐在一把半圓形的木椅上,背后是一道欄桿,隔開了人物和背景,背景有道路、河流、橋、山巒,它們在達·芬奇“無界漸變著色法”的筆法下,和蒙娜麗莎的微笑融為一體,散發著夢幻而神秘的氣息。
文藝復興是盛行于14世紀到17世紀的一場歐洲思想文化運動。在中世紀晚期發源于佛羅倫薩,后擴展至歐洲各國。歐洲源自對基督教統治下中世紀的批判,產生了世俗價值觀念。人的觀念在達·芬奇等藝術家的觀念里居于核心的地位,《蒙娜麗莎》也展現了神性和人性的光輝,肯定了人從自然狀態脫離而存在的意義。
? ?蒙娜麗莎》油畫:該作品經過了四個創作階段:第一層,是一幅對未知對象的肖像草稿,從輪廓可以看出,有較大的頭、鼻、雙手和較小的嘴唇;在第二層里,達·芬奇用一幅《佩戴珍珠發飾的肖像畫》覆蓋了最初的草稿。第三層,是1503年創作的《麗莎·格拉迪尼肖像》,帕斯卡認為這才是蒙娜麗莎的原貌,也是他所認為的“另一幅女人的畫像”。畫中的蒙娜麗莎眼睛看向左邊,面帶微笑,這是當時標準的肖像畫模樣。第四層,是《蒙娜麗莎》油畫作品:臉微微向右轉了過來,就連目光也是向右的。
《蒙娜麗莎》創作時間,大約從1503年至1506年。該幅畫創作于達·芬奇人生的轉折點,即從服務了17年的米蘭斯佛扎宮廷,回到了佛羅倫斯。很有可能在那段時間里,達·芬奇贏得了政治家馬基維利的支持,他主要從事軍事工程,利用業余時間創作繪畫作品。達·芬奇畫完《蒙娜麗莎》之后,便投入到了亞諾河改造計劃。
心靈回歸者心中的崇高細致理想的顯現《蒙娜麗莎》的姿勢,已經升華為一種神圣的符號,它不僅僅是藝術規律問題,不僅僅是對文藝復興人文思想粗糙大潮的沖擊,而是心靈回歸者、覺醒者心中的一個崇高細致理想的顯現。《蒙娜麗莎》具有另一種難以說明的象征意義,如佛的坐勢、站勢、講道姿勢,菩薩的動勢,基督的幾種象征性姿勢:如兩手攤開,一手持十字,一手指天,這有某種非世俗的意味,不是做作,而是不得不是如此,是最不自然最自然,最不簡單最簡單,最輕松最沉甸甸的樣式,你無法贊美它,又無法挑剔它,它就是這樣,原始的樣子,人們只能沉醉其中,而不能有條理地褒貶它。
一切欺騙與神秘都集中在《蒙娜麗莎》身上,而令人們產生一種畏懼。《蒙娜麗莎》是一個精力充沛的形象,在該幅作品面前,不能說她是女人肖像,她穿越一切無所不見、又視而不見的空洞目光,想躲避是辦不到的,而想迎接那目光同樣也是枉然。奇異的前額,廣闊得失去了一個平凡人的味道,彌漫在臉上的那種神奇表情,似笑、非笑使人們無法相信這是一張現實的臉,而它的存在,又無法使人們的懷疑進行得徹底。《蒙娜麗莎》的表情,像東方佛教中佛陀的表情一樣,是非凡人所能做出來的。
在構圖上,達·芬奇為了加強對人物時代特征,打破了傳統的構圖方式,突破了對女性的刻畫到了腹部。其實,中世紀教會認為,腹部以下為情欲,而禁止人物肖像畫到腹部以下的荒謬規定。達·芬奇把人物畫到腹部以下,是對中世紀觀點的公開對抗。該畫完全消除了中世紀繪畫中的呆木僵硬表情,表現出一股活鮮鮮的生氣;其美學價值首先就體現于這種先進的審美理想中。
達·芬奇在《蒙娜麗莎》繪畫中,成功地運用了“漸隱法”繪畫技法。“蒙娜麗莎”人物形象,與背景界限不太明晰,人物輪廓不那么明確,仿佛融入背景之中。尤其是在該人物形象的眼角和嘴角處,作者是著意使用了“漸隱法”繪畫技法,讓眼角和嘴角漸漸融入柔和的陰影之中,從而造成了含蓄的藝術效果,極大地豐富了形象的意蘊。
《蒙娜麗莎》幅肖像中,那雙眼睛周圍、那生動的紅色小圈和毛發,不經過最精細的刻畫,是無法表達出來的。眼臉也自然得體,睫毛濃密,每一根都經過細致的描繪,曲折自如,宛如出自皮下,極為逼真。鼻尖上那純美柔嫩的粉色鼻孔真是栩栩如生。嘴唇微翕,從玫瑰紅唇到鮮嫩的粉頸,無處不是生動的肌膚而非顏料堆砌。如果人們凝神觀看喉頭的凹陷之處,仿佛還能感受到脈搏的跳動。
法國工程師和發明家帕斯? ?·科特,他用一種新的高科技多光譜相機發現,“蒙娜麗莎”曾有過眼睫毛、眉毛和更燦爛的微笑,而且,在其膝蓋上搭了一件有毛皮內襯的外套。科特的紅外線攝影也揭示了在好幾層顏料的下面,藏有藝術家起草的素描。蒙娜麗莎本人的膚色應該是暖粉色,她身后的天空應該是生動的藍色,而不是如今人們所看到的灰綠色。科特認為,畫面如今展現出的深綠色背景是500年歲月中,油墨顏色沉淀的結果。整幅畫融合了共40層超薄油彩,每層厚度僅2微米(頭發厚度的1/50)。油彩由些微不同的顏料組成,營造出蒙娜麗莎嘴角模糊和陰影效果,令人隱約感到她在微笑,但仔細看時笑容就消失無蹤。
由于畫作上沒畫筆的痕跡,科學家估計達芬奇是把油彩涂于手指上繪畫。帶領研究小組的沃爾特表示,纖薄油彩是畫作引人入勝的關鍵。能使用如此纖薄的油彩,證明達芬奇功力極深厚。同時,由于每層顏料都要數月才能風干,估計這種特殊效果可能花了數年時間才能完成。
女性特點在“蒙娜麗莎”這里,已經消失得如風中的衰草無有蹤影,只留下凝重的繁樹一樣的思想,更加深刻地滲透在“笑容”里。仿佛的手勢,代表一種具體意思,但仔細看看,就明白這并不是一張肖像寫生畫,而是一個精神的投影,“女人”淡眉的消失,說明達·芬奇對性別的超越,所以該形象不存在男人、女人的問題,仿佛沒有性別的天使,和二性兼有的神靈。“蒙娜麗莎”,代表了達·芬奇以基督的目光審視世道的含義,但這并不是說藝術的高境界是一種抽象精神,而令人摸不著頭腦。恰恰相反,這種境界,正是通過具體的形象顯示出來的一種具體抽象。“蒙娜麗莎”的眼睛、額頭、嘴、絕無僅有的手,都是生動具體的,而不是簡單概念的翻制,所以說,藝術將人的精神升華為一種可視的形象是必須的,將可視的形象純凈為宗教的境界是可能而必然的,美與神秘有著不解的因緣。
意大利國家文化遺產理事會主席西爾瓦諾·溫切蒂借助顯微鏡觀察油畫中蒙娜麗莎的眼睛,發現微小字符。肉眼看不出來。她綠褐色的右眼球上畫有黑色的LV字樣,很明顯這是列奧納多·達芬奇的姓名首字母。左眼球上的字符尚未辨明,但看起來是字母CE,也可能是B或者S。除眼睛外,畫作其他位置也藏有字符,在背景中橋拱上可以看到數字72,也可能是字母L和數字2。
17世紀中期,達·芬奇的名字和《蒙娜麗莎》出現,曾經在楓丹白露宮編纂藝術品目錄的班爾·湯,把《蒙娜麗莎》稱為“畫中之畫、首屈一指”。
二,盧浮宮三寶:維納斯
《米洛斯的維納斯》(又稱《米洛斯的阿芙洛蒂忒》、《斷臂的維納斯》)是古希臘雕刻家阿歷山德羅斯于公元前150年左右創作的大理石雕塑,現收藏于法國盧浮宮博物館。
雕像表現出的愛神維納斯身材端莊秀麗,肌膚豐腴,美麗的橢圓形面龐,希臘式挺直的鼻梁,平坦的前額和豐滿的下巴,平靜的面容,流露出希臘雕塑藝術鼎盛時期沿襲下來的思想化傳統。她那微微扭轉的姿勢,使半裸的身體構成一個十分和諧而優美的螺旋形上升體態,富有音樂的韻律感,充滿了巨大的藝術魅力。
雕塑頭部與身軀均完整,但左臂從肩下已失,右膀只剩下半截上臂。雕像的上半身為裸體,下半身圍著寬松的裹裙,左腿微微提起,重心落在右腿上,頭部和上身略向右側,而面部一則向左前方,全身形成自然的“s”形曲線。
維納斯是羅馬神話中的愛與美女神,也是象征豐饒多產的女神。古希臘神話中稱為阿佛洛狄特。傳說她在大海的泡沫
中延生,在三位時光女神和三位美惠女神的陪伴下,來到奧林匹斯山,眾神被其美麗容貌所吸引,紛紛向她求愛。宙斯在遭其拒絕后,遂將她嫁給了丑陋而瘸腿的火神赫斐斯塔司,但她卻愛上了戰神阿瑞斯,并生下了小愛神厄洛斯。后曾幫助特洛伊王子帕里斯拐走斯巴達國王墨涅拉俄的妻子、全希臘最美的女人海倫。引起希臘人遠征特洛伊的十年戰爭。根據神話,阿歷山德羅斯于公元前150年左右完成了《米洛斯的維納斯》。
雕像沒有追求纖小細膩,而是采用了簡潔的藝術處理手法,體現了人體的青春、美和內心所蘊含的美德。整尊雕像無論從任何角度欣賞,都能發現某種統一而獨特的美。這種美不再是希臘大部分女性雕像中所表現的“感官美”,而是一種古典主義的理想美,充滿了無限的詩意。
作品中,女神的面部具有希臘婦女的典型特征。她擁有橢圓的面龐、希臘式挺直的鼻梁、平坦的前額和豐滿的下巴。這正說明希臘人是按照他們自己的形象來創造神的。女神那安詳自信的眼睛和稍露微笑的嘴唇,給人以矜持而富有智慧的感覺,毫無纖巧柔弱、顧影自憐的造作神態。她使人們了解到兩千多年前希臘人的審美觀,即力求外在美和精神美的統一。她那微微扭轉的姿勢,使半裸的身體構成了一個十分和諧而優美的螺旋形上升體態,富有音樂的韻律感,充滿了巨大的魅力。豐腴飽滿的軀體和端正大方的容貌,體現著青春、健美和充沛的生命力,體現著內在的教養和美德。這一切取決于雕刻家渾厚樸實而不追求纖巧細膩的藝術手法。
作品中,女神的腿被富有表現力的衣幫所覆蓋,僅露出腳趾,顯得厚重穩定,更村托出了上身的秀美。她的表情和身姿是那樣的莊嚴崇高而端莊,像座紀念碑;她又是那樣優美,流露出最抒情的女性柔美和嫵媚。人們似乎可以感到,女神的心情非常平靜,沒有半點的嬌艷和羞怯,只有純潔與典雅。她的嘴角上略帶笑容,卻含而不露,給人以矜持而富有智慧的感覺。尤其令人驚奇的是,她的雙臂雖然已經殘斷,但那雕刻得棚栩如生的身軀,仍然給人以渾然完美之感。
女神像的左右手雖已失落,但頭部和身軀保持完好。她形象優美,散發著溫柔、幽雅的迷人氣息,但面部表情有點冷漠。女神像上身部分以裸體表現,下身裹著衣裙,神態優美、健康、活潑有力。
在雕刻藝術上,它顯得風格獨特新穎,一般認為它融合了希臘派各派之長,達到了古希臘藝術至高的境界。從女神像的面部表情和半身裸體的姿態,可以使觀看者感受到公元前4世紀后期的社會氣息;從女神身軀的簡練、概括的曲線中,可以看到古典時期那種神圣莊嚴的特點;從衣裙的處理還可以看到希臘化時代自然人間的痕跡。
身軀豐腴飽滿,充滿著青春、健美和充沛的生命力——從古至今,維納斯已經在人們的心目中代表了女性身材完美的標準,世界各國的選美標準大部分都以《米洛斯的維納斯》的身材各部分的尺寸為依據。
2016年8月6日至10月9日,歐洲藝術起源展在上海舉行,《米洛斯的維納斯》雕像復制品在展覽上展出。
三,盧浮宮三寶:勝利女神
它是勝利的化身,尼姬是提坦帕拉斯和斯堤克斯的女兒。她的羅馬名字叫Victoria 維克托里亞(維多利亞)。她的形象是長著一對翅膀,身材健美,像從天徜徉而下,衣袂飄然。她所到之處勝利也緊跟到來。 她還是宙斯和雅典娜的從神。在提坦戰爭中倒戈向奧林帕斯并助其獲勝。
尼姬(希臘語:Ν?κη,“勝利”;拉丁字母轉寫:Nike)是希臘神話中的勝利 女神,她在羅馬神話中對應的是維多利亞(Victoria)。根據赫西俄德的《神譜》,她是泰坦神帕拉斯(Pallas)和斯梯克斯(Styx)的女兒,也是克拉托斯(力量)、比亞(強力)和澤洛斯(熱誠)的姊妹,他們都是主神宙斯的同伴。盡管出身泰坦族,她在泰坦戰爭中還是站在奧林匹斯神一邊,為他們帶來勝利。
薩莫特拉斯的勝利女神,在傳統的描述中,尼克常帶有翅膀,擁有驚人的速度,但是除此之外并不具有其他特殊力量。她并不僅僅象征戰爭的勝利,而是代表著希臘人日常生活中的許多領域,尤其是競技體育領域中的成功。因此她被認為是帶來好運的神祇,經常作為藝術作品所表現的對象。在藝術作品中,她通常同化于其他的神,比如古希臘的雕塑家通常將她塑造為嬌小的帶有翅膀的形象,棲停于另一個神的手臂,或是從同伴神的衣裳中探出,或者像仙女一樣高飛于天空。她是希臘神話中的勝利女神,傳說她曾協助宙斯戰勝提坦巨人,給人們帶來了勝利。
在西方藝術中常以身生雙翼,攜帶橄欖枝的形象出現。
在她最著名的肖像中,如盧浮宮內的《薩莫特拉斯的勝利女神》(Victoire de Samothrace),她表現為裸體或是穿有盔甲的帶翅女神。在希臘的陶器上,她被描繪為站立、飛翔或是跨步,有時候是在祭壇上傾注祭酒。她的附屬物通常是花環、雙耳罐、小瓶和香爐。在意大利西部的希臘殖民地上她通常出現為乘坐戰車的形象,在另一些地方她表現為拿著武器或獎杯,或是演奏里拉(lyre,古希臘的豎琴,有五弦至七弦)或笛子。
尼克經常與雅典娜一起受到崇拜,因為在前490年馬拉松戰役中希臘戰勝了波斯之后她們兩個被著重聯系起來。雅典的帕臺農神廟中供奉的雅典娜巨像據信也刻畫了尼刻,并且帕臺農建筑群中也包含了一個獻給雅典尼克的神廟。有時,雅典娜被描繪為攜有尼克附屬物的形象。根據保薩尼亞斯的紀錄,雅典尼克被表現為不帶翅膀的形象,大概人們希冀如此可以阻止勝利女神離開這個城市。該神廟還存留下了這個神的一個形象:解鞋帶的尼克(Nike Slancio)。它曾經位于神廟的胸墻上,現存于雅典的衛城博物館。
三、斷頭臺是什么?
現在,很多人都以送上斷頭臺比喻給予嚴重的懲罰。
斷頭臺為一執行死刑之器具,用以將犯人的頭斬去。
在法國廢除死刑前,以斷頭臺斬首是該國執行死刑之唯一合法方式。 提起斷頭臺,人們常常會把它和法國大革命聯系起來。當時,一個名叫約瑟夫·伊尼亞斯·吉約坦(1738-1814)的醫師發明了這種執行死刑的機器。在當時,斷頭臺不是一種殘忍,反而是一種進步。
早期的斷頭臺
最早的斷頭臺至少可追溯至14世紀。愛爾蘭曾于1307年以機器砍去一名犯人的頭顱。在此之前,英國、德國及意大利都有使用類似機器的文字記錄,但其確切性無從稽考。
英格蘭的 Halifax 曾長年設立一座斷頭臺,直至1648年以后停用。另外蘇格蘭在1564年起亦有類似的器材。
上述的斷頭臺都是用來替代斧頭的,所以它們的切割器呈斧狀。
四、為什么斷頭臺的刀是斜的?
斜口刀,切東西,壓強大,能很快,很順利的把東西,切掉。省的弄壞刀刃。
當時其中一位是醫生的議員吉約坦提出六點有關建議,認為死刑應以快速及人道的方式執行,而且應對所有人施同一刑罰以提倡平等。他的選擇是斬首。值得留意的是,吉約坦本人是反對死刑的。
1791年,法國國會通過以斬首作為唯一合法的死刑執行方式。
1792年,由吉約坦參與設計的新型斷頭臺正? ??面世,并以他的姓氏命名。這種斷頭臺參考的是劍的設計。它的刀刃本是與地面平行的,但在正式使用前被改成斜的。同年4月,斷頭臺進行了第一次處決。受刑者是一名強盜。
和刀尖一樣的原理,壓強和壓力的關系。平的壓力一樣壓強小,尖的壓力一樣壓強大。
五、16世紀法國宮廷的瑪麗皇后是因為什么被送上了斷頭臺?
瑪麗王后全名瑪麗·安托瓦內特,是一位來自奧地利的公主。
但這位新王后并不怎么稱職,政治上毫無建樹,反而熱衷于舞會、時裝這些和政治毫無關系的奢侈事情,因而開銷甚大以至于有了“赤字夫人”這一稱號。
瑪麗王后曾暗中尋求法國舊貴族的幫助,但卻都被果斷的拒絕了。那些法國曾經的貴族們,不僅不出手幫助瑪麗夫婦,甚至還落井下石,試圖用路易十六的頭來換取贖金,其中甚至包括國王的弟弟。1792年,法國對奧地利宣戰。最后走投無路的瑪麗只好借助奧地利之手鎮壓國內革命。瑪麗王后以泄露軍事秘密為代價,爭取奧地利的援手。但瑪麗的賣國行為卻適得其反,最終激起了巴黎人民的起義。1792年8月10日巴黎人民起義,徹底推翻了君主制。隨后路易十六和瑪麗被囚禁了起來,經過一番審判,最終被推向了斷頭臺。
Hash:a15b3bb705e88307361b5ad339e531e42fccc15d
聲明:此文由 飛舞九天 分享發布,并不意味本站贊同其觀點,文章內容僅供參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權益,請聯系我們 kefu@www.51kouyi.org